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对公路片上瘾》读后感(篇一)
我也对公路片上瘾。对书里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谷岳的「尸骨之路」,骑着摩托车从雅库茨克出发,前往马加丹,用实际行动成为第一个行走「尸骨之路」的华人。在斯大林时期,30-50年代在马加丹地区发现很多金矿,于是他派了上百万的犯人,不仅普通凡犯人也包括知识分子,他们坐火车到海参崴,再坐船到马加丹准备开路。因为环境恶劣 ,冬季达到零下四五十度,劳改营里死了很多人,所以叫尸骨之路。在七十年代最多有一万多人口。 Kadykchan有自己的学校,医院,电影院等等。 但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散后,人口就流失了一半,1996年煤矿出事故导后,政府决定关闭矿场。之后的一个冬天,供暖站也坏了。 没有电供暖,没有自来水,冬季达到零下四五十度,城市的大多数的人都搬走了。特别像行尸走肉的一个地方。他们能走下来,很不容易。日和手帖的这本《我就是对公路片上瘾》,推荐!
1/3页《我就是对公路片上瘾》读后感(篇二)
去冒险,传播爱,以及在生活中懂得分享。P86
拍是一个记录的过程,而它的奇妙之处就在于让摄影师、事物、镜头头的人相互接触,发生系
所以我觉得真正记录下美好时刻的不仅仅是照片,也括我们的内心。P97
”她们想鼓励所有人去做自己热爱的事,不一
定是骑行,只要想,就果断去做。当你真的做了时,就会发生生想不到的奇迹。P114
日和手帖“穷游”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字面意思上的原始概念是追求性价比的
游,价格是一方面,但是也要有价值,也
就是一种聪明的游。后来在众多诠释中,
另一概念是永无穷尽的游。在我看来,其
背后的精神就是“自由好奇”,所所以也指
好奇心永无穷尽的生活态度。这是从精神
上对“穷游”二字的提炼。P40
2/3页《我就是对公路片上瘾》读后感(篇三)
此书集合了众多公路爱好者的故事,看到的是对生活的热爱与勇气。这种人群往往比一般人更具有自律性,他们明确知道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所有工作动机都是围绕着热爱与对自由的追求。
这也重新让我思考wha kinds of life I would like.目前想到的是坚持吉他和摄影。前段时间因为横按的难以突破让我对吉他失去了热情。直到再次听回张悬才找回原本的感觉。
而关于摄影,喜欢文中说到的一句:「拍摄是一个记录的过程,而它奇妙之处在于让摄影师、事物、镜头前的人相互接触,发生联系。所以我觉得真正记录下美好时刻的不仅仅是照片,也包括我们的内心」很多时候听着音乐举着相机走在路上,虽有种异类被人看着的感觉,但看到相机框里的人来人往,忍不住会去思考他们的生活究竟是怎样的。这是一个我认为很私密的事情,但也是会让我很平静的事情。
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