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散木讲书法读后感第一篇
圆月寒山,天下清白。尘客绝履,仙猿无踪。围炉可与谁人夜话,挑灯汉书在杯酒中。古往今来,灰里冷,名就功成有还空。
几行文韬,几行武略,几行悲切切,几行激烈烈。人间事,不过冷了向火困了眠。有书作枕,便是福田。
窗前、月下、马上、溪边……处处可与千古相契。晴耕雨读,向来家风,这些都是画里的往事了。
……
澄心澈智,读善其身。
当下,正是读书时候。
邓散木讲书法读后感第二篇
邓老是金石大家,篆刻上他与齐白石齐名,有“北齐南邓”之称。晚年为毛主席治“龙纽大印”,在布局上别出心栽。将“毛”字的最后一笔反向倒旋,寓以主席“反手掌乾坤”之意,创意十足,众口称异。印章刻完后不到两个月,邓老辞世。
邓老的大作《篆刻学》非常出名,治印者必读书目。笔者年前购得一本,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的。装帧、纸张都属上乘。
本作分两部分,一部分是邓老的《怎样临贴》,另一部分是邓老未竟的书稿《书法百问》,由其女补写而成。因深入浅出,图文并茂,适合书法爱好者初学。个人获益良多:
一、邓老专辟一章,提出了学习中出现的几种常见问题,有:见异思迁型,有流水作业型,有矜奇立异型,有一曝十寒型,有知难而退型。与之对照,我竟然五种问题全有,真是数症并发,病入膏肓,顿时惊出一身冷汗来。尤其是第二种“流水作业”型:“今天临第一页,明天临第二页,后天临第三页,十天就临完了,再从头里临起。”真是活脱脱写的就是本人。
正当本人为独创的练字法沾沾自喜时,邓老给了我当头一棒:“因为每天换临一页,等于每天换写若干生字,要十天方一转回,贴里所有的字就不容易全部记住。所以必须每天临同一页字,临它十天八天,临熟了,方换一页,如有某一字或某几字老写不好,还得提出来专门临写,要到自己觉得满意了再更换,不然,就会浪费时间而无收获。”
另一种“见异思迁型”是说颜体、柳体、欧体换着练,本人也存在这种情况。
“知难而退”是说临贴到了一定时候,越临越不像,尢为每个练字的人必会遇到。邓老绘出的答案是“中途遇到越临越不像,越写越不高兴的时候,干脆把笔墨纸砚收起,不写也不想,搁它十天半月,然后再继续临写,到时自会觉得别有一种新的境界呈现在眼前,使你恢复过去的兴趣。这样每经一次,就把你的眼法手法向前推进一步,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不妨一试。”
二、《怎样临贴》中对各家各体的特征与写法进行分析,以便临贴者能更快找到入门捷径。主要谈的是颜、柳、欧、禇等各家楷书。唐楷是从六朝经隋代一直发展过来的,因此先从六朝的“造像”、“碑志”谈起。“造像用笔多方,碑志用笔多圆。”并在附图中对用笔进行了分析。
不过看到这儿,本人还是持保留意见的。碑学与贴学之争由来久矣,在这场争论中,我还是比较倾向于米芾的观点。他在“海岳名言”中大声疾呼:“石刻不可学,但自书使人刻之,已非己书也,故必须真迹观之,乃得趣。”并对颜、柳等名家大肆贬低。显而易见,他并不是贬低颜氏、柳氏的书法,主要针对的还是不可过分相信碑刻。用笔在纸上写字,与刀在石头上刻字毕竟不一样,虽然字形、结体可以近似甚至是一模一样,但笔划难免存在差异。而要用笔生生地模拟出石刻的笔划来,就有点强人所难、缘木求鱼了。
邓老在谈“造像”时,用图释解读了用笔方法,给人感觉那不是在写字,纯粹是用笔墨在“填”字,如何挥动着笔将某一撇某一捺沿着他的轮廓机械地填满。个人以为这是碑学的一个误区,初学者不可盲从。
三、邓老分析了五家书法的具体特征,非常值得学习。
虞字的总特征为“收敛”、“含蓄”。不露锋芒,没有丝毫火气。他的点划特征表现在横折与捺上。横折肩部略带圆势,稍向右下方倾斜则无梭角。捺笔稍长,捺脚偏短。
欧字结体严正险劲,结体长方。由于结体长,就显得瘦。但不像病夫那样憔悴,而是像武人那样外表干枯,内里充实。他的点划又独具面目,这里不细谈了。
禇字跟虞字有些相近。虞字飘逸而笔笔扎实,禇字看上去更沉着,笔笔轻灵,轻重分明。轻的地方如蜻蜓点水,重的地方如力士拔山,有时极细,有时极粗。
颜字与欧字比较,一是欧内敛而颜外拓。二是欧字下笔迟重谨涩,颜字下笔爽利。三是欧字字间排列疏朗,字形长短不一,颜字字间排列紧凑,字形一样方正。
柳字,字形比颜字稍长,笔划也稍细,总的特征是筋骨外露,笔划更有弹性,无论横、竖、撇、捺,笔势都向四面伸展,所以觉得局势开阔。
末了顺带也缅怀一下大师。大师身前行事往往出人意表,号称一代怪杰。他自号“粪翁”,将居所命名为“厕简楼“。
郑逸梅先生《写市招的圣手唐驼》中说:“其时尚有两位名书家,商店素不请教,一邓粪翁,这粪字太不顺眼。一钱太希,商店唯一希望是赚钱,这个姓和赚钱有抵触,”旧时文人生活清苦,写市招(商店招牌)取得润笔费是书法家借以贴补家用的重要来源。一次,某富商求他写字,润笔从丰,只求落款不用“粪”字,他听后当即拍桌大骂。1936年报纸上曾记载,当时国民党一名“中委”,仰慕邓散木的书法,托人送来巨资请为亡母写碑文,只是“心憾翁之名粪,因请更易”。邓散木愤而答曰:公厌我名耶?美名者滔滔天下皆是,奚取于我?我宁肯饿饭,不能改名!
别人是”举世皆浊我独清”,粪翁是“举世皆清我独浊”,可堪一叹。
邓散木讲书法读后感第三篇
从阿城讲中国画和书法的书里面,发倔了讲书法的这本书《邓散木讲书法》,邓散木(1898-1963),上海人,现代书法家,篆刻家,艺坛上称“北齐(白石)南邓”,中国画和中国书法,本来是不分家的,但是自古,读字就比识图辛苦,所以书法某种形式上的失传,也并不意外。
读这本书的动机,一方面是想了解匠人精神,以此去指导或者理解学习手上或者身体上的功夫,比如画画,比如瑜伽。一方面是觉得去博物馆里,不能欣赏书法,也是一个损失,虽然不会写,到底还是可以会看一点。
在我心目中,对写书法的人有深切的好奇,这门艺术,实在不够招摇,在民国时期,尊重文人雅士的文化下,商贾还会去找字写得漂亮的人求字,以求家居装裱。而到近现代,手艺失传的原因,无非是看字赏字的耐心,闲心,注意力,全都缺失了,打字时代,手写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与半文盲无异,有静气研究书法的人,简直稀少到可以进动物园。
邓散木先生生前生活就不算顺遂,晚年政治上受歧视,生活也缺乏保障,“以抄录影印之书稿所得报酬为生”。如果不是热爱,一个人很难坚守贫寒,数十年如一日的早起习练书法。
看了邓先生的书,关于临摹的想法,几乎可以扩展到所有的学习领域。这本书的主旨是教人如何练书法,除了先摹(描红和影格)后临(对着帖子写)以外,最重要的是坚持不懈的日常坚持——
第一,不要自作主张。他建议跟着帖子走,亦步亦趋。现代人学习缺乏耐心,总想走捷径,有时又自以为比先师聪明能另辟蹊径。创新精神值得鼓励,但无论是学书法还是绘画,基本功扎实,才是创新的基础,想到阿城评论过所有的绘画大师,都是精于画工之后,发挥了自己的强项,如果只会点状笔法,不懂配色原理和构图的梵高,不可能是绘画大师。
第二,不要见异思迁。邓先生建议选定一个帖子以后,就要往下临。我们的学习,总是担心自己没有博取众长,于是经常眼花缭乱,从一个套路到另外一个套路,大师称其为大师,能懂一个门道就已经是个中高手了。
第三,不要流水作业。邓先生关于此条的建议是说,比如一个帖子有 10页,我们计划 100 天临完一个帖子的话,前 10天就临第1 页,完全熟悉笔画特征以后,再往下走,而不是今天第1 页,明天第2页,第 11 天再来一个循环。
第四,不要一曝十寒。这个比较容易理解,就是细水长流好过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之后的暴饮暴食。练习的量,分布在每天,比集中在一天休息很多天强。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实际学习的时候,又免不了自欺欺人一番。
这本书除了讲书临摹的方式以外,给我启发的东西另有两处。
一处是讲关于学习中碰到“瓶颈期”的问题,学到了一定的阶段,我们经常会觉得自己没有进步而是退步了。原因其实是眼高手低,刚开始的时候入门,进步比较快,类似练习瑜伽,可以很快收获很多基础动作,但是到了一定时期,会觉得自己不进没有进步反而退步,其实是因为自己浸淫在这门学问里面有点时间了以后,心里知道什么是好的,但是手无法实现,总是达不到自己的期望,于是觉得退步了。邓老师的观点是,不要想那么多,练下去,总会有柳暗花明的那一天。
另一处是关于艺术学习的意义,科技进步,看似取代了很多艺术形式,而为什么人们还要坚持一门古老的手艺呢?“学习书法,最低的目的是写得笔画端正,间架(字型的安排)安稳,流利,漂亮,更近一步则是通过书法来反映思想,表达感情,成为一种艺术品,使人得到艺术的享受。”
和很多学习一样,最深远的目标,未必是实用价值,而是享受本身。画画也好,瑜伽也好,阅读也好……悦己如果成为最终的动机和动力,比外力强迫的任何事情,都更高级,也更容易有成果。这一点,逼过孩子的家长应该心里明白,反过来,是否在引导孩子,规劝自己的时候,需要想办法找点内因。
最后是书法作为一种艺术,最终需要的是观众,在这本书里,邓先生分析了几种楷书的特点。可以成为我们未来欣赏书法艺术的切入点。他推荐从楷书开始练习,少一些花拳绣腿。“楷书如立,行书如行,草书如走。”走,在古文里是跑的意思。
1)下图,虞字,代表作是孔子庙堂碑。特点是“收敛,含蓄,不露锋芒,没有烟火气”,邓先生认为很难学。点画特征在于笔画“横折”和“捺”。
“横折”的特点是:“肩部略带圆势头,稍向右下倾斜而无棱角”。下图中的“月”“明”“百”字都比较明显,这个特点也是要相对于别的字来讲。
“捺”的特点是:“特别长”。如下图中的“更”“张”等字的最后一笔。
2)下图,欧字,代表作是九成宫醴泉铭。特点是“结体严正险劲,有时奇峰突起,出人意料……用了艺术夸张的手法,通过匠心经营,适当安排,使碑字整体端庄而有活泼气象,并不因为长短大小不一而显得凌乱散漫。结体长,显得瘦。”
点画特征比较多,下面仅写几例突出特点。
第一,“横折”和“横”都是两头上扬中间凹陷。下图“山”很明显。
第二,“捺”的笔末有一个很明确的等腰三角形刀锋,如下图的“之”,收笔的三角形比虞字短。
3)下图,褚字,代表作是雁塔圣教序。特点是“兼有方圆之长……看去沉着而笔笔轻灵。轻重分明:轻的地方如蜻蜓点水,重的地方如力士拔山,所以有时极细,有时极粗。”
点画特征。
第一,“横”和“竖”力在两头。下面“不”字很明显看出横的用力。
第二,“捺”很长,起笔轻而落笔重,比如下面的“拯”里面很明显。
第二,“横折”的的折笔右肩突出,如下“宣”。
4)下图,颜字,代表作是多宝塔碑。特点是“看似肥重,其实下笔灵活爽利。稳重外拓。字间距紧凑,字形方正。”颜字是从褚字中出来的,点画特征类似。区别是:第一,“竖”在左和右的时候写法不同,放在一起像罗圈腿。第二,“捺”的末梢上挑。第三,“竖弯钩”的钩向内挑。
5)下图,柳书,代表作是玄秘塔碑。特点是“筋骨外露,笔画富有弹性。”柳字从颜字里化出来的,笔画是比颜字夸大而已。
人未必能有精力学习每一种艺术,但是通过一本书,更有体系地了解一门艺术,之后让眼睛去收集素材,去实践所了解的皮毛内容,也是开阔眼界的一种方式,再者,能对耐得住寂寞的写字人们,多一分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