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下一站火星》读后感摘抄

《下一站火星》读后感摘抄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7-12 18:15:16
《下一站火星》读后感摘抄
时间:2024-07-12 18:15:16   小编:

下一站火星读后感第一篇

可以说是记述了人类对火星的探索历程,当然了,99%的活动都是漂亮国承包了。也不得不佩服人家的浪漫情怀,为了一个没啥实际价值,短期看不到回报的项目贡献了那么多。可能就跟人家喜欢登山一样,人家就是要去挑战有难度的东西,而不只是生活的苟且。 看完这本书,觉得我们和人家的差距还是蛮大的,还是需要加大力度地努力啊。 最后作者讨论了登录火星的几种可能,这对一个工程师来说是比较刺激的环节。人类登录火星就像一个五星级的题库,包括了人类吃喝拉撒,衣食住行所有的问题。而且每个题目都不允许出错,只有解完所有的题目才算成功,这样的游戏是不是很过瘾也很刺激。这就是科学探索的魅力吧。 最后的最后,作者聊到了火星移民以后,火星人和地球人的关系,也非常有意思。除了因生存环境不同导致体型和人体功能不同以外,生活方式和社交方式也会让未来的火星人和地球人产生比较大的差异,比如婚姻关系,社会结果,思维方式等。未来的火星人虽然来自于地球,但可能是比我们更高级的太空人。 作者文笔不错,让技术类的书很容易读,配图也很漂亮,给四颗星,推荐!

下一站火星读后感第二篇

从太阳系行星探测到人类登陆火星,从1964年水手四号到好奇号机智号落地火星,人类航天科技的进步让人类离火星越来越近,科幻情节一般的硬核航天科技(比如用二氧化碳制氧试验)霍曼转移轨道,空中吊车技术,很多平时媒体上简单的技术细节都深入浅出的做了介绍,俄罗斯太惨了,火星探测一直不顺利,除了总结归纳人类已完成的火星探测计划,也提到了很多新技术的尝试,比如核能火箭光压飞船,更在已有科技成果的基础上制定了具体的火星登陆计划,分十余次连续发射运送180吨荷载到绕月轨道,太太太太太硬核了,希望中国长征9号赶紧发射。最后抄一遍结尾卡尔萨根的一段话:“如果再看一眼那个光点,你会想到,那是我们的家园和我们的一切。你所爱所知的每个人、听说过乃至存在过的每个人,都在小点上度过一生。欢乐和痛苦、宗教与学说、猎人与强盗、英雄与懦夫、文明创造者与毁灭者、国王与农夫,情侣、父母、儿童、发明家和探险家,还有崇高的教师、腐败的政客、耀眼的明星、伟大的领袖,历史上所有的圣人与罪犯,都住在这里——它只是一粒悬浮在阳光中的微尘。

下一站火星读后感第三篇

《下一站火星》豆瓣8.3,但是因为只有59人选择读过,所以这个都评分不作数,但是基本也说明了一些问题。这本书是科普大V太空精酿,毛新愿博士的著作,我看完最直接的反应是它真的很科普。能把很复杂的物理知识和工程问题,用普通人能理解的话给你解释清楚了,我觉得这就是科普工作者最厉害的地方。 这本书细数了数次人类探索火星的重要任务,以及他们产生的问题,获得的进展和成就。先解释原理,再说任务,最后话锋一转描绘了一副中国载人登火的全景图。 我觉得这本书和另外一本加来道雄写的《人类的未来》可以掺和在一起看,那本书看完你会感叹,原来人类对火星的行星改造竟然早已有了如此详尽的方案。而毛博士这本《下一站火星》则更多的是引爆火星地球化改造的引线。 当下正值航天大热,我觉得科普工作对于航天来说非常重要。过去航天产业的推动完全有赖于国家,而对于航天来说,它实质上是一门惠及全人类个体的2C的生意。所以必须让航天的核心动力从国家,转移到社会群众上。这样什么经费啊,投入产出比啊这些恼人的,讨厌的,产业获得资源的不平等问题,就都有了突破口。所以科普工作任重道远啊。

下一站火星读后感第四篇

发射到火星的“天问一号”完成了既定的科学探测任务,传回大量的火星影像,祝融号”火星车拍摄的火星环形坑独特地貌,帮助人类更进一步地了解火星。

关于火星是什么样的?这个巨大的红色星球,会不会是人类新的家园?人类对火星充满了好奇。

最近看了一本关于火星的科普读书《下一站火星》,书中让我“走进”火星,了解这颗神秘的星球。书中有九个章节,以一个时间轴的方式从过去到未来,全方位地介绍火星,让我对火星有了充分的了解。

作者毛新愿是一名航天工程博士,也是一名航天科普专家,从航天博士到科普达人,用自己的影响力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中国航天。

关于火星

在中国古代时期,有专门的官员负责观看天象,几乎历朝历代都有观星台,在科技还不发达的古代看到火星,认为是“荧荧如火”,将火星称作“荧惑”。

火星的出现被视为不祥之物,被当作是战争、水患、瘟疫等各种灾难的象征。中国古人发现火星有逆行的现象,将之称为“荧惑守心”,如果观测到这种现象就认为是皇室面临重大的威胁。

在东方的文化里,火星是不祥的象征,关于火星的认知中西方并无太大的区别:颜色略橙红,运动轨迹不定,难以预测。

在古代埃及文明和两河流域文明中火星都被赋予死亡、战争、灾难的象征意义。

随着科技进步,天文望远镜的出现让人意识到宇宙的浩瀚,人们对火星有了逐步的了解,对火星的认知有了转变,“火星逆行”只是正常的天文现象。

关于火星:地球需要365天能围绕太阳转一圈,火星的飞行速度慢需要每隔687天才能绕太阳一圈。火星大气稀薄,在没有日照的情况下火星表面温度从35度急剧下降到零下100摄氏度,没有宇航服的保护人类完全没办法生活。火星体积较小,如果地球是网球那么火星只有乒乓球那么大......

2.21世纪的辉煌

人类对于未知的世界充满着好奇,阿波罗登月计划人类成功成功登上了月球表面。如今21世纪的今天,人类迎来了火星探测的时代。

美国奥德赛号火星探测器至今已经工作18年,旅居者号、勇气号、凤凰号、好奇号等除此之外欧洲航天局的火星快车、火星生物学探测计划,以及印度也发射“曼加里安”的火星探测器。

迄今为止,所有的火星任务成功率不足百分之五十,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 火星探测器在我国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开启了我国对火星的探索之路。

这个一个百花齐放的火星探测时代,新世纪的科学进步,让很多国家的火星探测梦逐渐成真,火星探测的活动也越加丰富,走出地球似乎是我们从渺小迈向伟大的必经之路。

3.未来可期

21世纪至今,美国、俄罗斯、欧盟、印度、中国等尝试探测火星,关于火星的开发也进入各国航天发展计划的重要日程。

如今人类探测火星的历史也近60年,火星自身体积小,质量小,火星土壤中存在各种氯化物,需要经过处理才能为农业所用,庆幸的是含有地球土壤的基本成分硅酸盐和微量元素。

未来地球终将有毁灭的一天,如今的地球气候反常、地震、火山喷发、海啸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已经让地球承受了很大的负荷,再加上人类人为的破坏环境,这也促使着人类必须要加快对太空的探索,在宇宙中找到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火星移民将继承地球人类基因,更能应对高辐射、高污染的环境。身体发育、教育、医疗也将大不相同。生活在严苛的基地环境,每个人都要接受精英教育。火星移民将拥有远超于地球的人均资源,不会出现明显的分配不均和贫富差距的问题。

人类登陆火星,真正实现火星移民并且定居下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未来可期。

下一站火星读后感第五篇

“你是从火星来的吗?” 这是句网络流传的“俚语”。 “火星”这个词语在此有调侃的意味“奇葩、怪异、新奇”。 然而在《下一站火星》中,未来人类在地球和火星之间往返自由,去火星居住,成为真正的火星人不再是梦。 《下一站火星》作者毛新愿,航空工程博士,航天科普专家,常年撰写航天文章,同是中科院“中国科普博览”的作者。 这本书写于2020年,于2021年誉于“中国好书”称号,一年之内先后印刷了7次。 如此,被大众喜爱,源于书中精彩的科普知识:火星神秘面纱;人类前赴后继征服火星的意义。

神秘的火星,不再神秘 仰望星空,便会看到亮度会随季节变化行星,其中的一颗是我们要揭秘的“火星”。 “火星”因火星轨迹多端,难以按规律预测,在东方的古代有着“诡异”名字“荧惑”。从先秦开始,历朝历代便有着观星台,用在皇室来占卜政权的变动,每当火星同地球在太阳系相遇(荧惑之心),皇室内便有大动干戈的杀戮。 在古代火星寓意的不祥、灾难,于现代它预示着“希望,人类在宇宙中自建家园的希望” 借着这希望,经历无数火星科学家的努力,逐渐揭开了火星神秘面纱。 ●火星上一年687天:白天,它的北半球气候适宜,如昆明四季如春,南半球夏季球偏热,但有着适人的35℃;晚上,达到残酷的零下100℃。 ●火星重量为地球10.7%,体积为地球的15%,相对小体积、低质量的火星,无法做到良好的保温效果,从而容易失去“动力”和“磁场”,残留的微弱磁场,让火星失去自我保护能力。 ●火星中95.3%的二氧化碳、2.7%氮气,0.1%的氧,同时拥有着同地球一样可以创造生命的金属和元素。 ●如同地球一样,它也拥有自己的宇宙卫星“火卫一号”、“火卫二号”。 如此与地球相似,火星上是否有水?是否有生命?这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去拜访它。

火星上北极冰冠

前赴后继的意义 书中大多篇幅讲述人类探索火星两个阶段,作为科普作家的毛新愿,以严谨的精神,幽默的文字科普火星探测成长史,有惊喜、有悲痛。 惊喜的是,越来越接近科学家的预言“火星曾有山川河流和顽强不息的生命”。 悲痛是,我们这些“英勇”的火星探测器大都以失败告终,长眠未知的浩瀚宇宙中。 2020年为探索火星的第三个阶段,我国搭上这班“探测火星”的列车,于2020年独立自主研发“天问一号”在宇宙中画出漂亮的弧线,成功着陆在神秘的火星上。 期待着第三阶“火星”给我们带来更大的惊喜。 在最后“火星生活”体系的描述中:高度智能化的封闭体系,无需着装厚重的太空服,无畏风暴侵袭,无惧资源的短缺,在哪里四季如春享受工作、生活”。 这个封闭体系的设想源于:20世纪生物学家成功实验,在封闭生态系统,动植物在人为控制下成功行成了“生态的良性循环”。 也许,这个“火星生存指南”不如生物学家实验完美,坚信不远的将来,人类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完美的火星生活体系”,乘坐着“极速”星际飞船,一句温柔的提示“各位乘客,你准备好了吗?下一站火星"。

下一站火星读后感第六篇

法国著名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的名画《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将向何处去?》抛出了三大世纪之问。

人类自有意识以来,便一直努力去探究这三大世纪之问,试图从人类进化史中窥见人类诞生的秘密。直到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问世,“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才成为大自然生物链最合理的解释。

当人类得知万物诞生的本源时,便开始探究一直以来都难以解释的重要问题:我们最终向何处去?随着地球环境日趋恶劣,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地球将不再是人类最宜居的星球,而此时的我们又将去向哪里?

随着航天科学的飞速发展,人类不再困于地球的范围之内,宇宙中浩瀚无际的星空或许真有一个地方能成为第二个人类的宜居点,而这个宜居点以目前的科技手段,只圈定在离地球最近,且各种形态与地球最相近的火星上。

那么,火星能成为人类下一个生存地吗?航天工程博士后、航天知识科普专家毛新愿在其著作《下一站火星》中称:人类幻想探测火星,在航天时代的实际探索也已经尝试了60多年。这一进程目前还在不断加速,因为所有人都在等待征服火星的那一天。那时人类可以被定义为一个全新的物种:一种来自地球的可以跨行星生存的生物。

本书将作为一部对火星探索的娱乐旅行,教读者对空间生命科学进行探索,在众多行星中,以独特的视角发现火星的秘密,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火星在太阳系中平平无奇,却是最像太阳的一颗行星,在航天员的探测中得知,火星直径约为地球的53%,质量为地球的11%,表面重为约为地球的2/5,被称为缩小版的地球。虽然我们也曾期盼着它能成为人类第二个宜居地,但其微弱的氧气含量,超高浓度的二氧化碳还是让我们对其望而却步。

那为什么人类仍坚持不懈地努力着去征服这个火红的星球呢?据勘测数据显示,火星地表的各种特征表现与地球十分相似,有高山、平原、峡谷、沙丘,但是没有稳定的液态水,以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既稀薄又寒冷,且常年多发沙尘暴。以目前的航天技术来看,火星是目前为止与地球最接近的星体,或许未来有那么一天,火星与地球一样,再度拥有山川、河流、星辰大海也尤未可知。

本书不仅着重探究火星的各种形态数据,还以其他数据分别分析了金星、水星和火星的差异。但是作者在书中的一句话,打消了我们去水星和金星探秘的好奇心:比起地球天堂般的环境,水星和金星的生存条件简直如炼狱一般。

作者在书中用大量的图片与文字讲解梳理了火星与地球间的关系,对未来火星的探索提出建议,审视现代航天科技的发展,并对航天技术的发展许下美好愿景。就像简介中所述:如果你关心人类的科技和未来,这本书中梳理出来的,人类的勇气与挑战、冒险与荣耀并存的征途,相信会给你启发。

下一站火星读后感第七篇

文/辣妈Abigale 我们很小就知道,太阳系有八大行星,除了地球,关于火星的传说是最多的。 在西方神话里,火星被誉为战神。而在我国古代,火星被称作“荧惑”。 人们通常形容一个人性情不同于他人,会说“这个人是来自火星吗?” 据说,火星是除了地球外,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近些年的影视作品里,有不少“去火星旅行”的说法。 关于火星,它真实存在,却又神秘莫测。它到底有何魅力,让我们一再探究和畅想? 航天科普专家毛新愿博士在《下一站火星》里,带我们一起揭秘关于火星的那些遥远而又似在我们身边的故事。

01 为什么是火星 在太阳系内部的宜居带上,有三颗行星,分别是地球、火星和金星。 金星的轨道距离地球更近,它的体积、质量、表面积及重力加速度都与地球相近。人类一度认为,金星非常有生命存在的可能。 但经过早期探测,人类发现金星的生存环境很恶劣。金星大气96%以上是二氧化碳,剩下主要是氮气,这导致金星表面平均温度在460℃以上。 另外,因为金星表面的大气压是地球的92倍,且地质活动活跃,经常有火山爆发,以及无阳光,磁场弱等原因,金星被认为没有开发价值。 相对而言,火星的条件就好多了,它成了人类踏出地月系统唯一的选择。

火星外观为橙红色,体积仅有地球的15%,磁场很弱,昼夜温差极大,空气极其稀薄,太阳和宇宙辐射极强,几乎不存在液态水。 看来地球生物成功生活在火星上的希望极其渺茫。但是,基于地球生物的多样性,还是有科学家相信,火星上有存在生命的可能。 另外,人类探测器已经发现固态水冰和疑似地下水湖泊的存在。在厚厚的土壤层保护下,适宜生存的条件要比火星表面好很多,人类有理由相信,火星地下隐藏着巨大的探索空间。

02 火星的探索之旅 人类最早的天文观测几乎都依赖肉眼,直到伽利略成功制造出世界上第一个天文望远镜。 二战期间,德国V2火箭的出现及其衍生的洲际导弹,让太空竞赛不期而至。其中美国和苏联是先行者。

对于火星的探测,开局不顺。苏联人在几十年内先后发射了20多个火星探测器,没有一次完全成功。直到1964年,美国水手4号才最终完成了人类首次探测火星的实验。 之后的1971年,水手9号获得成功,成为首个环绕火星的探测器。 1975年,美国维京1号、维京2号探测器再次在火星上软着陆,并获得了真正的成功。

值得一提的是,苏联作为探测火星的先行者,屡败屡战,在苏美暂停太空竞赛后,依然不甘失败,向火星的两颗卫星之一——火卫一发起了挑战。 虽然最终结果以悲剧谢幕,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苏联的科学家和航天工程师,是一群极其值得尊重的人。他们永不服输的冒险精神,是人类最为宝贵的财富。 随着苏联解体,这一超级航天大国就此消失,失去竞争对手的美国也逐渐失去了继续探测火星的动力。 直到1996年,“火星全球勘探者号”成功升空,人类的火星探测又重新开启。 之后的火星探测之旅依然充满了失败、艰辛和困难,但希望一直都在。 21世纪,火星探测进入新的高潮,美国、俄罗斯、欧盟、印度、日本和中国都尝试过探测火星活动,关于火星的未来开发方案也进入各国航天发展计划的重要日程。

03 未来的火星生活,你准备好了吗 虽然火星的探测难度之大让人震惊,但在本书的最后,我们不妨跟随作者一起跳出无垠太空限制的固定思维,打开脑洞畅想: 如果征服了火星,未来的人类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根据多年来世界各国的不断探测,人类的火星改造计划几乎不可能实现全球性改变,建立封闭基地目前似乎是唯一选择。 建立基地需要考虑选址、建筑形式、建筑材料、水和空气的来源等。 另外,人类要生存,需要发展农业,需要发展工业,有人生活的地方就有就业,可以和孩子一起畅想一下,火星农业、工业和人类的就业与地球上的情形有何异同。

那时候,火星人还是人类吗?他们的身体构造、文化、科技和地球上一样吗?火星移民和地球人是一种什么关系? 这些问题,孩子们也许比大人更有兴趣去想象和探索。 04 写在最后 帅宝很喜欢天上的“东西”,比如星星、月亮、太阳、飞机、小鸟、会飞的恐龙…… 这本《下一站火星》,作为航空航天科普读物,并非单纯枯燥地说明介绍,而是从想象到现实,从过去的艰辛探索到未来的有趣畅想,并且加入了大量精美的彩色图片,让不到三岁的帅宝看到都兴味十足。 读完了,我们不妨和孩子一起探讨,人类终将踏入星辰大海,火星必然是下一站? 非常适合中小学生及对天文探索感兴趣的人群来读。 ——End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