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波普尔自传读后感锦集

波普尔自传读后感锦集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5-04-23 21:15:11
波普尔自传读后感锦集
时间:2025-04-23 21:15:11   小编:

读完《波普尔自传》,深感波普尔的生平经历和思想观念令人钦佩。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哲学家,更是一位坚定的自由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他的思想深刻并具有启发性,引领着读者思考自由、责任与理性的重要性。这本自传让我更加了解和尊重这位伟大的思想家。

波普尔自传读后感(一)

第一遍看,没什么深刻理解。

大致了解了证伪的思路。

意思和老子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的意思很类似。

1.任何理论都有其应用的局限性。

2.无法界定应用界限的理论不能成立

1/7页

波普尔自传读后感(二)

现在两百页的书都用厚厚的纸,拿在手上好厚一本,好卖钱嘛,唉,这也就不说什么了。

再黑心的一点的,就往书里塞图片了。

图片也会反映思想啊,对图片的文字描述就更不说了...

我说译者和出版社呀,请你们有点良心好不好!!!这可是人家的思想自传啊!!!你往里面塞图片,经Popper老人家许可了麽??你配的文字描述,他老人家会同意麽??!!

你们塞图片和文字,破坏了原著的完整性,你们无视原著作权人的著作权,更侵犯了Popper保持自己思想纯洁性的权利,

诶我说,你们好歹敢作敢当啊,不就是为了好卖钱嘛,你好歹声明一下,由译者或出版社对图片及其文字负责啊,这样至少不会对读者造成误导,且不论你们的侵权了...

2/7页

波普尔自传读后感(三)

作为自传这本并不是很合格,可能跟波普尔的书写习惯有关系。希望通过这本书来了解这位二十世纪备受关注和争议的思想家的一生,大概率是会失望的。中间夹杂很多波普对某个问题(甚至是物理问题)的见解,前后文既没有明确的时间线,也没有一以贯之的核心问题,有点难读。从目录就可见一斑。

但是,波普尔绝对是重要的,他的重要性,体现在诸多方面。

1)波普尔几乎和所有二十世纪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都交集,爱因斯坦、维特根斯坦、赖尔、哈耶克等等等等。他的传记就是一部二十世纪的名人传。

2)波普尔对历史决定论的批判,历经多年还是很有道理,“一元的历史观”为什么是错的?伯林在《政治理论还存在吗?》里面的说法是“政治哲学是在处理一个各种目标相互冲突的社会的问题”。波普尔在这一点上延续了这种“价值多元”的取向,他在自传中关于这个问题是这么说的

3/7页

波普尔自传读后感(四)

《无尽的探索》是波普尔一本自传。但他的自传与别人的自传不一样。

他在写他的思想遭遇。用他自己的词,就是发现问题,然后与问题搏斗。

他出身富裕的知识分子家庭,他父亲一辈子的做的事就是为穷人解决困难。这也是他的追求。

他15岁时就发现:需要认真考虑的是事实的问题和关于事实的断言,而不是考虑词及其意义的问题。追求词的准确性与相似性几乎是一样的。因为没有完全的准确。他有一个有意思的说法:我们决不知道我们正在谈论的是什么。

他是那种随时能发现问题的人,这应该也是一种天赋。他发现柏拉图、黑格尔、马克思各自的缺陷。尤其发现历史决定论对于现实世界的致命问题。

他指出玻尔、维特根斯坦、薛定谔、爱因斯坦各位大佬的问题。

他说他差点就相信玻尔的“互补性”。他把维特根斯坦气的摔门而去。只因为他反驳维特根斯坦的“没有哲学问题,所有的问题都是语言问题”。

他最后有个世界3的说法挺喜欢,人的心是世界3。人此生的重点就是世界3,那是人的思想基地。

4/7页

波普尔自传读后感(五)

作為思想者,這部書是思想家的思想自傳,對於外部的事情寫的并不多。也許是一點遺憾,不過無可厚非,因為他的一生沒有太大的波瀾,而作為思想者,他的一生的內在世界的波瀾起伏,反而遠遠大過外在活動的人生。

書是好書,不贅言。這裡說幾句現在出書的方式。

這本書,使用的是極大的類似雜誌的開本,這種開本方式我不是很喜歡,還是過去稍小一點的開本好。

書中印了很多圖片,主要是名人照片,在照片下面進行人物介紹,比如書裡提到弗洛伊德,就印上一張弗洛伊德的照片,然後在下面介紹弗洛伊德云云。有時這種照片加註釋能占大半頁。還有其他一些不相干的圖片,比如提到馬克思,就印了一張“紀念馬克思逝世100周年招貼”,這和此書到底有何關係?

此謂之注水,是當代出書方式,可能自以為圖文並茂,其實,配圖不應該這樣配,這叫硬搭配。這種出書方式,不但只能起漲價摟錢的作用,而且,對於讀者讀此書只能起到一種干擾的作用,毫無助益。

或者是以為讀者沒有這些圖,就看不下去書?其實,讀者要看圖,自有花花綠綠的雜誌,和互聯網上無限豐富的圖片去看,這種書你再擱些花花綠綠的圖,也賽不過真正的看圖讀物;讀者看這種書,本身就是沖著文字去的,并不需要你擱的那些不相干的圖片的調劑,何況根本起不了調劑只能起干擾的作用。事物以合適為宜,配圖配的不合宜,不如不配。

以人物介紹為例,其實弗洛伊德、維特根斯坦之類的人名,根本無需註釋,因為肯讀此書的人,不需要再瞭解這些人是誰。卽使出註的話,也應該在頁下方,以註釋方式出註,并注明“譯注”字樣,以與原註區別。這是正常的做法。

現在這種注水方法,弄得一本好書,被出的頗為不倫不類。當代出書,日趨浮躁,很多這種自作聰明的做法。

5/7页

波普尔自传读后感(六)

近来在读《无尽的探索:波普尔自传》,深以为然……波普尔所阐释的许多方法论以及他的怀疑精神、事物可证伪性的延伸思想,都是令人叹服的。

波普尔认为,追求语词、意义、概念都是徒劳的,根本不存在(弗莱格意义上的)精确概念这种东西。试图通过论辩来廓清一种理论,也是不可能的事。对手可以用诡辩、观点“进化”等方式不断的反驳,期望语词、意义、概念的“清晰”来达到实证自己观念的努力是徒劳的,根本就没有“真理愈辩愈明”的可能。“不会被人误解的方式讲话是不存在的:总会有人误解你。”看过这些,心有戚戚然焉。

还有,波普尔的观念有一些我近年刚刚体悟到的东西,那就是可证伪性,对事物保持怀疑精神和足够的清醒,不受未经独立思考的理论、主义的左右。我也是怀疑论者、不可知论者,对于物种、事物、社会的发展,我也谨慎反对达尔文进化论,对尚未发见的事实和虚无缥缈的宗教,我都持不可知论的观点,既不完全否认,也不轻信。波普尔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伪科学,更是深有同感。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和恩格思的暴力反抗思想,波普尔都不认同。波普尔曾有奥地利社会民主党的朋友,然而他也亲眼目睹社会民主党的作为,认为他们尽管怀着良好意图行动,但他们的政策是不负责任的,并且是自取灭亡的。另一位名为阿图尔·阿恩特的朋友,虽然是社会主义者,却是一位反民族主义者,目睹过苏联的暴虐。他说:“他们是社会主义阴谋家,会牺牲无辜的人们,哪怕是和他们有共同信仰的人,为了崇高的目标可以使一切手段变成合理。”正是基于耳闻目见的事实,波普尔更坚定了事物的可证伪性和怀疑精神。

他认为人类理性应该对一切事物保持怀疑精神,一切事物不能未经思考就想当然的接受。这些,不仅在哲学领域,包括发现心理学、音乐、物理等方面,他都不会想当然去接受。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瓦格纳的音乐,他都有明确的反对意见,绝不人云亦云。而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达尔文进化论,玻尔的量子力学理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都没有不加思索的全盘接受,而是理性而系统的分析,加以判断和有条理的驳证。最可贵的是,玻尔、爱因斯坦、薛定谔、维也纳小组的成员,没有因为观点、观念的迥异,对波普尔打击报复,而是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展开更深入的探讨切磋,实在是难能可贵的品质。

言尽与此,有识者可自去翻阅,其中精髓足以受用一生。无尽之思,心向遥远之境,澹然随风。

6/7页

波普尔自传读后感(七)

波普尔,有人说他是生前名声最盛的哲学家,放中国差不多就是黄马褂加身,还有好几件;可也是名声坠落得最快的哲学家,这才几年功夫,都没多少人认识他了。我想也许因为他穷其一生做的并非给人希望,而是戳破别人吹起来的五彩泡泡,看了波普尔我才反省自己是不是真的唯物主义无神论者,我以为的坚定信仰是不是也是肥皂泡而已。

所有科学理论不过也是种猜想和假设。这句话把我带进了波普尔的世界,唯物和唯心并不是非此即彼的硬币两面。然后是震撼三连击,不完全认同马克思主义,不完全认同达尔文主义,不完全认同条件反射实验,这三个在我心里比宇宙黑洞还强大的存在。

我觉得他认为这三者,尤其是前两者,都是无法检验的理论或假设。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这是历史告诉我们的,由此推出后面的过程却无从检验。甚至严格点来说,苏联和我国的历史进程都有违马克思的预言,不过他没严格得否定,或者我还没看到。我国八十年代的波普尔热……也许只是巧合。

达尔文主义就更加奇怪了,一切都是基于现有事实的假设,无神论和唯物主义的基石,来自于相信事物发展的轨迹必然向上。波普尔自己试图细化达尔文关于进化的说法,虽然美妙,同样无法证实。

巴甫洛夫不必郁闷了,在量子力学这个充满想象力的地方,早被波普尔戳成了月球表面。他就像个刺客,或者刺猬,和我们课本里那些人交流座谈,却没有加入任何学术小圈子,也不能。也许这就是他现在消失的原因,独木不成林。冷静,思考,试错,这违反了人类相互聚集的基本需要。

不提咱老百姓懂不了的量子力学,也不提看起来很美其实要人命的数列和概率论,抛开逻辑,波普尔还是个音乐爱好者,稍微超过爱好,他给勋伯格打过工,念过音乐专业……他对巴赫和贝多芬的看法简直具有真理性,可以推而广之到任何艺术类评论。天哪,这才是评论,没有一个花哨的词语,没有似是而非难懂的专业名词,没有半句联系到自己的初恋或者隔壁大爷晚上吃的蒜头,准确地说出了他理解中的两人和他们的作品。甚至连对莫扎特的一句话评论都让人叫绝。

终于明白为啥老觉得巴赫闷得受不了,想不通大家对他的盛赞,因为他做的是维护音乐本身的完整性和协调性,绝不让个性超越出需要,这种美外行人轻易理解不了。

而理解贝多芬就容易得多,他是用音乐来抒发自己的胸襟,就像讲述咱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这个我们都能懂,并且有共鸣,听着带劲。

莫扎特则是“魅力后面藏着深不可测的东西”!

波普尔的理性国度完全不缺乏美,理性的美永恒发光,不会像火焰那样熄灭。看他描述开普勒对天体运动犹如交响乐的时候,正巧在参观榆林窟,开普勒的说法和佛教中描述西天极乐世界里乐器在天空飞舞不需要演奏就能弹出想要听的美妙旋律何其相似。

没有任何国家和政党会真正热爱推崇波普尔吧,因为对于他们冷静是毒药,思考更是,但是我们至少应该看看这个人说的话。

7/7页

还剩4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