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鲲与虫》是一篇讽刺小说,讲述了一只自大的鲲鱼和一只自卑的虫子之间的故事。鲲鱼因自己的壮丽而自负,虫子则因自己的渺小而自卑,最终两者都无法得到别人的认可。通过这个故事,作者揭示了人们对于自我认知的重要性,警示人们要保持谦逊与真实。
鲲与虫读后感篇一
通过汇总各个时代的文学作品,作者窥视当时文人的信仰、精神支柱及生活状态,反过来又借描述文人来反映每个时代的特点!
仅以一本鲲与虫,大家就能欣赏到《山海经》、《搜神记》、《太平广记》等等经典著作的精华部分。
1/6页鲲与虫读后感篇二
在书店偶遇这本书之前,我对中国志怪小说的了解大概只知道有聊斋志异吧,对这些鬼怪神狐的故事也没有太大兴趣。但是这本书真是的拓荒了我对志怪小说的知识盲区,而且让我认识到这块绝对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瑰宝。本书作者推介小说的时候结合其的作者生平以及所处朝代进行自己的分析推断,才能让我从那些看上去简短不知其意的小说中得到一些深意,进而对整个志怪小说领域发生兴趣。全书读起来畅快淋漓,我在一周业余时间内就解决掉了,真是一本不错的读物!
2/6页鲲与虫读后感篇三
冲着骑桶人去看的。有不少吸引人的故事,而且,提供了不少搜集神话的线索。真是想看看《太平广记》。
虽然书中没有太多作者自己的观点,但是,将各个时期的主要神话分序而放,并且把那些大家的观点引进来,神话和历史结合,既不失趣味性,也不失深刻性。
唯一的遗憾,就是觉得神话的篇幅很大,而对文人和历史的分析篇幅较少。看的时候,感觉都被故事吸引了,对主题“被禁锢的中国神话与文人”思考很少。
不过,觉得书名“鲲与虫”不错,还有,每一章的标题也都取得很好。
3/6页鲲与虫读后感篇四
书名《鲲与虫》寓意文人的品格,有高尚者和卑贱者之分。每个时代的文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文人和统治阶级的关系也随时代的变迁而改变。作者骑桶人透过不同时代的怪谈故事窥见这种变化,从战国到明清。
书中介绍了各个朝代的志怪故事和集子,令我最为印象深刻的是晋王嘉的《拾遗记》,作者从中选录的段落极优美,我立刻找来看,这本书里描写的那些异兽奇葩,琼楼宝殿,和珍宝美人让人深深着迷,可以说《拾遗记》比《山海经》要有意思得多。
另外还有阳羡书生的故事,书生赶路遇见躲进鹅笼的男人,男人从口中吐出女人,女人又吐出一个男相好,男相好又吐出一个小女子,那么在黄昏时分匆匆赶路的书生又是谁吐出来的呢?他又生活在名为什么的“鹅笼”中呢?这个故事足见古代人想象的奇诡,大概可称得上十分“现代”吧。
书中呈现了从战国到明清的代表性志怪小说和它们的特色,唐传奇是我们接触最多的,而魏晋时代的既浪漫又怪诞,出乎我意料的是宋朝,不是我想象中文人们深受礼教束缚,因而写出了教化人的文章和故事。而是在志怪小说中真正地抒发了自己的绝望和期待,面对沉重的黑暗,说出“忧患之来,有进而无已!”的决心!
我一直很喜爱怪谭故事,得到这本《鲲与虫》简直如获至宝,可以让我欣赏骑桶人精彩的解析和文笔优美翻译,也可以作为我的古代志异导读,让我如入宝山却不至空手而归。
4/6页鲲与虫读后感篇五
*读至第三章魏晋*
在看前几页的时候我是读不进去的,因为语文根基薄弱,文言文学得就不够好,如果没有桶叔的翻译我很难看懂桶叔引用的文字说了些什么。而且即使有桶叔的翻译注解我还是没有耐性,而且多年未潜心读书效率甚低。一本书我打开了好几次,放在我桌上很久,我都没能读到第二章。白天得闲想把读烂尾的书清理一下,就断断续续一边读一边做别的,结果就发现乐趣了。其实读每一本书的感觉都是如此,只不过不常读书,就会忘了其实当看到了一个作者的用心时也就看到了这本书的美好之处。
书中引用了很多的古籍文章,可见桶叔有把这一类古籍和很多学者的著作都都好好研读过,才会写出奇幻美妙的文字和通俗易懂的解释。自己一边读一边想桶叔是怎么在古籍上做笔记,选材引用,要有深厚的古文功底和好的记忆力才能将著书的起因和对奇幻小说根源的探寻结合起来吧。而且从桶叔翻译内容字里行间也能看出对桶叔某些文章细节的影响。
以朝代划分章,以人物划节,先引用后解释,结构清晰过渡流畅,我觉得对我这种理解能力差的文科生来说很有帮助。有童鞋说桶叔行文不够生动,我倒没有这种感觉。 对于一个从某一方面总结研究成果的书来说,桶叔的语言还是蛮有现代感的,相信读完之后会对桶叔的小说有更深的理解。
总想好好写个书评好好练笔,不想一直只停留在吐槽吐槽。因为我没有文化,也无奈我没有文化,又每天都是没睡醒的状态。如果有不通顺的地方请原谅。
5/6页鲲与虫读后感篇六
五月份写的读感,贴过来
上周一周内看完了骑桶人的《鲲与虫——被禁锢的中国神话与文人》,是在福州路的一家小书店偶然看到的。偶尔去逛逛书店会有意外的收获,真不赖。最近看到的书还都不错,很开心,很满足。不得不说纸质书的感觉还是很好的,只是体积太大,kindle对我来讲却像一个大大还可以随身携带的书店,我可以去尽情的试看,去丢弃。有人在预言纸质书的消亡,有人在鄙视kindle的鸡肋,偏见有时候有易于做决定,但是兼容并包的去利用工具的话,也很开心呢,像我一样,哈哈哈。
看这本书之前我对鬼狐故事并不感冒,究其因可能是瞎扯乱造的聊斋故事吧。后来我发现聊斋里面的一篇故事就那么短短的一丢丢的时候,一方面嫌弃现在编剧的加长加宽却不能保证不侧漏的思路,一边又对这种小短篇怎么会流芳百世感到不解,也没看进去过。直到我不小的心看到了骑桶人的这本书,才知道原来中华瑰宝我真的是知之甚少啊。
中国古代志怪故事真不是只有狐女书生。鬼狐故事拍的好的如倩女幽魂者确属经典,然而这种人鬼情仇只是志怪小说中的一个分支。除去这个,有唐传奇《柳毅传》这种满篇正气,清爽浩然的YY文,主人公最后娶龙女得仙位踏上正途,钱色无忧乐游仙山;古代的秋菊打官司《席方平》,不过作者为了保全自己这官司只能在地府里打,上访也最好是天庭里面去。还有赤裸裸的讽刺文章《饮血记徐汉阳》,初看风平浪静,恰似桃花源,一场梦醒却道是杀人台,不禁寒战。还有难得一见描写夫妻情深的《远烟记》,做人不能在一起,那么就做鬼也要在一起。有的故事引发人的哲思《阳羡书生》,让我想到之前网上很火的一组图片,你以为你看到的是全部,其实往大了看他只是画面上的一个装饰块,看到最后都不晓得身在何处,意欲何为了。人鬼相恋的故事也有,而且这书生真的是爱上了鬼魂,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霸占,女鬼最终还是挣脱禁锢飘然阴曹,此见《越娘记》。。
看了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无极中的昆仑奴并非编剧的天马行空,唐代传奇集《甘泽遥》里面确有描写,我才知道原来《西厢记》的前身是大诗人元稹的根据亲身经历创作的小说《莺莺传》,讲的居然是一个始乱终弃的故事。我才知道吐槽这种事老早就有了,而且还真有人敢拿皇上吐槽,请见《周秦行记》,《如意君传》,不过吐槽的时候一定不要留下名字,用上兰陵笑笑生这种马甲也是可以的,否则你懂的。魏晋时期的郭璞作诗“四渎流如泪,五岳罗若垤(die,蚂蚁穴口的小土堆),寻我青云友,永与时人绝”,虽然看上去是厌世弃世的诗词,然而这如在宇宙飞船中看地球的宏观视角,出现在一千八百年前一个古人的篇章中,则又提醒了我古人之不可小觑也。
初见书名的时候觉得禁锢这两个字不过是想要引起读者探究心的那种蓄意包装的词汇罢了,也难说我看这本不是被这个题目吸引的。等看完之后合上书本再看到这字,虽然书中再没有出现这个字眼,却觉得中国文人的创作背景非这两个字所不能概括,甚至我认为志怪小说产生的根源就是被限制,然后才能从求仙问道,鬼神幻想中映射时政,寄托理想,抒发情绪。
本书特点是把文章与作者生平及其时代背景结合起来进行阅读分析,从春秋战国写到晚清末年,很多小故事我看不明白,或者说只看懂了情节,看不懂作者真正的意图,而骑桶人对作者和作品的理解足以让我大开眼界。
不过有一点遗憾是,里面的文章是大多是作者翻译的,如果想欣赏诗词文采的话,是不太能够了,不过用此书开启一扇门,走出去,走多远,还得看对志怪小说的爱有多深。
6/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