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你以为的人生意义就是人生的意义吗?读后感1000字

你以为的人生意义就是人生的意义吗?读后感10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5-30 17:45:16
你以为的人生意义就是人生的意义吗?读后感1000字
时间:2024-05-30 17:45:16   小编:

文章探讨了人生意义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呼吁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观念。作者认为人生意义不应被简单地定义为追求成功或幸福,而应该是一个个体化、多元化的概念。只有在不断探索和思考的过程中,人们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意义。

《你以为的人生意义就是人生的意义吗?》读后感(一)

读这本书时觉得西方人可能在意义坍塌和意义重建上经历了比中国人更艰难的过程。毕竟,古时候文化人秉承“子不语怪力乱神”。毕竟,现时代的人多受 “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的教育。西方人就难了。从信好多神,到信一个神,到信仰理性和科学,到发现理性和科学解决不了对人生意义的追求,知识分子回头问哲学,科学家不少回归宗教,普通人甚至神秘学回潮。有点难。

我想这本书的前传是尼采、加繆、萨特的虚无主义。启蒙运动科学革命后,科学主义占据人的mind share,理性和科学即意义。但理性和科学解决不了对人生意义的追求,尼采、加繆、萨特追问后的答案是:人生本身虚无无意义。悲观吗?现在的学者不这么认为,因为本身的无意义,所以留下了供人自行书写和挥洒的空间。

这本书作者也是这么认为的,行动起来,发展自己到释放所有潜能,从做自我发展的事中找到自己人生的意义。有点马克思的味道了,劳动是区分人和其他动物的标志,劳动不应被视为追求消费和休闲的工具,劳动本身即是人的意义。作者的发展在于,不是被迫劳动,又不是努力,而是做那些自我发展型的事情。

听起来貌似也不是很厉害,抛开贯穿在公元前至今的被迫劳作支线不说,想想一神论时期,劳作,包括积累财富赚大钱,是荣耀神的方法,是死后获得天堂入门券的途径。消费主义时期,劳作,是为了劳作后的闲暇和消费,再到在发展自我的劳作中创造个人生命的意义。虽然论证了一大圈得到一个看似现代人一下子就能得到的结论,但不经推理而盲信的结论不也是一种迷信吗?这本书好好推理论证了下,让读者不是基于时代优越性地不经思索地盲信。

对了,引用下这本书里基本代表哲学家对new age新神秘主义的态度: “第二个真理萌芽是:似乎存在一种广为存在(如果不是普遍存在的话)的人性冲动,让人想要实现超越。当人生只与我们个人的存在有关时,我们似乎并不满足。我们必须认识这种冲动,如果这的确代表一种需求,那就解决它。但这种冲动也会使我们误入歧途。我们不能假设只是因为我们感觉到了这种欲望,就可以使其得到满足。就算这种欲望能够得到满足,我们也不想仅仅因为它似乎提供了我们在找寻的满足,就接受某种生活方式或信念体系,当我们仔细审视它的时候,可能发现其基础就有错。确实,“新时代”的概念可能基于他们对某种超验事物的承诺,但那些概念本身也基本上是没有意义的。”

《你以为的人生意义就是人生的意义吗?》读后感(二)

哲学家周国平曾经提出过一种观点“人生本身是没有意义的,但是寻找人生意义这个过程是有意义的”,这就是哲学家的思考,而所有哲学思考往往都是人类生命的终极思考。 关于生命的意义,我们每个人在人生的某一阶段,都会去拷问这些问题?三十而立,我们的生命意义也许就是一个更幸福的生活;四十不惑,当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生活可以基本满足之后,人们往往又找不到生命的意义了,这个阶段也许是成人探索生命意义最为集中的一个阶段;五十知天命,这在古代寿命只有六七十岁的时代,人生已经完全进入了后半段,那种生命本没有意义的感觉也就慢慢迎上心头,天命如此,追求生命的意义又有何意义呢?这是《论语》中,孔子对于人生阶段的描述,同样也是在探讨命的意义。

现在我拿到的这一本书是由英国哲学家朱丽安·巴吉尼为了指引我们进入哲学科普的世界,探讨生命意义的著作:《你以为的人生意义就是人生的意义吗?》。这样一个书名就已经有了哲学思辨的意味,而这本书也就是把我们带入哲学思辨的世界,用现代哲学的观点帮我们梳理人生,帮我们去解惑困扰,帮我们找到活着的真正意义。

首先,我们以为的人生意义到底是什么呢?就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着自己的答案。有人是为了钱,有人是为了权,有人是为了自己的后代,有人仅仅是为了自己生活的更舒服、更快乐,这本没有对错,但从哲学上思考,这些真的是人生的意义吗?看哲学家朱立安怎么给我们解答。 他首先把我们带入的就是无意义的人生。从宏观角度,人类只是宇宙中极为渺小的一份子,而如此渺小的人类,对于这个庞大的宇宙,是没有任何影响力的,其实也就是没有意义的。而且人类本身的生老病死,最终赤条条的来,赤条条的去,又有什么能留存于世间呢?哲学家总的观点都一样,我们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

但在这个没有意义的人生中找到一点点现实的意义,这才是生命的意义。在这里朱利安论述了人类的未来、论述了我们的信仰,这是支撑人类面向于生存和思考的问题,但这仅仅是让我们活下去的思考,却并不是生命的意义。

那么什么才是生命的意义呢?什么才是支撑我们,让我们成为有意义人生的一部分呢?朱丽安给了六个答案,帮助他人、为了更伟大的利益、幸福、成为奋斗者、及时行乐活在当下以及释放自我。当然,他的论述是出于他的哲学思考,并不一定完全符合我们的诉求,但这种思考一定对于我们能有启发意义。 读一下这本哲学书,思考一下人生的意义,探讨我们自己的人生意义吧。

《你以为的人生意义就是人生的意义吗?》读后感(三)

这是一本名字很拗口的书,因为书名里面的字很多——《你以为的人生意义,就是人生的意义吗?》。在我以为这是讲励志人生故事的书籍的时候,我却发现它是一本真的谈谈人生的哲学书! 比如说,人生到底有没有来生?比如说,人生到底有没有意义?比如说,如果没有来生,人生是不是就终结了?再比如说,正是因为有来生,所以我们的人生才被赋予了意义! 我看完这些问题和内容的时候,整个人是有点恍惚的。因为,相信来生意味着不科学,不相信来生意味着人生没有意义……但是我觉得吧,这真的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因为当我们把人生的意义想明白的时候,我们的人生可能就不一样了! 可是,愚钝的人类,真的能够想明白这么深奥的人生问题吗? 这本书促使我思考的第一个问题: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人生到底有没有来生?这看上去明明是两个问题,但是思考起来的时候又好像只是一个问题,那就是人生到底是什么。 有人认为人生的意义就是过好这一生,来生的事情来生再说。有人认为今生没做完的事情,我们也可以依靠来生再做。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人类的前生今世真的是存在的吗? 虽然我总是在网络里看到各种所谓的前生今世的记忆,但是怎么看都只是一个噱头,用来吸引大家的眼球。毕竟在这个谁都想红的年代里,人生经历越奇怪,才越容易让别人去关注。 所以,人生的意义,还是很难去想清楚的。有人认为人这一生,必须过好,但是怎么个过法才是最好的生活,每个人都思想又有所不同。毕竟,爱钱的人爱钱;爱生活的人爱生活;而什么都不爱的人,可能直接选择提前结束了自己的人生。 这本书促使我思考的第二个问题:到底要不要做一个帮助他人的人?人类到底是做利他主义者好还是利己主义者好? 在这本《你以为的人生意义就是人生的意义吗?》里面,关于做一个利己主义还是利他主义,也用了很多章节里说明,其中最根本的理念是:我们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是否得到了灵魂升华。 有的人是通过帮助他人,来获得自我的满足;而有的人可能纯粹只是因为他人需要帮助,所以自己伸出了援手。当我们选择利他主义的时候,我们为何做这些事情,就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起因了。 每一个人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是有目的的,所以不论是利他主义还是利己主义,也有着属于自己的思考。当我们思考的起点和终点都不一样的时候,我们所做出的行动也就不同了。但是我们必须知道的一点是,我们是否收获了自己想拥有的结果。 归根结底,这是一本哲学书,这里面将很多我们可能思考不出来的问题,都直接提了出来,然后通过不同的案例,作者向我们说明了我们应该如何去选择自己的人生。 本来,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同的,所以根本就没有人能够拥有他人拥有过的人生,所以人生意义这件事情,还是得我们自己去寻找,然后给自己答案。 其实,很多问题思考起来都很难,并且做起来也很难,但是这所有的问题其实都和人身意义一样,并没有固定的答案。也许当我们开始行动的时候,我们才会发现自己想拥有的结果,已经拥有了。所以,人生意义什么都,慢慢思考快快做,毕竟人生短暂,一睁眼一闭眼这一生就没有了。

《你以为的人生意义就是人生的意义吗?》读后感(四)

最近,林志颖驾车带儿子出行,却因车祸受伤的消息引起大家的关注。林志颖有多重身份,其中一个是赛车手,赛车手的身份曾让人为他担忧,怕他受伤。在很多人的眼里,拥有足够财富的人,不值得冒险。殊不知,每个人的追求不同,人生的意义也不同。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朱利安·巴吉尼的《你以为的人生意义就是人生的意义吗?》带领你进行一次关于人生意义的思辨之旅。 富豪冒险,值得吗?值得! 维珍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曾75次死里逃生,他的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的疯狂冒险,一次又一次的疯狂成功。 海湾战争期间,他飞往伊拉克解救国际人质,所有人都替他捏了一把汗,好在有惊无险; 37岁时,他写好遗书,跟家人告别,驾驶热气球飞越大西洋,差点坠毁,几乎丢了性命; 他驾驶坦克进入纽约时代广场;驾驶快艇,横渡大西洋; 71岁,本该颐养天年的布兰森成功飞入太空,刷新了飞入太空的年龄; 冒险这个不安分的因子在布兰森的身体里一直游荡,他也不管不顾地做了很多人想干又不敢干的事情。 每个人的理解追求不同,观点也不一致。有人为财,有人为利,有人为自己,有人为国家,毕竟境界不同。 电影《摔跤吧!爸爸》,爸爸的目标是拿下金牌,为国争光,也为千千万万的印度女孩争得地位。她女儿的成功,是打破桎梏,是千千万万印度女性的成功,也是女性解放和反抗的代表。正是看似不走寻常路的爸爸,才让她们活出自己,活出璀璨夺目的人生。 为了未来目标中的财富与安全感,牺牲太多人生乐趣的人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过高地估计了未来生活水平超越现在生活水平的程度,拥有财富可能表明会有更好的生活条件,但不值得把人生的多年时光都牺牲在这件事上。当涉及人际关系时,这一点就更重要了。 和珅的财富富可敌国,到头来只是一场空。但,再多的财富也填不满他内心的欲望。人性是贪婪的,适可而止才是上策。然而,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就好比,让一个赌徒金盆洗手的概率几乎等于零。 心理学家一直强调,人际关系对个人幸福来说是很重要的。就是生活的满足感来说,为了工作而忽视有一基本上肯定是不划算的,因为由于事前也买不到的东西。很多婚姻和伴侣关系变得紧张,甚至被毁掉,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其中一方花费了太多时间。在工作上而疏忽了感情。 拥有良好的亲密关系的人,更容易得到帮助和满足,进而会让工作效率提高,做到事半功倍。 关于结婚生子的问题,一直备受争议,大龄不结婚、不生子,到底是对是错?大家众说纷纭。 其实,如果我们是父母,不妨问一下自己:我们生孩子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让ta快乐,过自己想过得生活?还是为了让ta结婚生子而来? 裸捐很多人都不理解,大部分人的做法是赚钱享受、留给后人。 为了疾病倾家荡产,到底值不值得? 大学生救流浪汉,值不值? 人生不是数学题,这些问题,都没有一个唯一且正确的答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追随自己的内心,做自己就好。 人们在思考生命的意义时通常是以下六个答案:帮助他人、造福人类、获得幸福、追求成功、及时行乐,以及释放自我。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意义,为此生找到充分而必要的理由。 不畏此行,不惧此生,无悔人生!

《你以为的人生意义就是人生的意义吗?》读后感(五)

最近的新闻看得有点多,你若问我怎么说,我只能抛出我最大的疑问,“我们的生命意义究竟是什么?”我们一辈子活着的所有和意义就是为了结婚生子工作一辈子吗?还是像今天这样三天两头一波隔离,工作断断续续的,每天忙的要死,晚上睡前一想,今天干了什么?记不起来了,噢,今天赚了一天工资,做了一次核酸,抢了点菜,然后昏昏睡去。

这或许就是这段时间我生活的总体情况,互联网是有记忆的,还能记录下我今天发了书评,分享我喜欢的书。我开心了好一会儿,因为就是这么封闭的时候,手中还能有《自然的欢沁》和《爱默生传》这样的书陪伴。可我依然忍不住问,我真的希望每天都是这么过吗?都是如此宽慰自己吗?于是再一次陷入到由生至死的询问。

人生的意义这么火的词语自然古往今来哲学家们都是来来回回反反复复的讨论一番,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这个问题没有答案,甭管您读多少书,了解多少伟大人物对“人生意义”一词的剖析,你能得到的只有自己的理解以及自己的做法。我认同英国哲学家巴吉尼在《你以为的人生意义就是人生的意义吗?》一书中所谈到的,“生命的意义这个问题永远没有最终的答案,部分原因在于,每个人都在问对问题,找对满意的答案之后才会满意。意义的追寻是一个私人化的事情,不是一个他人怎么说就可以指引你怎么做的事情。”

但是他依然试图在书中对此进行一场哲学思辨分析帮助我们厘清追寻人生意义的思路,第一步便是分解“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这一问题。在他看来这个问题是一堆问题的集合:我们为什么在这里?生命的目的是什么?只要快乐就够了了吗?我们的生命是不是为了某个更伟大的目的?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为了帮助他人,还是只为了满足自己?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他从人类历史进程中重要的理论核心与伟大哲学家的讨论进行引用,对上述问题进行一一解答。我们为什么存于世的解读方式有两种,一是溯源:创世论和自然主义论两大观点。自然主义论认为150亿年以前,宇宙大爆炸之后的50亿年太阳形成,到了相对较近的时期原始的单细胞生物出现,进而进化达到顶峰——60万年前智人出现。自此人类开始了对自然主义论的争论,如果自然主义论是正确的,那么生命在自然界中毫无意义。罗素直接将银河系——太阳系——地球——碳水这种由大而小的视角表明,或许人类的生命本身就是目的毫不重要的事件。毕竟,在整个宇宙之中人类实在是太渺小了。

看来看人类过去来探寻生命意义这条路是走不通了,那未来呢?把人生意义放在未来或许真的像赵本山小品中和小沈阳的那段对话了:“你知道人生中最痛苦的是什么吗?人死了,钱没花了。”“你知道人生中最最痛苦的是什么吗?人活着,钱没了”。未来终究是更长远的时间跨度,当人生中途完成了所谓的意义怎么办呢?那些曾经一心致富的完成原始的财产积累之后在做什么,是像《金色河流》穆有衡开始算计下一代如何生儿育女传宗接代还是……当一生走到尽头生命的任务没完成咋办呢?抱憾而终?

写到这里,我更想问一句,为什么我们今天要给自己定一种活法?成家立业,传宗接代,这幸福那幸福,这比较那比较,分析过来分析过去,生活的乐趣又何在呢?生命很短不妨全身心做做自己喜欢的事儿吧,至少被定义的时候,自己是开心的呢!

《你以为的人生意义就是人生的意义吗?》读后感(六)

寻找人生意义是一件很简单,却又异常困难的事情。困难到可能一生都找不到。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人生意义好像就是成功。只要成功了,就实现了我们的人生意义,而成功又有着不同的定义。

在朱利安·巴吉尼写的《你以为的人生意义就是人生的意义吗?》一书中,更多的是偏向一种人生意义的探寻:成功、幸福、贡献,未来。

讲到了成功,书中有一个关于小提琴家的例子,其中的两句话是这样说的:

在每一种情况下,成功都是按照她觉得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某种期待来定义的。相较之下,某个寻求绝对成功的人,会希望尽可能接近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这个目标。

看上去是不是有一种巨大的差别。作者说它们并不冲突。

它们很像建墙和建房子,按照能力来定义成功的就像建墙。他觉得自己能力有限,能建墙就已经是成功了。但其实他并没有完全发挥出自己的潜力。

他完全有能力尽可能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像后者一样建造房子。

但不管是墙还是房子,完成它们本身就是一种成功。

很多人会看到一个情况:当一个人“成功”之后,他会感到很迷茫,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就是当他做到了他想做的某件事的时候,就一下子茫然了。

就像很多考研结束的人的状态是一样的。但其实真正成功的不是他们完成了自己想做的事,而是他们经历了的整个过程。

哪怕他要做的那件事没有成功,只要在这其中有所收获和提升,那他就是成功的。

这些道理其实大家都清楚,但就是没办法跨过那个坎,就是没办法看透。

陈果老师说:人只活一次,你怎么舍得让自己短暂的一生是丑陋的?你怎么舍得让自己短暂的一生只是往下坠落,即便是坠落,也应该有落日般的华丽!

这句话震撼了多少人的心灵。

《你以为的人生意义就是人生的意义吗?》这本书的作者说:

当下有人在学习,当下有人在刷剧,当下有人在发呆,当下有人在痛苦。他们都具有至高的价值,都值得你珍惜。

其实我们都会在某个时候问:既然人都会死,那早与晚有何区别?继续活下去有什么意义吗?我的人生意义是什么呢?

书中讲到:

也就是说:当你这么想的时候,你的思考方式是狭隘的。(别问我什么样的思考方式不算狭隘,小编也常常思考我为什么还要活下去。哈哈哈哈)

另外就是:你将自己限制起来了。那是什么限制了你,让你呆在狭隘的思想里呢?

看哲学类的书,你会一次次迷茫,一次次寻得答案,又一次次迷茫。

但从另外一个方面想,在你迷茫的时候来找答案,找到了就离开,下次迷茫的时候再来。这很像一种求签:

当你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就来问问,让它给你指点迷津。

《你以为的人生意义就是人生的意义吗?》读后感(七)

我一直觉得,“哲学”就是门折磨人的学问。

大约二十年前,看到师范时候的老同桌研究这个,觉得好有范儿,不免有些见贤思齐的意思,在他的推荐下,去旧书店淘来了这本韩树英主编的《通俗哲学》(中国青年出版社1982年1月第1版)。

刚刚从书架上又把它翻了出来,这本当时买的旧书居然比近两年看过的新书还要新,勾画的痕迹,截止11页。

前段时间,当年的老同桌托我帮买新版的《通俗哲学》(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年9月第3版),贼心不死,又跟着下单了一本。

这本的结局好了一点——看到第21页。

人家这还只是“通俗”的,得出结论:我这颗浮浅的脑袋还真装不进去这种高深的玩意儿。

万万没想到的是,我竟然把这本《你以为的人生意义就是人生的意义吗?》看完了。

书的作者是创办了《哲学家》杂志的英国哲学家朱利安·巴吉尼,他的特点是“擅长将抽象、深奥的哲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再深入浅出地传达给大众读者”。

正如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梅剑华教授在导语《行动让生命有意义》中的评价:

除梅教授的导语之外,全书分为十一章,外加简短的“引言”和“结论”。

引言部分从出租车司机向诗人艾略特讲述自己与哲学家罗素的对话展开,引出了对生命的意义这一问题的讨论,并提前告诉读者,这本书并不会给出一个最终的答案:

第一至三章探讨的是“意义从哪里来”。

作者先“往后看”——如果我们对人类的起源有更多了解,是否就能够发现我们生命的意义?

遗憾的是,无论是“创世论”还是“自然主义论”都不能让我们找到生命的意义或目的。

那如果“往前看”——未来的目标是否能决定生命的意义呢?

似乎也不行:如果生命就是要实现某个目标,那么目标一旦实现,还有什么可做的呢?即使重新设定一个目标,也只是避免了以这种方式面对人生时的根本问题。

作者还很严肃地讨论了“超验领域”。

信仰“神”意味着风险:这种信仰涉及放弃追求生命的意义,而不是发现生命的意义,这会导致某种焦虑,而不是让人安心。

至于“来世”则更加荒谬:生命必须有限才有意义,如果无限的生命能有意义,那么此生也能有意义。

第四至九章讨论“意义是什么”。

作者从六个方面带领我们思考让生命有意义的方式:帮助他人、追求崇高、寻求幸福、获得成功、活在当下、解放心灵。

但这些都不是“鸡汤”味的励志集锦,而是切切实实的哲学思辨。

最后两章,作者回应了“生命无意义”的观点,并阐明了自己理性主义和人本主义的观点。

能让我这种哲学小白坚持读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作者在书中援引了很多看起来与哲学无关的东西:电影、诗歌、小说、故事……或者是用生活中一些容易理解的事物进行类比。

如在讲述“活在当下”这个话题的时候,不仅拉入了著名影片《死亡诗社》,还分析了凯特·布什的歌曲《欢愉时刻》和激流乐队的《时光停驻》,用来说明“还有什么比流行音乐更能表现流逝的时光的重要性与本质?”

又如便利贴,这种贴纸上的黏胶于1968年被发明,但当时的人都不知道可以用来做什么,直到六年后才有人想到用来做书签,便利贴于是成为如今随处可见的物品……作者用这个例子说明:当涉及用途或目的时,真正重要的不一定是发明者的观念,而是这个创新的实际用途或目的,接着进一步区分萨特的“自为存在”和“自在存在”就很容易让人接受了。

这本书的勒口上有介绍:

或许,这本书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

很多东西都可以简单点,哲学如是,人生亦如是。

《你以为的人生意义就是人生的意义吗?》读后感(八)

我们很容易因为《你以为的人生意义就是人生的意义吗?》这个书名而先入为主认为,这是一本“鸡汤”或者是“成功学”读物。

但只要我们随便翻开这本书的哪一页,上述误解就会被立马破除,加缪,康德,萨特,存在主义,斯多葛派,书中这些名词都在提醒我们,这是一本充满了哲学思辨的哲学书,篇幅不长,但却比较难懂。

事实上,本书作者朱利安·巴吉尼在书中也提到了我们常说的鸡汤和成功学读物,他将其称之为“无病呻吟的自我帮助类书籍”。

朱利安认为,这些书无益于人们实现成功和追求人生的意义,它们只是“抓住了这种渴望的心理,然后将其导向了毫无建设性的方向”。

那些读物承诺很多,并且暗示这一切都是唾手可得的,只要你做到几件事就行了。但朱利安告诫我们,人生没有那么简单,我们也不能期待存在简单的指示,保证你会有圆满和有意义的人生。

我们真正需要做的,是清楚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清楚成功对自己而言真正代表什么,而不是深陷为了成功而成功,将别人的欲望当做自己的目标的旋涡之中。

当然,本书的重点并不在于驳斥鸡汤和成功学读物。恰如书名所说,这本书论证的重点在于“人生意义”。

但无需别人告诉我们,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这是一个过于宏大的主题,为了避免在讨论中走向虚无,朱利安采用了一个讨巧的方式,将这个宏大的主题细分为一系列关于生命中各种意义的问题,随即展开了一次“理性而世俗化的探讨。”

但朱利安并没有一开篇就进入自己的讨论。他首先谈及了另一个问题:当下的我们,为什么迫切需要追求人生的意义? 书中有这样一个观点: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个时代像现在一样,人们对幸福抱有如此之高的期望,而现实却又如此令人失望。

为什么?在我看来,一个原因在于,我们生活在一个祛魅(马克斯·韦伯语)的时代。在祛魅之前,人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将人生意义,将幸福这些话题转交给宗教神明。

但当世界祛魅之后,宗教神明失去了我们的信任,我们从过去的蒙昧之中清醒了过来,但清醒带来的却是虚无。我们不知道还能将人生意义和幸福寄托到哪里? 这正是朱利安提到的无神论存在主义者们的观点。

无神论存在主义者们认为,“不存在神”这一“发现”危及了人类生命的意义。原因是我们认为目的和道德来源于我们身外的某些东西,当这一假设被推翻时,我们也就失去了生命意义的来源。

这就是困扰我们现代人的精神困境,也是我们迫切需要重新寻找人生意义的原因所在。

存在主义者萨特给出了他的乐观的回答。萨特借由有意识的“自为存在”与无意识的“自在存在”提出,目的和意义并不是人类生命中所固有的,我们有责任找到、决定自己的目的。

人生意义需要将每个人当做一个自主的“自为存在”,而不能只把他们当成服务某个超然存在动因的“自在存在”。

这种“人类生命本身是自身意义的来源”观点是本书的核心内容。在开篇提出这一点之后,朱利安开始了他的具体论证。

它将人生意义细分为常见的六个答案:帮助他人、造福人类、获得幸福、追求成功、及时行乐,以及释放自我。

上面任何一个答案,都被人们视为是人生的意义,但它们真的能称为人生的意义吗?也就是说,你以为的人生意义就是人生的意义吗?

比如帮助他人,我们会有人认为帮助他人可以作为人生的意义。但朱利安却不这么认为。

他提出,帮助他人不能成为人生的目的,因为帮助他人只是达成目的的一种手段。只有帮助产生了一种人们想要的结果时,才算是成功。

于是朱利安说,利他主义要取得成功,就必须消除其本身的目的性。

由此朱利安推翻了利他主义作为人生意义的可能性。因为将利他主义当做生命意义的来源会扭曲我们对生命意义的看法,并且让我们看不清一个事实,即帮助需求消失而非持续存在才是利他主义最成功的时候。

既然帮助他人不能成为人生的意义,那其他答案呢?获得幸福可以是人生的意义吗?追求成功可以是人生的意义吗?

获得幸福和追求成功其实可以放在一起来论述,朱利安认为这二者也不足以成为人生的意义,因为我们永远无法准确定义幸福和成功。

朱利安在书中引用了大哲学家康德的话,“幸福是个很不明确的概念,虽然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它,但人们永远无法明确且不矛盾地说清楚自己真正的希望与意愿。”

类似的话也曾出自另一位哲学家威尔·杜兰特之口,“幸福是一个难以捉摸的天使,一旦察觉就会被破坏,很少经得起检验。”

成功和幸福面临着同样的窘境,恰如我们无法明确且不矛盾地说清楚幸福这个概念,我们同样也无法明确且不矛盾地说清楚成功的概念。

而且更糟糕的是,成功和幸福的这种不确定性被利用,被炒作之后,恰恰可能成为我们不幸福,不成功的根源。

开头所说的成功学和鸡汤读物就是最好的例子,朱利安认为他们非但不会让我们得到真正想要的东西,反而会“助长一种缺憾感”,成为焦虑的来源。

我们必须抵制这种感觉,必须学会不依靠他人的认可来评价自身,这才是明智的。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不能只在一个狭隘的范围内谈论成功,朱利安对此有一个绝妙的观点:成功的标准应该只与是否能发挥他们的能力有关,即使他们的成功与他人相比显得逊色也没关系。

在这种理念下,成功更多的是一种过程,而不只是获得某种成果。

成功和幸福的这种复杂性,不被定义的特性让它们很难成为人生意义的确定来源。

如果成功和幸福也不能成为人生的意义,那及时行乐可以是人生的意义吗?朱利安同样给出了否定的回答。

在论述这一话题时,书中提及,“最强烈的美学体验之所以具有冲击力,正是因为它们提醒我们:生命不是不朽的。”这一观点忽然让我想到了三岛由纪夫在《金阁寺》中体现出来的“死与颓废”的独特美学。

既然生命不是不朽的,存在本身也会转瞬即逝,那及时行乐不正是对人生的充分把握吗?

朱利安反驳了这种观点,在它看来,人们常常会误解及时行乐的真正含义,并由此助长一种“快乐主义式的沮丧”。

对及时行乐的误读,容易让人沦为欢愉的囚徒。亚里士多德就曾告诫我们,“我们绝对不能让欢愉控制自己,我们必须控制它”。

如果将欢愉视为最重要的,那我们留下的只有遗憾,生命终究只是一场伤感的悲剧,我们无法拥有其中真正有价值的事物。纯粹的快乐主义留给我们的就是空虚,总是渴望更多欢愉,就注定永远都得不到满足。

在明白这一点之后,朱利安才缓缓道出“及时行乐”的真正内涵。它不是让人变得恐慌,现在就要人体验每件事,而是要确定每一天都没有浪费。

在本书的最后,当朱利安将上述六种答案依次驳斥之后,他却并没有给出一个真正无懈可击的答案。

事实上,对哲学稍有了解的读者想必已经料到了这个结果。因为关于人生的意义,在漫长的哲学史上从未被真正解决。恰如朱利安最后坦白,这个问题没有最终的答案。

我们可以了解有意义的人生包含哪些因素,但这些因素并不足以直接变成让人心满意足的药方。

或许恰如本书的另一句话,生命的意义无法靠认真彻底的思考来发现。在这一点上,哲学家们并不比其他人更有优势。

或许到最后,我们依旧要归结于萨特的那个观点,“人只是其行动的综合,只是他自己的人生。”人生的意义或许依旧要返回人的行动中去寻觅。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