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眼镜的女孩》是一部描写青春成长和自我认知的小说。故事主要围绕着一个戴眼镜的女孩展开,她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时逐渐成长,并最终找到了自我认知和自信。通过这个女孩的故事,读者可以深刻感受到成长的艰辛和收获。
戴眼镜的女孩读后感第一篇
文学的感人处就是能穿越,能移情,能把一辈子过出几辈子的味道和有趣。这本书很有趣,这是我评价一本书的最高标准。虽然我没有好好看这本书,但它却是可以在图书城 的数万本书中能吸引我驻足的东西,它的气场吸引我。
戴眼镜的女孩读后感第二篇
短短一万多字,从一个纽约下雪的午后开始,追忆一个戴眼镜的小女孩和父亲一起在巴黎度过的童年时光。有艰难的现实,看不懂的成人世界,父亲神秘的工作,一家团聚的向往,以及与父亲一起度过的点点滴滴。异常平实的情节,却折射出一种生命的深度,莫迪亚诺最擅长的追溯手法,梦幻般的叙述,温情、迷人,让人回味。
戴眼镜的女孩读后感第三篇
戴上眼镜,世界是锐利的;摘掉眼镜,世界是模糊的。书中女儿的童年生活虽没有妈妈相伴,但是可爱的父亲却对女儿爱护有加,文章内容十分柔软,描写了父女间亲密的爱,对人物的描写只言片语便能透露出性格。
莫迪亚诺以其独特的回溯叙述方式,带领我们进入一个温暖和煦的世界,以异常平实的情节,折射出一种生命的深度,配以绘本大师桑贝的精彩插画,细腻演绎了一对戴眼镜的父女点滴生活中的温馨亲情,弥漫着一种迷人的淡淡忧伤和温情的气氛。
戴眼镜的女孩读后感第四篇
我们永远都是一个样子。所以,永远都会有一个名字叫做卡特琳•确定无疑的小姑娘,和她爸爸一起手牵着手在巴黎第十区的街道上散步。
这是一个关于童年、芭蕾、纽约、巴黎和秘密的故事。一个戴眼镜的女孩与父亲一起在巴黎第十区度过一段童年时光。他们住在一间仓库的楼上,父亲进行着神秘的转运工作,而母亲曾是一名舞蹈者,人在纽约……
法国名作家莫迪亚诺以其独特的回溯叙述方式,带领我们进入一个温暖和煦的世界,以异常平实的情节,却折射出一种生命的深度,配合绘本大师桑贝的精彩插画,细腻演绎了一对戴眼镜的父女点滴生活中的温馨亲情,弥漫着一种迷人的淡淡忧伤和温情的气氛。
戴眼镜的女孩读后感第五篇
看到这本书的封面时就已经爱上了它,那充满童趣又温馨的画面,让我想起了今年夏天去法国时候的点滴回忆。一收到书后就忍不住开始翻阅起来,一天的时间就看完了。在繁杂的都市里静静地读着这个关于一段回忆父女满满亲情的小书,穿插着舞蹈的有趣描写和伴着好看的插画,的确是一件极为愉悦的事情。真心喜爱它,虽然不是什么鸿篇巨制,却让人读完后内心温暖,偶尔还有一两句智慧之言其实就已足够。推荐。
“只有我可以生活在两个世界里,一个清晰锐利,一个朦胧温柔,进出就在一摘一戴这两个简单动作之间。”
“对我而言,舞蹈的世界不是真实的人生,人们用跳跃和双腿的互击来传情达意,代替单调的步行;他是那么温存,跟我摘下眼镜时的世界一样温存。”
戴眼镜的女孩读后感第六篇
很少有哪个绘本能让我一边看一边产生这么多想法:我以为“戴眼镜的女孩”八成是个书呆子,以为她父母分居多年是因为早就瞒着她离婚了,以为妈跟别人私奔、她爸爸看上了芭蕾舞老师,以为她爸爸跟合伙人卡斯德拉先生会闹出什么大事儿,以为父女俩在奥迪尔家的酒会上能遇到什么转机,以为他们搬到美国以后会有更离奇的经历……但看完以后发现这些其实都没发生。而有些让我费解的事儿直到最后也没找到答案:芭蕾舞老师为什么一直冒充俄国人?奥迪尔家到底什么背景?女孩爸爸跟那个神秘的“空中小姐”是什么关系?还有她爸爸为什么突然决定带她去美国找妈?……或许生活就像这样,大部分时间都平淡无奇,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有戏剧性,但也总有一些事儿让我们百思不得其解。就像戴眼镜的人生活的“两个世界”一样,“一个清晰锐利,一个朦胧温柔”。
戴眼镜的女孩读后感第七篇
今天在地铁上一个上班下班来回,把《戴眼镜的女孩》看完,讲的是作者小时候在巴黎的一段旧时光,配上桑贝线条柔和温馨的插画,是一本非常适合下午茶的读本。
也许因为说的是尘封在岁月的日子,小说叙述的极其平和,有淡淡的温馨和忧伤的感觉,眼镜成了一个非常浪漫的物件,近视眼也仿佛受到了上帝的眷顾,戴上眼镜、摘下眼镜是两个世界,当清晰锐利的边缘变的模糊,冰冷坚硬的世界似乎变的温暖柔软,那个摘了眼镜在芭蕾教室翩翩起舞的小女孩,像是在棉花糖一般的梦中旋转。
也许我们应该学这个戴眼镜的女孩和她戴眼镜的爸爸,摘下眼镜假装没看见,于是有些事情就真的不存在了,知道别人的秘密而不拆穿,让他人始终保留梦境的美好,对曲折复杂的经历只是淡淡描述,让心灵显得不那么沉重。
有些故事还没讲完那就算了吧,那些心情在岁月中已难辨真假。
“我们永远都会是一个样子。我们过去所有的,曾经有过的,会一直伴随我们,持续一生。”
戴眼镜的女孩读后感第八篇
最为一个资深眼镜党,我早已经养成了对眼镜的依赖。眼镜对我来说像衣服,遮掩我没精打采的眼睛,遮掩我对这个世界的厌倦,更重要的是让我保持清醒,生怕有些看不清楚的陷阱让我掉下去。时刻警惕外界的恶意,这大概是一个理智的成年人最苦逼的一面。
但是《戴眼镜的女孩》呈现了一种完全相反的世界观。文中的小女孩卡特琳说:“我喜欢摘下眼镜的感觉。眼前的一切朦胧得美丽起来,所有锐利的线条,人的分明轮廓、物的棱角边缘,都消失了,代之以柔和的光晕;所有肮脏的细节也被稀释,所有的声音被过滤,渐渐低沉,渐渐温和。整个世界就像一个丝绒枕头一样,那么软,那么大,让我深陷其中并满足地入眠。”
卡特琳的爸爸也是这样。我最喜欢书中的两幅插图,一幅是卡特琳和爸爸靠坐在椅子上,爸爸手托着脸,卡特琳依着爸爸的大腿,手也托着脸。父女俩都把眼镜架在头顶,各自都沉醉地想心事。另一幅是父女俩并排坐在椅子上,玩累了,摘下眼镜擦拭疯闹时蹭上的剃须泡沫。桑贝的简笔画天真浪漫,既画出了小女孩的童趣,也触动了成年人心中最柔软的部分。去他的拼写错误,去他的暗箱操作,去他的战争,去他的虚伪社交,只要我看不见,所有丑陋都不存在!
戴眼镜的女孩读后感第九篇
最为一个资深眼镜党,我早已经养成了对眼镜的依赖。眼镜对我来说像衣服,遮掩我没精打采的眼睛,遮掩我对这个世界的厌倦,更重要的是让我保持清醒,生怕有些看不清楚的陷阱让我掉下去。时刻警惕外界的恶意,这大概是一个理智的成年人最苦逼的一面。
但是《戴眼镜的女孩》呈现了一种完全相反的世界观。文中的小女孩卡特琳说:“我喜欢摘下眼镜的感觉。眼前的一切朦胧得美丽起来,所有锐利的线条,人的分明轮廓、物的棱角边缘,都消失了,代之以柔和的光晕;所有肮脏的细节也被稀释,所有的声音被过滤,渐渐低沉,渐渐温和。整个世界就像一个丝绒枕头一样,那么软,那么大,让我深陷其中并满足地入眠。”
卡特琳的爸爸也是这样。我最喜欢书中的两幅插图,一幅是卡特琳和爸爸靠坐在椅子上,爸爸手托着脸,卡特琳依着爸爸的大腿,手也托着脸。父女俩都把眼镜架在头顶,各自都沉醉地想心事。另一幅是父女俩并排坐在椅子上,玩累了,摘下眼镜擦拭疯闹时蹭上的剃须泡沫。桑贝的简笔画天真浪漫,既画出了小女孩的童趣,也触动了成年人心中最柔软的部分。去他的拼写错误,去他的暗箱操作,去他的战争,去他的虚伪社交,只要我看不见,所有丑陋都不存在!
戴眼镜的女孩读后感第十篇
在校招中频频挫败的我 终于是有点撑不住了 在听完一场直接被拒简历的宣讲会 我拖着颓然的步子踏入了图书馆 没有带书 我翻开豆瓣 找了找自己想要看的书 戴眼镜的女孩赫然在目 我已经不记得我是什么时候把她放到想看那一栏的了 没费力气的我就找到了这可爱的画本 我找了两本书垫在屁股底下 席地坐下翻开来暖情的故事
小女孩儿在开篇这样说「我喜欢摘下眼镜的感觉 眼前的一切变得朦胧而又美丽起来 所有锐利的线条 人的分明轮廓 物的棱角边缘 都消失了 代以柔和的光晕 所有肮脏的细节也被稀释 所有的声音被过滤 渐渐低沉 渐渐温和」我是一个高度近视患者 生活中经常苦恼模糊给我带来的不便 却从未想过这模糊背后的欣喜 是的吧 我也会自此享受看不清带来的短暂抽离 和现实世界偶尔的剥离未尝不可呢
小女孩儿和爸爸快乐的生活 我想象它和爸爸胡子泡泡的场景 也勾画爸爸在上流社会宴席上局促不安的表情 也就是这样的家庭环境可以缔造这样心绪的孩子 她和爸爸在巴黎大道上散步的日子将永远不会消逝 即便翻山越岭到了另一个国家 她在看见一个跳舞的小女孩时也会勾起那段回忆 是美好的纯洁的和珍贵的
真好啊
戴眼镜的女孩读后感第十一篇
古往今来,歌颂母爱的作品有许许多多。就算黄河,也一贯被人们冠以“母亲河”而赞誉称颂。
能够从父爱的角度和层面,去展现父女的温情、温暖和温和的爱的作品,我读到的最出色的当属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迪亚诺的《戴眼镜的女孩》。
这是莫迪亚诺的童年寓言,外界评价说是迄今为止最短的暖心小说。作为一名读者,我深信,会有一种爱,绵亘在生活中,温暖着所有过去的苦难岁月,也温和着正在漫步的艰苦生活,也必将温润着以后遥不可及、遥不可测的未来。相信曾经拥有的,会一直伴随,持续一生。
关于童年的清澈,关于花朵的绽放,更关乎秘密的延展,这样一个有故事的小姑娘,这样一个有故事的父亲,一起生活的故事,有快乐,有温暖,更有许许多多心照不宣的小秘密,在发酵,在空中弥散……
童年的时光,本身就是一个快乐似神仙的话题,在年复一年月复一月日复一日的平淡生活背景下,父女之间的温情折射出了生命的温度和尊严。令人难已忘却的是这本书独特的溯叙方式,拓展并开掘了生命的广度和深度。特别是融入了法国国宝级漫画大师桑贝的清新绘图,更让文图相得益彰,两两辉映,让故事在字里行间折射出温暖的美丽、忧伤的温婉。
点滴生活,却蘸满生活苦辣酸甜咸的调味品。教读者读后欲罢不能,只好一直读下去,一直读下去……
戴眼镜的女孩读后感第十二篇
《戴眼镜的女孩》
小说作品出自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迪亚诺,这是第一次读他的作品。短篇小说一篇,伙同了法国漫画家桑贝的绘图,集结成一书。装帧精制,彩绘插画,主人公形象立竿见影,文字清新脱俗,朗朗上口。只是,如果以这样的篇幅,就出版一本书,似乎对读者不太尊重。我总觉得,插画与文学的结合,某些时候会扼杀了读者的想象力,把人物模式化。幸好,漫画家桑贝的画作童趣十足,也算契合了本书内容的纯真。作家莫迪亚诺写的是一本童年寓言,用一个跳舞的小女孩的角度,讲述了与爸爸童年的那段生活,没有着力描述,而是轻描淡写,点到为止,留下了很多的空间,让读者去想象意会。首先,小说以成年的“我”开始,然后展开回忆,通过逝去旧时法国童年生活的回忆,表现了那个时代记忆的符号,那些远去的人与时代背景,那曾经的时光,正如小说结尾所写:过去所有的,曾经有过的,会一直伴随着我们,持续一生。作家莫迪亚诺文字非常简洁,保持着一种纯粹的创作心境,无故弄玄虚,真情实意,所有读过他作品的读者,应该都会喜欢他。在获得诺奖的官员致词中称:“诺奖获得者帕特里-莫迪亚诺作品的三个关键词是:记忆、身份、历史。他的书大都与记忆有关,读者可以穿过时间与自己相遇。他大部分的作品都只有30-50页左右,语言也非常好懂,可以下午读一本,晚上再读一本。…”
戴眼镜的女孩读后感第十三篇
很好看,但是感觉这本书有很多暗示,信息给得不够多,有些地方不太懂,所以有几个疑问想求助网友
1、 故事的时代背景,应该是二战之后但不知道具体哪年,我看到豆瓣有网友推测是四五十年代
2、 卡特琳提到妈妈离开法国表面上是因为思念故乡,但其实另有原因,我一直到最后都没看出来到底是什么原因
3、 最后提到妈妈总是威胁要和爸爸离婚,因为她受够了爸爸的“红颜知己”,可是全文没有提到爸爸的任何红颜知己。如果说红颜知己是代指爸爸的合伙人,那又为什么仅仅因为合伙人太较真就要“威胁离婚”
4、 在去上舞蹈课前,爸爸、合伙人、卡特琳一起拍的老照片里还有一位不认识的女士,她问她爸时,爸爸说只是一个空姐,而且后来他们再也没见过那个空姐,那到底是谁
5、 合伙人说曾经把爸爸从监狱里捞出来,一千双奥地利皮靴,“不想再碰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是指什么事件
6、 卡特琳在舞蹈班的朋友邀请她和她爸爸去参加酒会,他们明明是有钱人家,为什么却要欠舞蹈班一个月的学费不交
戴眼镜的女孩读后感第十四篇
我是从五年级就近视了,到现在已经有20多年了,这么多年离开眼镜就心慌,运动的时候也极其不便;于是就想着一定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近视,然后很不幸的是,孩子也成为了戴眼镜的女孩。心痛、难受,自然是有的,一直不能释怀,也许《戴眼镜的女孩》就是一根救命稻草,让我看到了戴眼镜也不是那么糟糕!
《戴眼镜的女孩》是一本回忆录,在作者的回忆和桑贝的精美绘图中,我和女儿感受到了深深的震撼,原来戴眼镜也不是一件让人绝望的事,因为摘下眼镜“眼前的一切朦胧得美丽起来……所有肮脏的细节也被稀释……”,多么美妙的感觉啊!说实在的,这种朦胧不是每个人都想要的,我们从中得到的更多启发是卡特琳的乐观精神,是啊,近视有什么呢?近视有近视的好处,问题出来了就要勇敢面对!
卡特森和爸爸在一起的点滴,让人觉得温馨,也让人觉察到了一位父亲的用心良苦,幽默、轻松的方式让卡特琳每天都在幸福开心中度过!而这该是多少孩子的梦想啊!当同时近视的父女俩每天早餐时,父亲说的“人生,敬你和我!”那是一天多么幸福的开始!
现在的娱乐节目《爸爸去哪儿》等其实都是在力图向观众描述一种构建和谐父子关系的模式,但是那毕竟是贵族人的模式,而《戴眼镜的女孩》则是平民化的,父女俩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出来幸福快乐的人生,无论时光如何改变,曾经经历过的永远都不会改变,这种经历不会因为你戴眼镜还是不戴眼镜而有所不同,只要你有一颗幸福快乐的心!
近视已然不可改变,那就让闺女像书中的卡特琳一样幸福吧!
戴眼镜的女孩读后感第十五篇
这是一篇十足的短篇小说,桑迪亚诺用短短一万字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充满温情的故事。戴眼镜的父亲乔治和蔼可亲,戴眼镜的女孩卡特琳乖巧可爱。
可以说这是个通过眼镜的视角来观察身边世界的故事,以一个戴眼镜的小女孩的口吻来叙述。卡特琳喜欢跳舞,而她跳舞的时候是不戴眼镜的,因为没有人会戴着眼镜跳舞。
她说自己喜欢摘下眼镜的感觉。眼前的一切都会变得朦胧美丽,原来所有坚硬、精确、锐利的线条都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柔和的光晕。而且所有肮脏的细节也被稀释,声音被过滤,整个世界都变得柔软起来。
我是能够体会卡特琳这种感觉的,虽然我不常戴着眼镜,但是当我因为长时间会议的结束取下眼镜的那一刻,眼前的事物让我能够感触到那种朦胧美。我看到的东西不再那么清晰透明,任何事物都变得如此温和。
乔治和卡特琳是一对有趣的父女,他们就像两个熟悉的朋友。两个人一起摘掉眼镜称体重,在餐厅吃饭时一起摘掉眼镜装作理所当然的看不见丁勾先生,一起玩游戏给脸上涂个花白,然后再各自把眼镜片上沾的泡沫擦干净。
乔治是一个好脾气的先生,更是一个善于保护卡特琳的爸爸。他会在丁勾先生无休止地念自己的诗句时,保护着女儿的心情不受干扰。当女儿接触到不完美的事物时,他会想方设法把一切复原。当他觉得应该给女儿更好的教育时,他决定带着卡特琳去美国找她的妈妈。
卡特琳是一个非常乖巧的小女孩,也是一个非常理解爸爸的女儿。关于爸爸的事情,她很多时候会选择沉默和支持,比如爸爸忍受丁勾先生,在自己同学舞会上爸爸出现的尴尬情形,这些事情她都懂得而并没有说破。其实,她也是一直在保护着爸爸。
我觉得,这本书为我们呈现的是两个不同的世界,你通过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就会发现不一样的世界。一个清晰锐利,一个朦胧温柔。
其实,我们一直都是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里,无论那副眼镜是否真的戴在我们的鼻梁上。
文/颜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