《孩子,我们来谈谈生命》通过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对话,探讨了生命的意义和珍贵。文章中提到了生命的短暂和宝贵,以及如何珍惜和感恩生命。父母用简单而深刻的话语,引导孩子思考生命的真谛,让人深受感动和启发。文章温情感人,富有哲理性,值得深思。
《孩子,我们来谈谈生命》读后感(一)
北大哲学教授、《沉思录》译者何怀宏,历时26年,用生动的故事,和孩子一起探讨生命的本质,让孩子敬畏生命。每一位父母都要仔细阅读,用在平时和孩子的交流中。
《孩子,我们来谈谈生命》读后感(二)
午后醒来,盯着天花板百无聊赖,脑海中浮现出念头。捋顺最近期待。看恋爱的犀牛,看一场演唱会,安排姐妹新居玩闹,旅行,目的地上海,西安,雨崩若干。蔡嘉的拿破仑,顶级和牛。完结100集中国通史,开启一百集世界通史。真不错。然后想到终结。即脑海里的一切意念将无法进行,不复存在,失去感受,思考,灵魂的火花。那一刻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一刻。所以,我们来谈谈生命。时不我待。在有限的生命里,即刻出发,即刻行动,即刻开始。在有限的生命里去爱,去尊重,去拥抱。在有限的生命里去体验,去把握,去填充每一寸空白。这仅此一次的珍贵,我们来谈一谈。在书中找一找疑惑与答案。
《孩子,我们来谈谈生命》读后感(三)
我是谁? 我的生命来自何处? 我应该怎样面对必不可免的死亡? 生命是否自然而然的包含着痛苦? 如果我的生活平凡又单调怎么办? 什么是最重要的人、事情和时候? 人应当为自己还是为别人生活? 如果命运对我特别不公怎么办? . 还记得在我18岁刚上大一的时候,暑期实习认识的一个男生,到附近水库考察,溺水而亡。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为此消沉了好久。 . 关于生命的话题,从小就没有人和我认真聊过,全靠自我消化,或许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共性。 如今有了自己的孩子,我该怎么和她探讨【生命】呢? .
《孩子,我们来谈谈生命》读后感(四)
《孩子,我们来谈谈生命》 [氛围感R]何怀宏著 [氛围感R]湖南教育出版社 本书以真实的案例,向读者展示了生命的可贵和珍贵,启发读者珍惜当下,关注生命的真正意义。 在成长过程中,每个孩子都不可避免的要面对对si亡的恐惧、对善恶的追问、对未来的恐慌,而这些问题往往无处问寻,zui后只能独自承受、默默消化。北大哲学教授何怀宏先生年轻时也曾被这些问题困扰,当他的孩子也遇到这些问题时,他专门写下了这本小书来为孩子答疑解惑,分享他多年来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作者用一个个人生小故事,娓娓道出生命的真谛。这些文字,如灯塔般为困惑中的孩子拨开迷雾,指引他们热爱生命、追求有价值的人生。 作者用小故事引出对生命的感悟,读起来轻松愉快又发人深省。 这是一本带着宝贵经验的书籍。当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觉得我被深深地感动了,让我重新认识到生命的可贵,以及如何面对病痛和困难。 总之,《孩子,我们来谈谈生命》是一本非常好的家庭教育的读物,同时也是一本需要珍藏的读物。它让读者了解人性、了解疾病、了解他人、了解自己、珍惜生命,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阅读和了解。 #读书笔记打卡 #孩子教育 #小红书成长助手
《孩子,我们来谈谈生命》读后感(五)
不只是孩子,要面对死亡的恐惧,成人,更是要探寻这个恐惧,它的背后是什么?我,又要如何去面对?
翻开这本书之前,我刚看完上野老师的《一个人最后的旅程》,我还没想清楚“一个人要如何告别生命”?
我想,如果生命是一朵美丽的花,那我转换成孩子的视角去看看,会看出什么呢?
生命,是最宝贵的,就像一朵花,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把它摘下,它就完了,就没了。每个人的生命,你的,我的,他的,都是很宝贵的。作者很明确指出,自杀的权利永远不属于少年。当下社会越来越多的悲剧,我想,这也是成人需要给孩子们传递的信念吧,对生命的爱,高于一切。
作者指出,对死亡的恐惧,不是用脑,而是要用心去思考的。我们要和孩子保持心灵的沟通,当心和心连在一起,那么,无论是什么重负,都能一起分担。
要学习珍惜生命,就不得不学习认识自己。一个简单的我,可以有很多的意思。“这世界是一个所有人都互为主体,因而也互为对象的世界,是一个每个人都与他人共在的世界”。我想,我现在就处在这样的阶段,“我”有消融的时刻,有时候外在的规定都消失了,“我”好像什么也不是了,回到了最初的我,那么,我是谁?
一个人在漫长的一生中,可能会有很多身份,需要扮演很多角色。有些可能是次要的,不重要的,有些可能是长久的,重要的。那么,“我”在什么位置呢?“我”是什么角色呢?重要吗?值得吗?
未完待续……
《孩子,我们来谈谈生命》读后感(六)
何怀宏的《孩子,我们来谈谈生命》系列著作共包括了《生死之间》《生命成长》《生命相通》和《常于非常》四辑。 《生死之间》这一辑主要探讨了生与死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引子阐述了如何培养孩子的生命意识和价值观。本书深入探讨了生命的真谛和意义,通过故事和实例向读者传递爱与勇气的精神。同时,作者也提出了多种方法和技巧,帮助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实现生命教育的目标,对于培养孩子的生命观念和价值观具有很好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生命成长》这一辑主要探讨了孩子的成长过程,从身体、性格、智力等方面分析孩子的成长特点,并提供了相应的办法和建议。本书强调了身心健康、自我认知和社会责任等因素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提供了许多实用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生命相通》通过多个实例和案例,阐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培养孩子的环保和公益意识。同时,本书也提供了多种方法和技巧,帮助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引导孩子学习与探索自然,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贡献。 《常于非常》这一辑主要探讨了日常生活中的非凡经历和感悟。本书通过分享普通人的故事和经历,阐述了非凡背后的坚持和勇气,以及如何通过平凡的生活实践培养孩子的情商和生命意识。其中,本书对亲子关系、教育方式、职业规划等方面的探讨尤为精彩和实用,可以给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带来很好的启示和思考。 作为个体在社会中的角色,每个人成长过程离不开家庭教育的烙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沟通方式,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因素之一。
《孩子,我们来谈谈生命》读后感(七)
今天阴雨绵绵,孩子在身边午睡,我拿起这本小书翻了起来。这本书作者是北大哲学教授何怀宏先生,这本书是他专门写下,为他的孩子答疑解惑,分享自己多年来对于生命本质的思考。书读起来十分轻松,是由一个个小故事组成,但其中的内涵却是引人深思的。
生命这个话题过于博大深邃,作为成年人,我们也常常为之困扰。而我们的孩子,虽然不谙世事,但其实也以他们小小的视角,开始打量世界,尝试理解世界,他们会追问生命的起源,生活的意义,生命的归处。而被问到此类问题,我们或是认为孩子不懂事,思考这些问题为之过早,或是自己还没有想通透,被打个措手不及。那么,我们就来看看何怀宏教授是如何为他的孩子答疑解惑,我们又从中又获得怎样的启迪呢?
“珍惜它吧,你的生命,这是在无数的偶然性中、在各种各样的危险中很不容易才产生出来的、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
“这生命并不是完全属于我自己的,它的孕育、存活、成长其实包含了我的父母、我的亲人、我的朋友和其他许多知名和不知名的社会成员的付出。”
“我们最好不要让孩子独自承担这世界上最大而又最令人恐惧的秘密,而这可能是一个主要不是要用脑子而是要用心灵去回答的问题。
......
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每个小故事都会给我们小小的触动,现在我们也许准备好了,可以和孩子谈谈生命,不会再把这个沉重的话题留给孩子独自消化。
《孩子,我们来谈谈生命》读后感(八)
我们的生命从何处来?生命是完全属于每个人自己的吗?“天生我材 必有用”是真的吗?人活着就是要追求幸福,所以要尽量避免困苦吗? 当面对小朋友提出的这些关于生命的问题,不知道你会如何作答。 北大专攻哲学、《沉思录》的译者何怀宏老师,在《孩子,我们来谈谈生命》这本书中,通过记录他日常和孩子们谈论生命的小故事,帮我们回答了以上这些问题。 毕竟,前面所提的疑问,是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困惑的一些关于生命的问题。何怀宏老师就用这一本小书,揉合了他的人生经验和思考,和孩子们细细交谈。 近几年来,在社交媒体上就能刷到,一些年幼的孩子在一时激动之下,跳江或跳楼自尽,余下来不及抓住他们,只能捶胸顿足的家长。 有人评论说,现在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太差,但在这我只想追问一句: 我们是否有完全处置自己生命的权利呢? 无可否认的是,我们自己就是我们生命的主体,无论在肉体还是精神上都有绝✓的掌控权,但是生命首先是肉体的生命。 肉体上承受的疼痛,即使是蕞亲密的人也无法得知,除非你开口告诉他。但即使如此,也没有任何人可以替代你在肉体上所承受的疼痛。 作者在书中提醒我们:“这生命并不是完全属于我自己的”。除了生养我们的父母外,我们的存在还得到了社会上很多不知道姓名的人的帮助与付出。 如果没有农民种地,我们是吃不上可口的饭菜;如果没有工人制作生活用品出来,我们连一件玩具都买不到。等等诸如此类,需要社会交换才可以得到的资源,都在滋养着我们的生命。 所以作者才在书中写到:“你获得了你的生命,因此负有这样的义务和责任,你必 须保有这生命,乃至还必 须发展这生命。” 当然,精神上的痛苦也无人可替,那些厌世的人,也有他们各种各样的现实理由。
《孩子,我们来谈谈生命》读后感(九)
在我读小学的时候曾做过这样的梦:人老了就会死掉,大家都死掉了,到时候全世界是不是就会变成荒木了?我们为什么不能一直活着? 那时候小不懂事,也不知道怎么问父母。一直到现在一直自己去探索关于生命的问题,也一直探索不明白。 《孩子,我们来谈谈生命》这本书是作者何怀宏写的,作者原本是想给大家讲讲怎么给孩子讨论生命这个话题的。作为一个成年人读完这本书,我觉得这本书也特别适合大人来读。 ①什么是珍惜生命? 作者这样讲的:把握最重要的时刻。而最重要的时刻就是现在,因为我们能把握的只有现在,就想一句格言所说的:抓住今天!因为到明天你用多少钱也买不回它 ②怎么判断自己做的是好事坏事? 这个也很简单:思考一下这个:当你不明白自己要做或者做过的事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时,你只要想想,你是愿意还是不愿意自己碰到这件事。 ③如何是爱自己? 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唯一的,都是独特和不可替换的,我们要学会爱自己,不是怜惜、伤感地去爱,而是骄傲、自豪地去爱。 一个人应学会更多地发现和观察自己心灵深处那一闪即逝的微光,而不只限于仰观以往诗人、圣者领空里有目共睹的光辉。 ④关于生命 总之我们要记住,生命是最宝贵的,你的生命,我的生命,他的生命,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很宝贵,我们必须好好的珍惜这生命。 尊重生命,首先要自己珍视自己的生命,如果连自己都看不起自己的生命,别人怎么会看得起? ⑤关于成长? 要想做成任何一件事,或者获得任何一种技艺,都需要全神贯注。 要想做成任何一件事,或者获得任何一种技艺,都需要全神贯注。 关于生命的话题,我们觉得有时候很浅显,有时候很深奥,有时候很有道理,有时候又很无理,《孩子,我们来谈谈生命》这本书作者通过讲述一个个小故事给我们理清如何去热爱生命,如何面对生命的种种考验,如何给自己的孩子讲述生命这个大话题
《孩子,我们来谈谈生命》读后感(十)
一个晚上,隔着四层楼,楼上的妈妈在歇斯底里的骂孩子:
“我都没脸去找你们老师!
你天天都在学校干什么!
你自己说说,都错在什么地方了?”
以上这些话,语速按0.75倍速,一字一顿的说出来,我在楼下听得一清二楚。大多数父母关注孩子,90%以上大约都在学业上,心情也会随着孩子考试成绩而起伏。
半大孩子,正是在建立自我认同的关键时刻,就像《孩子,我们来谈谈生命》这本书中所说的,孩子的承受力和大人不一样,我们不该让孩子去独自面对重大的课题,比如生命。
被母亲这样骂,对孩子的影响是挺大的。
母亲的出发点,是对孩子学习成绩的愤怒,可讲出来的话却是对孩子人格的否定。让孩子觉得,我是不是做什么都不行的错觉。
就像《孩子,我们来谈谈生命》中说的那样,我们还没有完全被决定,我们的未来正通过每时每刻的现在,而咱俩相当程度上仍然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我们这一代父母小的时候,家庭教育还没有被广泛的谈及,我们也是在这种泛化的严厉中长大的,也是家庭教育的受害者。如果没有一些思想和想法的引入,我们可能还会把同样的问题留给我们的孩子。
每个人拿到的生命脚本不同,每个人都能活出自己的人生,这个世界才能变得丰富多彩,有育儿焦虑的父母,不妨来看看这本书,后退一步,也许孩子的人生更精彩。
《孩子,我们来谈谈生命》读后感(十一)
前段时间我们这附近发生了一起令人惋惜的事情,一位14岁的少年周末因为玩手机被父母责骂了几句,想不开的他就跳楼zisha了。父母听到消息后,悲痛欲绝。 很多年轻的孩子走上绝路,固然有学习的压力,但是更多的,是没有对生命的敬畏之心。他们对于自己的生命,认为自己有权利自由安排,其实这是错误的。我们从父母处获得了肉体生命的同时,也负有一定的义务和责任:保有这生命,乃至发展这生命。 “生命是自然而神圣的,每一个体生命都有自己的消亡,但它应该是自然的,而不应是人为的。” 上面这段话出自北大著名哲学教授何怀宏的书:《孩子,我们来谈谈生命》。这本书是他写给孩子的生命启蒙书,内容用小故事的形式,来向读者一点点地解析生命的意义。 书中的小故事大部分都是作者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发生,或者说是作者和孩子一起观察和体验到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对生命的疑问和好奇,促成了何怀宏出书解答这些问题的契机。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向作者何怀宏提的问题,不仅是多数孩子们的问题,也是作者曾经在这么大的时候,作者的疑问。这些相似性的问题一代代地发生,却没有一个理性系统性的答案,所以作者就有了出这本书的念头。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绿色和淡绿色交叉的封面,让人心地柔软的同时,又对生命多了一些希望和敬畏。翻开硬面书皮,一个个平常而富有哲理的小故事呈现在眼前。作者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理性的哲学思维,去辨析生命中遇到的那些问题,一步一步教导孩子们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这本书被称为“孩子的生命启蒙书”,当之无愧。快节奏的生活,很多忙碌的父母,只会用物质去满足孩子,很少能关注到孩子的想法,更不会去帮助他们探索生命的真谛。 那就把《孩子,我们来谈谈生命》这本书送给孩子,让孩子去书中找到关于生命的答案。书中那些富有哲理的文字犹如灯塔般为困惑中的孩子拨开迷雾,指引他们热爱生命、追求有价值的人生。
《孩子,我们来谈谈生命》读后感(十二)
书名:孩子,我们来谈谈生命 作者:何怀宏 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 生命的定义是宽泛的,说到生命,我们会联想到春天盛放的花朵,会联想到清晨鸣叫的活力,会联想到孜孜不倦新生的事物以及转瞬消失的唏嘘。 感叹生命的多样性的同时,又感慨生命的脆弱。 对于孩子来说,生命这一话题是沉重且富有思考价值的。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自然界中我们是否与其他事物有着某种密切联系?怎样跟孩子去介绍生命?去解释生畲的多样性?怎么样去赋予生命的具体?达到歌颂生命的宏伟。 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某种才能,即在某一方面尤为突出。只是现阶段我们还胆怯于或者惰于去发现它,放大它从而利用它。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唯一的,都是独特和不可替代的,我们要学会爱自己,然后爱别人,更广阔的说,爱这个世界。 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需要先学会爱自己后,再去爱别人。在有限的生命中,尽自己最大可能得去发光发热。而每一个人的闪光点也会在不经意中展现。 书题虽然叫孩子,我们来谈谈生命。作者并没有只抓生命这一虚渺的词来写。全书以生命为基准,从多角度渗透给孩子生命的定义以及可贵,引导孩子勇敢面对生活,活出自我的决心。是对孩子说的话,更像是对自己的鼓励。 人生只有一次,或许某一个时段的风光会迷失自己,接受不了稍微衰败的实例,但请用尽全身能量去生活。一时的失败并不能代表什么,努力去解决,去迎接更美好的明天,加油自己,加油我的孩子。
我时豆子 每一颗颖悟的小小心灵,都渴望关于生命的交谈
《孩子,我们来谈谈生命》读后感(十三)
书名:《孩子,我们来谈谈生命》
作者:何怀宏
在当今社会现状,从不同角度听到感同深受到百分之四十的青少年成人,都有很多的心理问题,把自己的世界封死,把自己逼在角落里走不出来,失眠焦虑生病,抑郁等,其实面对现在的生活压力,无论父母还是孩子都有崩溃的一瞬间,对人生方向失去了意义和期待,不清楚我是谁,谁是我,我的未来是如何的?我的幸福生活是怎样的?
1⃣我们的生命来自何处,它又往哪里去?
2⃣人是否有处置自己生命的权利呢?
3⃣生命中是否就自然而然地包含着痛苦?
4⃣如何对待生命中的突然变故
5⃣如果命运看来对我特别不公怎么办?
6⃣人应当为自己还是为别人生活呢?
7⃣我们的生命是完全属于我们自己吗?
8⃣我们如何面对必不可免的死亡?
9⃣生命是否有一种自我修复的能力?
《孩子,我们来谈谈生命》读后感(十四)
我有时候想,对于人来说,究竟需要获得哪些知识才是最重要的呢?科学的知识,专业的知识,无疑这是很重要的,但是对于我们生命来说,更加智慧的对待生活的知识,是否也是一样重要乃至于更重要的呢? ——当一个人,在孩提时代,能够早早地获得一位智者的指引,那么他的人生将能够比别人更早的获得生命的丰裕,能够更加健康的获得成长呢? 比如,如何理解和处理死亡的问题,如何处理成长的问题,如何处理我们和自然的问题,如何处理道德的问题,如何处理追求完美的心态上的问题。如果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就能够获得这些知识,并且随着我们的成长慢慢领悟,我们的生活是否会有更加丰富的可能性呢? 我有两个孩子,我很庆幸得到了这本北大哲学教授何怀宏所写的《孩子,我们来谈谈生命》,它让我知道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在很多更加深刻和必然会接触到的问题上,我们该给与他们什么样的指引。 - 针对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书中以“生死之间”、“生命成长”、“生命相通”以及“常与非常”四个部分进行了解答。而且非常可贵的是,这本书并非严肃性的书籍,而是使用了一个个的小故事,讲道理活泼的讲述出来。 - 比如在生死之间这部分,何教授举例了两个小女孩之间的对话,引出生命诞生的不易,用小鹿生存的艰难,描绘了生命里无数支撑我们前进的动力。 - 再比如在生命成长的部分,何教授使用深入浅出的语句,让孩子思考了关于“我是谁”这个重要的哲学问题。如在处理事情的态度上,描述了“慎求完美”的概念。 - 书中很多故事让我印象深刻,比如何教授描绘了他在南极科考站期间的事情,还有一个六岁小孩独自一人坐飞机从美国飞到北京的经历,非常有趣…… - 当我看完这本书的时候,非常感叹,我深感作者何怀宏的智慧和深思。这本书不仅向孩子们传递了关于生命的重要知识,还通过生动的故事引发了他们对生命的思考。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关心孩子成长和生命教育的家长和教育者。它将成为他们和孩子们共同探索生命意义的珍贵指南,为孩子们的人生提供丰富的可能性。
《孩子,我们来谈谈生命》读后感(十五)
人是什么变的? 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又要去往何方? 如果每个生命都是平等的,那为什么人会有富有和贫穷之分呢? 人生会永远没有痛苦,只有幸福和快乐吗? 人为什么会死? 人死真的不能复生吗? 死后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 儿时的我,对这些揭示生命真相的问题充满好奇。 有一天,我将自己困惑已久的问题在日记本上和盘托出,却只得来老师“请翻看百科全书”这样的评语。 在那个物质匮乏,人人都在温饱线上挣扎的时代,我能去哪里找到《百科全书》呢? 如果连老师都不能回答哪怕其中的一个问题,那么带着如此多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的孩子,又能和谁一起谈谈生命呢? 就这样,我带着些许羞耻和不求甚解的思绪将这些问题尘封了,假装我对此类问题的答案毫不在意。 后来,我自己有了孩子,为了让他不像我当初那样被敷衍了事,我才开始重新思考这些问题的答案。 也幸好这些年我一直与书为伴,已经不再对这些问题束手无策了。 当孩子像当初的我一样再次问出这些问题时,我竭尽所能和他一起在书籍和网页上寻找答案。 答案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对于孩子的问题是否有足够的耐心,并积极地和他一起寻找答案,让他感受到保护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的重要性。 所以,当我看到《孩子,我们来谈谈生命》这本书时,所有儿时的记忆在霎那间都苏醒了,瞬间热泪盈眶。 终于,有人愿意来和孩子、以及孩子的父母谈谈生命了。 这是北大的哲学教授何怀宏写给孩子的生命启蒙书。 我们少年时无处问寻的问题,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在这本书里找到解答。 这本书初版于1996年,至今已修订过四次了,可以想见,有多少人渴望有人和他们谈谈生命这个话题。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仅是在和作者对话,更是在那个当初对生命本身充满好奇和敬畏的自己对话,并从中获得了难以言喻的启示。 在物欲横流、信息爆炸的当今社会,阅读这样一本直指人心底最深处的书籍,也足以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为自己建造一个精神上的世外桃源,并从中找到继续自信、勇敢活下去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