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紫罗兰》后,我深受感动。小说通过讲述主人公紫罗兰在混乱战争时期的成长故事,展现了她从冷漠无情到温暖感人的转变。作者细腻描绘情感,让读者感同身受。紫罗兰的坚韧和勇气让人敬佩,同时也让人思考人生的真谛。
紫罗兰读后感(一)
为何青山七惠将此故事取名为紫罗兰?
紫罗兰只是雷米鲜有人知的真名,是说明雷米的真实内心像她的名字般不被大家知道,但其实又很美丽忧伤吗值得被呵护吗?
雷米这种十分依赖他人的存在本是不常见的,但在作者的笔触下她又非常真实自然。
只是只能叹息了。
1/15页紫罗兰读后感(二)
......真的会有那么一天吗?那种理所当然的幸福会降临到我的身上吗?(p089)
"就是因为总有人帮她,她才变成那样的。别人只是对她稍微冷淡一些,她就像得到了世界末日一样,乱发脾气、灰心丧气,然后又向其他人寻求帮助,不然就活不下去。我们不是已经帮了她很多了吗?但是不可能永远这么帮下去呀。因为我们也有我们自己的生活!"(p144)
2/15页紫罗兰读后感(三)
家里忽然来了爸爸妈妈的同学
而且一复一日的来
最后住在了家里
并且也管爸爸妈妈叫“爸爸”“妈妈”
“我”被告知这个人被其他人抛弃了,而且脑子不大好
于是她成了“我”的姐姐
而最后她还是被“我”以及爸爸妈妈抛弃了
而按照别人的观点
“我”站在了抛弃她的阵营里
所以“我”长大了
其实
“我”从内心里是不想这样做的
“我”到底长大了吗?
这并不是一个问题
因为长大这件事是一直在持续着的
关键是读下来
会觉得这是一个整个家庭都患有癔症的感觉
——难道她不是三个人幻想出来的吗?
即使这样又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每个人都会抛弃一些生命体
无论是否是被别人要求或强迫的
总之,就是抛弃了啊
3/15页紫罗兰读后感(四)
紫色控的神经系统导致了一见到这紫色的封面的书就冲动买下了,
没认真看到底是什么内容,
反正认定紫色封面外加青山七惠,
不管怎样应该不会太差的。
淡紫色虽然漂亮清淡脱俗,
但总是觉得有股小小的、淡淡的忧伤在里面,
看久就会感觉那小而淡的忧伤悄悄的钻进了心窝里,
让人不经意地也散发了小小的有伤感。
文字、内容一如封面的淡紫色,
简单、干净、有淡淡的忧伤。
一如既往的日式叙述风格,
三分之二过去也还是身在其外,
不知那淡紫色的忧郁已经渗入心窝里。
越接近结尾的时候,
才发现原来已被小忧郁包围,
跳脱不出来,
也跟着伤感起来了。
伤感却又温暖,
庆幸
4/15页紫罗兰读后感(五)
施与
这本书最大的亮点是在最后作者的独白、反省。
雷米可能是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任何一个人,正需要我们的帮助。但是人自私的劣根性无处不在。它随时都在提醒我们要与可能伤及自身利益的事情远离。我们找了无数多的理由来抗拒帮助一个正需要帮助的人,找了无数多的理由来原谅自己的怯懦和自私。然后就如蓝子一样,我们的一生可能都会自责,久久不能原谅自己。带着这个梦魇,遗憾地与善良擦肩而过。
自救
也许你我都经历过雷米时期。我们脆弱、敏感、过分依赖。别人施与再多的帮助可能也不及自我的一点救赎。
其实就像蓝子所说,不是别人不愿意帮助,而是你自己不克服自己的心理,你怎么会有所变化呢?!
也许世上有善良的人,他们愿意帮助我们度过难关,甚至愿意一生一世都陪伴着我们。但是说到底,谁有义务这样做呢?
一方面我们反省自己,是否给予了帮助;另一方面我们是否能够自我救赎呢?
5/15页紫罗兰读后感(六)
“雷米甩开爸爸拉住他的手,笑了笑。虽然她的表情比刚才好多了,可是我仿佛看见笑容的碎片从雷米的下巴啪啦啪啦掉落了下来。雷米走到玄关,拉下短靴边上的拉链,伸进右脚和左脚,又分别拉上拉链。爸爸妈妈什么也没有说,只是盯着雷米穿短靴的动作。”
故事进行到结局,一段动作描写,没有华丽辞藻,仅仅用平实的语言就把氛围表现得清清楚楚。青山本人也说,这是她“第一次用心,而不是用脑创作的小说”,加上竺家荣恰到好处的翻译,小说的日常感被推到了极致。
“紫罗兰。”
紧接着妈妈喊了雷米。三个字神奇地回到了小说的名字,到这时才明白为何封面写着“我们只不过是孩子”,不知道原版是不是一样的封面设计?假如这是译版的创作,可说是点睛之笔。
整本书除了开头结尾5页版权页、小说标题和扉页一页多余的废话都没有(最讨厌那些凑页数的无聊前言导读啥啥的),腰封也没有什么xxx推荐之类,这么清爽的书国内难得一见啊。
6/15页紫罗兰读后感(七)
施与
这本书最大的亮点是在最后作者的独白、反省。
雷米可能是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任何一个人,正需要我们的帮助。但是人自私的劣根性无处不在。它随时都在提醒我们要与可能伤及自身利益的事情远离。我们找了无数多的理由来抗拒帮助一个正需要帮助的人,找了无数多的理由来原谅自己的怯懦和自私。然后就如蓝子一样,我们的一生可能都会自责,久久不能原谅自己。带着这个梦魇,遗憾地与善良擦肩而过。
自救
也许你我都经历过雷米时期。我们脆弱、敏感、过分依赖。别人施与再多的帮助可能也不及自我的一点救赎。
其实就像蓝子所说,不是别人不愿意帮助,而是你自己不克服自己的心理,你怎么会有所变化呢?!
也许世上有善良的人,他们愿意帮助我们度过难关,甚至愿意一生一世都陪伴着我们。但是说到底,谁有义务这样做呢?
一方面我们反省自己,是否给予了帮助;另一方面我们是否能够自我救赎呢?
7/15页紫罗兰读后感(八)
紫罗兰这本书带给我的感觉依旧,依然是朴素平淡的描写,可以说是轻描淡写吧。了解青山七惠这个作家真的算是个意外,想当初住在三里河那边时,只要三叔又出了新书,便会第一时间去百万庄图书大厦买到,那是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书店,但怎么着也有三层呢,只不过,近现代的小语种作品只有区区三排书架,现在想来还真是不过瘾呢。每次买完三叔的新书都会去那三排书架转转,就是那一次偶然,买到了青山七惠的《一个人的好天气》,这本书的名字很有趣,清新简单的封面更是吸引了我,不过那次一同买的几本书就没那么幸运了,有本《寂静的房子》现在还没拆封呢。第一次读过青山七惠的作品,感觉很奇怪,这么朴素的描写,是怎么让我乖乖的看完这本书的,现在想想或许正式这种如融入在生活中的诗的感觉,才如此的吸引着人,之后便去拜读了她的《温柔的叹息》《窗灯》《紫罗兰》,无一例外,那种扑面而来的清新之气,怎么都挥之不去,这样写文章的人,我想不是很多吧,这些点点滴滴的生活琐事,或许正在身边发生着吧。只是那些戛然而止,还真是多少有点不甘心呢。
8/15页紫罗兰读后感(九)
感觉没读懂 不知道雷米发生了什么事 只觉得她一直很悲伤。蓝子十五岁的补习班 图书馆 成绩 考试 梦想 朦胧的爱情 倒是感觉很怀念。有些心情 情绪只是一瞬间的事 能记下来并描述出来感觉好厉害 就像书中叙述的基调很平淡 最有心情起伏的只有雷米要走的时候 眼泪扑簌扑簌掉 紧紧抱着蓝子告诉她只有她是真正的朋友 感觉很感动 是不是看书也需要一种求同感 关于为什么这次读到这些文字感觉微弱我无从得知。就像书中一直在问的 那些需要依赖别人而得不到援助的人们 他们该怎么办呢 我也不知道 自己的痛苦要自己承担 蓝子爸爸妈妈最后让雷米走的理由是让雷米靠自己的力量生活 此时我也分不清到底哪种是对的 。脑中一片混乱 其实大家都不应该放弃雷米 我们善良的愿意伸出援助之手的这些人 其实很多时候都在变相得伤害他人。所以蓝子才会反问善良正直的爸爸妈妈为什么要这样把雷米赶走。最后蓝子从初中就一下子就跳到了订婚。任性孤僻的雷米也好,被很多痛苦折磨的蓝子也好,最终大家都还是以普通人的身份好好活着的吧。
9/15页紫罗兰读后感(十)
在多抓鱼买的,前阵子理出去一些书,直接在多抓鱼买了些回来。这本8.3元。看出再出收购价3.2元。5元租书费哈。
以前读过青山七惠的《一个人的好天气》很喜欢这回总琐碎淡然地风格,一点点拼凑出人物的行事,接着又买了《温柔的叹息》姐姐和弟弟以及弟弟朋友之间也是琐碎的家常事,然后在图书馆又借过《碎片》所以看到多抓鱼上这本淡紫色封面的青山七惠就顺手抓了来。
小书不厚,很容易读,只是腰封上 说,这是她“第一次用心,而不是用脑创作的小说”。 这个卖点好怪。
中考生蓝子家住进了一个怪人雷米,爸爸妈妈的大学同学,举止怪异,任性天真,爸爸妈妈反而要蓝子照顾她,蓝子也被她吸引,与她聊天,和她一起出游。雷米应该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巨婴,虽然已经长大,拒绝负起成人的责任,假装自己还是小孩子,依赖别人的善意生存。后来蓝子自责放开了手,一家让她离去。我倒觉得难道一起跌倒?蓝子已经影响到升学考试。蓝子爸爸妈妈作为大学同学已经很仗义,乐于助人了,难道雷米应该在他家一直生活?对一个成人的帮助要道什么程度?难道是无节制的?
她写出这类人,提出这个问题确实确实别出心裁。至于这个故事很无奈啊,人啊总要长大,总要负起自己该负的责任,至少不影响别人。
10/15页紫罗兰读后感(十一)
《孩童之作,孩童之语》 / 舟自横
这几乎就好像我们经常在网络上看到的一个小学生写的故事。或者说——如果大家小时候读过这本杂志的话——这就像一个发表在《儿童文学》上的故事。
如果你问我,这个故事难看吗?不好吗?糟糕吗?
不,不会。我想,任何一个不好的词语都不适合放在这样一个故事上。但是,任何一个对小说的赞美之词也不适合放在这样一个故事上面。我思考了许久,最终找到了一个适合我脑海中关于它印象的词:习作。所谓习作,即孩童时代写的故事,它有着非常准确的用词,也有着非常纯美的气质,同样,有着没有任何逻辑漏洞的简单故事。但是,它不是一个正式的小说。
它很美,它更像是我喜欢的、像散文一样的故事。讲的是一个曾经受过恋爱伤害,无法自己独立生活的女人,紫罗兰就是她的名字。她是“我”爸妈的朋友,意外居住到了“我”家。这样一段时间里,发生了一些很细碎的小故事,但抛开这些故事不说,紫罗兰在“我”心中埋下了一颗文学的种子,一个特别正能量的故事。偏偏,又有着像我们成长过程中无法避免的遗憾。最终,“我”以及“我”的父母也放弃了她,她终于也离开了我们的家。意外地,“我”长大以后真的成了一名作家。而成为作家,是在那之后很多很多年的事情了。“我”很怀念当初那个被“我”抛弃的紫罗兰。
我不喜欢这个故事,大概恰恰就因为它不是故事,而更像是一个长大的成人写的某封“查无此人”的道歉信吧。
11/15页紫罗兰读后感(十二)
”有没有人像我一样,长大后仍像孩子一样无助……无法承担自己的痛苦,无法解决自己的问题,在这个世上孤立无援。“
青山七惠的故事从来都好简单,简单到让我会以为这就是隔壁邻居或者是某个亲戚朋友家会发生的故事一样,不浮夸不嚣张,但结束的手法和文字总能一击即中地触碰到内心的最深处。
我深信这世上有着一大批长大后仍像孩子一样的人,或者说不定我自己就是其中一个而不自知。但有些人伪装得很好,身边的人都不会发现,甚至于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只是个长着大人身躯的孩子而已。当然也会有人坦诚面对自己是孩子不愿长大的事实,但现实和社会总排斥和孤立那些与之现状不符的人,所以周围的人会用异样的阳光看你,亲戚朋友们会耳提面命地敦促你长大,甚至连社会也不会给你生存的机会。因为对于他们来说,生存是大人的事,孩子没有资格控制人生。
我,要不然是尚未长大却假装成熟的孩子,要不然就是跟着所谓的”大人“凑作一群冷眼旁观”社会“在”孩子“们面前丢出一件一件残酷,明知他们的苦痛却不施于援手。当痛苦和问题把”孩子“们吞噬的时候,我们只会说:他们咎由自取。
”倘若一切努力都来不及了,独自一人又无能为力需要他人援助的时候,却偏偏无人伸出援助之手的话该怎么办呢?“
”他们当中,哪怕只有一个人也好,如果能找到最里面那句最重要的话,并未某人提供某种帮助的话,那么曾经被我放开手的另外某个人就一定能被其他人拯救。“
我希望提醒自己,救人者自救。
12/15页紫罗兰读后感(十三)
很喜欢青山七惠,于是也翻了这本外表也是很小清新的紫罗兰、青山七惠的故事总是微弱的伤感中夹杂着对生活的追求和平凡的美好,像初开的花骨朵,散发着淡雅的温和。
这本书的主人公当之无愧的是雷米,一切都围绕着她进行。读书的过程,我几次都不太理解雷米,以我的成人视角来看,跟她相处需要很大的勇气——她执拗而古怪,围绕着他的谜团总是忽而清晰忽而厚重。有时候你根本搞不懂她为何会变成这样。
她的父母,她的家庭 ?作者并未声情并茂花太多笔墨去铺垫她有多惨的经历。所以恕我愚钝,我很难精心来去谅解她,走近她。贴别是我是这样一个现实的需要等价交换的人。
“你是我唯一的朋友。”雷米走前这样说道。
即使是这样,朋友也不是应该努力地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朋友不是更该为对方着想。她已经不是孩子了。
每个人都要学会长大,即使长大使人痛苦,但我想这种现实的鸡汤文并不是青山想要告诉我们的,她是要我们学会像孩子那样去包容、思考问题。
蓝子也正如正常人那样,对雷米也有过厌烦、质疑,她痛苦地思考过如果自己将来也那样无法处理痛苦,别人是否也会像爸妈那样包容她。
无论如何,雷米对这份友谊是认真的,她对蓝子分享了诸多她隐藏许久的部分,给蓝子做饼干,陪蓝子一起看书,带蓝子去见她一直以来的禁区——她的男友……雷米很古怪,很古怪,针织有点讨人嫌,但是她对蓝子的关心,敞开胸膛的求助都是最为炙热和真挚的。
如果有天,你变成了不能独自处理问题的孩子,你向别人求助,你也希望别人不会厌烦。最正确的做法是如书中那样,让她学会长大。但总要告诉她,我会像另外一个孩子那样宽容你,相信你。
13/15页紫罗兰读后感(十四)
从《一个人的好天气》认识青山七惠便爱上了她朴实平淡的文字,到看过《窗灯》后,我确定我喜欢这个作家。后来陆陆续续有了很多她的书,但都没什么时间看,这次选择了《紫罗兰》,没有让我失望。
刚开始的调调很平淡,没有波澜的生活,忙碌的准备着中考的蓝子,人到中年却无所事事的雷米,怎么觉得两人的身份颠倒了。
想要成为和爸爸妈妈一样厉害的人,却又坚定的想“即便有一种喝下去就会变成那些人的毒药,我也绝对不会喝的,即便有一条通往那些人的世界的桥梁,允许我免费过去,我也不会过去的。”“我不喜欢轻易得来的幸福。”总体想想,蓝子和妈妈挺像,肯为自己的梦想努力,付出,这从她最后考上了理想的高中可以看出来。后来,她和妈妈一样收回了对雷米的援助之手,而且是第一个收回的。
蓝子一直用“我还只是一个孩子”来为自己开脱找借口,也是想要安慰自己,弥补一下自己对雷米的愧疚,虽然她年龄尚小能力有限,她有她当下的使命——中考,但如果她疯狂一把,还是会留下来陪伴雷米的。
但,我们都没有义务深陷另一个人的伤悲,我们帮助了你,但不可能一辈子帮你,我们还有自己的路要走,作为朋友,关键的时刻伸出援手,拉你一把,可接下来的路,我们并不是必须要搀着你陪你走。过于浓厚的依赖,让那些人意志疲乏,本来拥有的过人才能也被磨灭,“心境发生了变化”,雷米叙述中的那个人,因为没有人帮助他而变得焦躁,更加孤僻,而雷米自己,因为时时依赖着他人的帮助,变得怠惰颓靡,连神经都有点不正常,失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不是不能自理,而是已经没法靠自己一个人和这个社会交流。
与其用“我不过是个小孩子啊”这样的话来安慰自己,倒不如直接说“我不过是个普通人啊”。我们都必须学着靠自己的力量活下去。
14/15页紫罗兰读后感(十五)
不到两个小时读完青山七惠的《紫罗兰》,个人认为这是一本现代女性求生存的短篇。读《紫罗兰》,就像剥开一颗洋葱,瓣瓣深入,泪也漫溢,心也酸楚,再回味又是对人生的怅然。紫罗兰的花语是永恒之美,纤弱中带些圣洁,可书中主人公雷米的经历却与花语截然不同:真正的人生哪有时间伤悲!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雷米最大的失败就如蓝子所言:你之所以变成现在这样,难道不是你自身的原因吗?你之所以这么任性,或许与运气或才能无关,是因为你内心那小小的懒惰心理作祟吧?妈妈为了得到杂志社的工作,再度去上大学,刻苦学习。我现在为了进入理想的大学而拼命学习。而你呢,不正是因为没有像我和妈妈这样,该努力的时候没有努力,才到了现在这个地步吗?
蓝子,是17岁时将要成人的我们,不努力就失去上大学的机会;而到了27、28岁面对成家立业的我们,是走进婚姻的围城,靠男人或家人养着,还是选择像蓝子妈妈这样再次努力上学,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雷米选择了前者,所以37岁的她面对独立生活遇到重重困难,不得不依附身边的人,犹如寄生虫,当别人不再伸出援手时,她只能一次又一次被抛弃。而蓝子妈妈选择了后者,所以37岁的她,家庭幸福,事业有成!
雷米我蓝子妈妈截然相反的人生路告诉我们:人生有长长的奋斗路,沉溺者终须上岸,否则只有死路一条。也要记住,人生路很辛苦,一点点帮助都会叫人懒惰,所以断奶是残忍长大的第一步,我们无处可逃!
人生路,长大成人,化为碎片,武装自己,重新出发!
15/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