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是一部描写人生选择和人性考验的小说。主人公在迷茫中选择了离家出走,经历了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通过对路的描写,传达了人生的曲折和坎坷,以及对自己选择的坚定和勇气。这部小说让人深思人生的意义和方向。
路读后感篇一
科马克-麦卡锡,当世最红的美国作家。据说《血色子午线》很棒。《路》算是寓言小说。但翻译他的作品是危险的,有太多的距离:美国南方口语的距离;许多技术知识的距离——总之,危险。只要敢来翻译,就如同小说的题目一样,你的处境只能是危途漫漫,越走越远——
1/15页路读后感篇二
尽管读过之后没大有内容,但我发誓绝对是我看过的最感人的,虽然不长,但真的写的很好,对景物的描写很到位。
最让我有感触的,不是对景物的描写,而是父亲和儿子的对话,都是像“--我在。----我知道”之类的简单的话,但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被感动的这么深,这么强烈,看了让我又难受,有欣慰,不知所云。
永远记住,亲人是你最大的依靠,亲情是最深最深的感情。
2/15页路读后感篇三
不好意思,我看的是英文版。科马克·麦卡锡一如既往的隐晦的血腥。虽然全书没有多少直白的暴力描写,但是他的文字太有力了。看起来是简单句子的罗列,但是冷静口吻描述的末日世界与父子之间的温情闪现是最富有张力的对比。
这本书翻译成中文的难度是非常非常大的。失去了原文的气氛,就失去了作者所营造的末日世界对人的道德思考,环境思考所带来的震撼力。
科马克·麦卡锡应该得诺贝尔,他不仅仅是个普力策获奖作家。
3/15页路读后感篇四
这部书更适合写成诗歌:它的意象如此强烈,情绪如此浓郁,语言更是凝练有力。但是作为小说,却太单薄了。只有两个主人公,故事也非常简单,而且并不新颖,毕竟,关于世界末日的想象已经有了很多。主题也是:善与恶,绝望与希望,恐惧等。
不过,更重要的是,该书反映出一类写作思路:即从一种对某些大问题的抽象思考出发来写作。这确实使作品看似更有“深度”,但“深度”的背后,是某种抽象的空洞,是对具体个体的远离,这类作品通常都更像寓言。从这一角度来看,《路》和《蝙蝠侠》一类的电影没什么不同。
4/15页路读后感篇五
文章以父子对话,徐徐展开,语言朴素,我总觉得中译版本文章缺少某种味道,极力想读原版,可英文又不好。全文围绕战争后,社会生产链彻底瘫痪,主人翁父子逃荒的一路所见所闻。孩子的行为语言是一种无力的释放。
父子行走在求生之“路”上。为了躲避严寒,他们向南方海岸前进。在路上,父子俩总要克服难以想象的饥饿、寒冷和追杀,被迫目睹世间惨象和人性崩溃。他们相依为命,希望自己能做好人。但是严峻的考验在前:生存,还是放弃人性?父子俩的求生路能够穿过这个困境吗?
静待后续 !
5/15页路读后感篇六
曾经在哪儿看到的一篇文章说科学家研究,人只有忘记该忘记的,记住该记住的,才会真正幸福。然而结果往往是:你忘记了想记住的,记住了想忘记的……
文中每一次父亲与孩子的对话,都扣响心扉。小男孩的纯真与善良,在灰色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鲜亮。都说父爱是不善表达的,但文中很多场景还是让人体会到了很深很深的爱。他一直守护着他的儿子。
他们的路还要继续走下去,不知要走多久,也不知能到达什么地方。
借来的时间和空间,用借来的双眼体味悲伤。
永远是很漫长的一段时间。永远就是没有时间。
也许当世界瓦解的时候,才有可能看到它是怎样被造出来的。
6/15页路读后感篇七
最近看了一部改编至Cormac McCarthy的《THE ROAD》,节奏在惊悚类不算快,也没有过多的屠杀血腥场面,一个因不知名灾难而产生巨大变化的世界,天光黯淡、荒凉萧条。父子两人怀揣着南方之梦在漫长公路上行走,觅食,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人不多,灾难的幸存者)。有吃食人肉的坏人,这时就要躲得远远的。也有孤苦无依的旅人。在面对这类需要帮助的人时。父子的反应截然不同,这种小小的冲突,巧妙道尽了人性的矛盾。好人or坏人......他不是一部适合和朋友们分享观看影片,看的时候也并没有涤荡起伏的剧情,但是最后那未知的结局,却深深的牵绊这你。。。找出书来阅读,其实在路上就会有希望,特别是你的心,一定要在路上,不然就像书中的妈妈一样,是活不下去的。
7/15页路读后感篇八
昨天拿到出版社寄来的这本新书,带回家过周末的本意是想消遣,结果夜里3点关了电脑拿它催眠的结果,就是一直不停气地看到5点钟,全部看完。
我完全被书中近乎毫无感情的短句迷住。这些短句读起来有力而直指人心,开头第一页,它们营造的范围就把我从盛夏的炎热中带入了一个寒冷的面临灭亡的地球环境中。
书中描述的人性是无可指摘的,虽然我个人完全不敢想象我到如彼境界时会是怎样。
老无所依这部电影我其实并不是完全看得懂,但我看过这本《路》之后我决定去找一下老无所依的原著来读。
我觉得我的语言不够描绘出《路》对我的震撼,只能说,这本书希望大家都能读一下。
以及,我考虑要把麦卡锡列在我喜爱的作家第二位。。第一位是托马斯品钦。
最后,我觉得是本书叙述背景与结尾让它普利策了。
8/15页路读后感篇九
激起我买这本小说的欲望是因为《老无所依》这部电影,因为这部电影我知道了麦卡锡。
读完这本小说后让我最有感触的是书中父亲对孩子那一份深厚的爱,在那样一个乱世中,两人独自走在一个充满危险的,遍地荒芜的世界中。父亲为了保护小男孩的安全,不得不在某些特殊情况作出在孩子眼中看似对他人有伤害的举动。其实男人心中的无奈在那一刻充分的体现出来,他为了实现对妻子的诺言,不顾一切的保护孩子,即便牺牲自己。男孩在书中的形象是十分善良的,有同情心的和照顾他人的,甚至会为了父亲对别人的恶意而生父亲的气,不和他说话。而男孩随着父亲逝世,对父亲的爱更深了,也和另一对家庭要一起面对接下去的路,虽然暂时这条路还看不到尽头......
麦卡锡把父子两人的感情通过短句的形式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也将人类社会以后可能会发生的终极命题抛给了我们——假如我们人类到某一天发生了这些事,我们在那个世界上又会作出怎样的选择呢?自杀?和坏人同流合污?还是像父子俩一样一路向南,寻找着好人和温暖之地。
9/15页路读后感篇十
最后,男孩提问到,你是好人吗?这个问题也是我看完整本书想问的。最无私的亲人已经离开,还能相信谁?能相信吗?好人也只是相对的,在这样的末世,人性被相信的价值还有多少?
当世界末日真的来临,人性的道德,伦常都不值一提。
只要不做坏事就是好人了。
当世界变得人吃人是一种常事,你还怎么坚信会有救世主的出现?
我期待着明天,可是明天不会为你准备。
我不知道也不能预知下一秒的事。
但可以确定的是我正在步入死亡的路上。
路的尽头,是希望。只要身边还有人,只要还能呼吸,就能一直走下去。
活着的是幸运的,可也是最不幸的。
路在延伸着。。。。。。。
活着的人就得继续走着。。。。
10/15页路读后感篇十一
麦卡锡的《路》是一部形式感极强的小说。没有固定情节,没有高潮迭起悬念不断的剧情,也许读到哪里都能继续下去,但是那种故意割裂的段落,断片式的书写,不但没有让叙事的存在成为一种花瓶式的摆设,反而用一种没有情节的叙事传递一种不安的颤栗的风格。而且这部小说中,标点符号的运用让人觉得怪异,除了逗号和句号的大量使用外,偶尔会在谈话中使用一两个句号,其他的标点符号基本被搁置了。从这方面讲,这部小说更接近于剧本的风格,简单到了极致,没有任何心理活动的描写,只有行为和动作的铺陈,以及不时的一些看似无意义的对话。也许不是对话没有意义,而是说相对于世界末日来说,相对于没有任何希望的人生来说,争辩没有任何意义,只有生与死的存留。小说中有这样的一个细节,孩子目睹父亲杀人后拒绝跟他说话。父亲:“我的职责就是照顾好你。这是上帝指派给我的任务。谁想杀你我就杀谁。你听明白了吗?”孩子沉默了一会问:“我们还是好人吗?”“是。我们还是好人。”“我们永远都是好人。”“对,我们永远都是好人。”“好吧。”这样的简单的、重复的、苍白的甚至不具备任何技巧性的对话有意义么?也许没有,因为在这样的一种情境中,好人与坏人的划分已经不具备了任何道德上的意义;也许有意义,因为对这对父子来说,这更像是一种信念,因为想做一个好人的前提是,必须要活下去,走下去。
11/15页路读后感篇十二
“天涯远不远?” “不远!” “人就在天涯,天涯怎么会远?” ——摘自《天涯?明月?刀》(古龙) ,看到这篇小说的序,使我产生了阅读它的想法。作者科马克•麦卡锡给我们以一种全新的视角,诠释了人与人之间的杀虐,信任,亲情,还有对活着的希望。小说没有太多的标点符号,甚至连引号都几乎没有,却使得小说看起来更加的紧张,诡秘。在这种背景下,这样的叙述才会更加黑色吧。
作者不去过多的描述这个世界,但总是在这对父子身上来透漏出一些关于世界末日的消息。父亲的希望就在于小男孩身上,孩子的希望就在于活下去。文章以父子的求生之路作为主线,我觉得更像是以小男孩作为文章的中心点,当小男孩遇到另一个小男孩时,作者要表达出了对生命的追求,对人性的渴望,以及偶遇那个卑微的老头,都是小男孩在其中祈求着,将文章的中心思想折射淋漓尽致。
没有过多的画面描写,也没有过多的对话,却显得那么逼真。作者很好的为我们营造出末日的场面,近似无声的战争。小男孩到最后被别人救走,而父亲也可以放心的离去,希望仍在传承下去,路也就还长着呢。在这个世上,总有一条除了你之外,别人无法走的路。
文章有很多精彩的句子和段落,每个人都应该会从中受益。
12/15页路读后感篇十三
如果不是这该死的翻译 这书完全是值得五颗星待遇
the road 中文译名 路 路是一个代表不确定的代名词
我们上路吧 我们上的是一条什么样的路 这路上有什么在等待着 我们
所谓的希望 所谓的现实 不得不屈服的绝望 对于路背后的一切都似蒙着面纱等待着我们
书中科马克的路 这对父子的生命历程路 说是路很贴合的是寻求所谓的希望之旅吧 ,那那个父亲说等到海边那片蓝色的海就好就好了,结果到达的只是一片灰黑的荒芜,男儿说爸爸是不是有一对父子像我们一样,等在海滩边 。男人说可能有吧 有吧
书中男孩一直问父亲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是不是好人,好人的定义是什么,我们再饿也不会吃人,因为我们是好人,好人应该有好运么,我们不能救他们,但我们依然是好人,父亲说是的。我们是好人
而父亲一直强调了一句,我们不会死,我知道我们不会死
在那种荒凉的根本没有生机,而人这次名词已经被饥饿退化成最原始动物本性的背景下,仅仅要遵守自己的人性,保住自己的好人思想,这条路也确实如这幅封面一样,很未知很艰难,文中的父亲虽然没有救那些男孩认为该救的那些苦难悲剧的角色,但是也只有父亲这种明白相救等于搭上自己与男孩的命的角色才能在一条充满绝望的路上行如此之远最后父亲还是走了,小男孩遇见了那个之前试图抢走他们所以的那个男人,他问那个男人的问题是你是好人么,也许小男孩也清楚,一个想当然说好人的人,他其中的好的比例能占多少呢。但是没有了父亲,这条所谓的路其实也是遇见了死胡同,在这死胡同后面是一堵可以翻身的墙还是一面连接了另一个胡同就不得清楚了
希望他是好的吧,虽然这种希望更多是牵强
每一天都是一种谎话,但是每天都在死亡却不是谎话
13/15页路读后感篇十四
科马克·麦卡锡最新的作品,之前收到好评无数,于是便想看一看,看看这个被认为海明威继承人的小说之王的小说到底好在哪里。
看了之后,颇为震惊,这是一部与众不同的小说,全书只是两个人的故事,父亲和儿子在逃亡路上,没有太多的情节,也没有华丽的渲染,却显得非常的真实。父亲用自己的勇气照顾了儿子一路,而儿子也在这一路上变得勇敢,最终,父亲溘然离世,但他应该是放心的,因为他的儿子已经长大了,可以一个人面对这个末日的世界。
没有想到这样一个简单的设定,却可以让作者自由发挥,写出一本书来,果然是文坛高手。书中很少有大段大段的人物描写或者是环境的描写,人物的对话也十分的简洁,常常只是一个字或者几个字。但是人物的特点却一点都没有受到影响,我们看到的还是那个坚毅的爸爸和逐渐成长的儿子,这样的写作手法不可谓不创新,至少在现在这个喜欢矫情文字的时代显得愈发的弥足珍贵。
科马克·麦卡锡在这本书中最精彩的描述莫过于过于动作的精准刻画。在这样一个末日世界里,言语,表情已经不再是重点,而人的动作才是重中之重,人为了活下去势必要找寻食物,找寻栖身之处,那种本能只有通过动作才能清晰地反映出来。作者深谙这点,费了大量的笔墨写父亲的一举一动,父亲的形象就跃然纸上了。
当然,这本书更高的主旨在于生命价值的讨论——好人和坏人的划分。在那样一个乱世,如何做一个好人的定义变得模糊不堪,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更是分不清楚了。父亲在这方面也给予了孩子指导,可以帮助别人,但底线是自己能撑过去。这方面的观点是相当正确的,在保护自己的同时尽最大可能地去帮助别人,而不是一味地舍身取帮助别人。可能这就是一个完善成熟社会所要体现的价值观。
我很推荐这本书,因为它的与众不同,更因为从中可以体味到生命的价值以及对于人性的思考。可能我的下一本说就会是科马克·麦卡锡的《老无所依》吧。
14/15页路读后感篇十五
本周连续读完《天下骏马》和《路》。《天下骏马》让我略微失望,因为吹得实在厉害,我读过之后,感觉吹得实在过火,根本没有那么好。但是在读《路》的过程中,我时时感叹,麦卡锡老兄单是凭借《路》这部书就可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麦克西老兄不知已经超越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勒克莱奇奥之流多少。
《路》是我近段时间读过的最棒的作品,叙述冷静、克制,语言干净、有力且张力极强。这是一部重细节而轻情节的小说,细节描写极具场面感和画面感,一切读来历历在目。不知道为什么,我在读《路》的过程中总是时时想起辛格那个中篇《傻瓜吉姆斯佩尔》,兴许吉姆斯佩尔和《路中》的父亲都有一种强大的隐忍力,都在挑战外界“恶”势力,《路中》的父亲最大的对手不是那些暴徒、吃人者和恶劣的大自然,而是自己的儿子。儿子的善往往会招来杀身之祸,招之被人活剥吃掉,招之饥饿或生命危险,父亲首先考虑的是独善其身,考虑的是自己和儿子的安全,所以与儿子时时发生思想冲突,甚至时常妥协。当然,儿子也有妥协的时候。但父子二人仍然守住了善,守住了内心的善良。
《三字经》中第一句就是:人之初,性本善。《路》中的父子末日之行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他们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依然守住了善,可以说是善的力量占了上风。
麦卡锡对亨利.詹姆斯和普鲁斯特嗤之以鼻,我想大抵是因为麦卡锡对虚构故事和心理描写等嗤之以鼻。麦卡锡的人物心里怎么想,我们只能通过人物的行为和一些列动作、神态、举措、说话去体会,他从来不会直接告知人物的内心,但通过他的描写,这些人物的内心世界反而全部敞开在读者面前。
相比《天下骏马》,《路》更为简洁有力,叙述更为冷静,境界却更为宽广,意旨更加宏大。这部小说其实可以与《鼠疫》《蝇王》《鲁滨逊漂流记》《牙买加飓风》《失明症漫记》等寓言体小说归为一类,也必将成为经典!
15/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