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的智能》一文探讨了人体的智能是如何随着运动和感觉的增加而提升的。作者认为,身体的各个部分之间通过神经系统的互动,形成了一种复杂的智能网络。通过运动训练和感官体验,人体可以不断地提升智能水平,实现身心的平衡和协调。
《身体的智能》读后感(篇一)
P24
世界是它自己的最佳模型(Rodney Brooks)。
【评论】2018/02/23 18:46
普通的语法学习,是把语言自己的“完美模型”给肢解了,然后把这种人为的知识强行输入,虽然这对理解语言现象有帮助,但还是不经济的,占用了大量宝贵的学习资源和记忆资源。要充分利用人类社会所存在的语言系统,它具有连续的信息,而不是通过显性知识所介绍的那些“知识点”。对环境的自适应计算可以最大限度在减少计算量。
所以,迈克尔·托马塞洛说,儿童是在用中学,学中用,是在活的语流中发现模式,而不是由别人来讲解模式。
1/3页《身体的智能》读后感(篇二)
【书摘】P222
【评论】2018/6/13/周三 1:00
人类所面临的日常任务大多是需要潜意识的,无意识的行为要多得多,与此相关的记忆也多得多。
这段话所说的就是“无意识语境”和“自-匹配记忆”。所以,还是要多本书互参为妙。描述现象还是不如简洁的概念与理论来得方便。所以,心理学还是得用理论框架重新梳理一遍才好,就像伯纳德·J·巴尔斯所做的那样,可见伯纳德·J·巴尔斯的功夫还是比较深的。
2/3页《身体的智能》读后感(篇三)
【书摘】P225-226
【评论】2018/02/23 18:46
看了一下得到这本书的时间:2016-11-27 ,过了一年了!
阅读的时候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所以才会注意一下时间。
这本书的亮点是把知识卸载到环境中,这样可以得到一种很经济的智能系统。一个没有知识的系统是“被动动态行走者”,它没有知识,完全依赖于“生态位”中的性质,比如斜坡的角度、重力、摩擦,以及摆腿脚时的力的作用。
关于记忆的最新观点,也是把记忆的任务“卸载”到环境中,这是生态学的记忆观。这个观点如果拿来解释语言的学习,就是把外部的语言系统当做是一个“完美的模型”,把知识卸载到这个“环境”中,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学习的量。
不过,这本书的知识点比较零碎,是结论、现象或观点的罗列,不是很系统,不是那么容易把握。可以参考同样是科学出版社的另一本书《意识的认知理论》,那就比较系统了,也更简洁。 科学出版社的书基本上是“硬菜”,能读下来很解饥!
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