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妙趣横生博弈论(珍藏版)》,深感作者对博弈理论的深刻洞察和独特见解。书中生动有趣的案例和引人思考的分析,让人在轻松阅读中领悟到智慧和技巧。不仅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还启发读者在生活中运用博弈策略,收获更多成功与快乐。
《妙趣横生博弈论 (珍藏版)》读后感(一)
一点书摘: 早在20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就论述过知识与成功的关系:人类的知识可分为经验,技术和智慧,但个人的成功必须依赖经验;有经验的人可以比有技术而无经验的人更成功;不过,有经验之人只知事物之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有技术之人则兼之其所以然,所以有技术的人更聪明。 这里所谓的“技术”,其实就是我们所谓的“理论”。 从其论述我们甚至可以推论:成功与聪明无关,掌握理论者确实更聪明,但他们不如有经验者更容易成功。 关注于“术”而忘却于“道”,无异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或可一时得利,却可能对个人的长期利益和更大的成功产生极为糟糕的影响。 能够看到多大、多远的博弈,取决于个人的胸襟和眼光。 一个短期妥协,从长期来看,可能是一个更好的策略。 假如你成绩领先了,那么维持领先地位最可靠的办法就是看见别人怎样做,你就跟着怎样做。 即使你在拍卖中赢了,你也应该为此感到担忧,因为你是最高的出价者,意味着其他人觉得这件物品不值得你出的那个价。 赢得拍卖后却发现自己出价过高,这种现象称为“赢家的诅咒”。 一个人所采取的每个行动,都在向我们传导他所知道的信息,你应该利用这些推论和自己掌握的信息来引导自己的行动。 科学的本领有赖于训练,艺术的才华讲究悟性和心得。 博弈论中一个关键教训:你需要了解对方的想法,你需要考虑他们知道些什么,是什么在激励着他们,甚至他们是怎么看你的。 己所欲,亦勿施于人——他们的品味可能与你不同。 卡住的车轮更需要润滑油,当然,有时候它会被换掉。 希望压倒经验。
1/3页《妙趣横生博弈论 (珍藏版)》读后感(二)
来看一段书中,作者对于“纳什均衡”的说明:
纳什均衡是两个条件的组合:1)每个参与者都针对他所认为的其他参与者在博弈中采取的行动而选择一个最优反应;2)每个参与者的信念都是正确的。其他参与者做的正是其他每个参与者认为他们正在做的事情。
怎么样,好理解麽?
我姑且翻译一下:系统规定,当我们两个选择一样的时候,获益最大;而我认为你会选A,所以我也选了A;我认为的是对的;你认为我认为你会选A,所以你选了A;因此我们都选了A,达到了全局最优。
这可以是“我认为...你认为我认为...我认为你认为我认为...”的“默契”大考验,这也可以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Pro Max版本,但这很难直接应用于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因为有很多的限制条件。这就好比我们了解历史的时候,总是感叹某某做对了什么,或者做错了什么,导致他有了什么样的结果,但这都是我们从结果出发,去复盘过程;而当我们真的身为局中人的时候,会有很多的利益限制和考虑因素,让我们做出所谓的错误选择。
不过它有一个很好的应用场景,就是作家的小说,或者编剧的剧本,尤其是探案类和权谋类的题材。
最后整体评价下这本书,翻译很生硬,案例偏理论化,大部分时候都比较啰嗦,搞废话文学;另外如果你之前不怎么了解博弈论,那不建议你上来就看这本,因为容易走入两个极端,一个是觉得博弈论好深奥,直接劝退,另一个是觉得博弈论不过如此。
2/3页《妙趣横生博弈论 (珍藏版)》读后感(三)
信息经济学是与博弈论联系最密切的学科,专门对付信息不对称给人们和市场带来的新问题。 “反信号传递”,人们越缺乏什么,越爱传递什么样的信号,可高手们不是这样,最有本事的人反而不做发送这种信号的事情。 科学与艺术的主要区别在于,科学的内容可以通过系统而富有逻辑的方式来学习,而策略艺术的练习则只有依靠例子、经验和实践来进行,这是自然而然的。 在博弈对局中,你需要考虑其他参与人将如何行动,以及那些人的决策将如何影响你的策略。 成绩领先的帆船,通过会照搬尾随船只的策略。一旦遇到尾随船只改变航向,那么成绩领先的船只也会照做不误。在这里,成绩接近没有意义,只有在最后胜出才有意义,假如你成绩领先了,那么,维持领先地位最可靠的办法就是看见别人怎样做,你就跟着怎样做,确保其他竞争者不会采取高明的策略扳回一局。 跟在别人后面采取行动有两种办法:一是一旦看出别人的策略,你立即模仿;二是再等一等,直到这个策略被证明成功或者失败再说。在商界,等得越久越有利,这是因为,商界和体育比赛不同,这里的竞争通过不会出现赢者通吃的局面。 在实践中,“坚持到底,拒不妥协”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理由有二:一是讨价还价通常会将今天谈判桌上的议题以外的事项牵扯进来,大家知道你一直以来都是贪得无厌的,因此以后了不大愿意跟你谈判,或者下一次他们可能采取一种更加坚定的态度,力求挽回他们认为自己将要输掉的东西;二是达到必要程度的拒不妥协并不容易,一种顽固强硬的个性可不是你想有就有的,想改变就能改变的,尽管有时候顽固强硬的个性可能拖垮一个对手,迫使他做出让步,但同样可能使小损失变成大灾难,太强硬会影响谈判的成功率,有些谈判结果不允许失败。 你可能以为自己是在参与一个博弈,但这只不过是更大的博弈中的一部分。总是存在更大的博弈。 以牙还牙是“以眼还眼”行为法则的一种变形:人家怎么对你,你也怎么对他。这个策略在开局时选择合作,以后则模仿对手在上一期的行动,在后续模仿时,要确保不要出现误解和错误。 成功的惩罚机制必须满足几个要求: 1、觉察欺骗,如果觉察欺骗快速而且准确,惩罚的实施就能够即时无误。这在提高欺骗成本的同时,减少了欺骗的好处,从而提高了成功合作的可能性; 2、清晰性,清晰的划出可接受的界限,以及欺骗的后果; 3、确定性,背叛将受到惩罚,合作则会得到回报,大家都非常确信这一点; 4、规格,要阻吓欺骗,最好把惩罚设定在尽可能严厉的水平。 防止公财悲剧:1、必须清晰的界定谁是那些拥有资源使用权的人群中的一员;2、必须有清晰的规则界定和禁止事项;3、对违反上述规则的惩罚机制必须明确,并让各方充分了解;4、建立一个察觉欺骗的有效机制。 在商界,我们必须避免一个固定模式,防止对手轻易预测我们的行动。 围师遗阙,给敌人留条退路,不给敌人任何机会做出殊死战斗的可信承诺。 腊肠战术,你可以一小步一小步的违背对手的意愿,破坏他的威胁的可信性。相对于对手威胁要开展的代价高昂的行动,每一步都应该足够小,使得对方不至于实施他的威胁。
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