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园的巢穴》是一篇描写自然生态的散文,作者通过描述植物园中各种生物的生存状态,展现出自然界的和谐与美丽。文章揭示了植物与动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呼吁人们尊重自然、爱护环境。读后让人感叹自然界的神奇与美好,引发对生态保护的思考和行动。
植物园的巢穴读后感第一篇
一开始我以为这是一本介绍植物的书,打开以后简介是一个治愈故事。
但是看完以后我觉得就作者的视角来看,这怎么都是一个男性自私的和解故事。
故事的大概:作者小时候算是中产阶层,家里有一个帮佣阿姐叫千代,因为一个雨天害怕装着自己乳牙的罐子被冲走,于是打算冒着大雨去树洞取回。身为帮佣的千代害怕小少爷出事便自己动身去取(这里描写了天气的恶劣以及作者看着湍急的河流,但是任然觉得千代无所不能)于是导致千代失足跌入河中溺亡。
后续为了减轻意识情绪的痛苦,作者把千代之死换为家中名为小黑的狗狗溺亡的记忆。更加觉得让人最不能接受的是,作者后来娶了妻子名字叫千代,家里人觉得和死去的帮佣同名很是不吉利,于是改名为美代。改名之后妻子变得沉默寡言,怀孕四个月流产。于是,他便麻痹自己妻子死于一棵海棠花树下。
书中最后写了作者不小心掉入树洞中的玄幻之旅,最终治愈了自己。
这个故事真的就像作者自己说的:“不要隐藏,显现出来”密密麻麻的都是人性的自私!
所以,你跟我说这是一本治愈人心灵的书[微笑]
植物园的巢穴读后感第二篇
2022-10-02 18:05
看完f植物园的巢穴 (后知后觉才发现是f植物园!),陷入了忧郁之中,不想回忆起的过去像走马灯似的在眼前重现,现实与虚幻交叠,如同过去一直缠绕到现在,但是当这个误入的梦醒来时,在过去的回忆席卷而离去之后,我是否算是重新成长了,与过去握手言和了呢? 谜面都浮了上来,但是谜面好像并没有那么重要。 「不要隐藏,显现出来。」 那些我无意之中隐藏起来的回忆——名唤小黑的小狗、帮佣的千代和妻子千代、不时飘来的晚香玉的香气、顶着鸡头的房东和讲爱尔兰神话的大姨婆、没有及时换落的乳牙、门口的糙叶树以及藏在它的板根树洞里的秘密和宝物、无法复活的死掉的青蛙、道彦和小乖、丢失的威灵顿靴和突然出现的女用草履、蛇目伞,过去所牵连出的疼痛,蛀出了一个深不可测的洞,如同眼前无限延伸的黑暗,我深陷其中。 「我不知道该如何鼓舞自己走入如此令人心惊胆寒的地方,盘桓缠绕于此的黑暗就像是长年累月始终等待着我,只等待我一个人的到来,几乎如同怨恨穿凿成的洞穴。」 盘桓缠绕的是时间,而不是黑暗。 痛的是牙,也是心。 在停滞不前的水中,回到了过去,回到了不想回去的故乡。已死之物为生而用,已去之物为来而用,已闭之物为开而用。 才开始慢慢结成蛹。 是什么?是过去,是过去结成的蛹。 藏起来的宝物——我的乳牙还在那个常滑烧的陶罐里。 藏起来的回忆也还在,但如果仰赖记忆,只会受到愚弄。 佐田道彦接下来得一个人去了。 因淤塞而停滞不前的河水开始流动,河边长出了有美丽褐色穗的宽叶香蒲和茂密高大的芦苇。 乳牙掉了。 一年后,千代怀孕了。 原来,就是那个新生婴儿的哭声拯救了掉落f植物园的巢穴的「我」。 生物本来就是朝向未来生存的,但回想过去并非毫无益处。回想那些东西,让我深刻意识到自己的各种怪癖有多愚蠢,而遗忘,或许也是有必要的吧。 我并不想醒来,就好像身处虫蛹之中,蛹液让我感到十分舒适。读这一本的时候也总是给我这样的感觉。
植物园的巢穴读后感第三篇
在电影《花样年华》里,有这样一段台词,很是经典:“从前的人要是心里有了秘密,不想别人知道。他们会跑到山上找一棵树,在树上挖个洞,然后把秘密全说进去,再用泥巴封起来,那秘密就永远留在那棵树里没人知道。”
每个人的内心,都装着许许多多的秘密,而这些秘密又多与过往有关。这些秘密堆积在我们心头,我们就会渐渐感觉到生命的困重。
这也是为何,现在的人们普遍需要一个能够倾吐内心秘密的“树洞”。
日本奇幻小说家梨木香步,在《植物园的巢穴》一书中讲述的故事,就与树洞有关。
K植物园的园艺师佐田,一不小心跌落进一个树洞,从此之后,就接连遇到了许多怪事:只要一紧张就会变成狗的牙医太太、突然长出鸡头的房东、生活在水底会说人话的青蛙男孩……
在这个树洞里,俨然是另一个世界:时空失序、错乱颠倒。本来是成年男子的佐田,进入树洞世界之后,竟然变成了一个小孩子,他偶遇的“青蛙男孩”,竟然也与自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佐田努力忘记的过去,隐藏多年的秘密,在这个树洞世界里,都一一重新出现。原本困惑不解的佐田,也开始渐渐明白,表面上遗忘的事情,其实一直压抑在自己的内心深处,与其假装忘记过去,不如坦然地与过去握手言和。
或许你会嘲笑佐田是个懦弱的男人。但其实,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个人要隐藏多少秘密,才能安然地度过余生?梨木香步在书中,已经给了我们答案:隐藏在内心的负面感受,以及阴暗记忆,还是拿出来见见阳光吧,不然,它们只会越积越多,最终腐烂发臭。
所以,我们只能学着去面对过去,而不是一味地逃避过去。
通过梨木香步的《植物园的巢穴》一书,我们也能看到自己影子:我们不妨回想一下,在过去的岁月里,我们经历过的伤痛,以及种种不堪,我们究竟是与它们坦然相对,还是压抑到内心的最深处呢?
在遇到一些负面的事情时,我们总是习惯压抑自我,而不是积极解决,其实这是一个消耗自我能量的恶性循环。梨木香步用她一贯清新优美的笔调,向我们道来这个关于树洞世界的奇幻故事,无非是让我们认识到,过分压抑自我,逃避过去,只能让自己在当下的人生中,忍受更多的痛苦。
压抑,作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病态社会心理,蚕食掉我们生命的激情。就像故事里园艺师佐田,他在压抑自我的过程中,活得就如同个机器,而失去生命活力的他,其实内心也是渴望能够带着激情面对生活的。从掉入树洞的那一刻开始,佐田就已经踏上了释放自我、疗愈内心的旅程,而我们实际上,也需要通过某个契机,来疗愈自己内心的创伤。
当我们能够尝试着,与那些负面、消极的事情和平共处,尝试着正确释放阴暗的情绪时,我们的人生,才能够真正明朗起来。
植物园的巢穴读后感第四篇
翻开这本书第一页的时候,我特别希望自己手里拿的不是纸书,这样我就可以将手指移到右上角,按下那个红色的叉叉,表达自己对故事开篇的愤怒。
因为故事一开始是这样写的:
看到这里,我不仅觉得自己的牙齿也跟着隐隐作痛起来,但就像主人公意识到自己不能对牙齿的疼痛置之不理一样,最近我正巧也想让自己的人生有点变化,于是就硬着头皮读了下去。
然后我就收获了一个想要推荐给朋友看的第一人称奇幻故事。
前几天看《扪心问诊》的时候,主人公说身体的不适有时候是一个信号,它其实是在告诉我们你的心理有一些潜藏的话想说。
《植物园的巢穴》的主人公佐田的牙疼正是如此,牙疼代表着他长年压抑在内心的、不想正视的隐秘的情绪。
之所以不想正视,有时候是因为那些真相太让人痛苦,有时候是因为我们无法理解或处理那些感受。更有甚者,一个人可能整个心都被蛀空了,被堵死了,外表看起来却还像正常人一样。
有很多看起来匪夷所思的做法和行为,其实都是因为心出了问题。所以只有在梦境中,那些被压抑的感受才会走到前台来,呼唤自己的拥有者来处理它们。
因为压抑得实在太久,所以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很可能不知道如何理解它们想说的话。就像佐田在梦境中遇到的一切奇怪的人和他不能理解的现象,比如莫名其妙的牙医,比如看起来和自己生活的环境很像又多多少少有些不同的植物园。
随着梦境的进展,在和周围的人和事互动的过程中,佐田才慢慢开始懂得那些奇怪的人和事正是自己纠结在一起的记忆。
在这个梦境中,佐田是困惑的、不安的,但也是渴求变化的。
他也和每个人一样,心中有自我保护的本能和对爱的渴望。这种本能和渴望,也许会保护一个人,也许会让我们像佐田一样无法触碰到自己最真实的感受。这并不是真正的保养,真正的保养是让内心的水流流动起来,将盘桓缠绕的一切解开。
就像牙医先生说的一样:
《植物园的巢穴》像一面镜子,将佐田的内心剖开给读者看的同时,也让每一个人清楚地看到了自己曾经逃避了些什么,也帮每一个人去体会自己曾经错过的最真实的感受是什么。
它也告诉我们,要长大,要坦然面对,只有这样才能真切地活着。
植物园的巢穴读后感第五篇
一些自己喜欢的段落:
01.
因为太害怕,所以能瞬间改变信奉的主义吗?所谓的“表里不一”,就是这个意思吧。
02.
那是一个老妪精灵,她会造湖、造川、造群山,也能引发洪水、控制水流。虽说是老妪,随季节变换也会化身成年轻女孩。即使外貌改变,她还是卡利阿哈·贝拉。虽然可以随时间和地点改变外貌,但她的本质始终都是卡利阿哈·贝拉。
03.
老妪的心是否在变成年轻女孩之后还是一样呢?是否到了春天,心思也会起变化呢?若果真如此,那旧的心思跑哪儿去了?是不是像朽木枯根的残骸一样,被风吹散在荒芜的山野中呢?
04.
过去大家为了维持男性间的友谊,平常叫声都很安分,而一旦有女性靠近,就好像争喊“我在这里、我在这里”似的用力大叫,叫到身体几乎都快抖散了。一想到这都是因为爱情,不免感叹其力量之伟大。发生在人类身上就算了,居然连昆虫也如此惊天动地、失心疯地鸣叫。看到那种情景,直令人心生难言的恻隐之情,也让身为小孩子的我暗自立誓:绝对不能为了女人做出类似举动!
05.
生物本来就都是朝向未来生存的,所以回想过去毫无益处,本来身体结构也就不会具有回想从前的功能。在昆虫讲求效率而精简的头颅中不可能有类似主宰记忆的部分。
06.
回想起来也毫无帮助的往事,当然就该忘记。不对,应该说想要生存在这个科学万能的世界中,遗忘有其必要。
07.
不,不只是植物,到头来,或许所有生物都是废物利用的再生品也说不定,甚至不只是再生。
08.
本以为旧时光根本无须处理,过去的回忆应该随风一吹就飘散无踪的时候,偏偏就是不起风。
09.
我像是看着变态完成的昆虫一样看着小乖,他对自己支离破碎的说法显得很有自信,由此似乎也显现出人格。还是说,一开始的时候他并没有机会展露给我看呢?不对不对,他还天真不懂事,不过是徒具人形的某个东西,一定是受到了我的影响。
10.
简直可说是陷入自暴自弃的境地吧。这样做了之后才发觉,大声呼喊自己的名字,神志会逐渐昏迷,会产生一种从内侧用力敲打分隔内外两侧墙壁的冲击感。甚至会觉得自己将被分解,自己的某处开始产生裂缝。
11.
究竟是从何时开始遗忘的呢?那些四分五裂支离破碎的记忆又各自跟别的东西联结,一如在不稳固的地盘上建起的房子,又像在动摇牙床中新生的牙一样,我的人生就这样在毫无支撑的情况下得过且过至今吗?
12.
人世间的土地全部都是坟场
13.
而且我在不知不觉间,如同新生儿不识空气为何却呼吸空气生存,就像那样存活度日。
14.
——佐田丰彦要走右边的路。
——为什么?
难为情的是我不但害怕无比,还激动地大声反问;内心深处却又深觉早已知晓这种时刻早晚都会到来。
——本来就是那样的呀。
小乖露出困惑的表情,我无法接受他的答案。
15.
——感谢您给我这个名字,爸爸。
我不禁凝视着道彦,感到有东西涌上胸口。
我想,道彦是要用这句话当作告别。他紧抱着我的乳牙陶罐,蹦蹦跳跳地消失在另一条路上。我最终还是没有机会教他如何说“再见”,他已经不会再回头了。
妻子千代怀孕了,胎儿只活了四个月,还来不及见到天日便离世了。当我知道这件事时,还翻过图鉴确认四个月大的胎儿长什么样子,觉得简直跟青蛙没两样。之后我便完全忘记了有那么回事,我以为我忘记了。胎儿好像是个男孩。
道彦。
这一路上都是因为有你,我才能够忍受过来。
道彦走了。
16.
——自己想长大的话,又何必对谁客气呢?快把那些别扭搞怪的习性给丢掉!
胡说八道的一些想法:
是趁活动入的电子书……总体来说以我的标准来看应该是属于那种“入电子书就够了”的程度。第一遍带着悬念去看的话其实也不算特别吸引人,或者说是相当相当慢热的类型了,精彩的部分都堆积在全书的最后四分之一左右。
这本书的宣传语是“被誉为‘成人版的爱丽丝梦游仙境’,席卷日式奇幻风潮!”,不过我觉得并没有很像爱丽丝,至少前面大半部分对读者的吸引力可以说是完全不够……不过可能对于喜欢那种日式怪谈文风的人还可以,前面写得挺有一种似真似幻的悬疑感,甚至有几个地方脑洞大的话想想有点点吓人。
不过最后知道一直是梦境以后就稍微能理解那种没什么逻辑的感觉了,毕竟做梦哪儿来的逻辑。
而且最后四分之一左右可以说是很高光……我个人比较喜欢而且印象深的有两处。
第一处是最后终于说明了帮佣的阿姐千代和狗狗小黑之间的事情,就像“我”记忆中的千代捂住我的眼睛不让我看“小黑”一样,“我”也捂住小乖的眼睛不让他看到河里的千代。
这里让我想起神夏里幼年夏洛克把死去的维克多·特雷弗记成“红胡子”那里……感觉有点儿像。
还有一处就是“我”最后遇到的一个没有名字的孩子,最开始“我”觉得那个孩子像是青蛙,而且他完全没有常识,不懂猜谜也不知道什么社交礼节,甚至连乳牙是什么都不知道。
在和“我”一起寻找“千代”的旅途中,这个孩子在不断地从“我”这里学习并且飞快地长大,最后“我”给他起了名字,他抱着装着“我”的乳牙的罐子,和“我”在岔路口道别。
然后——
——感谢您给我这个名字,爸爸。
我不禁凝视着道彦,感到有东西涌上胸口。
我想,道彦是要用这句话当作告别。他紧抱着我的乳牙陶罐,蹦蹦跳跳地消失在另一条路上。我最终还是没有机会教他如何说“再见”,他已经不会再回头了。
妻子千代怀孕了,胎儿只活了四个月,还来不及见到天日便离世了。当我知道这件事时,还翻过图鉴确认四个月大的胎儿长什么样子,觉得简直跟青蛙没两样。之后我便完全忘记了有那么回事,我以为我忘记了。胎儿好像是个男孩。
道彦。
这一路上都是因为有你,我才能够忍受过来。
道彦走了。
这里那种短暂又奇妙的、现实里绝对不会有的父子的相处和孩子的成长看得我很难受……不过最后“我”带着梦中和孩子相处过的记忆重新回到了现实中并没有过世、也不像“我”想象中那么无趣的妻子千代身边,还是算挺安慰的吧。
看完了以后回顾一下前面,可能是为了最后揭晓一切只是梦境的伏笔,刻意写得很零散也没有什么必然联系的样子,所以也不能说是可有可无。但是如果说是和中心联系多么紧密呢,倒是也没有,总之就很鸡肋……
以我个人的审美大概是不会二刷了!三星半吧,最后多出来的半颗星给父子俩那一段,那里我真的很喜欢。
植物园的巢穴读后感第六篇
《植物园的巢穴》:关于过往我不知道该如何鼓舞自己跨步走入如此令人心惊胆寒的地方,盘桓缠绕于此的黑暗就像是长年累月始终等待着我,只等待我一个人的到来,几乎如同怨恨穿凿成的洞穴。——《植物园的巢穴》第85页
主人公佐田丰彦在闯入那条通向自己过往的小路前,内心是抗拒的。潜意识告诉他,那些你自以为遗忘的过去,想必既不轻松也不甜蜜。所以对佐田来说,追溯自己的过去,就像进入一个幽深晦暗的巢穴,怎能不让他心惊胆寒。
不堪、心痛、悔恨、羞愧,这些带有负面情绪的历史在尚未被主人消化之前,就硬生生被塞进了“回避”的口袋里。久而久之,时间渐渐冲淡那些当下刻骨铭心的体感,尖锐的记忆被磨平,磨到连自己都以为没那回事儿了。
《植物园的巢穴》-内页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本小说里,“遗忘过去”并不是忘掉令人不快的过去那么简单。
佐田丰彦式的遗忘,是带有个人美化效果的遗忘。他确确实实为自己犯下的错而难过过,却不敢承担难过之后的责任。于是,他将曾经的过错,狡猾地,以另一种解释重新印刻在自己的记忆里。
换句话说,就是甩锅。
看完这本书,不,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一直在回想自己这小半生,到底甩过几次锅,以及,到底有几次很想甩锅,出于客观条件而没甩成功。……还挺多的。
甩锅的起因一般处于自责。如果在自责的当下能将自己的反应处理好,未尝不是改变自己的黄金时刻。过去已成过去,在过去的坭坑里吸取教训后往前走才是聪明。一味盼望“没有发生就好了”,永远只会不断跌入下一个泥坑。
在自我安慰的循环中,我将不再是我。
当下的我,由每分每秒过去的我组成。我感恩那些美满时刻,但也绝不否认那些不愉快。把不愉快一件一件、认认真真地处理好,流血的地方裹上纱布,酸楚的地方小心按摩,该告别的时刻,好好说再见。
别怕,身处暗处时,经常会发现里面其实并不如外面所看到的那么漆黑。
与往事握手言和,才能被未来温柔以待。愿每个读完这本书的人,都能被未来温柔以待。
在本书中,植物词汇全程频繁露脸。一方面,作者梨木香步本人是著名的“植物系禅风”作家,她几乎在每一本作品中都将故事和植物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这本书的故事毕竟发生在“植物园”中嘛。所以怎么处理植物词汇的脚注,是在编辑这本书的过程中一直思考的问题。
《植物园的巢穴》- 目录
本书的翻译购买了台湾译本,在台版《植物园的巢穴》中,每出现一个植物,就在当页加一个脚注。脚注以“植物拉丁学名+日文名+植物基本形态”介绍植物,很科学,很必要。但我可能更贪心一些,在保留其科学性的基础上,希望能以更有趣生动的形式呈现给读者,于是想到用另一种方式介绍这些植物——豆知识。( 豆知识一词来源于日语“豆知識”(まめちしき),指实用的小知识。)
当然,所有的介绍都必须基于真实、科学的权威调查得出。为此,我扒遍了国内外大大小小各种关于植物的网站(主要是简体/繁体中文、英文和日文相关科学网)和书籍,寻找每一个植物最与众不同的亮点,再精简文字,确保不冗长,毕竟附录的作用是供参考的工具。
关于植物形态的描述,也花了很多工夫。如何用简单的文字向读者介绍不认识的植物,或许并不在一个责编的责任范畴之内,也一定不在一本奇幻情感小说的脚注解释之内。但我可能还是更贪心一些。我希望看这本书的人,扫过植物附录部分时,脑子里可以最不费力气地迅速塑造出一个植物形象来,而不是略过几行干巴巴的文字。
结合搜集到的相关植物图片和文字介绍,我重新编辑了植物形态的描写,尝试用更形象的表达,使整个植物附录部分能匹配这本小说的气质,柔软,易吸收。
附录词条-形态介绍-节选:
附录词条-豆知识-节选:
《植物园的巢穴》是一本奇妙、教人道理的小说。作为责编,我想,我能做的,是让包括附录在内的部分,都是奇妙而有用的。
最后,无比感谢本书设计师S。
设计过程漫长而曲折,是S让这本书的封面像小说结局那样如春天般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