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史》是一部详尽而生动的历史著作,描绘了以色列国家自古至今的兴衰历程。作者用翔实的史料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以色列人民的坚韧和勇气。通过本书,读者可以深入了解以色列的文化、宗教和政治,感受到这个古老国家的不朽魅力。
以色列史读后感(一)
通过以色列的角度,以及历史的层次把以色列和中东国家的关系以及冲突描写得很清楚。读完你会发现涉及宗教的矛盾是没有对与错的,那些一味谴责以色列的人们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冷静许多。
力荐!!!
1/3页以色列史读后感(二)
对于想短时间内想系统了解以色列的人来说是不错的选择,书的翻译比较不错,容易读,不像有些书翻成中文后晦涩难懂。
但是是基础的史实内容,基本上就是给你系统介绍下犹太民族诞生到以色列建国到后来巴以冲突的简单内容。基本上没有什么理论创新和什么原创性观点的陈述。如果想深入了解,就得找一些专著看看了。
2/3页以色列史读后感(三)
这是一本用最短篇幅呈现出以色列这个人口最少却占据二战后报纸版面头条最多国家的最最重量级的读物。
作者对于几乎所有以色列政坛正在活跃或者曾经的风云人物的访谈,披露了诸多暧昧而又重大的史料,像成功对于以色列进行战略欺骗的埃及双料间谍“女婿”,简直具备各种传奇故事的要素。
但本书更重要的是不仅介绍历史,更注意追溯历史过程中的原因。例如阿什肯那兹(欧洲犹太人)和赛法蒂(亚非犹太人)之间的矛盾,对于以色列政局的影响,俄国犹太人移民的到来对于以色列前进方向带来的变数;看上去不起眼的定居点问题背后的宗教和世俗背景;隐含了以色列国内政治结构变化(选举方式、选民构成)对于以色列外交和安全政策的巨大影响,尤其是2000年巴拉克在外交政策、国内世俗化政策两大政策推行过程中的偏好变化和战术选择,更突出了反映了以色列国内政治和外交决策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几乎能够成为任何一门政治、外交相关课程的教科书。
但也因此,本书对于以色列这个国家的经济,尤其是产业发展方面介绍较为不足。就在我在阅读本书的2011年1月20日,随着工党领袖巴拉克的率众退党另组新党,工党这个一度长期霸占以色列政坛的政党终于泡沫化了。这其中,既有着阿诗肯纳兹群体的相对减少、以色列安全环境的变化等结构性因素,也有着以色列经济模式转变的深层次背景:从计划的、集体经济向自由资本主义经济的转变,基布兹的消亡,以及以色列希斯他助(Histadrut)影响力的变化,但这些经济变迁无论如何不可能在一本300页的全面性介绍中出现太多的笔墨。而从这本书中,也丝毫没有反映出这个人口只有北京市1/3的国家,50年里面打了四场独立战争的国家,是如何从橘子、农业作为支柱产业,逐步发展为人均GDP两万六千美元,初创企业和NASDAQ上市企业仅次于美国的OECD成员国的。我想,这是现在的中国人更应该关注的另一个故事。推荐阅读中信出版社的《创业国度》,和我参与撰写的《硅谷中关村人脉网络》。
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