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边缘020:理水·破竹》是一篇极富想象力的科幻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在银河边缘探险的故事。小说中充满了未知的危险和挑战,主人公在面对困境时展现出坚毅和智慧。故事情节扣人心弦,令人回味无穷,展现了作者独特的想象力和文笔功底。
《银河边缘020:理水·破竹》读后感(篇一)
猿场司《〇》5
照例调一下顺序。最后一篇是我推荐和翻译的,给编辑部交了篇译后记,这里就不展开讲了[doge]
凌肆然《复制之心》3 典型到即使是在其他地方看到,我也会认为是出自中文版《银河边缘》的故事。短小的篇幅下极尽抒情,讲女性主义和血亲关系,讲生物科技和独特个性。有些前几期故事的影子,个人希望能看到更独特的作品。
哈利·托特达夫《嗨,结肠》4 最后的梗有点老,但是抵达这个梗的过程这篇写得很不错,风格挺独特的。
玛丽娜·J.罗思泰特尔《马尾藻海之歌》4 前面都挺好看的,悬疑惊悚风味十足。居然还带着猫上天?结尾有点谜语人,也不知道这个歌是怎么回事。
《银河边缘020》的标题作有两篇,都是非常有中华文化特色的佳作。不过也正因为这种底蕴的存在,要在故事一开始就把握住故事暗藏的背景,或者说人物之间的关系,还是有些困难的。 梁清散《破竹》4 之前看过日文版,似乎觉得没这么长。其实这篇背景和结尾韵味很有趣,但重点更多在讲人的故事,剧情可读性比较强的同时掩盖住了一部分亮点。目前的标题似乎理解为“食铁兽”能够破开竹子,所以英文标题给出了强有力的“breaking bamboo”,但根据日文版时的理解似乎应该是指向结尾竹子消失的困境,也就是带着悲戚底色的“disappearing bamboo”…… 暗号《理水》4 这篇中消失的关键生物是另一种,与多线剧情的结合非常有趣,化用了大禹治水的故事又把线索给向未来,不过多线交错叙述稍微有点分散注意力,我可能会更喜好一个单纯专注于古代线的故事。当然,这种朴素自然的思想指向了一种“无为而治”的环保主义,原理看起来有些简单,最后更是成为了儿童教育片,总觉得需要更加深入。
迈克尔·弗林《被埋葬的希望》2 好吧,有点懵逼。也不算阴谋吧,难道真就是乡愁主题? 王林肯《赛博神佛》3 最近两年比较多的那种结合AI的科幻短篇,之前科幻世界的蒙面写手有个“筮”的主题就差不多。表面情节速度感挺好,有点矛盾冲突还有点独特的班味儿,但最后其实有些语焉不详,没有深入也没有特别亮眼的展开。
《银河边缘020:理水·破竹》读后感(篇二)
前段时间因为查资料,了解到音乐人包小柏的故事。一个父亲,因为不能接受女儿的离世,决定让她以数字人的形式重生。包小柏找了技术团队,并亲自参与到女儿的“复制”中去。某种意义上说,他成功了,女儿出现在了他的手机里,能唱能跳能互动。不过“她”只能以数字生命的形式存在,以此陪伴自己的父亲。
包小柏的故事受到一些争议,评论里不少人说他这是自我感动,是一种对自己内疚的补偿——在女儿成长过程中,包作为父亲是长期缺席的。
作为喜欢科幻小说的读者,从这个故事中发现,电影、小说里设想的未来,距离我们越来越近。《流浪地球2》上映还没两年,剧中人物图恒宇的“数字女儿”就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
我们即将处于完全数字化的未来之中。这也是阅读科幻小说时常常令我兴奋的原因。
《银河边缘020:理水·破竹》收入中外科幻小说共8篇,篇目比019辑翻了一倍,风格则更是多样,整体上呈出一种中外科幻作品大乱斗的场面。
《复制之心》写一对科研夫妇。他们一个研究数字生命,一个专研遗传学与生物学,两人合力,为即将出生的孩子造了一个“妈妈”,承担其母亲的角色。
数字人与克隆人的结合,本是为了解决现有医疗环境下无法治愈的绝症问题。可它改变了人与“逝者”的关系,引发了一系列对家庭关系,女性使命等问题的再思考。
从《宇宙之歌》到《复制之心》,凌肆然创作的故事都不长,情节也不曲折,可总有余味留给读者。这种余味就是她留在小说中的思考与对某个话题(或困境)的关注。
《嗨,结肠》的故事同样简单,只是它与《复制之心》的温情基调完全不同,哈利·托特达夫用一个充斥着骂骂咧咧的小短篇,狠狠讽刺了一把人类。
星辰大海这四个字听着浪漫,可要是变成一份日复一日的工作,就一点也不好玩了。小说主角就是这样一个抱怨不断的“打工人”。他与同事一起寻找外星生物,找到后便对其进行抓捕以及分析。
分析的过程繁琐且讨厌,而更让人崩溃的是,通过交谈后得知,眼前的生物属于寄生,它对自由生的人类不屑一顾。“有了美味的宿主,谁还需要科技?据我们所闻到的,自由生会让你变得野心勃勃。”
被逮捕的外星生物最后都会被释放,完成了工作的人类则要前往下一颗星球,做重复的工作,填写无数烦人的表格。
《破竹》是首发在《银河边缘》上的中文科幻作品,可首先读到它的,是日本的读者。9月19日,日本出版社推出了中国科幻选集《日中合作唐代科幻选集——长安嘻哈客》,书中收录有8位中日作者以大唐帝国为背景创作的科幻小说,其中就有梁清散的这篇《破竹》。
故事舞台设置在安史之乱后,为了维系国家的稳定和平,几路人马集合齐州,开始了一场大乱斗。小说包含了诸多日本读者会喜欢的元素,大唐、神策军、颜真卿、大熊猫......梁清散用他擅长的历史科幻,写下了一个带着推理的奇妙的故事,场面带感,角色丰富,要是改编成动画作品应该也很好看。
《马尾藻海之歌》是一场发生在太空中的“密室杀人”案。无人能顺利返回的马尾藻海区域,孤独漂浮的飞船,看不见形态的外星怪物,尖叫与扭曲的面庞。玛丽娜·J.洛斯泰特尔的故事让人惊悚,为充满浪漫与勇气外太空探索,蒙上了一层轻薄的神秘面纱。
今年4月,读完了暗号的《行星仪轨》,形容其是一部如炸裂烟花般晃眼迷人的小说。刊登在本期《银河边缘》上的《理水》则是UMA 题材的作品,涉及到了神秘的、未知的生物。治水的大禹与理水的应龙,古老家族与新世界文明,作者暗号这种将神话连接惊奇,古时与未来双线并行的写作,再一次呈现了其爆棚的想象力。
《被埋葬的希望》与《赛博神佛》两篇显得并不那么“科幻”,迈克尔·F.弗林用文字奏响了一首悲伤的歌,主题是隐居地球上的外星人的思乡病。他们的孤独、忧郁及怀旧情绪缓缓从文字里荡出,相信会引发许多当代人的共鸣。
王林肯在《赛博神佛》设想了一种可以帮人完成“轻量级”梦想的app。它以神之名允诺,背后却是人在“跑腿”。小说像是一个上班族做的白日梦,人人都知道这不可能,还是忍不住在工位上产生幻想。
这幻想本身也是一种短暂的逃离,一如阅读小说。
《○》是译者木海向中文读者推荐的第四篇日本科幻新作。作者猿场司出生于1989年的东京,本职工作是一名软件工程师,他因参与GENRON科幻创作讲座而开始写作科幻。《○》刊登于日本科幻网媒anon press,曾获得新早川奖的科幻作家樋口恭介称赞其为“独一无二的书道科幻杰作”。
书法中的圆相,科幻中的蕴奥,犹如交织的墨色,笔走龙蛇间,人物也在过去与未来之间穿梭。跳出故事,会觉得它过分玄妙,可深入其中,又很自然的接受了猿场司的引领。这篇《○》提供了本辑《银河边缘》上,最奇特的阅读体验。
阅读是避难所,能让我们从现实世界逃离那么一会。阅读也是一扇窗,让我们望向未来。憧憬星辰大海,才会奔赴星辰大海,改变未来的是科技,而科幻让我们产生憧憬。期待大家翻开《银河边缘020:理水·破竹》。
《银河边缘020:理水·破竹》读后感(篇三)
科幻作品中,“灾难与末日”是一个恒久不变的经典主题,在人类文明秩序与规则被打破后,资源利益争夺之间展现的人性黑暗一面,危难之间人类互助的温暖,是许多作家愿意去着墨之处。而在既定的大框架下,如何在常规的“末日废土”“丧尸围城”等题材中突破创新,本期《银河边缘》中收录的《理水》给出了答案:不妨借用一下中式神话。
上古时期,少年启第一次见到父亲禹,便被分配了修筑堤坝的任务。冰冷僵硬的父子关系,氏族之间隐秘的权力争夺,困难重重的治水之旅,似乎都成为了压在少年心上的巨石,直到启发现了一种名为应龙的生物。这种能筑巢滤水的奇特生物能否为这一切带来转机?而如何豢养它们似乎也成为了一道考验少年的难题......
大灾变之后,吐提决定独自去北极寻找可能在那里的家人,为此她购买了一艘安装了智能电脑的小船。面对逐渐上升的地球气温,深层生态教派与反对派的争执,被认为是通过挖洞与修改河道散发碳储备的河狸,吐提又能否在电脑留给她的留言中找到拯救地球的答案......
你是否也曾幻想过山海经中的异兽?思考过远古时期那些“仓颉造字”“大禹治水”的瑰丽传说是否真实地发生过?那些没有文字记载的,光怪陆离却可能真实存在过的世界又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
《理水》采用双线并行的叙述方式,不断切换视角,使过去与未来紧紧交织。从上古时期到未来时代,从洪水肆虐到气候危机,围绕“人类依靠动物拯救地球”的主题将两个故事贯穿在一起。而作者将故事之一的时间框定在大禹治水时期,在幻想的故事中使用了浓郁的传统文化因素,结合另一个故事中对未来世界的想象,虚化了科学与神学的边界,使中式神话与未来感碰撞出奇妙的火花。
而当科技无法解决自然问题的时候,人类又该何去何从?地球创造了我们与其他的生命,或许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与它们也在重塑着地球,这无关文明的先进、智慧的高低,抑或是其他。而当灾难来临,毁灭的也不仅仅是人类的文明,而是所有物种共同的家园。所以对于上述的这些问题,地球或许在某时某刻已经悄悄给出了答案。
科幻小说的创新除了在内容背景上别出心裁,像《嗨,结肠》这样在视角上进行转化也不失为一个好主意。
“我”和搭档伊夫斯佩负责探索外星的任务。这份工作可不像看上去那么浪漫又刺激,但没办法,“我”以此为生。与搭档掷骰子输掉的“我”只好穿上这件底部分叉、临近头部有卷须的伪装服,将这个星球上的土著麻痹后带上飞船,剥开来插入探测器,研究寄生在他们身上的生命……
雨果奖得主哈利·托特达夫的这篇作品延续他一贯的风格,脑洞大开地为我们展现了不同于一般科幻作品中“人类主动去探索外星生命”视角,而使人类成为了“被观察的对象”。每当我以为这回故事的主角应该是人类的时候,接着读下去便会为自己的鲁莽失笑,这种不断出现的小反转,也使故事充满了趣味性。
当我们跟随着作者的步调转换视角,就会发现人类也只是浩瀚宇宙中的渺小一角,对于这个世界、这个宇宙,甚至对于人类本身我们了解得都太少了。你是否也曾思考过外星文明究竟是否存在?费米悖论中曾提出的“如果银河系存在大量先进的地外文明,那为什么人类无法发现外星飞船或者探测器之类的证据”又如何解释?如果宇宙中真的存在其他的智慧文明,它们是否也会有像人类一样尝试着去寻找一个同类?它们的目的又是否是善意的呢?
“有些故事太过宏大,让人完全无法理解。”
或许真的就像小说中一样,我们的地球早已被外星生命造访过,不过是被我们遗忘了。在真实的答案来临之前,一切都是未知,但也正是这样才让我们有不断探索的勇气与动力。
就像幻想的世界没有边界一样,科幻小说的舞台也无边无际,它们可能像《马尾藻海之歌》与《复制之心》一样发生在遥远神秘的未来,也可能像《O》与《破竹》一样发生在亦真亦假的历史中,或者像《被埋葬的希望》与《赛博神佛》一样就发生在我们所处的时代。
自然,文明,科技……无论是怎样的主题,每篇作品也都在幻想的篇章里增加了与人类世界息息相关的因素,有些是对人性幽微的审慎批判,有些是直击人心的不同情感,也有些是对现实世界的严谨洞察。这种将真实与虚幻紧密结合,用飞扬的想象力去打破时间与空间的桎梏,不断去思考,不断去追问,或许就是科幻小说独特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