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陈批儒林外史》读后感100字

《陈批儒林外史》读后感1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11-30 11:55:21
《陈批儒林外史》读后感100字
时间:2024-11-30 11:55:21   小编:

《陈批儒林外史》是一部以讽刺讥讽为主线的小说,通过对儒家学者的揭露和批判,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虚伪。作者以犀利的笔触揭示了人性的丑恶和现实的荒诞,引发读者对传统道德和价值观的思考。这部小说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面镜子,反映了人性的丑恶和社会的扭曲。

《陈批儒林外史》读后感(篇一)

在当时就属小众书籍,讲的功名、选政,老百姓哪搞得明白,所以就文人圈觉得其讽刺挺过瘾。

看到第六页:火到猪头烂,才觉有点意思。王冕卖画,历年聚下三五十两银子。

此书以最早的嘉庆八年(1803)卧闲草堂为底本,因错讹不少,所以用苏州潘氏抄本、同治八年苏州群玉斋本等参校。

P28稂不稂莠不莠,画出多少无用文人形象。

P43范进中举后,胡屠户想出了“贤婿老爷”,亏他想得出。中国人自古就这副奴才相、“没脊骨55”。看来在鲁迅以前,早有人写过,只是我们不当意而已。

南师大教授陈美林所批絮叨甚多,无甚出彩处。见得群生,见不得天地。说不出个道仙佛汉的境界来。

杨钧《草堂之灵》所言甚是:能言人皆能言者,非能也;言人能不能言者,方见学问。有学无问,亦非学问。

但从阅读来说,仍不失为很好的读本,注释详尽。

当然,不用注看更好。

66“学师、典史,俱出来安民。”注:安民,骗民也。

71金批专利的“妙”出现了,讲严监生一节的。

《陈批儒林外史》读后感(篇二)

《儒林外史》号称六大名著之一,我也是后来才知道,抱着这种心态看完了,才发现虚有其表,文学水平和思想水平距离四大名著差远了。 首先从文学水平上来说,通过每个人的各自生活刻画了几十个各类文人,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结构,就算是每个小故事中也是人物数量有限,缺乏人物描写、故事情节的掌控能力。就算是评论说为了描写儒林中的众生相,可是看水浒传的众生相怎么样,红楼梦的众生相怎么样,退一步讲天龙八部的众生相又怎么样。 其次具体到单独的人物描写也有不尽人意之处,最颠覆的是严监生,号称四大吝啬鬼之一,言过其实了。严监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只能看出来是勤俭持家,节约光盘行动的楷模,只有最后灯草片段生拉硬套,非常的突兀,而不是自然的,水到渠成的描写。 还有匡超人,中秀才之前孝悌礼义极好的人,突然变得坑蒙拐骗的,转变也太快了,完全不符合常规。 第三,对主要人物做个分类评论。 第一流的当属虞博士和庄绍光,均是光明磊落,有大智的人,既不沽名钓誉,也不贫寒猥琐,似有圣人光环,不乏士风度。尤其是虞博士,既不以坐馆、看风水为耻,也不以中进士、当大官为荣;反过来讲既不以写八股、做举业为耻,也不以辞官、回乡种地为荣,真正做到了大彻大悟,一片空明。 第二流的当属杜少卿、迟衡山等,名士后代,讲究山林水野,怡情养性,不在乎世俗礼仪,视金钱权力如粪土一般,但是缺少了一份洒脱,只像一个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缺乏社会生存能力的废物,最后生活潦倒,除非有大机遇,不然也是越来越惨。 第三流的为周进、范进、马静一类人,淳朴可爱,除了举业,没有别的心思,也不会故意害人,只是纯粹收制度的毒害而已。 第四流的所谓名士,既没有在举业上进步的能力,也没有良好的思想状态,只会到处蹭吃蹭喝,有时耍一点小手段骗吃骗喝。 最末流就是严贡生、高翰林一类人,害人精没啥可说了。 还有最后一回的琴棋书画,作者在经历了若干失望之后,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了修身养性,谈薄名利的其他专业,所以刻画了这几个“活宝”,我很是看不上,这几个人虽然在各自领域脱类拔粹,各有小成,但是却高傲孤僻,性格怪异,和其推崇的第一人——虞博士完全反其道而行之,扮猪吃老虎,浑身肮脏,满嘴脏话,地位低的看不上,地位高的想法子打击人家,完全是旧时代文人的臭毛病,何谈诗礼文章? 最后再说一说作者的思想水平,仍然没有跳出封建制度的圈子,没有一点反抗和叛离的精神。虽然大部分古代作家因为所处时代环境的关系都脱离不了,但是如《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的反叛精神还是有相当的进步意义的。而观吴敬梓的字里行间只是因为中不了进士,对社会、朝廷产生了失望的情绪,只想归隐于山林。 我的水平也有限,只是一点个人感想而已。

《陈批儒林外史》读后感(篇三)

今年3月,国家新闻出版署网站公布了首批向全国推荐的40种经典古籍及其179个优秀整理版本。公示的6种共25个不同版本的古典小说中,仅有《毛宗岗批评三国演义》《金圣叹批评水浒传》《李卓吾批评西游记》和《陈批儒林外史》四部是批评本。前三种皆为明清人力作,《儒林外史》批评本,则是当代“儒林”研究权威、南京师大资深教授陈美林先生的成果。《陈批》一书既是适合面向大众的中国古典小说普及读本,也是中国传统小说评点形式的现代赓续,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古典小说研究体系的典范之作。

《陈批》底本选择准确,校勘精善,尤其适合面向学生群体和一般民众的普及传播。如其他古典小说一样,《儒林外史》问世以后首先以抄本形式流传,目前能够见及最早的刊本,也是今之可见的最早评点本,乃梓行于嘉庆八年的卧闲草堂评本。卧本全书共五十六回,但到了活跃于道光、咸丰年间的吴敬梓远房表亲后裔金和作《〈儒林外史〉跋》时,却提出此书原本只有五十五卷,不知“何时何人妄增《幽榜》一卷”。加上其他人声称的“五十卷”“五十四回”“六十回”等不同说法,《儒林外史》的版本系统淆乱难明,就连素称权威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在1958年和1984年整理出版时都采用了两种不同的底本。陈老选择文献学意义上最好的卧本作为底本,参校上海图书馆藏苏州潘氏抄本、同治八年苏州群玉斋本、上海申报馆两次排印本、齐省堂增订本等九种本子,对底本讹、脱、衍、倒之处进行细致校正,最大程度排除了因版本不同导致的谬误。虽作了大量基础工作,考虑到不给阅读增添负担,校点者许多独得之秘的地方并未出校记,只有极个别重要的改动才在注释中指出。全书改繁体原文为简体字,对生僻字词作注音处理;保留了个别专用名词、方言以及古今语意有变化之处;施以全式标点,充分利用不同标点符号的特性,丰富文本的艺术表达。凡此种种,都使本书成为当今《儒林外史》众多整理本中最为精善可靠并无限趋近吴敬梓创作本意的一种。

《陈批》的成功之处还在于用旧如旧,实现了现代文学批评与中国古典小说评点这一深具民族特色的批评传统的接榫。明人袁无涯说:“书尚评点,以能通作者之意,开览者之心也。”《陈批》于此言无愧焉。全书摈弃了纷繁复杂又颇嫌琐碎的缘起、弁言、回前评、眉批、旁批、圈点等多种手法,采用前言、夹批、回后评三种简便直截的方式,构筑起自己的批评闭环。前言长达两万馀字,分别从时代、家世、生平、著作、刊本五个方面,由大而小、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地介绍吴敬梓其人其书,相当于旧评点的“读法”,使读者对吴氏与《儒林外史》有一概括性的认知。夹批则随文阐发,揭示人际关系与人物性格、描摹社会生活与时代精神、勾稽作者笔法与讽刺寓意,且用红色字体、小一号字号套色印刷,眉目清整又不喧宾夺主。注释并不只仅仅按照一般古籍笺注“考镜源流”的体例要求来徵引内容,而是在释义中注出难解词句,对文本涉及的明清典章制度、社会风俗与重大历史事件和真实历史人物均加以说明,从而超越小说文本,拓宽读者文化视野。陈老还每每引用吴敬梓暨乃祖乃父的诗文作品为证,很好地贴合了吴氏的知识结构与精神世界,对理解其写作的真实用意助力颇多。每回之后的回评则着重评说本回的谋篇布局与叙事技法、人物形象的点染开掘以及回与回之间的勾连过渡等内容,凸显小说的艺术魅力。总之,此著既采用了传统小说评点的形式结构,又力避头巾气、八股体,运之以新的思想观点、新的审美意识,可谓“旧瓶装新酒”,使旧传统焕发了新生机。

以评点形式研究小说,本是明清文坛常态,然自“五四”以来,新的文学创作、批评范式不断冲击旧体文学及其批评,“一切坚固的都烟消云散了”。直至1989年陈老推出《新批儒林外史》,才重新接续上这个中断了近百年的古典小说评点传统。此后该书连续刷印七次,增订后由新世界出版社推出《清凉布褐批评〈儒林外史〉》也先后刷印两次。陈老又在耄耋之年续加完善而成《陈批儒林外史》,正与昔贤对同一部书一批再批、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一脉相承。如今《陈批》列入首批向全国推荐经典古籍注本,实至名归,也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建设书香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 本文原载《中华读书报》2021年10月13日第8版 )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