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怨女》读后感1000字

《怨女》读后感10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5-04-22 08:15:11
《怨女》读后感1000字
时间:2025-04-22 08:15:11   小编:

小说《怨女》讲述了女主人公因未得到爱情而怀恨在心,最终走上报复之路的故事。通过对爱情、婚姻、家庭的描写,展现了女性在爱情中的无奈和痛苦。小说情节曲折,引人深思,给人以警示。读后感受到女性在社会中的困境和挣扎。

怨女读后感篇一

没想到她5o年后的作品这么有特色,我看到了截然不同的政治视角,我也想出国。她作为小说家,文章结构,描写的生动,自然是小说特有的吸引,像电影一样,最佩服的还是她查颜观色了解别人的能力,天资极高,但这也成为她的枷锁。

1/15页

怨女读后感篇二

曹七巧的封建压迫,尖锐能削人的嗓门,会杀人的疯子。深一刀浅一刀的就把人逼在她的欲望枷锁下。就像她经历的上半生,过的是别人吃着她的让她看着,还不准她有意见,不准她吞口水。必须用她的所有 去解决她服侍的寂寞,又要像对待皇帝一样对待这份寂寞。由一个曾经有温情的油坊女儿,到一个会残害儿女前途的疯子……

2/15页

怨女读后感篇三

一个健康美丽的少女被折磨成一个变态老太太去折磨别人的故事,对张爱玲不太了解,看完的感受也只是“读过”而已。ps:不过张爱玲看起来很善于窥探乐于表现人性阴暗面的样子~

。。。。。。。。。。。。。。。。。。。。。。。。。。。。。。。。。。。。。。。。。。。。。。。。。。。。。。。。。。。。。。。。。。。。。。。。。。。。。。。。。。

3/15页

怨女读后感篇四

舍身进了金牢笼,心想,我得活够本了,我得守住了这万贯家财,连同儿子也要紧紧的攥在手上,这样啊,我才能安心,你们这些冒着坏水的人都给我远远地。

怨女的怨气大概都来自没有安全感吧,什么都想要,什么都不敢要,什么都想留住,什么都留不住。

4/15页

怨女读后感篇五

一直没办法静下心来看中、长篇小说,没想到这一次也没例外。从99页看到170+页也就是二少爷刚去世的时候就失去了继续读下去的耐心。

虽然觉得里面有些句子确实不错,但没有体会到评论者们提到的张的用字反常规、精准之处。

摘录

“上海那时候睡得早,尤其是城里,还没有装电灯。夏夜八点钟左右,黄昏刚澄淀下来,天上反而亮了,碧蓝的天,下面房子墨黑,是沉淀物,人声嗡嗡也跟着低了下去。”

5/15页

怨女读后感篇六

好像有点像《金锁记》。

不知道怎么了好像不再愿意看了,前几天还想把张的小说都看一遍。可能是觉得旧时候那种状态太可怕了,一个人就那么越来越麻木,最后甚至成为了以前压迫自己的那种人,曾经挣扎痛苦过又怎样?

再次佩服张的写作,像自己经历过一样,写得那么逼真、具体、形象,往事一桩桩历历在目,而故事的主人公却渐渐麻木,甚至同流合污。

看多了,真的觉得自己都快被陷在木壳子里一起烂掉了。

6/15页

怨女读后感篇七

再次这本书的时候大多处在自怨自艾的状态,我真切地恨自己是女儿身。很多人都无法想象如果父母的观念仍停留着20年前会怎么样,我很不幸地体验到了。如果足够愚昧,我大概会顺从一些;如果足够睿智,我大概会周旋一些。但是,人往往处在一种尴尬的境界——一个人叫嚣着,而其他人视而不见。我不想过多地对女权加之评论,但还是很想不明白有些女人把自己都看轻贱了,怎么让别人看得起。

7/15页

怨女读后感篇八

这本里,除了《色戒》与《五四遗事》,都没看过,所以买得还划算。

《小艾》太差,文气一截截都是断的,应该是为了连载的关系,一天一块豆腐干不觉得。结尾虽然有控诉,还不够光明,不知道是不是后来修改过。

《同学少年都不贱》写女校同性恋风气,留下“拉友”的写实描写,倒是不可多得:

学校里流行“拖朋友”,发现谁对谁“痴得不得了”,就用抢亲的方式把两人拖到一起,强迫他们挽臂同行。晚饭后或是周末,常听见一声呐喊,啸聚四五个人,分头飞跑追捕猎物。捉到了,有时候在宿舍走廊上转两个圈子就可以交卷了。

王东杰写《校园里的“闺阁”》没引这一段真可惜。

8/15页

怨女读后感篇九

你有时候会混合,怨女和金锁记,但是其中的女子都是一样的。长得很美丽,可是出生不好,这些美丽的外貌带来的自尊又和可怜的出生带来的现实不相配,因此心里是要生出很严重的不忿,要不一样的人生状态,要可以有俯视别人的骄傲,却又要有美丽的爱情。你会爱三毛,也会爱张爱玲这样的是因为,你在读小说的字,她确实在写小说,然而,你以为你看到的是现实的本貌,但其实很现实的故事却是很心机的戏剧处理。

你看了故事,主角这样的小市民,斤斤计较,狡诈,甚至心理已经扭曲,可是你却要忍不住同情她的,可惜她的美貌,可怜她被墙圈住,又觉得她自作自受,你简直就是如作者所愿的被牵着走而自甘其意了,然后看完之后,需要自己静一会儿,故事结束了,心情还没有出来。

9/15页

怨女读后感篇十

读张爱玲的小说也是从她那几篇最被推崇的文章看起的 自己向来是有点挑剔 厌恶俗套还固执的认为多数“灰姑娘”轻而易举获得好夫婿的故事有点假《倾城之恋》始终不喜欢 张的文字到是没得说 只是对女主角白流苏以及她的爱情经历没有一点好奇心和好感 到是《金锁记》觉得读的有滋味而且对七巧也是油然而生的产生一种莫名的感情 像是夏夜 自己在闷热的房间里生着闲气 不自觉的产生一种心酸的心理 黯然神伤的对着任意一片空白独自垂泪 感情便是漆黑房间里那一盏油灯发出的微弱光芒 毫不刺眼却格外惹人怜爱 《怨女》更是一边认真的读着一边在心里不住的叫好 七巧是银娣的模子 银娣却比七巧更鲜活更年轻更有女人味更有一段叫人想要往下琢磨的故事 完全是哭不出来的 却像是在心里打翻了五味瓶 又像是吃到一口极不合胃口的饭菜 难受却不知道该如何排遣这叫人烦恼的情绪 徒然在心里留下一道难以发现的小伤口 并且特别难以愈合 这便是银娣或者七巧的魅力 更是张爱玲叫人难以言喻的才华所在

10/15页

怨女读后感篇十一

《小艾》:每个人物都是可怜又可悲。

《五四遗事》:罗先生两离三娶也是够戏剧了,只是苦了前两位夫人,莫名成为自由恋爱的牺牲品。最后新青年一夫三妻,打麻将都不用凑脚,既搞笑又讽刺。

《怨女》:对银娣这个人物没有丝毫的痛惜,怕艰苦抛弃了初恋嫁去大家族,对残疾丈夫更是恶毒,与姚三爷的感情莫名其妙,最后逼死儿媳更是忍无可忍。

《色,戒》:篇幅太短,故事太匆匆,像建了一个房子,还没来得及买家具。王佳芝与易先生的感情,李安铺垫得更好,小说里,王佳芝在看到鸽子蛋的时候突然醒悟“这个人是真爱我的”,悲剧色彩不够浓。

《相见欢》:开头一堆人称代词,就不能好好交代人物关系吗?

《浮花浪蕊》:人物关系不清晰,时空转换式叙事,太乱了,匆匆一读,也没心思搞懂。

《同学少年都不贱》:真心觉得张爱玲描写感觉都是莫名其妙的。小说里写恩娟与赵珏是关系非常好的同学,可没有太多细节佐证,倒是最后写她们感情疏远比较出彩。

11/15页

怨女读后感篇十二

本打算先看完《金锁记》再看《怨女》的,不巧正好颠倒了顺序,愚以为张爱玲后期的笔触(50年代向后,因为记得曾经有一本《郁金香》,其序中表明《怨女》的很多篇乃至全部均为1950年后作品)真真是历了事的中年女子的风格,比23岁写《金锁记》的张爱玲多了份从容、淡定,并且是人感到一种触目的冷静,淡了年少的轻狂与泼辣。《小艾》起初我倒是很喜欢,忘记从哪一章开始只觉得笔锋一转,好像是由于小艾开始“说话”了,且叙事角度有了个很突兀的转变,觉得整个小说味道变了,不知诸位书友是否与我有同感。至于《色.戒》,起初看了小说,是在初中时节,大学时观影,再捧读一番,倒是清晰了然了许多,但是总觉得思维上了枷锁,因为王佳芝、老易的脸庞倒是有了清晰陡然的面具,读起来倒不太真了,也算是一种损失吧,精神上独立性的损失。《浮花浪蕊》由于看的断续,在此先暂缓一评,然《同学少年都不贱》倒是让我想起来我的一位女性老师说过:”中国真可以算是女性同性恋的天堂了。“呵呵,文不至此,倒是校园中女友间亲密的姿态让我不禁想到,若是打完篮球的男生彼此手挽手走向澡堂,亲密的谈谈今天到哪里买了护腕、袜子等配件,那可就怪哉怪哉了。

12/15页

怨女读后感篇十三

张看问题是犀利的,她总能通过一个故事向你描述整个社会的畸形与变态。也许这是那个年代特有的现实,也抑或你在字里行间也能体会到那些畸形与变态在当代也存在。读张的文字需要有些勇气也需要一些对生活的笃定,不然很容易掉入她设置的气氛里。

断断续续折腾了几次,刚开始看不下去。拿起翻几页,觉得似曾相识的感觉,却又说不上来,草草下了定论,觉得张的文字总是翻来覆去那么些事情。也就失去了继续读下去的欲望。后来无聊再拿起,突然发现银娣与金锁,一金一银似乎有那么些关系。才知道这部改编自金锁记。

怨女是彻头彻尾的压抑,纠结。如果非得从里面找出一些希望,银娣觉得自己经历过的真实,那便是那木匠一声声的“大姑娘,大姑娘”了。然而在结尾也被无情的否定。

这样的人生,从麻油西施到彻头彻尾的怨妇,到底该怨谁?老实忠厚的小刘偏偏“不像是会钻营的人,不会有多大出息”。嫁个有钱人家,偏偏是又瞎又瘫痪的主,爱了个风流成性的小叔子,养了个不成器的儿子。

读来读去,最后只剩了无尽的纠结。

13/15页

怨女读后感篇十四

P96的两段话

没有牌局的时候,她在家里成天躺在床上嗑瓜子,衣服也懒得换,污旧的长衫,袍叉撕裂了也不补,纽绊破了就用一根别针别上。出去的时候穿的仍旧是做新娘子时候的衣服,大红大绿,反而更加衬出面容的黄瘦。罗觉得她简直变了个人。

他婉转地劝她注意衣饰,技巧地从夸赞她以前的淡装入手。她起初不理会,说得次数多了,她发起脾气来,说:“婆婆妈妈的,专门管女人的闲事,怪不得人家说,这样的男人最没出息。”

所谓的“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不单单是指感情的变质,生活的琐碎等,如今看来,更是每个人在婚后的不同。有了婚姻、家庭,觉得一切安稳,也就不像从前那般花心思打扮、生活。况且每日见面,要想着在造型上换着花样可真是要杀死不少脑细胞。如同张爱玲那句经典的,取自《红玫瑰与白玫瑰》的句子。无论是红玫瑰还是白玫瑰,娶回了家,还不是成了“蚊子血”和“饭粒”。一个人的时候,就要学会不带任何取悦他人的目的的好好生活。而当你某一日有了爱人,生活也不会有太多调整,失去时也不会变的倾颓。不会说,“我因为那个臭男人改变了那么多,他居然不知足!”这种话。不然只能说明你本来不够好,更要感谢并好好珍视改变才好。

而在我看来,在恋爱之后没有太大变化这么超脱的行为我还是做不到的,太正常那绝对不是真爱。

14/15页

怨女读后感篇十五

怨女怨女,这女本也不怨,可是这不愿的日子过久了,为情所困、是因为得不到的情感、是一种心理甚至生理的发泄不出来的愤怒和仇恨,酝酿久了,自然成了怨,怨气深了,伤人,主要还是伤己。

张爱玲的好,需在字里行间细细的品,像品茶,清幽茶香盈在舌尖,丝丝苦意却泛上心头。贪着这份好,可也不能多读,读多了,鼻头就酸了。

缸口拖着大舌头

亮晶晶的头顶上抹上些烟煤,也是写意画,不是写实。

他可不是不下床,这是他的雕花囚笼,他的世界。

年纪又大,脚又小,又是个胖子,他还直催。

许多黄色的手飘下来摸她。

漂泊在外的恐怖关在门外了,咫尺天涯,很远很渺茫。

三个有了些日子的雪人,三个大号孤儿。

我们这一代最没出息了,旧的不屑,新的不学。。

人总夸张自己演的角色的重要性。

如同所有她的小说,总有一些地方会让你心里一惊,惊艳于她的天才,像这一句就很可以代表张爱玲的语言风格:“一种失败的预感,像丝袜上一道裂痕,阴凉的在腿肚子上悄悄往上爬”。

失败的预感像袜子上的裂痕,还有谁想得到这样诡异而恰如的比喻?

读张爱玲,只知好,我却说不出哪里好,但是我知道一旦开了头,就像脱了缰的野马,再难以停下来。她的文字似乎稀松平常,一字一句写的都是上海旧式里弄的家长里短。

我一直觉得她是活在岛上的,还有她笔下的女人们,孤独闭塞,满身风雨。

15/15页

还剩12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