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米仓山下一块田》读后感1000字

《米仓山下一块田》读后感10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5-02-26 01:30:33
《米仓山下一块田》读后感1000字
时间:2025-02-26 01:30:33   小编:

《米仓山下一块田》通过描绘乡村生活和人们的奋斗,展现了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关系。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田野的美丽与农民的辛勤,传递了对土地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令人深思。

米仓山下一块田读后感篇一

春姑娘来了,他露出了笑脸,就像一幅栩栩如生的画。故乡的春,总有种独特的味道。 这本《米仓山下一块田》是绿意盎然的自然美景,翻开它就有扑面而来的清新空气,有着淡淡的青草味和花香。 限着李珊珊(儿童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创委会主任,重庆文学院专业作家)真情惬意,清新动人的文字,感受一场:“春播、夏花、秋收、冬藏”的叙事故事。 全书以四季为序,以小主人公姗丫头,父母外出打工归家为时间轴,姗丫头的生活、学习为主线,记录了大山里的生活、风物,真实反映了农村留守儿童丰富而又敏感的内心世界,将儿童的心灵成长与如诗如画的自然风景和原汁原味的农村生活融为一体,给我传递向上向美的成长正能量。 我记忆中的故乡是这样的,油菜花漫山遍野,桃李花点缀庭前,村道蜿蜒曲折,牵引着童年的记忆。一缕春风,带来久违的温暖;一株老树,见证岁月的安然。无论走多远,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总为故乡留着。 这本展现了人类与自然,的传统民俗文化,能让现代我们的孩子走进人类最纯美的耕种时光,感受乡村,绿满心田的自然之美。 我是梓壹妈咪,感恩遇见!

1/3页

米仓山下一块田读后感篇二

春风拂过,种子破土而出;夏日炎炎,一片绿色海洋;秋天来临,飘散丰收香气。冬夜寂寥,孕育来年希望。对于城市里的孩子来说,这些乡村生活的画面或许有些陌生,但在重庆儿童文学作家李姗姗的新作《米仓山下一块田》中,20 个温馨的农家故事,却有着神奇的魔力,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

川北米仓山下是作者童年成长的地方,她用细腻而温暖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爱与希望的乡村世界。书中的主角“姗丫头”正是作者的化身,她带着读者走进四季更迭的田野,感受春播、夏花、秋收、冬藏的农耕韵律,也体会留守儿童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与期盼。 田野不仅是农作物的生长之地,也是孩子们心灵的栖息之所。姗丫头在田间奔跑,观察植物的生长,与自然界的动物互动,红薯藤做成了“绿宝石项链”,手摇风车吹出的麦子是一曲“长长的歌谣”,水稻田是“田字格”,秧苗则是“碧绿的字”。 和当下的留守孩子一样,父亲外出打工。对亲人的思念并没有让姗丫头沉浸其中,反而化作了她成长的动力。她坚韧与乐观,用自己稚嫩却有力的双手,努力创造着生活中的美好。采撷草药换取一双新鞋,学着妈妈制作蜂窝煤笔筒。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许多孩子被电子设备包围,逐渐失去了与自然对话的机会。《米仓山下一块田》为孩子们展开了一幅既陌生又亲切的乡村自然画卷。在这里,不仅能学到丰富的农耕知识,了解农作物的生长奥秘、四季的农事安排,还能真切地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意境,深入理解生命的本质与意义。 一起跟随姗丫头的脚步,走进充满希望的田野,去发现自然的辽阔和美好,去感受生命的无限可能。

2/3页

米仓山下一块田读后感篇三

故乡的土地让人着迷,那是在如梦如幻的风景里的人,让人怀缅。故乡的风景让人沉醉,那是在如梦如醉的时光中,蓬勃的生命力,让人沉醉、在李珊珊的这本《米仓山下的一块田》用四季交替的时光为坐标轴,书写着春播、夏花、秋收,冬藏20个小故事,通过珊丫头的视角,展现了米仓山的自然美景、生活气息以及情感寄托。

故乡的土地拥有大自然赋予的泥土气息,这种记忆中的清香总是伴随着人们走遍天涯和海角,让人无法忘怀。

特别是位于四川省和陕西省边境的米仓山。这里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春播时节,珊丫头跟着爸爸学会了捏包谷肥球,她虽然嫌弃肥球的臭,却在爸爸的话中似懂非懂的知道了:他们都是庄稼的营养,这些田地,只有经常翻挖,经常关照,才能通灵性,它才心甘情愿的产量。通了灵性的田,才是自己的田。

这片土地更是孩子们的游乐场,秋收后,田里没有了庄稼,却生长着灿烂的野花。珊丫头和妹妹一起与野花玩起了创意游戏,不论是开花店,扮家家宴,还是玩“斗花”的游戏都乐此不疲。也会将红薯藤穿起来当成项链。

五月的山峦山峰轮廓变得清晰,一团团黄色野花点缀期间,仿佛是大山的色彩斑点,天空深蓝,几朵白云软绵绵的飘过,好像他们刚刚睡醒似的。再这样生长的季节里,我也有了属于自己的秘密。

平日种了庄稼的田地是不允许乱跑的,走路都得小心翼翼。然而在冬天的田里已经被翻挖了一遍,泥土就变得松软了许多。空了大一块田,我可得跑一跑,跳一跳。毕竟冬日空旷的田地是麻雀们的家。他们更熟悉冬日里田里硬度、温度、湿度厚度。大地总会用柔软和包容来抚慰他们。

这块田以无尽的包容和沉默的付出,陪伴着米仓山的人们。

曾经是一个需要大城火车、客车、大巴车、摩托车后再不行才能抵达的偏远乡下,光靠田地里的收成,已经不能满足家庭所需。爸爸们都选择外出打工。珊丫头像是一夜间长大了,更主动的做农活,做家务,带领好弟弟妹妹。特别有长姐的风范。

当一户户老人邀请珊丫头给外出打工的孩子们写信的时候,不论之前在家时孩子与老人有多少矛盾,老人们总是殷切的让珊丫头写上:家里一切都好,你在外也要注意身体,照顾好自己。

遇到同学家帮忙写家书时,奶奶特意告诉儿子,学渣孙子这考试有了很大的进步,比之前分数提高了10多分的时候,孙子既不好意思又得意的微笑,小心翼翼的问学习委员珊丫头,自己是否也能考到90分?得到她肯定后笑的更为灿烂。也不过是希望爸爸在外打工不要太操心自己。

就像《一封家书》里唱到的一样:我在北京挺好的,爸爸妈妈不要太牵挂。米仓山给孩子们写信的爷爷奶奶看似家长里短的诉说着日常琐事,也是在高速孩子们家里挺好的,你们放心。照顾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爱与被爱就藏在这农家的日常里,藏在一封封家书殷切的嘱咐中。

我们随着珊丫头的视角看过了米仓山的风景和人们。在这四季的交替中也看到了她的成长。春天,当爸爸还在家的时候,她还是无忧无虑的小孩子。可随着爸爸们都外出打工后,珊丫头就成长为了可靠的长姐,眼里有活,心中有弟妹。

当被外婆冤枉拿走了她的手帕时,委屈难过的珊丫头冲着杂草发泄心中的不满。看着已经被她拉着这弯曲的叶片,却又仍然完全地站立着。杂草们平日受到了那么多见她和打击,仍一直默默承受着,继续生长,我的委屈和这些无声的生命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当舅舅将捡到的外婆手帕交给珊丫头时,她雀跃的跑去还给外婆。

当她想要一双鞋的时候,她不会主动开口像妈妈 讨要,而是抗上小锄头,提着竹筐子,走向田野。爸爸出门已经快半年了,因为近期换了个工地的原因未能寄钱回来。家里的一切生活用度都需要节俭。秋收的时节,珊丫头变成以为小小草药猎人,寻找在大自然中隐藏的宝藏。

珊丫头也不会嫌弃亲戚给的旧衣服,但会因为同学在全班无意间说一句你这衣服是旧的吧时,感觉到羞愧有窘迫,小女孩纤细又敏感的心思,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大家。却又能因为好友力挺穿旧衣的行为,声音微弱却充满力量的肯定,是的,我穿的是我哥哥的旧衣服。他成绩好,优惠打篮球,我不觉得穿他的旧衣服有什么丢脸的。

虽然恐惧担心被同学们看不起,但只要意志力坚定,就一定能将它击垮。

腊月二十五就开始等待着爸爸的归期,终于在过年前将爸爸盼回了家。一家团圆的时候珊丫头又变成了无忧无虑的孩子,和爸爸一起出门送礼物的时候,还能笑着叫爸爸是“雪人”。

时代的洪流在每个人身上都留下深深的烙印。而米仓山的慷慨,教会了珊丫头想要任何东西,就先看看自己的双手。土地是承载着希望,只要按时播种就能孕育出生命。

珊丫头是幸运的,但在如今这个数字时代,孩子们的生活被小小的屏幕所代替,被各种规则所驯服。真希望他们也能走进大自然,书写属于他们的成长道路。

3/3页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