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是一部描写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爱恨情仇的长篇叙事诗。通过对唐玄宗与杨贵妃不幸爱情的描写,揭示了权力与欲望的陷阱。作品中融入了大量历史典故和文学意象,表现了作者对爱情、权力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长恨歌》读后感(一)
这本书描绘了王琦瑶生活在20世纪40年代到80年代的上海,从年少的上海小姐选美辉煌到成为一个单亲母亲较为隐忍,读完她的一生,明白了一个女人做选择的时候需要慎重,每一步都决定了以后的人生。每一个女人年轻时拥有美丽容颜,可能会一时风光,最后都会在岁月的长河里化为生活的平淡。本书我最中意的就是程先生,他最具有绅士风度,真心实意的喜欢着女主,虽然爱而不得,却仍然欣然付出,遗憾的是最后他的结局竟是以自杀而结束。
《长恨歌》读后感(二)
疼痛。这是读完《长恨歌》的感觉。即使是疼痛,也不是死去活来的痛,也不是痛彻心扉的痛。尽管是逝去的锦绣年华,也不是铺天盖地的锦绣,惊煞众人的锦绣。
王琦瑶,这个本略带点点疼痛的名字。正如书中说的,她的美是有些家常的,是在客堂间里供自己人欣赏的,是过日子的情调。而这种美,最入人心,不然就竞选上“三小姐”,被权倾一时的李主任看中了吗?
也正是因了她这点点滴滴的、乖的美,她也可以烘托这些美似的,有一种温顺得令人疼痛的性格。她是那么乖,以致不明就里就全心信托李主任。
我们平常人总会无端觉得,太美是不好的,似乎在真的有错一般。人美容易招祸,花美容易被折,被人欣赏也被人消耗。长得太好看——外婆在接待心上有伤的她时也这般怜惜地想。正是因为太好看,她那个青春的少女梦才碎得太早。
李主任殉难了,她却是不知的。到外婆家修整,遇上了阿二。那份情是真的、纯的,可正因了它的真、它的纯,而没什么发展。阿二很快路人一般远去了,像没有来过一般。
王琦瑶换了个地方,匿了那些过往。在护士学校学了三个月,干起给人打针的行当。新住进的平安里弄堂的人都当她是个年轻的寡妇。说媒的人上门,对象倒是没找到,严家师母成了王琦瑶的熟人,从她口中,又一次印证了王琦瑶的好看。还是那种淡淡的耐看的好看。
也是因了严家师母,王琦瑶得以和康明逊时时幽会。可这相守也是短暂的,她爱他,愿意为他做一切,甚至怀了他的孩子。她深知不能和康明逊长长久久的,她还是个情妇。这无疑王琦瑶人生的又一败笔,可她怀着为败笔寻解脱的心思,与中俄混血儿萨沙欢好。
说来萨沙也是爱占女人便宜,罪有应得。他被王琦瑶欺骗是孩子的父亲,萨沙找了医院,带王琦瑶流产,这一计本是成了,可王琦瑶却兀自回来了,第一次流产不成,第二次去流产时萨沙已经逃去苏联了。王琦瑶独自去医院,走到半路女人天性里的温存爆发,折了路,回家。
王琦瑶又成了孤家寡人,怀着身孕去当铺,不料却遇到程先生。再次出现在王琦瑶生活圈里的程先生对怀有身孕的王琦瑶甚好。曾经的好友蒋丽莉也回到王琦瑶的生活圈,只是不多久就得癌症死去了。
《长恨歌》读后感(三)
兴许是年纪大了,现在的我喜欢听老歌,看旧电视剧,看老书,还特别有共鸣。
《长恨歌》只看了第一部王琦瑶的故事,前面描写上海弄堂的语句写得特别的好,把弄堂的低沉还有风情都描绘出来了,王琦瑶是弄堂里一个非常典型的角色,有着旧上海女孩的扭捏和羞赧,也有着旧上海女学生的骄傲和矫情。作为从小一起长大的玩伴,长相普通的吴佩珍总是那样的崇拜面容姣好的王琦瑶,王琦瑶的矫揉造作在她的眼里竟是那样的珍贵和真实,就是这样的崇拜,让吴佩珍想尽办法让王琦瑶开心,此般讨好的友谊终究是长久不了的。而王琦瑶,虽然尚未出阁,对待他人却能做到拿捏有度,欲擒故纵式得让吴佩珍满心欢喜求着表哥带她俩去逛片场,也让蒋佳莉甘心为了讨程先生的欢心而接纳她到家里住,明明洞悉了所有人的心理活动,却能做到看似是被动地接受了这一切地安排,从导演试镜到程先生给安排拍照,到竞选上海小姐,她深谙自己的出身是阻碍,深谙自己不可能飞上枝头变凤凰,深谙一切的荣耀都只是过眼云烟,她从容了对待了这一切对很多人来说都很盛大的事情,即便是被选上了“三小姐”的称号,也还是淡然处世,她有她的骄傲,她漂亮,她的照片可以上杂志封面,她也有她的自卑,她没有吴佩珍那样完整幸福的家庭,也没有蒋佳莉的家世,在这样骄傲和自卑的矛盾下,她在蒋佳莉的家里看起来泰然处之,实则如履薄冰,她不喜欢程先生,却答应约会了一两次,这一切都没有办法让她整个身心都得到放松,直到一次机会遇到了李主任,一个四十岁的男人。
十九岁的女学生,四十岁的政府要员,竟然就在一次剪彩活动中一见钟情,对她来说,李主任亦是情人,亦是父亲,对从小缺少父爱的她来说,李主任的出现既弥补了这么多年没用父亲陪伴的际遇,又填充了她内心对爱情的渴望之情,这双方面的满足,让她迷失了,即便是沦为“二奶”,也要追随李主任,可是她何尝不懂等待的落寞呢,蒋佳莉的出现,对她来说是一个老女孩和恋爱中女人的对峙,她可以从容不迫地向蒋佳莉宣示着她的幸福,而出嫁之后的吴佩珍的出现,却如当头棒喝,使她清楚意识她她只是别人的“二奶”,不被承认的身份,恰逢又与李主任擦肩而过,她,只是这一个房子里面等待一个情人不知何时会来的躯壳,她存在的意义只有等待,跟蒋佳莉追求知识学位不同,跟吴佩珍追随丈夫去香港不同,她能做的只有等待,日复一日,她的内心开始崩塌,杜绝了自己跟外界所有的联系,也切断了与外界所有的联系,然而被她忽略的报纸里,正刊登着情人罹难的新闻,可怜的她还在痴痴地等待着情人归来。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长恨歌》读后感(四)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解放前的上海,亦如其魔都的称谓,琳琅而满目,魔幻而迤逦。故事开始于上海电影厂——一个制造梦境的地方,这里在战火纷飞的土地上吹出华丽的气泡,让无数王琦瑶魂牵梦萦。两段友谊——朴素纯洁的吴佩珍,文艺热忱的蒋丽——见证着王琦瑶从一个普通中学生到上海小姐的蜕变;两段追求——俊朗痴情的程先生,权威无双的李主任——前者苦等半个世纪而无果,后者轻开尊口,瞬间便得其所有。这一幕是关于王琦瑶的少女时代,是一对女孩和一名男子的爱情故事。彼时的大上海弦歌喑哑,轻娜曼舞。有的是选美大赛的浮华,有的是名利场的光影,有的是风云诡谲的战乱。这一幕结束于一九四九,威震四海的李主任逃机坠亡。
王安忆的笔锋极其细腻,兜兜转转的行文用力想将她记忆中的上海写尽。这一幕的上海似乎擦着一层薄薄的回忆滤镜,尽是歌舞升平,尽是繁华确幸。主角三人仿佛不在弄堂,而仍在上海制片厂,平凡上演着三角恋中的喜怒哀乐。作者对心思的雕琢尤其细腻,一言一语,一颦一簇穷尽江南女子特有的思量。与所有想要成为史诗的作品一样,故事的起伏转折来源于时代的骤变,于是王琦瑶在旧时代最后的时光与李主任在弄堂擦肩而过,回眸的眼光成就诀别。
社会改造时期的上海,颜色的饱和度显得有一些低,这里充满了中山装和灰色呢子大衣。王琦瑶从外婆家赶回上海,做着打针的生意,遇见了后来的同伴。有旧社会而来的严家师母和康明逊,也有随新社会到来的萨沙。彼时的上海弄堂洗尽铅华,他们日子在柴米油盐中欢喜度过,这些仿佛过不完的日子,却不会等待王琦瑶的年华。王琦瑶怀上了康明逊的孩子,因她成分问题,康明逊逃避责任。她转而投靠萨沙,却最终等来一个程先生。孩子生下,慕意与醋意并发,程先生含恨舍离。这一幕是王琦瑶的青年时代,是一群异乡人的生活日常,这一幕结束于一九六六,程先生在的登场戏中坠楼而亡。
亦如百年前的“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了大上海的霓裳羽衣曲。王琦瑶开始过日子了,这里作者安排一个长辈般的女人,一个富家公子和一个穷乐的革命者与之作伴。王琦瑶未曾想到,多年之后她将扮演那个长辈般的女人,看着一个出身贫寒的女孩,一个殷实家庭的青年与一个靠倒买倒卖营生的杀手再一次在平安里的巷弄中聚首。虽然四人各怀鬼胎,是生理需求般的厮守,留下萍水相逢的恩怨,但作者将四人在炉火边的年年岁岁写得极尽温存,从而在末尾人去楼空时为王琦瑶半生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改革开放的上海仿佛在不停追忆那个曾经的魔都,城市的色彩渐渐鲜亮,而王琦瑶的岁月却日渐黯淡。她的女儿微微与小林远走大洋彼岸,之后的她试图融入那些夜夜笙歌的晚会,却还是成为了局外人。最后她生命中出现了最后一个男人,一个小她二十岁的老克腊。他怀旧,他个性,他以为自己真的爱上了王琦瑶阿姨,却在最后王琦瑶的含泪托付声中认清现实而别。人去楼空,终归梦境一场。于是仿佛故事由回到了严家师母时代,只不过这一次那个老女人是王琦瑶,其余三者是老克腊,微微闺蜜张永红和其男友长脚。这一幕是关于王琦瑶的中年时代,前面有着青春的无限美好,后面等待她的却是迟暮无依,孤独终老。在这个时点,王琦瑶畏怯了,她开始有求于人,时间却早已不站在她的一旁。故事结束于一九八七年,王琦瑶死于长脚的手中,那个人照顾了她最后的一些时日,却在偷盗的决裂中将王琦瑶的故事生生掐死。
故事结尾处惊飞一群弄堂里的鸽子,王琦瑶死去,凶手擦遍指纹,故事后续无疾而终,小说便也戛然而止。作者说这个故事是上海弄堂千千万万故事中的一个,寓言千千万万故事的结局。留下一句长恨歌,却也不知恨所谓何事,也许是恨红颜薄命,也许是恨时代弄人,恨人间冷暖,也恨韶光易逝。
可王琦瑶终归是作者心中的王琦瑶,那些个恨也终归是作者心中得以舒展的恨。它并不是深仇大恨,也非决然批判的恨,它更像是一种无从说起的儿女之恨,幽幽绵长,含有道不明、说不清的一种情绪。说到底还是小恨,无关痛痒,像极了王琦瑶的日常,收拾好碗筷,拉上窗帘,清晨的曙光将会晒干今晚的一切,然后呢,然后等待夜晚的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