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Z的迷宮》是一部引人深思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主人公在迷宮中经历了许多挑战和困难,最终通过勇气和智慧找到了出路。作品描绘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现实,引发了对生命意义和社会问题的思考。深受读者喜爱。
OZ的迷宮读后感(一)
就各作质量来看差强人意的一部短篇集。迷失的箭,一篇各方面都很简单的密室短篇,2星。反密室的黄昏,这篇不管是密室诡计还是死亡信息诡计都很有意思,是这本最有意思的一篇,4星。狮子城,这是这本给我震撼最强的一篇,不在于诡计的设计,而在于我之前本以为这是一本单主角的短篇集,事实证明我太天真了,这本的反转以及主角的替换都不错,反而诡计显得不太优秀,有些生搬硬凑的嫌疑,4星。在画中溺毙的男人,这篇的谜面很有意思,诡计也算不错,3星。稻草的密室,最优秀的一篇,故事开场就介绍了一个密室的布置方法,的确在接下来的故事中给人了一些迷惑,这是很不错的设计,4星。黄色的路,这篇又换了新的主角,故事本身没太多意思,2星。半人马神杀人,这篇是最难受的,剧情冗长且无新意,最后的谜底真是天上谜面地下谜底,作为这本最长的一篇,实在是不够格,1星。美羽的脚印,这篇其实我个人很喜欢,就像解体诸因中我很喜欢那篇解体守护一样,我觉得孩子们的想象力和纯真的心灵在推理中也是很有趣的,这篇很短,但是最后美羽说的,我的脚印上天和父母在一起了那里,很棒,3星。同时这篇和最后的后记连起来,发现原来这本是南美希风系列的第一本,这个角色之后可能会更加丰满,而在他大展身手的同时,月下二郎又能够在别人身上实现自己解谜的宿命,这是很奇妙的事情,我很喜欢作者说的“名侦探不是生存方式,而是宿命。”,这也是这本最打动我的地方。
1/6页OZ的迷宮读后感(二)
此次出差带的一堆推理小说中的最满意作品。
看到本人授予的这个称号柄刀一会不会直接气得变成冒烟的二踢脚?
蓝宵的导读放在正文之前是有道理的,他不断地强调这是一册“连作集”,而读罢全书才知这种提示的重要性。
所谓“连作”就是全书的各作品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然而这种联系又不同于简单的系列作品或本续作关系。不仅是推理小说,世间的故事高手尤其是短篇高手们大都精于此道。他们用一个婉转的情节,一个相同的配角,甚至一件反复出现的物件把自己笔下散落四处的篇章串在一起,这种关联往往是隐秘的,一旦被读者发现,就能够提供超出眼下文本之外的乐趣。
此书的“珠串”事实上有明暗两条。
“解谜者身份”的重要性随着篇章的推移渐渐超过了既不算太简洁又不算太精彩的诡计。全书通过一种“犯罪者——被害者——继受者——叙述者”的奇妙传递,打破了传统的神探或怪盗路数,并最终形成了一个闭合的环路(虽然稍显突兀)。
我想,能让自己笔下的人物在一种生死更替的微妙联系中碰撞出似曾相识的火化,这该是令一个作者感到无比幸福的事情。
而所谓的暗线则是全书的题目和伪后记中提到的OZ,虽然比较牵强,但细想之下全书倒的确与《绿野仙踪》关系明显,甚至那种带点黑色情绪的童心诉说都有一丝相似。
最后,改造一下书前的两句献词:
推理作家不是职业,而是生存方式。
书评人不是生存方式,而是宿命。
一笑。
2/6页OZ的迷宮读后感(三)
To be continued.....
就目前读的三篇来看,值这个价!
-密室的箭 (三星,平淡无奇)
现场门窗紧缩,陈列架原本有三把箭,如今只剩两支,地上有一支折断了的箭,还有一把弓...,这个谜面貌似很难,应该从动机出发比较合适。厨师侦探就鱼恭一郎的开场秀
密室的箭
-反密室的黄昏 (四星,这就有点厉害了)
AB是一堆兄弟,他们是占有公司各20%的股份,但不幸的是一晚上差不多时间内死亡,A在办公室被花瓶敲死,B在淋浴室内疑似摔倒在挂衣架上死亡,而案发时间段内公司已知的只有ABC三人,但C却被锁在器材室,而锁门的钥匙带有木牌子,但却在B的身旁不远处。C被困了四天直到有人回来,而错过了被D收购公司的会议。而因为AB之间的财产是一方死亡给另一方,而B后死,钱全给C。警方看到A指甲还遗留B的皮肤纤维怀疑是BA办公司打架杀A后自己滑到身亡.
问题:
1.如何制造反密室?
2.为何A脖子上有“一”的血痕,而且A手指还粘着血迹(自己的),A酷爱三国志和推理小说
3.B脸上有两个刮出来的血痕,但B手上没有检测出血迹残留
-狮子城(四星,真相只有一个但逻辑可以多样的)
死亡时间10点——0点,而死者手表停在11点05分,而且死者曾带着
3/6页OZ的迷宮读后感(四)
今年上半年回国的时候,在卓越订了一大堆的书,里面包括霍尔特的那部“犯罪七大奇迹”;虽然说在解谜之后的感觉要逊于那些华丽的诡计的设定,但那种阅读上的纯粹愉悦体验,还是值得称赞的。或者说,作者在写作时候的那种用心用力,是很值得称道的。
这两年推理书读了多了,阅读体验上也有些困乏了。其实那些作品里面,又有多少能真正值得上“推理”二字含义上的考验呢。岛田庄司的小说,华丽而又浪漫,却不是那种逻辑上严谨的推理小说,而这也是日系推理小说(或按照更为时髦的说法本格/新本格小说)的通病。而近日重读阿婆的"ABC谋杀案",那种严谨的古典式推理小说还是一如初读时那样引人入胜。
在日系推理眼花缭乱的创作也好,试验也罢的作品中,很久以来往往会缺少了最为根本的推理元素,逻辑性和严谨性。我从来不指望能像某些作品声称的那样,根据作者所给出的那些元素就可以推断出事件的真相;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作者和读者永远不会是在平等的基础上的,作者所给出的那些信息,可以被刻意地通过厚此薄彼的方式展现在读者眼前,而造成判断上的谬之千里。
扯开了点,但是那确是我看这本“OZ的迷宫”,或者说看完其中第一篇故事后那一瞬间的联想。那一瞬间,我又想起了“犯罪七大奇迹”的那些故事,在短短的篇幅之内,把一个故事从头到尾讲好,不遗漏任何细节,同时能对人物的性格做点到为止却又有画龙点睛般的效果,在这部短片连作中,柄刀一非常完美地做到了。这些短篇故事里总共涉及到3个主要人物,却在整体上有着非常奇妙的连接,这样的设定非常少见。我想起有栖川有栖甚至奎因的一些长篇,我不得不忍受冗长的篇幅,而那些东西原本可以用一个短篇就非常完美地呈现的,而这就是柄刀一在这部短篇作品中所做到的。而这部短片连作,最后所获得的奇妙效果,我想甚至超过了作者原本的设想,有很多出其不意的效果发生。在日系推理作品中,这亦是独树一帜的。
当然这里无法涉及故事本身的任何内容,但是所谓的南美希风系列,在我来看,南美希风却是这部短篇作品中较为弱的一个角色。不过也许这是因为这是该人物系列的首作,还处于角色导入的阶段,期待之后这个形象真正建立起来之后的表现。
故事发生的环境设定,大部分却是发生在美国,异国风情的元素,也是在映衬着柄刀一作品中为人称道的“浪漫风格”。其实,在这方面,他的表现丝毫不亚于岛田和二阶堂。
我在读到一半的故事时,曾经有疑惑说,为什么这本书会起这个名字?这个疑问到了最后一章得到了明确的解答。所以,这本书的阅读顺序,千万要顺着章节的安排读下来,千万不要手贱乱翻书,否则遗恨便是自找的。
不过,原本想给五星的,可是读到最后三分之一时,突然有种一下子弱了不少的感觉,最后南美希风的那几篇,总有点力道未使尽的感觉,如果说有遗憾的话,对我来说,就是最后三分之一的篇幅的表现。
不过,这本书和叙述性诡计毫无关系,所以不好这口的朋友大可放心阅读。
4/6页OZ的迷宮读后感(五)
柄刀一这个名字对于中国推理爱好者可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的。说熟悉,是经常可以在日本推理的各大排行榜上看到这个名字。说陌生,是因为大家仅仅是知道这个名字而已,真正看过他作品的人实在不多(只有少数几个懂日文的大大)。所以,当这次皇冠出版了这本《OZ的迷宫》后,便毫不犹豫的买了一本。因为同时在看几本书,所以这本差不多拖了半个月才看完。因为这本书是短篇连作,所以就效仿尸男大大来个逐篇点评。
本书目录:
密室的箭
反密室的黄昏
狮子城
在画中溺毙的男人
稻草的密室
黄色的路——承前
黄色的路——承运
半人马神杀人
美羽的脚步
不可不看的后记
密室的箭 ★★★
柄刀一的处女作。一个男人在一间门窗紧锁的密室里被箭刺死,很常见的谜面,同样,解答也是很常见的解答。本篇中的密室诡计几乎和亚森罗平里的某名篇完全一样,不过在细节上略有改动,算是不太成功的借鉴改良版。
反密室的黄昏 ★★★★
由一个被关在密室里的证人讲述的发生在密室外的杀人故事。故事比较有趣,密室诡计也有一定新意(不过比较容易猜出来),除了密室诡计外,本篇里还有一个很有趣的死亡留言,感觉比密室诡计还要好上一些,而且这个诡计也很柯南、很中国化。看完此篇我不禁感慨,汉字这本来是由我们发明的东西,却被彼国不断的翻新玩出花样,就如同四大名著一样,不得不说是种悲哀。
狮子城 ★★★☆
篇幅比较长的一篇,个人感觉从故事到诡计都很普通,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就如同满大街的推理杂志里的大部分本土短篇一样的普通。如果非要我挑出点值得评论的地方,就是里面实施诡计时的一个小细节的设定比较不错。再有就是本书中的两名侦探在这篇里以一种巧妙的形式进行了交接。
在画中溺毙的男人 ★★★
一个有点神经质的画家溺死在自己的画室里,但是画室里没有任何可以盛水的容器。难道画家真的是溺死在自己所画的一幅河流的图画里?不得不承认,这个谜面很有吸引力,很有岛田流的味道,可以说是天上的谜面,但是很不幸,这个解答却是地下室的解答。倒不是说这篇小说里的诡计是多么的不好,而是和谜面相比落差是在太大了。
稻草的密室 ★★★★★
本书中最出色的一篇,古畑式的开篇,奎因式的推理以及东野式的转折。作为短篇,可以用完美来形容。除了文章的结构和逻辑外,本篇的诡计也堪称出色,简单实用而且很有新意。而且在本篇里,书中的侦探再次和下任侦探巧妙的进行了交接,不过在此时读者还看不出来,必须要看完整本书才能体会到这次交接是多么的精妙,这个铺垫是多么的精彩。
黄色的路——承前、承运 ★★★☆
明明是一篇小说,不知道作者为何要分为两部分,无论在剧情还是结构上感觉都没有分成两篇的必要,所以就放在一起评吧。这是一篇不以诡计为主的纯逻辑推理短篇,里面的细节推理比较出色,逻辑性也比较强,很有奎因的味道,不过证据方面略显不足。
半人马神杀人 ★★★☆
本书中最长的一个短篇,谜面也很华丽。美国某山区发现了一具上半身是人下半身是马的骸骨,从而引发出一起三年前的悬案:一名妇女在一个雪夜被杀,证人看到一个男人抱着尸体从窗口经过,但是事后却发现窗下只有一行马蹄印,没有任何人的足迹。啊,天上的谜面又来了!啊,地下室的解答也来了!!解答和谜面的巨大落差足可以让任何读者崩溃,虽然主诡计比较烂,但是关于半人马尸骸的形成的解答还是比较值得赞许的,如果不是因为有这个附加分,这篇我会毫不留情的给一星。
美羽的脚步 ★★★
一个女孩从一条沙路上走过,但是事后沙路上的足迹却消失了。本书中唯一没有死人的一篇小说,很温馨的日常之谜,让我不知不觉想起了《解体守护》和《七岁小孩》,不过本篇与我刚才提到的那两个日常之谜佳作之间的联系也就仅仅在“日常”上而已,逻辑推理和解答方面完全不在一个档次,这次是地上的谜面,‘天上’的解答了,但是这个‘天上’绝对不是褒义。这篇小说本身虽然不够出色,但是在故事里却揭露出了一个一直以来困扰读者的谜团——就是本作的侦探是如何与上任侦探交接的。
不可不看的后记 ★★★★
大家不要被题目欺骗了,这篇可不是后记,而是小说的一部分。这篇小说把整本书里的每个短篇进行了系统化的衔接(可不是《解体诸因》中最后一因那种),同时补完了之前几篇中的一些遗留问题。这篇小说里虽然没有案件,没有诡计,甚至没有推理,但是在整本书里却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逐篇评论完毕,照例给全书进行打分:★★★★
其实按照这本书中的小说质量来说,这本书也就在三星和三星半之间。我之所以给了四星,是因为在小说的故事和诡计之外,整本书的结构,也就是每个短篇之间的衔接,真的很出色。一般的短篇连作基本都是一个侦探的系列故事,但是本书中却出现了先后三任侦探,而且他们也并非是什么团体,彼此之间也互不认识。作者利用一个很精巧的手法把这几个看似毫无关系的侦探串联了起来。(尤其是后两任侦探之间的交接,堪称奇思!)
综上,这本书不属于重点推荐的作品,但是也具有一定的亮点,对这个读者感兴趣同时又闲钱的朋友不妨买来看看。
关于书名,可能很多人会纳闷为何要叫这个名字,而不是《OTZ的迷宫》(笑)。其实这里的OZ,就是《OZ国历险记》的意思(又名《绿野仙踪》)。这本书里的几个短篇,里面的剧情或主题,都或多或少的与《OZ国历险记》里的故事有关,例如‘没有心的铁皮人’‘胆小的狮子’‘被风刮走的女主角’,这些只有等你亲身看完全书后,才会深有体会。
PS:本书里没有叙述性诡计。
5/6页OZ的迷宮读后感(六)
《密室的箭》--★★柯南级别的推理
谜面:死者死于密室,旁边有半截箭头(被怀疑是凶器)和一把弓,旁边有陈列柜(刚好少了一把弓和半截箭),前面有小窗开向后院
侦探:厨师鹫羽恭一
解答:死者继子怀疑他坐视自己母亲死去,在外射箭时一时气愤从窗口射死了死者。死者爱子心切,拔出箭拿弓把它射出去,再拿一只箭折断(避免被认为是窗外射来)当成凶器丢下后死去。
《反密室的黄昏》--★★★比较精彩的柯南推理
谜面:A、B、C、D合开俱乐部,A、B为兄弟。某夜只剩下A、B、C加班,四天后发现A死于办公室,B死于淋浴室,C被繁琐囚于器材室多日。办公室有B的耳环,A脸上有抓痕,在B左手指尖验出A的血迹和皮肤反应。结合C口供认为是:A、B争执,B杀A,囚禁C,以为C失去意识,结果被C一叫吓了一跳不小心在淋浴室滑倒,头撞到挂衣架断气,串着木牌的器材室钥匙在B身旁。死亡讯息:A在自己脖子上画了一条血线。器材室通往淋浴室的门上有小口,淋浴室的排水口在挂衣架下方。
侦探:厨师鹫羽恭一
解答:C挪用资金被B发现,殴打误杀B,在办公室又杀A。将自己指甲残留的皮肤和血迹转移到A指甲上(???)又扔下B耳环。(调换死亡顺序有股份上的好处)
将淋浴室的排水口堵住,把所有水龙头打开形成积水后打开排水口,迅速走入器材室锁住后将带着木牌的钥匙从小口丢到外面。木牌浮在水面上最终飘到排水口旁。
带着没有包装的食物和挖空哈密瓜装饮用水一起进入密室,可以避免四天绝食而不留下痕迹。
死亡讯息解读:A(京西)的京字“割喉”成口小,西字“割喉”成四,即小口四郎(凶手)
《狮子城》--★★★★全书最佳
谜面:放高利贷+敲诈为生的死者A尸体被发现位于厨师餐厅附近的树林的河面,心脏中刀,眼周有被打痕迹,喉咙有伤口。手表停在11点05分,尸检考虑死亡时间在10点到0点,抛尸于河中早于0点。上游发现其车,内有大量血迹。尸体有被绑上石头沉入河底又松开的痕迹。死者10点来到餐厅,不到11点离开。
嫌疑人B于11点从餐厅离开(厨师作证当时A的车仍停着),前往30分钟车程的公司,11点40分停车于公司车库离开,后在车库内发现凶器,车库钥匙仅A和B拥有。
A家中有带有医学院学生C指纹的借据,C否认写过。
厨师鹫羽恭一的解答:死者A胃内发现胡萝卜,但是其不吃胡萝卜。A的12号点菜单上未发现A的指纹。所以是当时餐厅的A是嫌疑人C假扮的,假装被打所以带着墨镜就能假扮A。C在十点多于树林杀死A,用胃管将自己仿制的餐厅食物(不知道A不吃胡萝卜)灌入,沉尸后前往餐厅。车库内的刀子是C用铁丝和冰块将刀固定在B车下,刚好没有在路上化掉而是在车库内才掉落。
医学院学生C的解答:A只是误认为小时候胡萝卜使他食物中毒,实际并不对其过敏。A敲诈厨师多年,厨师一直在给他的菜里放胡萝卜。厨师打了A后A再次来到餐厅吃完饭在停车场拿刀威胁厨师,被厨师反杀后来到树林沉尸。喉咙伤口是其伪造,点菜单是其找女服务员重写了1号点菜单后加上2,车库的刀是他拿A的钥匙开了车库放入后放回A身上(也是绑上石头又松开过的原因)。借据是C捡起过A的借据,被厨师藏好。厨师通过嫁祸B再伪解答嫁祸C。
《在画中溺毙的男人》--★★不够简练的天迷地解
谜面:画家死于需要指纹锁的工作室,工作室是其房间内的一间,大房间门外用顶门棒堵住(但可以轻松打开)。死因是溺毙,周围无水,脖子无暴力痕迹,身上有挣扎痕迹,肺泡内水是比河水稀释许多的积水。死亡讯息是旁边画布上画的河流被茶色颜料弄脏。近期有毒杀动物事件。
侦探:医学院学生C(月下二郎)
解答:河流上的茶色颜料原本是牛的尸体,画家在画中暗示毒杀动物的凶手(落款ted不是画家泰德名字,而是tedder的缩写--翻晒机)。顶门棒是为了堵住房门和露台,让画家无论在哪个房间都无法出门,使其被毒死无法求救。画家在露台观察工作的凶手,凶手暗示已经对他下毒,喝下放在露台上的艺术摆设内积累的雨水,最后从露台跌落河里留下挣扎痕迹。凶手把尸体搬回工作室并把画上的牛尸涂抹掉。
《稻草的密室》--★★★全书第二,有点强行叙诡
谜面:死者死于密室,刀刺入胸口,腹部被割开,牙齿被打断。嫌疑人A在密室内呼救,自称是被人打晕后关入密室。沾血的钥匙位于密室内。事后发现A与B误换了外套。
侦探:月下二郎
解答:凶手即嫌疑人A。否则醒来应拿手机呼救,且第一时间发现自己穿错了外套。穿B的外套是为了嫁祸B。如果凶手为外人,钥匙不应沾血(从门到钥匙之间无血迹)。死者将钥匙吞入,导致凶手需要割开腹部、打断牙齿寻找钥匙。
结局:月下二郎和B都被凶手杀害
叙诡:开头介绍了凶手使用一种将地毯翻起,从门下插入柔性亚克力板压着地毯翘起来制造缝隙和高度后将钥匙滑入的密室手法。让人以为是倒叙推理。实际线索寻找中会介绍凶案发生的房间地毯被固定,且无翻起过的痕迹。这其实是杀害月下二郎和B后使用的手法。
《黄色的路》--★★强行安乐椅逻辑流
谜面:死者被沉尸水中,死因是力道轻微的头部受击导致的动脉瘤破裂。手里握着总计300日元硬币,口袋里有五十枚10日元硬币。
侦探:南美希风
解答:10日元硬币用于插卡式公用电话,是死者带给在疗养温泉的侄女的礼物。握着的硬币是因为死者乘坐公车,方便下车时直接付钱。公车急刹车时死者撞到扶手动脉瘤破裂而死,弃尸的“凶手”是公车司机。
《半人马神杀人》--★无话可说
谜面:1.挖掘发现一具上半身是人下半身是马的骸骨,人的骸骨被认为是A
2.几年前的命案:目击者看到男人抱着什么从雪地经过,但留下的却是马的脚印。第二天发现死者B(A的前妻)尸体,头上有马蹄印。
侦探:南美希风
解答:几年前的案件:凶手A的母亲用道路暖化装置将雪融化到没有脚印的地步再让马走过。
半人马骸骨:A骑着马遇到泥石流后倒地,标识牌冲下来将马头和A的身体切割,又被泥石流冲下最后拼成半人马。
《美羽的脚印》--★无话可说的日常推理
谜面:女孩从沙地走过的一部分脚印不见了,且有一只玩具兔失踪。
侦探:南美希风
解答:小型龙卷风吹平了沙子,吹走了玩具兔。
顺便揭露身患心脏病的南美希风是接受了月下二郎遗体的心脏移植获得健康。
《不可不看的后记》--★有必要吗?
鹫羽恭一在得知月下二郎被杀后破解了案件抓住了真凶,得知接受其心脏移植的南美希风也开始参与破案,于是写成此书希望能传达给他。
6/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