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赌客信条》是一本讲述赌博心理学的书籍,通过对赌客心态的深入剖析,揭示了赌博背后的心理机制。作者揭示了赌客的内心挣扎和迷失,警示人们理性看待赌博并避免沉迷其中。这本书提醒人们要珍惜自己的金钱和生活,远离赌博的诱惑。
赌客信条读后感(一)
一向标榜理性、实用,这本书中有助于理性的再做一次提升。但始料未及的是,这本书也批判了理性,指出非理性其实是更伟大的力量。纯粹的理性是疯狂,,所谓的“理性”也只是另一种感性。抱歉,豆瓣,我的评论确实太短了
1/15页赌客信条读后感(二)
在网上看到的是2010年03月的版本,这个版本里面他每章的题目是比较明确,比如预期理论、参照依赖、锚定理论、懊悔理论等等,然后就下单了,但是买到的是2013年1月的版本,里面每章的题目和10版本的不一样,注意区分版本。
2/15页赌客信条读后感(三)
这是一本讲金融心理学的好书。书中有很多很好的案例。有点像van. sarp 的观点。书中讲清楚了投资与赌博的本质区别。而往往我们中很多人没有分清他们之间的差异。实用,通俗易懂,有趣。比一些光会讲大道理的交易畅销书好看多了。
3/15页赌客信条读后感(四)
写给经济学门外汉的小书,有助于培养些行为经济学理念,力图打破常规思路,内容浅显易懂、涉及面广。不过,在几个概率取样范围变化的用例中,作者的表述是诡辩性的,包括那个愚弄人的玛丽莲“车羊问题”(一个经典的将简单事件复杂化的书呆子题目)。
4/15页赌客信条读后感(五)
嗯... 这本书行为经济学讲的应该说很浅吧
至少没有看到什么高深的理论
作者用了一些我们常见的例子来举例,易于理解
不过对于了解这门学科好像用处不是很大,至少看完我还不清楚行为经济学主要用什么研究方法和现在的主要结论(当然也可能时间太短,只有书里反复提到的那3-4个结论)
通俗读物的话还不错吧
5/15页赌客信条读后感(六)
从水隐醉月那里下载的电子版,花了3天的课余时间读完。非常好的一本书,让我茅塞顿开。里面好多知识都切中我的消费观。行为经济学告诉了人们非理性的一面,让我对自己消费中的一些心理有了新的认识。其实一直想找这样一本心理学和经济学结合的一本书。作者比较客观的讲事实摆道理,并没有主观的告诉人们应该怎么去做。到底怎么做,决定权在读者手里。可惜没有找到第二本的电子版
6/15页赌客信条读后感(七)
从水隐醉月那里下载的电子版,花了3天的课余时间读完。非常好的一本书,让我茅塞顿开。里面好多知识都切中我的消费观。行为经济学告诉了人们非理性的一面,让我对自己消费中的一些心理有了新的认识。其实一直想找这样一本心理学和经济学结合的一本书。作者比较客观的讲事实摆道理,并没有主观的告诉人们应该怎么去做。到底怎么做,决定权在读者手里。可惜没有找到第二本的电子版
7/15页赌客信条读后感(八)
从水隐醉月那里下载的电子版,花了3天的课余时间读完。非常好的一本书,让我茅塞顿开。里面好多知识都切中我的消费观。行为经济学告诉了人们非理性的一面,让我对自己消费中的一些心理有了新的认识。其实一直想找这样一本心理学和经济学结合的一本书。作者比较客观的讲事实摆道理,并没有主观的告诉人们应该怎么去做。到底怎么做,决定权在读者手里。可惜没有找到第二本的电子版
8/15页赌客信条读后感(九)
讲的比较混乱和重复,是看了百度上的行为经济学词条才知道这本书的,看了下很失望。
每章开始时候的格言还不错,别的就真的没什么好说的。
行为经济学我准备去看《怪诞行为学》和《魔鬼经济学》,听人说后者得看英文原版,中文翻译的不好。
9/15页赌客信条读后感(十)
每当讨论和衡量人之行为时,心理学往往是一个必须考虑的因素.
中医之于西医,很多问题症状可以说通,可以治好,至少说明看待问题更加系统化.诚然,也更加复杂化,描述清楚也更加困难化.所以,可意会大局,难言传小节.
传统经济学似乎与身俱来的心病,就是把复杂系统分离简化,用很多假设来构成立论基础,又妄图把每一个细节都给予精确的数学描述.结果陷入过程的庞杂,却还忘却假设前提,滥用乱用为做学问而做学问.
行为经济学开始了经济学自我救赎的大门,这本小书,读来有趣间,也让自己有机会去更加贴近外在实际地去了解心理和经济的跨界.
人有血有肉有思维,更有感情.
期待2
10/15页赌客信条读后感(十一)
介绍了很多行为经济学的经典案例和实验,作为行为经济学的入门通俗读物实在不错。经常读着读着就忍不住把精彩的地方圈出来,可是荒谬的地方也不少..在很多没有逻辑的引入例子和荒谬的主观论断也打了很多叉叉。不知作者是过度追求通俗还是怎么的,很多论述逻辑非常不严谨。1.一些实验没有给背景条件,结论没有说服力。2.一些经典实验竟然只介绍过程不说实验结果,更别说结论。不知道作者想说什么。3.作者连经典的玛丽莲概率问题没都没搞懂,解释越说越糊涂。竟然说出“主持人事先不能知道哪道门后面是汽车,否则另外讨论”这种话,明显的自己都没搞懂。4.作者竟然说买保险是“赌”自己走倒霉运,极度容易误导人,保险最基本的原理是以确定的支出来转移不确定性,花钱消灾,恰恰是与追求不确定性的“赌”相反。类似问题俯拾皆是,但若不以学术研究为目的的话,不失为一本不错通俗读物。
11/15页赌客信条读后感(十二)
这本书的编排非常好,每个小标题都很吸引人,而且通过非常多的例子去说明很多物理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我之前读过《金融心理学》,知道了金融市场真个过程的变化,但为什么会这样变法,是什么导致这样的群体人性行为变化很好奇,一直很困惑。可以说这部书是这方面的启蒙书籍。
通过该书,我明白了前景理论,心理账户,锚定等定价理论,可以说该书切底的改变了我的金融交易概念,从左侧交易改变成右侧交易(人在面对亏损的时候的不理性),也明白了整个金融周期散户为什么会出现的这种奇怪的行为。
读了这本书,就感觉那种“顿悟”出现了,对股市突然豁然开朗,明白了前人为什么说心理决定了50%的交易成功,因为只有明白个中心理,才能游走于股市中间。明白什么才是“截断亏损,让利润奔跑”。
还有赌徒方面的股市也让我对概念产生了兴趣,明白了股市跟赌场有相同点,但比赌场更加恐怖的地方。也明白了交易是一连串的过程,这样我就能更加从容的面对亏损了。
我是读电子书的,好像没有最后一张的内容,希望能找到完整的电子版本
12/15页赌客信条读后感(十三)
为了准备选修课的演讲看了这本书。单从用经济学的一些理论指导具体生活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每部分的标题就足够吸引读者的眼球。
不少标题都说到读者的心坎里了,吸引人去细细翻看。“在星巴克要买小杯咖啡”,为什么呢,不是大杯更划算更便宜么?“随机数字总是会影响你”,随机数字大家都知道是没有规律的,究竟说的是什么呢?“迷 恋小概率事件”,确实家附近的彩票站总是挤满了选号的彩民。
想起一个学经济学的同学曾经提到过“经济学帝国主义”,他说经济学的研究领域是可以扩展到非经济学关注的领域的,看完这本书之后对这个理论确实深有体会。个人不太喜欢看教材类的书籍,总觉得公式和繁琐的图表不太符合自己的胃口,而这本书出现的正是时候。
有人评论道,“这本书基本上把所有相关的理论都罗列出来了,加上一些浅显的案例,读起来还是很轻松的,比专业书简单有趣,比胡扯书专业,其实这本书可以叫《行为经济学入门》,但是这样肯定不如《赌客信条》好卖。 ”我想我没有接触到行为经济学的所有相关理论,但是对这本书轻松易懂的案例确实印象颇深。书中讲到了许多经济生活中活生生的“非理性人”做出的许多在传统经济学家看来非理性的决策,其实我觉得已经反映了人们在经济生活中的心理现象,解释了一些我们自己在生活中、投资中曾经和经常出现的许多甚至自己都没意识到的行为,把内心的一些自己可能都没有意识到的活动揭示出来让我们去正视。
书中的许多的例子都可以让读者擅自对号入座,就个人而言,我确实厌恶损失、我确实经常会选择大杯的奶茶饮料哪怕最后根本喝不完、我迷恋小概率事件、我经常不知不觉被商家刻意制造的锚定效应影响……阅读了这本书以后我想我可以意识到、看穿生活中更多的“骗局”,这个“骗局”并不是带贬义的,只是说商家为了盈利的一些无可厚非的手段。
用几个字来总结一下自己对这本书的评价:平实而又深刻。
13/15页赌客信条读后感(十四)
前景理论:
1,确定效应:处于收益状态时,多数人是风险厌恶者。
2,反射效应:处于损失状态时,多数人是风险偏好者。
3,损失规避:多数人对损失比对收益更敏感。
4,参照依赖:多数人对得失的判断往往由参照点决定。
禀赋效应:同样一件商品,一旦人们拥有这件商品,相对于还未拥有的人而言,会对此商品估计一个更高价。
沉没成本: 看枯燥的话剧,是坚持看完还是立刻离场。门票是沉没成本,再也无法收回。
心理账户:1,花300元买的票子在门口发现丢了。2,买票前发现丢了300元现金。
是否会再买票呢? 前者不会,后者会。
大钱小花,小钱大花:给父母的钱最好分批小份额给。
庄家的钱:人在赢钱后愿意冒更大的风险,觉得这是别人的钱。
统和损失:A店里文件夹35元一个,三站路外的B店里10元一个。C店里西装1775元,三站路外的D店里卖1750元。
两者都相差25元,但前者基数小,觉得差价重要,后者基数大,觉得差价无所谓。
锚定效应:
1,争取抢先开价。2,开极端的价格。3,声明是随便开的,可以还价。
中杯效应:星巴克的例子
大数法则:大医院每天70个婴儿出生,小医院每天20个婴儿。生男生女概率为50%,但是有浮动。一年中,每个医院都记录了超过60%新生儿是男孩的日子,问哪个医院有更多这样的日子? 正确答案:小医院
小数法则(赌客谬误):人们错误地诠释了大数法则的平均律,认为大数法则适用于大样本的同时也适用于小样本。丢硬币,3次正面,下次正反几率仍然是50%
懊悔规避:1,去电影院,结果是第10000万顾客,奖励1000元。2,去电影院,前面的人是第十万名顾客,奖励了10000元,而你只拿到1200元。
多数人选择当前者。
你每天2元钱买同一个号码的彩票,朋友叫你买个另一个号码。
忽视懊悔:不听劝,但是新号码中奖了。
行动懊悔:听劝,但是旧号码中奖,新号码没中。
行动懊悔大于忽视懊悔。
持有者悖论:有1万股,32元买进,今天跌倒15元。是否抛掉?多数人选不。因为意外而不小心按了抛售键,是否立刻买回来?多数人选不买。其实2个问题是等价的。
卖出效应:急于脱手赚钱的投资,却把赔钱货留在手上。(懊悔规避)
冲突下的选择:一般人在面对许多可供选择的诱人方案时,因为害怕后悔,跟可能决定暂缓采取行动,或是根本不采取任何行动,而让机会白白流失掉。
金钱不等式:
失去的100元>得到的100元
挣到的100元>白捡的100元
今天的100元>明天的100元
72法则:
以1%的复利来计息,经过72年以后,本金就会变成原来的2倍。
消费愉悦VS支付痛楚:
旅游一次性付费15600元,包含一切费用。或者分别付费,累计起来时15600元。人们通常选择前者。买电视,价格15600元。人们倾向去分期付款而非一次付清。
泰勒四原则:
好消息要分开说
坏消息要一起说
小好大坏分开说
大好小坏一起说
先报喜,后报忧
送礼的时候,在一款小商品类别中选择一个极品,要比在一个大礼物类别中选择一个普通物品效果更好。
无用之用,是为大用
送礼最好是不能吃,不能喝,不能扔,不能用的东西。
幸存者谬误:
一个懵懂的的成功者只是因为幸运存活下来了,却成为人们效仿的榜样,而其他999个死者却被人遗忘。
14/15页赌客信条读后感(十五)
转自但斌的博客
一本有趣的书:《赌客信条》--李剑
2010-04-16 22:25
一本有趣的书:《赌客信条》
这几天读到一本新书,孙惟微的《赌客信条------你不可不知的行为经济学》,非常有趣,拿起来就不想放下。
书中讲到的各种经济生活中的心理现象,解释了我们自己在投资中曾经和现在的一些行为。认真读下去,会感到有人在把你内心深处的秘密一一揭示出来,让你汗颜,又让你正视,更让你醒悟。
抄一些好句在这里;
人生而需要面对未来,而未来总有诸多的不确定性。需要我们不断地作出选择。因而人生而为“赌客”。
不确定性的来源主要有两种:自然的不确定性与其他赌客采取行动的不确定性。
大部分生活中最重要的问题,都只是概率的问题。
你是个“见好就收”的人吗?投资时,多数人的表现是“赔则拖,赢必走”。在股市中,普遍有一种“卖出效应”,也就是投资者卖出获利的意向,要远远大于卖出亏损股票的意向。这与“对则持,错即改”的投资核心理念背道而驰。
买彩票是赌自己会走运,买保险是赌自己会倒霉。这是两种很少发生的事情,但人们却十分热衷。
何谓小概率事件?就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房地产公司拍下“地王”,就如同一个百货公司开一家奢侈品店,赚不赚钱其实不重要,关键是提升这个百货公司的档次。
如果你活在一个不太规则的商业氛围里,就要通晓梁实秋老先生的杀价艺术------要有杀人的胆量、钓鱼的耐心、政治家的脸皮。
收入本来就不多的“月光族”,反而严重烧包,这也就是孟子说的“无恒产者无恒心”。
人们在赢钱之后,就愿意冒更大的风险。
多吃不宜健康,这道理谁都懂,可是在自助餐厅吃八分饱的人还是少数。
赌场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大批概率盲的存在。
赌博业本质上是娱乐业。从本质上认识了赌场,就如同接种了赌博疫苗,从此有了抗病态赌博的免疫能力。
赌家相信的是运气,赌场相信的是数学。
大数法则是保险公司、赌场、撞骗的骗徒,赖以存在的基础。
千金难买早知道。
房价上涨的时候不会死人,但房价下跌的时候却一定会死人。
自负的疯子常常能够吸引追随者,内省的智者缺乏吸引力。
“固守现状”并非现状真的多么吸引人,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害怕懊悔,厌恶悔恨。
别无选择与选择过多皆是烦恼。
绝对理性,其实是一种非理性。
远见太远,也是一种贪婪。
不仅货币有时间价值,社会行为也有时间价值。
声誉有时间价值,张爱玲呼吁:成名要趁早。
感情有时间价值,民谚早总结:衣不如新,人不如旧。
冯仑曾有妙语:时间决定一件事情的性质:赵四小姐16岁去大帅府跟张学良,她去一年,是作风问题;去三年,是瞎搅和;一去三十年,那就是爱情。
当下的快乐要比将来的快乐有价值。
人们愿意消费分散到各个时期,而不是集中在一个时期。人们更愿意在30分钟内慢慢吃掉一串葡萄,而不是一分钟全干掉。
“傻瓜力量大”,是有一定道理的。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自欺”可以给人勇气,可以“欺骗”对手,从而在斗争中存活下来。
其实,过多的资讯对投资者来说并无帮助,有时反而更象一种噪音。
只有将不确定性变为确定性,人类才能获得安全感,才能睡得香,这是亘古不变的思维习惯。
高手,就是对自己诚实的人。
预测准确度越高的人,越少出现过度自信的现象。
正所谓:“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顶级交易员、桥牌高手、专业赌徒很少会表现出过度自信。尤其投资新手,刚刚上手时,那种自信,溢于言表。
人类的终极追求是幸福,而不是金钱。
曾有一个富人触犯刑律,要被剥夺生命。最后他自愿捐出价值数百亿美元的油田,以求免死。在生命面前,其他的东西真的很廉价。
“行动的懊悔”多是短期的,可是该做的事情没有做,就长期来看却更为痛苦。
概率法则,是偶然中的必然。
可是,有些人就是不肯承认运气。把运气视为唯心主义的人,才是真正的唯心主义者。
绝大多数人都是概率盲,就如同有些人天生就是路痴一样。
李 剑
2010.4.12于深圳
15/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