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读者》这篇文章谈到了阅读的重要性以及对读者认知能力的提升。通过读书,人们可以拓展视野,增强思维能力,提高情商和智商。文章呼吁人们要多读书,不仅可以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还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愿我们成为更优秀的读者,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越读者》读后感(一)
在99读书人买的,平邮好慢啊让我等了十几天
当时99还专门弄个页面宣传这本书就买了
感觉还不错,我刚读了前面几章,觉得他对四种阅读的说法很有启发
1/15页《越读者》读后感(二)
拿到这本书,读了前20页的时候觉得似乎是本好书,读到中间几章,我肯定它是本烂书,再读到160页以后,觉得几乎是本有用的书。。。得到个结论,这是本让人摸不着头脑,越读越迷茫的书
2/15页《越读者》读后感(三)
郝先生的《越读者》,讲实话写的很好,他在这个行业里算是对有关书的种种的集大成者,非常专业,内地就很少,要么就太商,要么太文。但是书中很多方法根本不适用于我们。对于阅读的饮食分类法也比较牵强,一家之言而已
3/15页《越读者》读后感(四)
我觉得这本书适合两种人读,一是不想读书的人,二是读书面狭窄的人,尤其那些常常被人说不看正经书的人。此外,我觉得在中国有一种人尤其应该读下,就是那些刚刚结束高考或早已结束而还未开始读书的已经被这个教育倒了胃口的学生们。
4/15页《越读者》读后感(五)
最近开始慢慢觉醒,发觉之前读的一些 书都忘记了,没啥作用,读的时候也没做过笔记,所以最近就打算从头开始学着读书,就发现了这本书,一个台湾的作家写的如此真实,而且把读书比作吃饭,真的蛮恰当的,待我读完在继续回来评论。。。
5/15页《越读者》读后感(六)
阅读后可以回答下面的问题
1、如何像哈佛博士那样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如何开拓出阅读的“第一桶金”?
2、为什么要阅读小说?
3、为什么要阅读哲学?
4、你将大脑cpu当成硬盘用了吗?
5、为什么要少读书?
6/15页《越读者》读后感(七)
#阅读#郝明义在【越读者】中把阅读喻为饮食,生存需求的阅读为主食、思想需求的阅读为美食、工具需求的阅读为蔬果、悠闲需求的阅读为甜点。考试导向的教育让我们浸淫于为生存而阅读,甚至厌恶阅读,就像只知道吃饱,却不会品尝美食了。饮食失衡,尚可存活,却无法品尝美味;阅读功利,仍能生存,却未能体会精彩
7/15页《越读者》读后感(八)
花了一天时间把它看完了,然而对于我来说收获却不是很大。总的感觉是内容太水,只要把思维导图看一遍,就能掌握里面大部分的内容。比《如何阅读一本书》简单了多,也没有解决我心里的一些疑惑。唯一的亮点就是把书籍分为四种饮食。
仔细想想这本书属于哪一类饮食呢?我想还是属于甜食,属于“观其大略”的一类书。
8/15页《越读者》读后感(九)
在看完如何阅读一本书以后知道了译者郝明义先生,当看完电子版之后,对于我这样的渴望阅读却又不知道如何阅读的大学生来说犹如雪中送炭。当一个人站在阅读迷茫的森林前无从进入时,一位长者的指点便是醍醐灌顶了。虽然,不能指望这本书代替我们自己阅读,但是往往就是一个方向,就足以值得我们这些刚刚走出教科书时代的孩子们去学习了!
9/15页《越读者》读后感(十)
瑜:观点很好,提出了阅读的四个大类,并且还就寻书和“专”字做了很具有实践性的说明。对于自己阅读结构的调整,时间的分配和内容的吸收都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瑕:中间介绍网络和影响的那些篇幅能否减少一些,有揍字的感觉;虽然说了读书笔记,但是并没有详细说明如何做读书笔记,如果对这方面也有描述,我觉得内容会更加的丰满。
结论——瑕不掩瑜
10/15页《越读者》读后感(十一)
2016年5月6日读完,深圳布吉嘉豪苑。 全书细细看来,犹如《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读后感。
读书是要经过这七道阶段,但是要在这书籍的森林里走出一条路来,首先还是要有目的的来读书,通过研究一个主题,专注于一个主题,走出一条道路来,进而研究与其相关的问题,逐渐由精深而博大。读书,就是要先精后博,“一经通,百经毕”,从而由点及面。
11/15页《越读者》读后感(十二)
在国际航班上开始阅读,越读越觉得放不下. 10余个小时的航班,一气读完,有恍然开悟的感觉. 书中对四类图书的分类, 对漫画/诗歌/小说的阅读建议,对纸质书和电子书的对比,感觉深得我心. 读书30多年,这是一本最全面的阅读方法总结,完整程度超越了著名的<如何阅读一本书>.印象最深的是关于精读一科,建立系统知识的建议.
12/15页《越读者》读后感(十三)
《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极吊,
这基本上是所有人对这本书的认知。
这就是读完这本书的第一感觉,
当然这本书的核心理念:'找到你的专门阅读兴趣'并写下的步骤也有一定指导意义。
另一理念:'阅读阶梯'也能帮你确定自己当前的人生阅读阶段
将书按需求分为四大类,并类比食物进行讲解,真是极妙的。
除此之外也有一些东西值得学习
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13/15页《越读者》读后感(十四)
翻了下,感觉一般。一本书教你如何读书?感觉有点怪。想了解柏拉图,你可以给我个目录,但是还要教我怎么读么?这些技术上的细微末节实在不重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癖好,展示下可以,评论好坏就没必要。
在这本不厌其烦的书里面我还看到某种优越感和为读书而读书的小资的调调,如同那些教你如何准备旅游去哪旅游如何看风景的书一样,让我感到愤怒:这都要你丫的教啊?
关键在于你想做什么而不是怎么做。
14/15页《越读者》读后感(十五)
读书很多人都会,但真的会吗?!这才是问题,读书其实是个很奢侈的活动,你把最宝贵的事件花费在一本书上,也许你受益良多,也许会浪费时间而不知作者所云……
读书就想是和作者恋爱一样,合不合适只有自己知道……所以不要随便的读书,但也不要谨慎过之。
所谓越读,即跨越之界限,最后形成体系……
15/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