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通知单》是一部描写人生真实面貌的小说。主人公乔治接到一封死亡通知单后,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通过与家人、朋友的互动,他逐渐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和珍惜。小说通过乔治的经历,向读者传达了珍惜生命、珍惜眼前人的重要性。
《死亡通知单》读后感(篇一)
小说在推理的层次而言写的很到位,一步步抽丝拨茧,整个过程节奏都把握的很好,有种把人往里拽的感觉。尤其是罗飞开意识到18年前的骗局时,整个推理的剧情一下子重新洗牌的感觉,真是过瘾至极。 此外人物塑造的比较好,个性比较突出,但是还是有点不够丰满。
1/15页《死亡通知单》读后感(篇二)
小说在推理的层次而言写的很到位,一步步抽丝拨茧,整个过程节奏都把握的很好,有种把人往里拽的感觉。尤其是罗飞开意识到18年前的骗局时,整个推理的剧情一下子重新洗牌的感觉,真是过瘾至极。 此外人物塑造的比较好,个性比较突出,但是还是有点不够丰满。
2/15页《死亡通知单》读后感(篇三)
人生本就面对着无数的选择,不管是突如其来,还是早已安排。在一次又一次的选择里,我们都在慢慢成长,至于这种成长由什么来体现其价值,都是已在自身为准则。有很多事情,通常你选择了于自己有利的,那么必然会给另外的人造成困饶,而这种困绕,会被称之为罪恶。
3/15页《死亡通知单》读后感(篇四)
好久没有这种根本停不下来的感觉了。看到结局是惊喜,完全没有牵强附会浪费时间的感觉,不像现在大多数推理小说到最后凶手出来,觉得前面不看也无所谓。
不会再看第二遍,但看过后很开心,读完书的时间过去有点久了,但现在想想还觉得很满意,比邪恶催眠师好多了。
4/15页《死亡通知单》读后感(篇五)
最后的死者的手机是如何被凶手利用给队长发短信的?以书中描写的情景来看当时基本不可能是用高科技手段模仿别人的号码来发短信,也不可能和死者换手机。
警察在执行任务时居然可以不停的看手机也是醉了,而且他还相信目标人物混在保镖群中也可以不停的发短信。
5/15页《死亡通知单》读后感(篇六)
整个罗飞系列 从凶画开始 到死亡通知单都很经典 之所以给四星是因为结局和结尾不喜,按作者的逻辑,当明明和阿华合谋干掉了龙哥之后 就已经湿身了 她再出现了什么意外 也不算是意外了 最后搞的她像多么多么的无辜一样 难道就因为龙哥不是东西 她跟阿华就能设计搞掉龙哥?这不是对罗飞最后演讲的讽刺吗?
6/15页《死亡通知单》读后感(篇七)
听说是国内不错的本格推理小说,翻来一看,低于我的期望值,相较紫金陈的谋官系列在诡计的设计上就差了一大截,推理的色彩也没有那么重,动机、逻辑、剧情都有不少瑕疵,有些地方挺异想天开的。在人物塑造上着墨不少,但是比较脸谱化,缺乏生动的个性,但比紫金陈好多了。在悬疑这块做的不错,但是大段的说教解释有时挺让人心烦。总之,我更喜欢紫金陈。
7/15页《死亡通知单》读后感(篇八)
没看过书,但是最近看了根据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暗黑者》。没错,着迷了。
东野奎吾的书我没看过多少,但是《分身》,《伽利略》等等作品还是拜读过得。但是因为读的少,所以没法跟周浩晖比。
但是既然能改编电视剧,就说明原著也不差,
至少比那些打着推理,探案,悬疑,恐怖的《十X罪》,《X案组》强!
打算回去就买一套看看。
8/15页《死亡通知单》读后感(篇九)
宣传说是中国的东野圭吾,然而我却看到了雷米的影子。虽然不知道谁影响了谁,但是一样是很棒的作品,这里就说几个感想吧。
主角虽然能力强悍,但是存在感并不是很足,也许是为了后面大展拳脚留下伏笔的缘故。
诚然,书中某些细节被部分读者诟病说是经不起推敲,但是总体而言无疑已经是国内顶级的侦破小说了。
所以一句话,支持周浩晖!希望以后能有更多更好的作品面世!继续看死亡通知单2中。
9/15页《死亡通知单》读后感(篇十)
初中时候看的吧,当时被深深地吸引,因为自己总希望有个复仇女神为自己抹平不公平的事,那时候也是太单纯了吧,就算他违反了法律我也很喜欢,反正书里写到的人物我比较喜欢罗飞,他是我梦寐以求想成为的人,可是现实往往不如意。后来有听说这部书抄袭了死亡笔记,现在回想起来也是bug满满的2333,不过看了这么多推理小说还是没有理智2333,为了情怀,打五星吧,说我脑残粉也无所谓了>3<。
10/15页《死亡通知单》读后感(篇十一)
一部好的悬疑推理小说需要一个颠覆性的,令读者跌破眼镜的结尾。东野正是这方面设计的佼佼者,而周浩晖亦好不逊色。不过在东野的书中,读者往往需要两三百页的乏味铺垫之后,才能等到那最后十页的惊艳。读周浩晖的作品就不用那么辛苦,因为精彩的故事和悬念遍布全篇,你随便把书翻到哪一页,都会有足够兴趣读下去。而到了篇末,一个意外性十足的twist end会让你有种中了大奖的兴奋感觉。简单的说,周浩晖能让读者在整个阅读过程中高潮迭起,而最后还能享受到一个终极的bonus。
11/15页《死亡通知单》读后感(篇十二)
最近看完这本之后再也没找到超过它的推理小说。超级喜欢小eu和大eu,诡计和情节的安排简直没得说。但是感觉作者塑造人物的能力还是怪了那么一点,除了eu们和阿华,其他角色真是怎么都喜欢不起来。尤其是号称心理学家的大美女,这个态度真的是高级的心理学家吗,这种浑身带刺高傲的不得了的气质设定让我严重怀疑是在黑我大心理学。但是瑕不掩瑜,本书看的还是作者精妙的构思,至于一直在讨论的法律和人性就像当年死亡笔记一样,不会有结果的,总之我是不会认同作者明显在书中所支持的观点。
12/15页《死亡通知单》读后感(篇十三)
1,罗飞对当年的案子这么耿耿于怀,上午查到了上网者的上网记录浏览的网页却没有第一时间搜索Eumenides的含义,而是再后来被别人告知,要知道整片网页可能能从中获取上网者的信息就只有这个网名了。
2、罗飞和慕剑云去走访黄少平,理应让黄少平完完整整的以自己的视角和看法论述当年的经历,这样才更加真实,而慕剑云在听到黄少平说当年看到一男一女进入工厂肯定不是干什么见得光的事却提醒说这一男一女是罗飞的挚友和爱人,难道这样不会影响黄少平的叙述吗
看了这么两章就不想看了,不严谨……
13/15页《死亡通知单》读后感(篇十四)
最后离别曲那里,罗飞在公判大会上说的那番法律公益和私刑的区别的话,我觉得很好,不圣母。但是有一点我不明白,就是钱要彬哪怕立功也必须要被抓,因为他违反了法律,故意杀人,本来要杀阿华结果让明明遭受爆炸。所以罗飞要还明明一个公道。
但是,之前龙哥被撞到高位截瘫的事情,难道不也是阿华和明明策划的故意伤害么?阿华最终入狱是因为故意杀人,那么明明因为遭受了爆炸带来的不幸就不用承担之前故意撞伤龙哥的同谋罪了么?
因为她遭受不幸毁容了就可以洗白成弱女子了么?罗飞自己也说了,有些犯人,他很同情,但不得不绳之以法。那明明呢?
14/15页《死亡通知单》读后感(篇十五)
果然还是不能先看电视剧再看原著,虽然导演也正好是原著的作者,但是在某些方面看来,确实逻辑也比较严密,而且剧情也中规中矩没有什么断片式的跳跃。这在国产推理小说里已经是比较不错的样板了。
而且电视剧拍的也还可以,不过有些设定确实离谱了点。比如吻牙模确定人物身份,抛开C4绑身上还能保存好完整的牙模不说,就这个鉴定方式实在有点牵强。你怎么不直接从牙齿内部提取DNA呢?
还有确实在人物性格塑造方面有点欠缺。不过终究还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作品。
15/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