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是作者总结了自己多年写小说的经验和心得,从构思、人物刻画、情节安排等方面分析了小说写作的要点和技巧。作者强调了刻画人物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运用情节来推动故事发展。此外,文章还提供了一些实用的写作建议,对于想要提高小说写作水平的人来说,是一篇不可错过的好文章。
《小说写作》读后感(篇一)
先说,不适合网文写手。 众所周知,网文对文笔的要求最低。这本书虽然也是从小说几大基本要素出发,但是过分强调细节(这不是错的,但真的不适合网文写手),实际上是对文笔过于细腻及高深的要求,网文不需要。 网文届有类似这样的一句话: 如果某句话,你读起来需要读两遍以上,才能准确理解它的意思,这句话就是有问题、是不好的。 这本书,全篇都是这样的文字,我几乎都需要反复阅读并思考,不知道是不是翻译问题,就是总有一种,有话不直说的感觉,话说的很晦涩吗?并没有,但总是要拐几个弯的讲话,读着很累。 怎么形容呢,读这本书有这样一种感觉——这章我要告诉你1+1=2,但是首先让我们先了解一下隔壁翠花出去打工的遭遇,以下省略1000字,所以你看懂了嘛?因为翠花的bla bla,所以最终1+1=2了。
《小说写作》读后感(篇二)
在叙述性文字中,如果你陈述了事实,并让事实产生出情感价值,那么你就展示了驾驭文字的功夫;而在人物对话中,如果你把重心放在说话人的感受上,你将能更自然地传达信息。
“我哥哥下午三点到,他的四个孩子也来”
改1:我那白痴哥哥以为三点来找我,就能随手把四个烦人的小孩扔给我
改2:我迫不及待盼着哥哥下午三点到达,他的四个孩子简直可爱得要命。
可以看出改后的对话更能体现人物性格。同时也传递了信息。
如果从对话的内容上我们看不到说话人的语气,那么我们可以用动作描写,动作通常比副词效果好。
角色的可行性产生于,既要有能够表现角色信息的细节,同时又能使读者的注意力保持在角色的感情或愿望上。
《小说写作》读后感(篇三)
第一章 让写作的时间不是义务使然,而是选择使然,像看一章小说,喝一杯红酒一样自然而然。 写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养成一坐下来就能够开始写作的习惯。 最好写自己真正在意的事情。先列出一个清单,知道它们到底是什么。 布兰德的练习:在早晨把自己凭直觉感受到的一切都写下来,看似毫无价值的东西中蕴含着真理。 六条建议: ①进退两难或受制于第22条军规。现实无法改变,但小说中困境动动笔就能解决,不一定完全贴合现实逻辑。 ②不合常理。由此发展情节。如:半夜出门打电话,看到广场上推着婴儿车的女人。 ③寻找关联。 ④在记忆中搜索。 ⑤移植。 ⑥用笔报复。宣泄不满情感。把无聊变得滑稽。 写作障碍其实是认知不足的表现。 小说要素:故事情节、人物、场景、对话、物品、节奏、隐喻和象征的修辞手法、视角、氛围、风格,甚至是句子的结构和标点,以及排版。 练习(半自拟):找七个书桌桌面,猜主人性格。 第二章 有意义的细节: 作者不该不重点放在文字传达的思想上,而是该通过文字和思想让读者去感受和体验。 细致、确切、具体的细节是小说的生命。 细节必须是有用的细节,能说明人物性格。 要让读者有身临其境参与感。 新手作者往往采用过多评判性语句,而缺少细节支撑。 不过,也不能完全没有判断,这说明我们变得冷漠,读者也会失去兴趣。 避免冗长的描述。这会分散读者注意力。 避免直接陈述情感,而是写身体感受。比如紧张不写紧张,而是写她紧紧攥着椅子的扶手,指关节都变白了。 避免用情节剧抒情式的语言,尽量用含蓄不夸张的语气。 避免她“看见”“想起来”等过滤词。去掉它们后,阅读的节奏感一下子提高了。 例子:两条蛇在争斗——两条蛇争斗——两条蛇扭打在一起。 避免系动词。如“看上去”。 避免总括式描述,而是代之以行动。 主动语态:用被动语态强调。但大部分时候用主动语态。 行文的节奏。p47.48两个例子。 第三章 当人们没能获得他们想要的东西的时候,他们一般会改变策略——变得可爱,采用威胁手段,引诱他人,让别人感到内疚等。 第四章 多在表现具体人物个性上下功夫。如果你想塑造一个代表普遍人性的角色,这个人物最后可能会是一个模糊、无趣或空洞的角色。 在作家的词典里,“典型”是最狭隘的词语,因为它表明作家只为那些和他用有共同观念的人写作。 在写作中写普遍性和典型性等同于偏执和盲从。因为那样的话,我们只能看到人的相似之处,而非其独特之所在。 不过,小说中的扁平角色也是有用的、不可或缺的……即使是一个扁平角色,他也有面孔,也穿着服装;而在小说里,细节可以为一个扁平角色增添几个侧面和轮廓。 小说的变化,思考:在小说结尾看到了而小说开头看不到的东西是什么? 第五章 关于倒叙:提供某种形式的过渡,但避免过于直白的过渡性语句,如“回想起”。 e.g. 那个穿着匡威高帮运动鞋的孩子踮起脚尖把球扣进篮筐。(另起一段)在西摩街边的球场,乔也曾扣过一次篮,那是他还比鲁伯特矮四寸,不过脸上已经长青春痘了。 倒叙中不要包含另一个倒序。 第八章 在文学批评术语中,“做作”是一个不同寻常的词,类似于指责情节有点公式化,因为“艺术”这个词和“形式”一词一样,都表示褒扬。所有的写作都是“做作”的,当我们指责写作“做作”时,我们的意思是它还不够“做作”,“做作”得还不精深微妙,还不能给人一种以假乱真的感觉,所以“做作”的人必须继续“做作”下去。 第九章 修改小说时,从头到尾再重新输入一遍,并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有计划的或者是随性的修改。而一般的插入式修改导致小说具有东拼西凑之感。 要克服“逃避的借口”。不要逃避冲突(冲突将起时外人敲响了门),也不要通过各种比喻来回避对事物的清晰描绘。 有人说,你应该写自己知道的东西,但我的写作动力是去书写我学到的东西。——艾比•金妮(Abby Geni) 形象就像水分被存储于苹果中一样,是被包含在情节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