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玫瑰门》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婚姻和家庭的故事。主人公凯瑟琳在追求自由和幸福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挣扎和磨难。小说通过凯瑟琳的成长和奋斗,揭示了现代女性在传统观念和现实生活中的困境和挑战,引人深思。
玫瑰门读后感第一篇
这不是一本一口气读完的书,玫瑰门对女人生活、思想、行为的描写近乎真实的可怕,女人苦也甜。一个女人最受人喜爱的时候就是那种刚刚哭过又能简单地开心的样子,爱情不美好,生活不美好,但是女人很美好。
男人可能是社会的主角,而女人才是生活的主角,哪个男人的生活能离开一个女人的折腾。男人可能永远也无法理解女人在想什么,但是俯视这些想法,女人会很可爱;仰视这些想法,又会觉得魅力无限。这是一种如何关心都关心不够、如何陪伴都陪伴不够的生物。
1/3页玫瑰门读后感第二篇
2022/4/10-2022/5/1
我永远热爱铁凝意识翻飞的文字!
2020年读了《大浴女》,很喜欢铁凝在文中所展现出来的精神分析式的思维跳动。《大浴女》完成于1999年,但在读1988年创作的《玫瑰门》的时候却觉得完成度更高。很多章的最后专门辟出一节,用一种旁观的“我”与彼时的我对话。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我依然觉得铁凝笔下的人物多少带些精神质的倾向,不管是司猗纹、梅梅还是竹西,都有那种潜意识中恶的外放感。我想那大概是《苦闷的象征》中所谓被压抑的人性之恶的外放,掺杂在一些,司空见惯中就显得格外突出。
就1988年的创作时间来看,应该已然过了反思、伤痕文学的表现期,于是作者在开头写到了姐妹两人的现代生活。但总体来看作品依旧是在呈现时代对对人的影响,司猗纹由五四时代勇敢追爱的新女性,到大革命时期专于自保的精明家主,再到新时期瘫痪在床的老奶奶,被时代裹挟的她充满了异样的精力。除了卧病在床时的被忽视,她的一生在自己的努力经营下,几乎没有受什么苦。她似乎善于将这苦痛转移给身边的人,而亲人却又无可奈何,这大概是血缘的意思,再怎么厌恶也依然不可更改。
文中的人到底怀着怎样的思想去决绝的做,再去后悔,你说不清楚。或许是潜意识既不可知又具有指导性,所以人类是无法澄清自己的。这枷锁如此沉重。
—————
热恋者大多是孤雁。
你说不清楚,人类是无法澄清自己的,任何时代也无法使人类澄清自己。
饥寒交迫和谦逊有时并没有一条明显的界限。
我觉得有了不起的还是你,你用你的平庸和不动声色的道义使她的生命一再延续,又使他和她自己自相残杀,直到她和她自己双双战死。
2022/5/16 于学校
2/3页玫瑰门读后感第三篇
提笔却不知从何说起似乎是意料之中的尴尬。
这应该是铁凝作品中最特别的一个,因此,我试图用某个词语来概括出我对它最直观的感受,在第一个瞬间我想到了“厚重”,厚重到足以担当史诗二字。
玫瑰,门。
玫瑰娇艳,戒备却也森严;傲慢,却也极易凋落。这像极了司漪纹,不容置辩,她是名副其实的女主角。小心翼翼,姑且容许我用这个词来形容她带有些许传奇色彩的一生。是的,她的自私是小心翼翼,她的虚荣是小心翼翼,她的窥探是小心翼翼,她对生存的执着是小心翼翼,就连这些小心翼翼的故事几乎都发生在大门之内这一点都显得那么小心翼翼。她唯一的一次豪迈是她学生时代的初恋,却终究不得不屈服于这小心翼翼。
我想小心翼翼大概是不带有感情色彩的,不褒也不贬,再适合不过。人情味的淡漠甚至是匮乏让我一度对她极为厌恶,可每当我脑中闪现过她早年感情生活的诸多不如意,以及那个时代的畸形与变态,便说服自己原谅了她。她的家庭,她的丈夫,她的生存环境,也理应为这样一个司漪纹担责吧?其实,司漪纹又怎么会仅仅是一个特例,谁又是至真至善的呢?你,正陷入文字里的你,有没有在某一刻动过一丝邪恶的念头?答案自在你心。
但是,在司漪纹的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候,我终于读到了纯粹的温情。只是看了他一眼,她的脸上便显露出羞涩,即便过了半个多世纪,心中的青春依然不曾苍老。“池水般的清澈”,“睡莲般的纯洁”,那样的时光真好,它永不磨灭,也从不嫌弃你的灵魂是否污浊,它从不背叛,就在那里,提醒你,让你坚信,那样的美好曾真真切切地属于你。
当然,这不是司漪纹一个人的史诗。可是,请原谅我的肤浅,不知该怎样去描述大部分时间还是个孩子的苏眉。就是这个孩子啊,她像极了她的外婆,太机敏,也太缜密,便丧失了孩子该有的透明。设想一下,她应该会比司漪纹幸运一些吧,起码会少一些折磨,她有一个温和的丈夫,一个平和的母亲,一个手足情深的胞妹,更重要的,是一个自由的时代。
其他的,比如,你也许会为姑爸和司漪频而痛,也许会为庄坦而憾,也许会为竹西的潇洒而叹......这一切都是深巷高墙大门里演绎的一幕幕,像是时代的挽歌,又像是历史的绝唱。如果,你足够冷静,足够勇敢,那么,便不妨体味一下那个岁月所留下的苍凉痕迹,和那痕迹里最赤裸裸的人性。
2013年4月22日
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