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战胜华尔街(典藏版)》读后感精选

《战胜华尔街(典藏版)》读后感精选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9-04 08:45:51
《战胜华尔街(典藏版)》读后感精选
时间:2024-09-04 08:45:51   小编:

《战胜华尔街(典藏版)》是一本揭示华尔街内幕的畅销书籍,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读者解释了股市投资的基本原理和技巧。通过深入分析华尔街的运作规律,读者将学会如何避免投资陷阱,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这本书对于投资新手和想要提升投资水平的人都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战胜华尔街(典藏版)读后感第一篇

时隔两年再翻了一遍,感觉还是不错的。如果说林奇老师的第一本《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是一本投资心得的话,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投资故事集。和前一本书都是干货的感觉不一样,这本书读起来更轻松,也更有代入感。

作者在这本书里面回忆了他的投资经历,包括很多十倍股的经历。总得来说,作者的勤奋是成功的关键,一年要拜访几百家公司,这强度不是一般人能够受得了的。作者也说了,研究十家公司就能发现一家不错的公司,可见作者的勤奋。

另外一点就是作者还是比较喜欢低估有成长的公司。这和我们动不动就买赛道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成长有的最好,但是低估会让你能利于不败之地。

还有就是逆向思维,在别人不要,或不敢要的公司里面寻找标的。这里面需要胆量,毅力,还有扎实的基本功和勤奋的调研。

总得来说看了这本书更让我坚定价值投资的方向。那就是努力寻找绝对低估的对象,这个在目前的行情下确实还是比较稳妥的方式。

有收获,给四颗星!

战胜华尔街(典藏版)读后感第二篇

彼得林奇是基金届的绝对传奇,读完他的这本战胜华尔街,还是学到了很多。

彼得活跃在七十到八十年代,当时美国出现了数次经济危机,但他却将麦哲伦基金增长了千倍,并且稳稳的战胜了市场。他的投资理念很特殊,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1. 同时购买多个股票 - 这个散户很难做到,彼得这么做是为了跟踪股票,发现其中的机会。作为业余炒股者,我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这些。

2. 周期股不能长握。像能源,汽车等周期股行业是不适合长久持有。

3. 调研的重要性。如何进行基本面的分析,通过实际观察很重要,比如零售业和餐饮业。要买自己熟悉的行业。

4. 彼得对市场崩溃的看法。每次大跌都是一个买入的机会!

5. 10 bagger。寻找十倍股。

6. 不被关注的小企业其中反而有更多的机会,但这也需要更多的调研分析。

彼得强调,对于散户买入5只左右的股票就好。

战胜华尔街(典藏版)读后感第三篇

⚠️⚠️⚠️

4.每只股票后面其实都是一家公司,你得弄清楚这家公司到底是如何经营的。

弄清楚短期和长期业绩表现与股价表现相关性的差别是投资赚钱的关键。同时,这一差别也表明,耐心持有终有回报,选择成功企业的股票方能取得投资成功。

11.避开那些热门行业的热门股。冷门行业和没有增长的行业中的卓越公司股票往往会成为最赚钱的大牛股。

16.股市中经常会出现股价大跌,就如同东北地区严冬时分经常会出现暴风雪一样。如果事先做好充分准备,根本不会遭到什么损害。股市大跌时那些没有事先准备的投资者会吓得胆战心惊,慌忙低价割肉,逃离股市,许多股票会变得十分便宜,对于事先早做准备的投资者来说反而是一个低价买入的绝佳机会。

19.根本没有任何人能够提前预测出未来利率变化、宏观经济趋势以及股票市场走势。不要理会任何对未来利率、宏观经济和股市的预测,集中精力关注你投资的公司正在发生什么变化。

如果你投资的一只或几只基金业绩表现不错,就不要随便抛弃它们,而要坚决长期持有。

战胜华尔街(典藏版)读后感第四篇

#林奇的投资风格应该属于此类

这本书没啥新意,跟之前《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有不少重合的地方,里面提出的选股指南,业余投资者也是做不到的,除了像他这种退休的华尔街人士,一般散户战胜华尔街是做不到的,比方说资产负债表、了解企业运营、了解基本面等等。

国内像林奇的投资经理并且做的好的应该是谢治宇,但勤奋程度、敬业程度就不晓得了,看到林鹏、归凯、刘明等基金经理的八卦,真的觉得有钱后的中年男人内心没那么充实、做基金经理也就是为了赚钱了,不像是巴菲特、林奇等人将过程也看作是修炼。

书中有几个点让我觉得世界很奇妙,一个是昨天理发的时候,在想A股上市公司中还没有一家理发店,理发店全国性的有口碑的也没有,但理发费用其实是连年提高的,这是个专业性的且人员密集型的,今天就看到林奇在书中讲投资上市的理发店,好奇妙。

另一个是书中讲没有人在临终时会说:“我真后悔没有在工作上投入更多的时间!” 我是第一次听到类似的说法,又想起我们的工作是高效还是低效、高价值还是低价值、该以什么为突破点,这个脑洞也很有趣。

还一个是福布斯基金名人堂,我们国内的名人堂应该就是金牛奖了吧,但太水了,创建个名人堂或者新秀堂也是蛮有趣的事儿,本质还是筛选能力。

最后是72定律,我之前也在书评中写过,72除年化回报,就是多少年资产翻倍。

以上,M。

战胜华尔街(典藏版)读后感第五篇

彼得•林奇在他的第二本著作《战胜华尔街》(Beating the Street)中,延续了在上一本书中表述的观点。他坚定地认为,长期投资于股票或股票投资基金的收益率,远远超过债券、定期存单或货币市场基金。同时重申了“业余投资者比专业投资者业绩更好”,他举了一个例子,一家中学的七年级学生通过独立选股构建的模拟投资组合在两年内取得了70%的收益率,远超同期标普500指数26%的水平,同时超过99%的基金经理的业绩。这真是对业余投资者信心的一种莫大鼓励。“千万不要对任何无法用蜡笔将公司业务描述清楚的股票进行投资”,他得出其中一条林奇法则。

林奇写到,人们往往容易受到各种渠道的悲观消息影响,有"周末焦虑症",容易因过去股市暴跌的经验而对未来产生担忧甚至恐慌的情绪,他提出另一条林奇法则——“你无法从后视镜中看到未来”。

“每当我对目前的大局(big picture)感到忧虑和失望时,我就会努力让自己关注于'更大的大局'(even bigger picture)。如果你期望自己能够对股市保持信心的话,你就一定要了解'更大的大局'这个概念。”

“股市下跌没什么好惊讶的,这种事情总是一次又一次发生,就像明尼苏达州的寒冬一次又一次来临一样,只不过是很平常的事情而已。如果你生活在气候寒冷的地带,你早就习以为常,事先早就预计到会有气温下降到能结冰的时候,那么当室外温度降到低于零度时,你肯定不会恐慌地认为下一个冰河时代就要来了。而你会穿上皮大衣,在人行道上撒些盐,防止结冰,就一切搞定了,你会这样安慰自己——冬天来了,夏天还会远吗?到那时天气又会暖和起来的!

成功的选股者和股市下跌的关系,就像明尼苏达州的居民和寒冷天气的关系一样。你知道股市大跌总会发生,也为安然度过股市大跌事前做好了准备。如果你看好的股票随其他股票一起大跌了,你就会迅速抓住机会趁低更多地买入。”

林奇回顾了他在1977-1990年管理麦哲伦基金的传奇经历,然后详细给出了21个选股的经典案例。这些股票都是在他卸任基金经理之后,作为业余投资者选出并向《巴伦周刊》推荐的,他详尽地阐述了他的分析和选股过程,非常具有实践意义。

“用这么长的篇幅来描述我的选股过程,正好表明:选股根本无法简化为一种简单的公式或者诀窍,根本不存在只要比葫芦画瓢照着做、一用就灵的选股公式或诀窍。选股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但是过于强调其中任何一方面都是非常危险的。我的选股方法是:艺术、科学加调查研究。20年来始终不变。’”

战胜华尔街(典藏版)读后感第六篇

《战胜华尔街》是一本成名已久的著作,因而也是一本被挖掘和发现过无数次的书。作者彼得·林奇被看作是史上最成功的基金经理,与巴菲特一起被看作是价值投资的代表性人物。在本书中,彼得·林奇对掌管麦哲伦基金13年间的传奇投资经历做了坦诚的全面回顾,并将自己所投资过的股票分行业进行了投资策略的总结,得出25条简单易行的林奇法则。因此,本书既是他股票投资思想的集大成之作,也常被看作价值投资的代表性读物。

本书中,林奇核心的投资思想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价值投资的核心理念是,投资一支股票其实就是在投资一家公司,因此投资时要从公司的内在价值入手进行分析,包括公司的基本面、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成长性等。为了确定谁的股票价格被真正低估,秉持价值投资观念的投资者需要做大量的调研,而林奇在很大程度上将价值投资所需要的敏锐和勤奋做到了极致。本书中,他花大量篇幅、事无巨细地向读者介绍了财务报表中需要关注的内容,以及他如何在与企业高管的午餐会中获得公司的信息。

但是,如果仅将林奇和他的“研究助手每个月要对将近2000家公司调查一遍”当作林奇的投资得以获得高收益率的原因,则不免陷入片面的价值投资的陷阱。正如林奇强调,“选股是艺术和科学加调查研究,只注意某一个方面是非常危险的,仅仅沉迷于财务细节常常会适得其反”,科学和调研归属于价值投资,艺术归属于技术流。因此,仅以价值投资来概括林奇的选股思想,或者仅以价值投资为圣经进行投资,都是十分危险的。…(删暴论一段)…

关于本书思想的总结往往止步于选股部分,似乎选到了值得投资的股票就能大赚特赚,这正是林奇所反对的。林奇说:“最大的危险就在于:买得太早,等不及上涨又抛掉”。如果没有强大的神经能在股价变化时相信自己早已做出正确的选择,那么即使是选股天才也会在小幅波动中惊慌地卖出自己的股票、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对于何时卖出,林奇在书中对此没有进行明确、具体的说明,但显然他认为,在这个问题上,信念比智力更重要,“决定股票投资者命运的,不是分析判断的智力,而是坚韧不拔的勇气”。他进而强调了一些自己所秉持的信念,比如“要抱着乐观的态度看待未来的经济”,相信“最值得买入的好股票,也许就是你已经持有的那只股票”,并将这设为林奇法则之一以表重视。对于如何帮助坚定信念,林奇提到了两个解决方案:第一个方案任何一个对投资有所耳闻的人都会知道,即建立一个固定规则以避免相机抉择,以规则避免冲动,但是,这个规则是否正确、又能否被坚持下来也是取决于个人的未知数;第二个方案是制度性的,比如业余投资俱乐部的集体决策——可以制止个人恐慌性卖出股票的行为。

对林奇和所有投资者而言,“何时卖出”这个问题或许都是更加困难和纠结的。毕竟,在选股时,我们所付出的只是精力和智力、沉没成本尚少,但当投入了资金,我们就开始为风险厌恶和禀赋效应所支配,此时要克服的是固有的人的本性。这一命题往往被划入哲学的范畴,但是经济学也给出了一些解决方案,代表性的是投资组合思想。

投资组合理论这个伟大的发明撑起了微观金融的半壁江山。通过合理地分散投资,风险将逐渐趋近于市场的平均风险,但同时收益率也会去趋向市场的平均收益率。由于麦哲伦基金巨大的体量,林奇必须把资金分散在很多不同的股票上以免自己的投资对股价有过大的影响。根据序作者的观察,林奇投资的股票非常多并且买卖非常快:“大约持有1400种证券,其中最大的100种代表着总资产的一半”,且平均来看,“他每天卖出100种股票,也买进100种股票”。这种令人惊讶的投资分散程度使麦哲伦基金的风险大为降低,也让他能够在卖掉一支股票时更加坚决。此外,林奇买卖的是行业而非单独的一家公司,只要行业整体向好,即使单只股票价格下降,对投资篮子的影响也不会很明显。

从以上三方面可看出,彼得·林奇绝不仅仅是价值投资的代名词。林奇的策略是多维的,仅以价值投资加以概括只会使许多珍贵的思想被忽视。然而,当我们试图将其运用到今天中国的股票市场时,不免要问两个问题,其一,这种思想在30年后的今天是否适用,其二,这种思想在中国市场是否适用。这是两个充满争议的问题,对林奇投资策略的批评声音也多从这两个角度出发。毕竟,二十世纪以来,资本市场随着金融化的扩大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今天的股票市场与林奇时代的差异是否已达到了其投资思想的适用边界?

这要对应林奇思想的三个方面来看。首先,就持股来说,它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其中提到的许多做法随着技术的发展得到了扩张。比如,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许多投资公司把原本由人组成的投资部换成了预先设定指令的电脑,“炒单”行为从无到有,并成为被广泛运用的主流之一。其次,投资组合理论的应用也一直在扩张,指数基金种类繁多、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之一。最后,林奇选股思想中的价值投资的适用性的确在今天的中国市场上受到广泛质疑。这一方面得自于资本和政府操纵股票市场的手法越发娴熟,价格与价值的偏离程度越发超出了价值投资的理解范围,另一方面,投资者的不成熟、不理性行为也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秩序。这些扰乱因素随着反垄断力度加大以及投资者的逐渐成熟会逐渐减少,但是永远不会消失,这也就给技术流的投资者以机会。但长期来看,价值投资比技术分析更可靠、符合逻辑。至于未来价值投资和技术分析的胜负,还要交由市场检验。

2020.12,这篇选修读书笔记就突出一个“读得无聊,写得平顺,成品无趣”,为了不写困掉一下午猛灌两杯星冰乐。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