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锻造》是一本关于诗歌创作的启发性读物,作者通过深入探讨诗歌的内涵和形式,展示了诗歌创作的奥秘和技巧。读后感觉作者深情热爱诗歌,对于诗歌的力量和魅力有着深刻的理解。这本书不仅是一本诗歌创作的指南,更是一部引人深思的文学著作。
《诗的锻造》读后感(篇一)
分了几个章节,写动物、天气、风景、人物,有共通点:语言及形象的鲜活来自于自己去沉浸体验而非思考,通过比喻去激发想象力,以及让不同感官配合且不前后冲突。明确主题(天气&风景:特征,进行过程,气氛,与人物的感情交互或对人物的影响;写人:细节特写,通过具体的场景/事件来呈现人物的生活),练习时对选定的主题进行强烈而专注的即兴发挥。讲一些技巧或练习建议时会匹配具体的诗篇,很多诗是作者自己的。就算不去写诗,带着这些想法去读诗,应该也会有一些和之前不一样的感受。 这本书的目标读者其实是10~14岁的小朋友,说是对于成年人也有可参考的部分,但既然是给小朋友讲课的广播稿改写,风格难免有些循循善诱,读着会感觉每一章的开头都长得没有必要,剖析时也有些絮絮叨叨。不知为什么还在写诗的书里增加了两章写小说的,而对如何写小说除了给了一些开头的范例、建议读者只写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让情节自己跟随人物去发展,没给出什么实际有效的建议,是有些浮于表面的夸夸其谈,个人觉得是这本书的败笔。 书不长,200页左右,有用的东西有但不太多。一年半前买的,当时还买重了一本。打算接下来读《诗歌手册》,好像是从完全不一样的角度介绍诗歌阅读和创作。写诗也是好多年前的事情了…
《诗的锻造》读后感(篇二)
如果妄图通过这本书学会0基础写诗,那你还是趁早放下它吧!
这本书不教基础,也不教技法,看见书名了吗?什么叫做锻造呢?你首先手里要有一块铁,才能锻造呀。
译者也说了,他翻译完感到英国同年级孩子的水平比中国的高很多,这里不是指语言上的造诣,而是行文上的造诣,不分中英。
记得我在高中周记上造过一首现代诗,还是有隐喻的那种,自信满满交上去,认为老师肯定会很欣赏地给我个A。发下来以后一看,竟然给了个c-,老师不但没夸我内容有趣,还说我句尾不押韵,意思就是作为一首诗,根本不合格。
当时很伤心,再也不写诗了。如果老师能像这本书的作者一样:“批改时着力于夸奖孩子做得好的地方”“不押韵也可以写诗”,也许我现在都是著名诗人了呢哈哈哈。(妄想症犯了)
言归正传,这本书更像是给已经掌握了写诗基本方法的人,提供写诗的方向、思路、灵感的,故而也很适合用来写小说的技巧。总结书里给出的最通用的一招:需要凭空创造时,可以先从现实中寻找一个支点,再就此展开联想,创造就很容易进行下去了。
个人认为这本书可看可不看,尤其不推荐写作0基础的朋友看,同类型的书不如去看娜塔莉的《写出我心》会更简单易懂。
《诗的锻造》读后感(篇三)
他是一位传奇诗人。他与拉金一起,被公认为二战后英国最重要的两位诗人之一。他是被美国诗人罗伯特·洛威尔评为“霹雳”的“强力诗人”——特德·休斯(Ted Hughes)。
这位被列入西方文学经典的重要诗人,其作品在国内已翻译出版的却屈指可数,关于其诗歌理论、诗集的引入更是付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诗的锻造:休斯写作教学手册》的上市,填补了这一空白,为国内读者走进其新奇的写作世界开辟了一条最好的捷径。
《诗的锻造:休斯写作教学手册》作为一本大师写的小书,脱胎于休斯应BBC(英国广播公司)校园台之邀而作的广播稿,真是一堂不可多得、生动有趣的诗歌课堂。在这本小书中,休斯从实践者的角度,谈主题、谈技巧,谈写作训练步骤。作为“动物诗人”,他从如何写小动物开始,迎合了孩子的兴趣,另一方面,宣称诗歌写作的本质和捉小动物类似。这样新奇的观点,牢牢抓住孩子的注意力。文中引用和所附的诗篇,都是艾略特、普拉斯、洛威尔等大师的经典作品,孩子们可以对照学习。读完本书,不仅是孩子,任何初学写作者都会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即写作是一个“真实表达自己”的过程,而不会再被一些不正确的写作方法带偏,堆砌辞藻,言之无物,表达不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虽然本书的初衷应该是面向中小学生和老师的,但我觉得,只要是对写作有兴趣的人都能从中领略到一个大师的写作经验,在写作的道路上更进一步。目前在国内,这样深入浅出、发人深省的写作教材不多,所以本书的引进,为国内有志于写作,却又被写作的条条框框束缚,无从下笔的读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
书中的插画也很特别,取自想象大师保罗克利的画作,堪称经典。
《诗的锻造》读后感(篇四)
读这本书是奔着“想知道诗人都是怎么思考的”而去的,如果是抱着“读完就会写诗”的想法,那大概率是要失望的。
诗歌,听起来是遥不可及又常常难以理解的文体,见到它最多的地方,是中学语文作文的要求一栏,写着“诗歌除外”。我们的传统教育并不教授或鼓励写诗歌,平时阅读诗歌的机会也很少。很多诗歌因为充满丰富内涵的意象、跳跃发散的思维而让人读起来云里雾里。在浮躁的时代里,静下来来,不求明意地读诗歌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我在读这本书里用来做示例的诗歌时,就常常走神,读完以后也不明所以,对注意力差的人(比如我)来说,读诗歌已经变成一种挑战。
读诗歌这么难,那就更不要说尝试去写诗歌了。高中的时候,因为偶然在交上去的周记里写了一首诗歌,被语文老师一顿表扬赞美,让我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多少有些天赋,所以那一两年有写点诗歌的爱好,不过没有受过训练,都是毫无章法的随心发挥。那时候也喜欢读一些诗歌,看得最多的是泰戈尔和席慕蓉的诗集。而后来在高压的学习环境中,写诗歌这个爱好被永久搁置,也基本没有再翻开过一本诗集了。
可能因为有高中的这一段经历,让我对诗歌依然保有一种期待和好奇。当然在一开始我就没有抱着“学写诗”的心态去读这本书,我知道我不可能通过这本书变成一个会写诗的人,但是着实想知道,诗人都是怎么思考的,那些诗歌都是怎么被创造出来的。
这本书是作者给BBC栏目所写的广播稿,面向的受众是中小学生和教师。实际上我觉得对诗歌、诗歌创作感兴趣的朋友也都可以拿来看一下。书里提到的一些诗歌的创作和训练方法,和中小学生学习的写作方法是有点像的,比如用五觉法,调动所有的感官去感受事物,然后用文字记录下来。作者也提到了细节描写的重要性,在训练方法上,也说到要限时、限篇幅地让学生去创作,这些都和中小学练习写应试作文的技巧一致。如果你是一名老师,想要教学生写诗歌,或者有想要尝试创作诗歌,我觉得这本书也可以作为一个参考。
除了知道一些创作的实操方法,阅读这本书的乐趣,在于了解作者对于诗歌创作的观察和解读。比如作者提到了写诗歌需要控制词语,避免字词之间互相抵消;在写景这个章节,作者用很长的篇幅阐述了为什么人们喜欢看风景,他在解释人们在限度之内,越是荒凉的景点人们越喜欢时,他这样说: “相对来说,文明还是太短,只是一个让我们神经紧张的负担——还算不上人类的家园,我们时不时还需要到古老的环境里度个假,只有在那里,体内仍旧存在的古老的直觉和感受才会踏实,有回家的感觉。”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的心里对高山旷野、草原湖泊总有几分向往和爱恋。
以前看过有人吐槽诗歌,说不过是随心拼凑的短句,只要能正常讲话并懂得停顿、按回车键就能成诗。一些口水诗的出现确实会让人对诗歌和诗歌的创作有一些误解。读完这本书,或许你会发现,真正的诗歌创作并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按照作者提供的方式,想要写出配得上“好诗”赞誉的诗歌,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语言的组织能力,写诗歌也特别考验你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需要你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诗歌很难单纯地靠技巧去写就,用或灵动、或深刻、或跳跃、或简朴的语言,去捕捉生活经验、思考的瞬间密集的信息量,这是一个有趣的过程。我也越发觉得,在中小学特别是小学阶段,进行诗歌创作的训练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小朋友的视角往往更加独特,感受更加敏锐。诗歌创作也是一个不错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训练吧。
当然,在生活里,我们并不一定要去写诗歌,也不用非得按照一定的标准去创作诗歌,随心所欲地发挥一点问题也没有。就像现在,我回看高中时候写的诗歌,不会带着批判的目光去审视那些诗歌写得好不好,而是庆幸当时有写诗歌的爱好,它陪伴我度过一段孤独而压抑的青春时光。从那些短句里,我发现我曾经那么认真地,想要去记录一些微妙的情感和对周遭的感知。这或许才是最宝贵的东西。《诗的锻造》告诉我们,想要写诗,就要对生活有观察,有细致的描绘,即便是平凡普通的生活片刻,也可能有无限的信息可以捕捉描摹,我想,读完这本书以后,写不写诗也并不重要,但如果能尝试用写诗歌的心态去关注周围的生活和自己的思绪,对于我这个日渐麻木的凡俗人,或许才是最有价值的吧。
《诗的锻造》读后感(篇五)
一说到诗,大家似乎都有望而却步之心。仿佛诗是离生活无限遥远的文学体裁,它给普通人的印象是艰涩难懂,甚至还有点枯燥乏味。其实这些都是缺乏诗意的年代所造成的误解,人们爱诗,稍显诗意的语言就能轻易打动人心,但不读诗,不写诗的风气是常态,那么这不仅是语言表达的退化,更是审美的退化。
本期“荐读”推荐一本教你写诗的书,什么人能教人写诗?当然只有诗人才行,而且必须是伟大的诗人。《诗的锻造》的作者便来自英国桂冠诗人、二战后英国最重要的两位诗人之一特德•休斯之手。全书分为十章,休斯从如何写小动物开始,然后分别就如何写天气,如何写人,如何思考,如何写景,如何发挥想象力等方面切入,从亲身体验出发,援引著名诗人的作品,带着读者一步步冒险,探索诗歌写作的奥秘。
洛威尔认为休斯的诗如同“霹雳”,但在这本小书中,休斯温柔下来,循循善诱地讲述他是如何写作的,是什么激励了他,写作时所面临的困难等,充满了他对生活与写作的新奇感,以及不容置疑的诗的洞见。因为与动物的亲密关系,休斯有着“动物诗人”的名声,他也独树一帜地将诗歌写作的本质等同于捉小动物——相信读了此书,任何有志于写作的读者都能从中得到启发或印证,抓住属于自己的“小动物”——那活生生的诗。
▲德特·休斯
1
特德•休斯是一个强力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回忆和他初见时说:“他有着一副堪比上帝的‘雷霆之声’。”普拉斯指的应该是休斯作为诗人的声音,而不是他本人生活中的声音。我读过休斯的一些诗歌,还译过他的一首钓鳟鱼的诗,觉得就他最好的那些诗而言,普拉斯的话还真是一点都不夸张。不过我想补充的是,休斯的“雷霆之声”并不是雷霆般横扫一切的意思。他并不是高高在上、居高临下,而是一头扎入人生轰响的漩涡中奋力挣扎,时而没顶,时而冒出头来,精疲力竭,但却没有自暴自弃,在最后的时刻终于伤痕累累地爬上岸,不管输赢,最重要的是活出了无与伦比的现场感。因此,他声音里的高亢完全没有一边倒的倾向,倒是低回的平衡似更多一些,动态范围极为宽阔。
休斯的“雷霆之声”,在这本给孩子们看的小书中,忽然温柔起来,循循善诱,体现了最大限度的耐心。本书脱胎于休斯在英国广播公司(BBC)的广播稿,分别从写作的主题、技巧等方面着手,阐述初学写作的训练步骤。休斯素有“动物诗人”的名声,所以第一章就从如何写小动物开始,一方面迎合小孩子的兴趣,另一方面,突如其来地宣称诗歌写作的本质和捉小动物类似,都是要抓住那个活生生的瞬间。这样的认识既有新奇感,能牢牢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同时也是不容置疑的诗的洞见,且完全从作者的亲身体验出发,绝无虚妄,既落到实处,让初学者有援手处,也指明了方向,让孩子们有个努力的目标。
接下来几章,休斯分别从如何写风、写天气,如何写人,如何思考,如何写景,如何发挥想象力等切入点,通过例子和练习,让孩子们一步步探索写作的奥秘。另外,休斯也略谈了小说写作,如何开头,如何发展,等等,其实也是其诗学的散文化体现。最后一章是总结,论述词语如何能把握真实的经验而不是遮蔽它。读完本书的人对文学写作会有一个起码的正见,而不会被时下的劣质写作给带偏了,只会堆砌辞藻,言之无物,写来写去,都是套话、假话。真到了抒写自己真情实感的场合,却突然发现需要从零开始,以前的作文训练根本没有培养自己的认知能力。
2
真情实感是人的本能,但这个本能往往被现实的规则和约束给蒙蔽了,人们和现实之间往往好像隔了一层糖衣,这个和贫富无关,和人的心灵敏感有关。日常语言给真情实感套上了一套社会的编码,或者“欺骗”,轻易无法流露,很多时候甚至也无法被意识到。而文学训练就是要培养人们的敏感,从文学的角度,真情实感是一种能力,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发展出这种能力,有的人从来没有机缘被真情实感所逼迫,退无可退,从而得到直面生活的艰辛,或生命的美好的表达机会。一味地要去远方,而不会近取诸身,写出来的东西总端着一个架子放不下。好的文学训练让你逐渐接近真实,处理真实,获得一种生命的从容和质感。哪怕写不出传世的名作,也没有白写。更何况,假如你真的能够达到对真实的终极的认识,那么,你的写作不可能不会流传,不可能不获得更广泛的认同。
休斯这本书是给英国的小学生、中学生还有中小学老师看的,从本书所引的诗篇难度来看,英国学生的阅读范围和阅读能力似乎比我们的中小学生要高很多,但我相信,我们基础好、学有余力的学生,如果给予正确的教导,绝对有能力掌握更高级的写作之道。希望这本书给广大的中小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写作的契机。如果有中小学老师愿意按照书中的训练方法施行并加以改进的话,比如培养思考能力的方法、写景的方法等,且循序渐进,我相信也一定会卓有成效的。
虽然本书的初衷是面向中小学生和老师的,但我觉得大学生,甚至任何年龄段的写作者都可以从中得到启发或者印证。尤其是结合每章后所附的作品来揣摩,对写作的认识会更清晰,更坚定。任何有志于写作的人都能从这本小书中略窥一个强力诗人的写作经验,将其和自己的写作相印证,从而在写作的道路上更进一步。事实上,在目前的阶段,休斯这本书对有经验的写作者可能更有裨益一些,因为在中文世界,似乎很少有这样深入浅出、品位纯正,能够发人深省的诗歌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