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薛定谔生命物理学讲义的读后感大全

薛定谔生命物理学讲义的读后感大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9-30 03:30:23
薛定谔生命物理学讲义的读后感大全
时间:2024-09-30 03:30:23   小编:

《薛定谔生命物理学讲义》深入浅出地介绍了量子物理学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作者通过生动的实例和清晰的逻辑阐述了量子现象对生物体系的影响,引发了我对生命的奥秘和量子世界的探索。这本书不仅丰富了我的科学知识,也启发了我对生命和宇宙的思考。

薛定谔生命物理学讲义读后感第一篇

说说薛定谔的《生命物理学讲义》。大家应该都熟悉这个名字,好早之前就听过“薛定谔的猫”。具体是啥呢, 其实是一个量子物理学里的一个观念,即在量子物理学里,微观粒子是没有因果关系的。黑盒子里的猫的状态可以是既死又活,当你打开盒子的那一瞬间,量子的状态随机性的跃迁到死或是活这一状态之中。

我之前从来没有看过薛定谔的原著,这也是头一回翻阅。简直不能不惊叹这个人学识之丰富!他不仅涉猎的知识很广而且还可以把各个不同领域之间的知识融会贯通,打破学科次元。

看他的书的时候我时常有种看周星驰《大内密探007》的感觉。一开始你以为周星驰拿出的是一个大哥大,结果星爷谈笑风生的按了一个按钮,大哥大居然是个刮胡刀。同理一开始我以为薛定谔这本书是在讲生物遗传学的知识,结果讲着讲着他可以用量子物理学中粒子的随机性跃迁类比遗传学中DNA突变。当你正在慢慢消化这些知识,内心把这本书定位为理科生难啃书籍时,翻到最后他居然又可以给你一个翻转, 信手拈来的大谈特谈哲学流派,宗教思潮。并且把前面几章关于生命的硬科学知识融汇到个人价值观,精神世界,客观与意识等等议题上来。 整本书涉及的话题涵盖了数学,化学,生物学,哲学,宗教,等等。而在前人的基础上还能提出自己新的观点。真的是让人叹为观止。同时在这本书里也详细解释了最近很火的“熵”以及“负熵”等概念。我不一一展开,大家感兴趣的可以自行阅读这本书。

这里随便摘出几个犀利的观点让大家感受感受

“生命本身是宝贵的,但自然对生命没有尊重,自然界的生物终其一生都在不断竞争,而竞争的基础是相互折磨”

薛定谔老人家也太牛逼了吧,四个字精准概括竞争的本质。而我们的社会,以及我们从小的教育其实都是建立在竞争的基础上的。无论是高考,还是现在的内卷,996,007 本质上都是为了竞争,争做人上人。 但是仔细想想看无论是竞争胜利的人还是失败的,其实大家都很痛苦。

好了,说回主题。其实对于我这个文科生来说,阅读这本书是有门槛的,因为薛定谔他老人家动不动就整点硬知识,一会写个方程式,一会搞个这个那个定律的。 看的我很心累。不过所幸我还是经历了几年应试教育的死记硬背的,虽然忘得差不多了,但是有些简单的方程式还是看的有些眼熟。使劲的回想一下也能依稀想起高中生物学其实学过隐形基因显性基因的一串机制。 再使劲回想一下,也还是基本能看懂化学方程:C2H6O+3O2= 2CO2+3H2O。

如果我完全没有经历过高中的普通教育,可能会因为这本书里一些基本的方程式看不懂而中途退步放弃吧。所幸我没有,坚持到最后才发现原来这本书他并不是想讲一个什么科学知识,而是薛定谔想输出自己对生命,对价值的一些思考。这点是我最叹服的地方,他对每一个学科都不是泛泛而谈,对于其他学科我不了解,但是平时积累阅读了一些哲学类书籍,所以对基本的哲学流派还是比较清楚的。我没想到一个科学家可以轻轻松松把康德,柏拉图的观点梳理的清清楚楚,同时还结合对客观生物学上的研究论点进行进一步的注解。这得平时涉猎阅读多广泛才能做到这么毫不费力的引用拓展啊!

可以说因为薛定谔的这本书让我迅速的复习,回忆了一些早就抛到九霄云外的理科知识,但同时也是因为薛定谔他融会贯通的本领,让我这个文科生有兴趣坚持阅读下去,看看他怎么把自己的理科硬知识和哲学宗教等观点相融合的。 如果只是一本单纯的理科专业理论书籍,我多半是不会有兴趣读的。

薛定谔生命物理学讲义读后感第二篇

尽管这是一本上世纪上半叶的图书,那时还没有发现DNA,但薛定谔对于生命及其演化的洞察和理解让人不由敬佩。在《生命是什么》中,薛定谔对于生命的认识大概从两方面出发:

1. 经典物理(热力学统计物理)对生命的探索

1)“为什么原子那么小?”

“思维作用于有序,和思维对应的人体组织和器官必须有序”,且“必须服从某种严格的物理规律,并达到相应的精度”,然而热力学统计物理表明,原子和分子都在作无规则热运动,因而只有原子数目达到一定的规模(根号n法则),统计规律才能显现,从而表现出宏观规律,即有序源于无序(经典案例:顺磁性)【另外,“有序也可以源于有序”,满足动力学定律,其与统计力学定律的转变在于“绝对零度”】。这也合理地解释了“和原子的尺度相比,我们的身体为什么这么大呢?”

2)“生命的衡量标准会什么?”

“当它在持续地做某些事、不断运动,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时候,而且他比一团无生命物质在类似的情况小的表现更加持久。”尽管这个定义不是那么令人满足,但我们可以看出生命应该是“有序”的。然而热力学统计物理表明,一个封闭系统的熵增原理(“一个有机生命体正在无时无刻产生熵,或者说它在不断增加正熵,并逐渐逼近熵最大值的危险状态”),人体要维持有序,就必须进行“新陈代谢”,即“物质交换”。由于我们和外界最主要的物质交换形式是进食,因此薛定谔认为我们从食物中汲取了“负熵”来维持生命的有序,即“新陈代谢的实质就是及时全部消除有机体无时无刻不产生的全部负熵。”当然,食物中的能量对生命来说也很有重要。【热力学统计物理还告诉我们,熵是能量不可用程度的量度。不知道能否用来理解为什么很多有序且具有能量的物质不能作为食物】

2. 量子物理对生命的探索

1)基因的分子数目不足以使其达到遵循统计力学规律上的稳定性,但为什么仍会表现出稳定性?

基因突变通常是有害的,因此能够演化至今的生命的基因必须具备一定的稳定性。该稳定性源于基因的“大分子结构”,其拥有自身稳定的能级,只有当外界提供足够的能量,分子才能够跃迁到邻近的较高能级,否则,分子构型不发生改变。这里需要注意的两点,一是忽略因微小振动引起的能级的精细结构,二是跃迁所需的能量是初始能级与两能级间阈值的差值。

2)基因为什么会突变?

外界提供足够的能量,“大分子结构”的基因就会发生能级跃迁,可能会导致分子的完全分别,也可能是形成同分异构体。对生命演化产生影响的突变主要是“自发突变”,其发生概率低,主要源于“热振动”和“自然辐射”(如X射线的电离作用)。

关于《意识与物质》的观点,我并不完全理解和认同,不过书中的几个观点,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1. “虽然战争和医学二者的道义是完全相对的,可是在自然选择方面两者都不具有任何价值。”“作为一个仍是演化中的物种,人类已经处于停滞状态,而且几乎没有进一步演进的可能。”

2. “后天获得性形状不能遗传。唯一能对进化产生影响的是那些偶然的、自发的突变,它们和个体医生的作为毫无关联。”

3. “不仅是贫困,枯燥也是人类生活中的一大祸害。”

4. “科学从来不强加任何东西,科学只是陈述。科学的宗旨在于对被研究对象做出客观、准确的描述。科学家只强加两种东西,即真实和真诚。”

5. “如果我们的意识,不被从它所创造的世界概念中剔除,我们就无法很好地理解世界;可是一旦将意识抽出,那么在世界的图像中就没有任何意识的存在空间,假若试图将意识硬塞进世界中,然而又确实会产生某些荒唐的结果。”

6. “时间不能摧毁意识。”

薛定谔生命物理学讲义读后感第三篇

(同时为B站《王从心的1001夜》第11夜的流水稿)

我有写日记的习惯。每篇日记的最后,都会写上“负熵不止”或“负熵有术”,以提醒自己对于生命的态度。说实话,理解了负熵,我的日子好过多了。而我对负熵的理解,就来源于这本书:《薛定谔的生命物理学讲义》。这本书是个合集,其中第一部分是“生命是什么”,第二部分是“意识与物质”,这两部分也有发单行本。第三部分是薛定谔写的自传。

今天,我们主要聊第一部分“生命是什么”。

第一次听到薛定谔的名字,是美剧《生活大爆炸》,里面反复提到“薛定谔的猫”。这只猫是物理学的知名宠物,我有计划去读量子力学的科普书,和这只猫聊聊天,以后会在这里分享的。

后来,我听到华大基因的尹烨老师,提到了薛定谔写过一本书,叫《生命是什么》,然后简单的讲了一下负熵。我觉得有趣,所以有必要看看原著。(ps.虽然买入华大基因的股票跌跌不休,但是一码归一码,关于知识的获取,还是要感谢尹烨老师)

我年初的时候读过一遍,有点吃力。现在为了做节目,又读了一遍,也不敢说完全懂了。但是,我分享有一个诀窍,就是合上书本,我能想起什么,我就说什么。我说的只是我个人的理解,有可能是错的。所以,我的分享只是推荐这本书,要想“求真”,你得自己去阅读、理解。

这本书的自序,写的非常好。篇幅很短,态度谦虚,该说的都说到了。这个序言写于1944年9月,薛定谔强调自己是个物理学家,本来没有资格写关于生命的文章的。因为现存知识体量太大了,每个人只能在一个小领域精深。但是,总得有人冒着风险,写点综合性的东西。而且,唯有普遍性才是真正的完美。大学university的词根就是 universus,意味着普遍性、普适性。

这个给我一个启发。现在是2022年,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现在的知识体量更大了,每个人都需要在一个领域专研才能生存,但是我们还是需要接受一点通识教育,学习一点专业外的常识,也就是苏东坡所谓“博观而约取”。一技之长是谋生用的,而通识知识可以让我们活的更好。同时,也要给自己勇气,虽然我不是这个专业的,但是我也可以读一些科普的书籍,掌握一点知识,谈一点想法。

然后呢,这本书讲了一些1944年最尖端的遗传知识、基因知识等,如果你能从1944年的眼光看,真是太前沿了,太牛了。

但是,我不想分享这个,我只想聊“熵”的话题,熵增、熵减以及带给我的生命启示。

熵增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描述的事情。简单的说,可以把“熵”理解成混乱程度,熵增是自然规律。一旦熵增到极致,也就是混乱到极致,就会进入死寂的状态。

比如,你把冰块放进一杯热水里,冰的分子和热水的分子开始混合,越来越变得没有秩序。最后这杯水的温度不再变化,也就是冰的分子和热水的分子彻底混合在一起,再也不流动了,不流动也就体现不出秩序,进入了死寂的状态,这时就到了熵增的最大值。

再有一个例子,也挺好理解的。就是你会发现,我刚打扫完卫生,怎么房间又脏了。我刚收拾完桌子,怎么又乱了。这就是熵增呀,这个世界天然的就是会走向无序。

我们每个人也是,我们每天都有秩序的活着,我们呼吸,我们新陈代谢。但是,我们每天都在从有序走向无序,直到有一天,我们彻底没有秩序了,也就是死掉了。对于人来说,熵增到极致,就是死亡。

那么,我们虽然无法逃避最后的死亡,但是我们还是想在活着的时候,活的精彩,活的幸福。为此,我们就要和熵增作斗争,这就是负熵。就是与我们相关的一切,都在走向无序,而我们要做功,重新赋予秩序。

比如,以前我总是想一次性解决问题。比如,把房间卫生彻底打扫干净。但是,永远都没有终极解决方案,房间还是会乱,唯有一个办法,不停的打扫。

不只是打扫卫生,我发现所有的事情,都是一样。比如,可以粗略的把自己的世界,分为三个关系。和人的关系,和物的关系,和自己的关系。和身边所有的人的关系,都需要维系。比如,男生追求女孩子,准备一个烛光晚餐,送一个贵重的礼物,以为就可以管一辈子。其实不是的,两个人的关系会一直熵增,所以要一直做熵减。比如,我们开车子,无论多好的车子,都需要不停的做保养。比如对自己,要不停的锻炼身体,要在心里不停的与自己和解。

同时说一个健康知识,就是要吃有秩序的食物。食物越保留原来的状态,就越有秩序。比如,我去肯德基会吃鸡腿,虽然也是油炸的,但是还保留了鸡腿的样子,秩序还有一点。但是我尽量不吃黄金鸡块,因为那是把鸡肉搅碎又拼接成的。同样,吃原切牛排就很棒,但是吃牛肉汉堡就不太好,因为汉堡饼是把肉搅碎又拼接的。再比如,吃蔬菜沙拉就是好的,但是炒菜显然会破坏蔬菜的秩序。这个很好理解,我就不多说了。我建议每个人吃东西,少去计算热量,多看这个食物的秩序。当然,到底有没有用,你得自己去试,反正这个没风险。

总之,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西西弗斯,就是要不停的把石头推上山顶。这是我们的宿命。认识到了,人也就解脱了。

所以,不要嫌烦,每天精进负熵的方法,每时每刻负熵不止。

薛定谔生命物理学讲义读后感第四篇

生于80年代的我们,做幼童的时候都会问娘亲:“我从哪里来?”

“这还用问?捡来de”。

曾经无数次的脑补:在黑灯瞎火的某条城市小巷,娘把赤裸裸的我从垃圾堆里给扒拉出来的场景。

有一些自认为有点科学素养的家长(机智如我),就是这么直来直去,对自己的孩纸说:“你是精子和卵子结合而来的哦BALABALA……”

小盆友似懂非懂,曾经跟人聊天的时候泄露秘密:“我妈四没有卵子的!”

上小学的时候,作为一只天真的脑袋犹如空桶样的女孩纸……

信仰基督教的中年亲戚阿姨给我讲《圣经》。我惊呼有上帝!

再读中国的古老神话,我惊呼有造人的神!

看了各种道听途说的ET资料,我惊呼MD外星人竟然与人类通奸!

可上了几堂生物课,TM老师竟然说人是猿猴变来的!

盯着生物课本上那张猿人到人的图片:这个猴子怎么走着走着就变成了一个人!

(生物老师敲头:笨蛋!这TM是上百万年的演化啊!)

细节是魔鬼。各位儿童你们到底有没有对时间的感知度?

坊间更有传言:人类的DNA和黑猩猩达到了近99%的相似度!

等等!啥意思?

查阅资料后得知,更准确的说法是:我们的确和猩猩共享近99%的DNA,但这是剔除掉了人类和猩猩基因中差异太大的段落,将剩下相似的基因段落进行比对的结果……

那到底还讲不讲薛老师的讲义了?

嗯。这本《薛定谔生命物理学讲义》分两个部分——《生命是什么》和《意识与物质》。

由于这是译文版,阅读流畅度相当受影响啊,我的翻译小姐姐。

BUT,为何我还是无数次的翻开它,还在地铁上露出书的一角以显示自己的深邃思想。

咳咳,看四看不明白,至少可以理一理本书的脉络嘛。

其实呢,薛老师自己也说了:本书就一个主题!生命绝壁是以物理和化学定律为基础!虽然现阶段证明这个事情还力有未逮。BUT, 不要怀疑啊同志们!我们终将破解谜团!

薛老师首先讲到了生命的物质载体——非周期性晶体和一些基本的物理理论(诸如布朗运动、量子跃迁BALABALA,能看懂多少算多少吧)。

薛老师说它(非周期性晶体)“就像一幅拉裴尔挂毯般精美的刺绣”!

这个比喻我给满分!

之后,薛老师花了两大章节来讲述当时生物学上的一些研究,诸如染色体、细胞分裂、突变等生物学、遗传学的理论模型。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所处的年代是1944年哦。那个时候人们还没有发现核酸(其中的脱氧核糖核酸又称DNA),而薛老师已经在思考:“什么样的特殊结构才能够成为遗传特性的载体?”

第一部分第六章的《有序,无序和熵》是本部分的一个小高潮。

额,大概我能看懂的也只有这一章了吧……

在这章里,薛老师指出,生命遵从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生命来自负熵”。

“一切在大自然中进行着的活动都意味着,有事件在其内活动的那部分世界的熵在增加。因此,一个有机生命体正在无时无刻产生熵,或者说它在不断增加正熵,并逐渐逼近熵最大值的危险状态。”

所以,看到小婴儿出生了,你可以说:“TA的熵正在增加哦!”

有人去世了,你可以说:“艾玛,熵达到最大值!”

劝小孩多吃菜,你可以说:“要多吸收些负熵,这样才能身体棒棒!”

千万不要错过《意识与物质》这一部分!阅读的感觉好像是一边跟着老师学物理、神经科学、生物学,一边跟着老师做哲学思辨。

“世界借助意识的能量显现自己……不然,世界是否只是一场没有观众的戏剧,不为任何人存在……”

“一个人的每一天都可视为人类进化进程中的极小组成部分……就好比一尊似乎永远无法完成的雕塑上的一道斧痕。正是这样的无数道斧痕,汇聚形成了人类进化中的巨大变化。”

在这其中,薛老师还引用了荣格、A.S.爱丁顿、谢林顿爵士关于科学、哲学和心理学的探索性陈述。

BUT, “老四弄不明白”的这种感觉,始终贯穿阅读此书的全过程。

最后,以文中的部分摘录作为结束:

点燃你的思绪,让想象力如炽热的火焰般在形象比喻的领域里肆意奔放。——歌德

如果一个人从未自相矛盾过,那一定是他从来什么也不说。——乌纳穆诺

死从来不是自由人的思虑,他的智慧,是生的沉思,而非死的沉吟。——斯宾诺莎《伦理学》

写书评,是为了面对一片狼藉的生活时,脑子里思考着的是“熵”与“负熵”,而非埋怨与争吵。——老四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