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之领地》是一部令人深思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充满希望和勇气的冒险故事。故事中,主人公通过与不同的人物相遇和经历,逐渐领悟到了光明和黑暗的含义。这本书引人入胜,让人思考人性、信念和勇气的重要性。读后让我感到深深的震撼和启迪。
《光之领地》读后感(一)
一、切都是为了孩子,让我敢于面对生活的压力和拮据的人生,从租房子到照顾好工作和孩子,面对资金和时间的博弈一、切都要努力,至于我为何选择独自面对还是因为她那个不是很合格的父亲……
《光之领地》读后感(二)
出轨的丈夫提出分居,于是她带着两岁的女儿重新租房、搬家。这本书便记录了她从分居到离婚这一年来的事情,细腻私密到像一本日记。
以前有老公一起承担或者互相推诿的事情,现在都需要她自己来面对,漏水的天台、愤怒的邻居、请不到朋友的生日宴会……还有无法排解的孤独与寂寞。
前半本读得窝火,觉得她不够独立不够坚强,好像一直要依托男人才能过活,你甚至说不清楚她坚持带女儿是真的担心女儿爱女儿还是为了老公能多来找找她。
妈妈的情绪得不到纾解,对丈夫充满愤怒的同时又克制不住地怀有期待。这样摇摆反复的情绪让孩子也变得喜欢发脾气,反而让妈妈变得更辛苦。以至于书里她常常有惊人之语,例如想给哭闹的孩子一个耳光,甚至梦见过孩子死掉……
结尾也没有像什么爽文那样变成“大女主”,甚至不像一个结局,只是离婚之后又搬了新家。她可能还会和孩子闹别扭,可能有哪个瞬间依旧无法容忍孩子,或者仍然希望某个男人改变自己的生活,又或者是哪个深夜她又一边喝酒一边质疑自己一边否定自己……
可我好像就是知道,她一定会继续生活下去。
不一定顺遂,但一定平静地延伸下去。就像我生活里那些咬牙抵抗下坠的女性一样,像一个真实的人。
20240403
《光之领地》读后感(三)
前段时间我看到一个差不多和我年龄相仿的朋友结婚生子,在微博哭诉自己生孩子之后的日常。孩子哭了,家里人就觉得是母亲在打他孩子才哭的。奶水不好就觉得是母亲白白吃了这么多好东西,却不争气,他们根本没有想过,在女孩成为母亲的同时,她也是自己。我看着只能保持愤怒,却又感觉到巨大的悲哀。 《光之领地》是日本文学界十分有影响力的女性主义作家津岛佑子的代表作,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素材,讲述了一名离开丈夫的年轻女子在一年时间里独自抚养年幼的女儿的故事。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非常细腻的女性的心理。 其实看到这个介绍,我们就可以想象一个女生带着年幼的孩子,独立 生存是多么难的事情。但我看完这本书的时候,我们就会觉得事情远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复杂而艰难,因为很多家庭在女性生了孩子之后,依然过得非常困难,无论是家庭矛盾,还是物质上的需求和情感上的心理需要,有时候都得不到满足,所以会引发各种各样的问题,更不用说一个年幼的女生带着自己年幼的孩子去独立 存活。 书中的丈夫对于妻子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因为这个丈夫丝毫不负责任,而且总是莫名其妙的因为各种各样的小事而不断指责自己的妻子,却丝毫不反思自己的问题。其实如果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女性觉得为了孩子和家庭就不会离开自己的丈夫,而是默默忍受着一些痛苦。却忘了自己的丈夫带给自己的莫名的恐惧,哪怕是在梦中醒来,也依然觉得不安,这样的关系是对孩子和家庭非常不好的。 但是在这本书中,我们看到女子毅然决然的离开了自己的丈夫,独自带着孩子在外面租房子住。“光之领地”我们听到这个名字,觉得是非常阳光和充满希望的,当然也是属于自己的,是迎接自己的新生活和蜕变的开始。 “光之领地”书里这个狭小的本不属于她们的房子里,条件可以说是非常一般。逃离丈夫之后的生活也有一些不好的地方,但是总不值得为这些小事而哭闹,而这样一位女性也并不是说情绪十分稳定的,有时候她也会在矛盾的激化下大发脾气。但逃离以前更痛苦的生活终归是充满希望。
《光之领地》读后感(四)
承蒙豆瓣友邻推荐,让我知道了《光之领地》这本书。于是在远程准备婚礼的间隙,利用周末时间断断续续地看完了。
在这本由“光之领地”、“水边”、“周日的树”、“鸟之梦”、“声音”、“咒语”、“沙丘”、“红光”、“身体”、“地表”、“火焰”、“光素”等12个既独立成章又相互联系的短篇文本构成的小说中,女主人公娓娓道来她作为一个打算与丈夫离婚、带着3岁女儿生活的新手母亲的心路历程,也细致刻画了一个女性在面对女儿、妻子、母亲、白领等多重身份时,无法获得支持又不得不变得坚强独立的挣扎与痛苦。
虽然本书写于上个世纪70年代的日本,但是女主人公“我”的经历放在当下也并不会让读者陌生,甚至有一种时代停滞了的错觉。比如“我”去找中介租房,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房租便宜的房源,但是却发现房子死过人;比如对面的老夫妻非要将女儿扔的杂物认定是“我”扔的,且当面指责“我”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比如“我”想要离婚,去找一个教授咨询,结果教授一边冠冕堂皇地说“我不会对你们说‘不要轻易地离婚’”,一边又在无形中给女主人公施加压力:“以后遇到的男人只会越来越差,真的是那样的,没什么可期待的。即便你认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也会和她们一样陷入困境。这就是现实。离婚这件事,最好还是不要考虑。”典型得不能再典型的父权形象呼之欲出。
当然,即使“我”的生活的世界对单身母亲并不友好,尤其是女儿的每夜哭闹差点让“我”崩溃到想要掐死她,可“我”还是在等待前夫在离婚协议书上签字的过程中,依靠自己坚持下来了。这其中虽然也少不了工作中的上司、幼儿园老师、女儿同学的父母等人的帮助,但总的来说,因为“我的体内也储存着热与力”,可以散发出属于生命独有的“热与力的光”,所以即使没有母亲的支持、没有更亲近的朋友的帮助,单身的“我”也可以带着女儿无所畏惧地继续前行。
总而言之,身为女性,如果不幸遇到了丈夫出轨、不得不独自承担单身育儿的辛劳,也不需要恐惧与难过,《光之领地》告诉我们,储存在我们身体的热与力总能带我们去到我们想去的地方,让我们散发出最美的生命之光。
《光之领地》读后感(五)
我带着女儿和丈夫分居了。 有时候我在想,离开丈夫对我来说是不是一种救赎,我自己一个人真的能带好孩子吗?女儿还太小了,依旧是经常发烧尿裤子不开心就哭起来的小女孩。有时候真的很无助。 睡觉的时候听见水流的声音,第二天被人敲门吵醒,说我家的水漏到他家了,他的文件全部湿掉没法用了。我第一反应居然是家里没了男人连个这种场面都难以应对。我检查了家里发现并不是我们家的原因,理直气壮地硬钢他,不是我家的原因,我现在要去送女儿上学,有什么事晚上回来再说。确实不是我家的事,只是因为我住在顶楼却没有发现潜在的隐患,凭什么我要被指责? 女儿喜欢丢东西,我也莫名其妙被看似很友好的老头老太太指责,说什么正经女人谁租房子在这种地方,说是小孩子干的搞不好就是你教唆的,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小孩之类的话。经历了上次漏水事件,我决然反驳,不是我的绝不背。 ———— 你以为我喜欢租在这里?这里又小又破旧还偏僻,我跟女儿两个人挤着几平米的小屋。女儿一会尿床了大吵大闹衣服裤子湿了,一会心情不好想去公园不顺从她就开始哭,我真想用布捂上她的嘴巴。但是,她有时候很懂事,也会分享学校好玩的事情,还照顾我的情绪,她就像是一束光照亮我的生活,给我阴郁的生活中一点光亮。 跟丈夫分居很久了,婚却一直没离,搞不清楚他在想什么!我不想他涉足我的新生活,他的靠近都会让我感到恐惧。他新交往了女人,年龄跟我婆婆差不多,是他的老baby了吧!他自己租房子的钱还是向我借的,至今未还,女儿的抚养费也是分文没有。即使如此,我的辛苦和操劳也不过是把孩子养大成人,也改变不了他是孩子父亲的事实。虽然他太不是东西了。 但幸运的是,有朋友同事的帮忙,女儿偶尔会去同学家里一起玩,老师也是十分关心女儿,对于我跟丈夫的关系也是给出了很多建议。我用法律的手段想让他同意离婚,好多次他都没来,真正下定决心两个人面对面的沟通离婚事宜,却又显得特别梦幻。果然年轻时候的一时愉快和海誓山盟真的抵不过岁月生活的现实对线。一个男人年龄可以小但心智不能小。 ———— 我的生活进入正轨了,发现三楼空着就租了下来,反正搬家很方便。婚也离了,虽然避免不了偶尔的见面,不过估计他也不怎么会想起自己还有个女儿,想的起来就不会这么没心没肺了。女儿也在健健康康地成长,从不懂事到理解,渐渐得变成一个照耀我给我温暖的小太阳。即使生活在放眼望去一览无遗的几平米小地方,但这可是我的光之领地啊!
《光之领地》读后感(六)
在很多文学作品、影视作品里,女性很容易被塑造为脸谱化的角色,逃不出父权制下不平等关系的“思维定式”。而津岛在这本书中呈现了一个无比生动、曲折、真实、复杂的女性心理世界。
小说的女主一开始也曾想象过通过一个人的生活逃离丈夫带来的失望和痛苦,同时期望自己可以保护好女儿,并迎来自我救赎。然而,在真实的生活里,对一个单亲妈妈来说,自我救赎谈何容易?即使是在四面带窗户的洒满阳光的房子里,也依然会觉得焦灼、孤独、恐惧、失望、愤怒、崩溃,也不可避免地对女儿的成长造成伤害……而这一切,在那个丈夫和父亲那里,只是轻飘飘的“反正我什么也做不了”、“人各有期待”。当然,小说不仅仅只是在通过这个男性角色的虚伪懦弱和女性的无助痛苦来揭露单亲妈妈、女性的弱者身份和在父权社会中的现实处境。它充分地肯定了女性在独立构建新的社会关系、大胆表达身体欲望上的尝试,即便在这个过程中要经历太多的痛苦,甚至是“恐怖和欢愉,我还无法区分”,对自我解放与生存价值的追寻对女性而言也始终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很喜欢津岛对梦境的书写,以及遍布在书中的光、水、树、鸟……在独自养育女儿的“我”日渐感到疲惫、虚脱、无力之时,生活仿佛跋涉在没有尽头的沙漠。于是,一个又一个关于生与死亡的梦境接踵而至,同时承载着对活着的绝望与希望。弗洛伊德认为,梦就像逃生门,或者说安全阀,被压抑的欲望、恐惧、记忆由此进入心灵的意识部分。他还认为,当某些愿望、恐惧、记忆、欲求难以面对时,我们通过压抑来应付它们,也就是把它们从心灵的意识部分驱逐出去。但这样做并不会让它们消失:它们仍然活跃在无意识部分,就好像深埋入海底的放射性物质,不断寻找时机重返意识。最后,它们大多能成功。
“被压抑者终将回归。”
而最终,无论是被压抑的,还是被展露的,统统都指向一种活着的真实。
读完后,我还想起了一部许久以前看过的电影——《时时刻刻》,它讲述了包括伍尔夫在内的不同时代的三位女性的故事,呈现了她们在面对世俗生活时的种种无奈、空虚、郁闷、挣扎……几个世纪以来,身处压迫或束缚中的女性始终难以追随内心的欲望自由地生活,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找到自己?为自己而活?
1919年的某一天,伍尔夫写下一句话:“达洛维夫人说要自己去买花。”
在《光之领地》里,津岛佑子再次为我们吟唱:“停止所有的思量,让我们勇往直前地共赴俗世吧。”
《光之领地》读后感(七)
太宰治之女写的一部小说,但是写的内容完全又不同于太宰治。太宰治的整体文风偏向于“颓废”,而津岛佑子的文风则没有那么的“颓废”,相反还带了一点的希望和反省在其中。可能文风不同的最大原因还是所处时代背景的不同。
书中主要讲述了一位脱离丈夫独自和女儿生活妻子的故事。这个丈夫其实在我们的角度看来就是软饭男,女主在图书馆有专门的工作,然而却和一位还未毕业的学生好上了,之后的租房等各种开支基本都是女主支付的。即使这位软饭男毕业后,这种情况也依然存在着。先开始还住在一起,后面直接就摊牌不住一起了,母女两独住,而这位软饭男又找到了一位新的金主女。随后就是女主经过思想斗争和自己的行动要求和这位软饭男离婚,而这位软饭男则一拖再拖,最终在十三个月后,女主如愿以偿与软饭男离婚。
离婚后,女主带着女儿搬出了四面有窗、日照充足的出租房,搬到了四处遮拦、暗淡无光的出租房中。这里能明显感觉到一种对比,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对比就要看读者怎么理解了。
这个部分如果和津岛佑子的身世联系一下,可能就能理解了,太宰治众所周知是自杀而死的,死的时间是1948年,而他的女儿津岛佑子出生于1947年,由此可见津岛佑子从记事起就是在没有父亲的环境下长大的。所以这里的暗淡无光也可能是津岛佑子自己内心的一种写照,但我觉得整体而言还是对日本男性的一种讽刺。
男性角色在本书中出现就是让人感到厌恶,不断的索求,自私自利,缺乏对家庭的责任感。文章看着还是有点难以接受的,一种是对女主的境遇表示同情,一种则是对男主的情况表示厌恶,厌恶怎么会有这样的男人。书里面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安排,就是软饭男之后搭上的那个金主主动打电话给女主,这个情节不得不让人觉得离谱。尤其是在与女主的对话中,这个金主还说出了软饭男的本质,但这个金主还是和软饭男在一起。所以女性一定要擦亮自己的眼睛,要在最开始的相处时看清楚对方的本性,切不可操之过急,否则落入本书的这种情况还是比较难搞的。
《光之领地》读后感(八)
拿到书之前,也是被“太宰治之女”这个称呼所吸引,但其实心里也暗暗担忧,毕竟当年看完《人间失格》自我疗愈了许久才放下,这对父女究竟有无相似之处,他们笔下的文字又是否会有相同的阴影,于是带着好奇,花费不到三个小时,跟我一起去探究吧,整体阅读过程不能更一气呵成了。
不同于太宰治先生,她有着女性作家丰富细腻柔软的笔触,时而可爱充满童趣的内心,让人觉得倒也没有那么阴郁难耐,才更像一个活生生的人,对车水马龙、街影霓虹,甚至等红绿灯的群像场景的描写,证明她是一直处于生活中的,无论主动与被动,至少这过程中生的欲望还是比较强烈的。
一个困于自我情感纠葛的女人,又有着看似比常人更加大胆直接的生理心理欲望,在半推半就中做了母亲,但是内心却还是向往着挣扎出这不幸婚姻的泥沼,寻找自己心中的应许之地——即文中的“光之领地”。这整个过程,并没有太多体现她很努力上进的行为痕迹,相反,有更多的重蹈覆辙和放纵,有疲惫不堪的应付和抱怨,有来自于生活现实和自我惰性的拖累,但正是这样,才是真实的人生,真正的勇士,是看清生活的残酷但并不急于逆流抗争,而是随波逐流,用平庸之人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只要活着,烦恼自会解决烦恼,被生活推着走,尤其适于作者这种追求肆意,放逐自我,阴颓贪婪的性格。
看这本书之前,光之领地这个名字,再加上“不完美母亲独自带娃的光阴故事”这样的类似描述,都让我潜意识有种错觉认为这会是一个励志、艰难曲折却鼓舞人心的故事,然而我忽略了,她是太宰治的女儿,虽未曾见过父亲,未曾受过父亲文学创作上的指点,但仅是血脉便已足够将这过度阴郁敏感、过早着迷于死亡探索、易于复杂纠结的情感的特点一脉相承下去,这不是小妞电影,不存在令人舒心的圆满结局,这是活生生的平庸之人的扭曲挣扎,时而抗争时而随波逐流后带来的未经修饰过的真实现状,对于她而言,这也是满足的,这样的人,只要生活在前进着,就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了吧。
本是日常平淡的情节,却由于我的好奇和先入为主而带来了不小的情节偏差,这点尤为有趣,脑海中不自觉会把她和太宰治先生做对比,有这样一个一生寻找追逐死亡的父亲,女儿会如何接受呢,让自己的家庭和生活有一点不一样的结局就是莫大的成功了?其实,自己有意无意的挣扎磨合的过程中,内心的自洽和独立意识觉醒才是真正的成功,任何一个人都有权利寻找心中的那片应许之地,对于津岛佑子女士而言,初次相见夕阳中的红色地板的屋子是一开始对光之领地的向往,而离开时最后一幕“被红色光芒照的明亮无比的房间,即使夕阳落尽,房间陷入昏暗”时她的释然和自洽,才是内心真正的光之领地。她沉沦过、纠结过、懒散过……但都因此坚强了,即使永远都有新的烦恼,但也总有新的生活。
《光之领地》读后感(九)
本书作者不仅是文豪太宰治之女,她更在日本现代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津岛佑子擅长从女性特有的视角出发,熟练地运用想象与现实相交织的手法,表现女性命运中的无法言明的困局,生活中的无助。
作者开篇叙述出与丈夫藤野分居后所找房子的过程,并细致描绘出所租住房间周围的环境和附近的附近人物。整部作品看似与丈夫的纠结关系贯穿始终,但归根结底是主人公自己不管探索人生的过程。在与丈夫分居期间,主人公身边总有人离开,比如女儿幼儿园里男同学不慎坠楼等,生命的死亡不是终究,也可能是新生。死亡也暗示着主人公自己的蜕变,是旧我与新我的不断更替。主人公每前进一步,每自己独立尝试一件新事物,都是对未来自己的一次肯定,对过去的自己的一次告别。
本书中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慈母,母亲独自抚养女儿,还要每天面对工作和租房等生活上带来的杂事,难免生出怨怼,对待三岁的女儿也会时常发脾气,也不知道是不是母亲的情绪被小孩子灵敏捕捉到,女儿也会对周遭的情绪变得敏感,在幼儿园甚至想要做出拿剪刀要剪掉婴儿耳垂的事情。感觉不论是母亲还是女儿都被巨大的变故,身份的转换,家庭氛围的变化搞得措手不及,母亲可以用梦境来宣泄自己的情绪,而年幼的女儿却只能用自己的敏感的情绪来对外界社会表现自己,以求得到大人的关注。
作者笔下所描绘的主人公的状态,用前一阵流行的词“丧偶式育儿”恰当不过,丈夫不光不能支付孩子的抚养费,更不能陪伴孩子,甚至还需要借主人公的钱。主人公从开始犹犹豫豫,想离开丈夫但害怕真的离开丈夫的纠结情绪到最后主动与丈夫离婚,丈夫派多方说客也打动不了她的心结束。从主人公态度的变化,看出她对待丈夫,对待婚姻的,对待自己的变化,对自己的更自信,相信自己可以对抗未来一切可能出现的问题。从羞于与周围人掩盖丈夫不在自己身边的事实到最后会与人主动提及夫妻关系,从中也可以看出主人公的变化。
本书里描绘了主人公的大量梦境,梦境与现实交织。梦是人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折射,很多事情可能在现实中没法实现,就会投影在人的梦境里。梦里的不断出现的人和事物,也是对主人公自己的一种救赎,不敢在现实中发生的,在梦境里却是那么自然而然发生。
书中有这样一段的描写“仿佛还听到了在义无反顾地生下和藤野的孩子后,我问小林时自己的声音:今后我必须对这一切负责吗?我看到了点头的小林。同时周围出现了无数的人影,都不停地在点头。”责任这个词太重,需要用生命去履行。
失去和重生,是独立面,永远都是不破不立。欲望与蜕变,则是一个事物的不同阶段。遇到问题不要哀伤,向前走,一定没错,生命要有裂痕,光才能照进来。
《光之领地》读后感(十)
顶着父亲的大名而从事写作,这其实也很需要勇气吧,从某个角度来说,大约是一辈子都无法超越,永远落在头上的阴影。可能因为之前并未报任何过分期待,反而获得了很舒适的阅读体验。
小说是以第一人称展开的,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一个被丈夫抛弃而不得不带着女儿独自生活的单身母亲,但又是不准确的。因为这本书比起讲述故事,更像是“我”的心理记叙,比起小说,更像是被人无意发现的一册日记。
“我”的丈夫是一个十分不负责任的人,书中一位护士的一段话非常好得概括了他,“你这如意算盘打得也太过分吧?有孩子的人,谁不想像你这么潇洒呀?要是我的家人也愿意接受那样得条件,还随时对我笑脸相迎得话,那我也会毫不犹豫地像你那么做。那是不可能的呀!”。与这样的形象相对的“我”应该是怎么样的?
“我”与当下的”女权者“正确形象是完全背道而驰。面对这样不负责的丈夫,“我”依然在心中盼望着他能够与自己和好,接受丈夫欠钱不还,不给生活费和抚养费,接受他对自己生活的背叛,甚至所谓的独立性体现------带着女儿独自生活,也可以看作是“我”的一种手段。但就是这样一个“不正确”的“我”是一个现实的人。
有瑕疵的人才是现实,文学该体现的永远不该是说教,而是一种无知觉的唤醒。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本书应该送到每一个正面临着自我妥协的人手上。
太多的人把婚姻当做了救生艇,当做了是一种自我的肯定,正如小说中“我一边想着,一边哭着为自己辩解:“就算你这么说我,没用又怎么了?没用也一样有把我当成宝的人,真的啊,肯定有。”在“我”这样的话语中所祈求的是一种自我价值的满足,而一个“可依靠”的丈夫便是价值的体现。
这种追寻实际上又是社会灌输给她的,在丈夫不愿签署离婚协议的时候,出现了两个说客,他们的说辞几乎照搬同一个模板,尽管他们的出发点都是维护丈夫利益却不约而同得找了同一个理由--------如果你离开你的丈夫必将失去未来幸福的可能,必然找不到更好的男人。一个女人的幸福和生活已经被全然得交托在了一个男人身上,这便是社会交给她的价值。而这种价值也依然侵染着我们的生活。
这本有着光明标题的小说中所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复杂的“不正确”的人。在阅读这种“不正确”时会无可避免得让我想起日剧《坡道上的家》,永远需要吃力得往上爬,随时可能滑落的生活,无法满足社会期待的人。
但正如书的第148页中所写的“忽然,我想起来了,越冷星星就看得越清楚。” 虽不闪耀也无法照亮,但抱着一点希望也总会走到光明领地吧。
《光之领地》读后感(十一)
津岛佑子在《光之领地》一书中讲述了一位与丈夫分居,独自照顾年仅三岁的女儿,到最终成功与丈夫离婚的故事,故事的女主人公“我”,并非坚定决绝的人,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和意愿,甚至整个故事中都没有提及自己真正的姓名,而始终冠以夫姓。可以说这是一个挣扎反复,犹疑不决,纠结软弱的女人,但她是个值得敬佩的女人。
1.自我意识的觉醒
哪怕以上我说了女主人公性格上如此多的缺陷,却仍然说她值得钦佩,这是因为无论娜拉出走之后会经历什么,我始终认为最重要的是做出“出走”这一决定,这是最关键的一步。所以《光之领地》一文中的“我”在做出与丈夫分居这一决定时,便意味着自我意识的觉醒。
但独自与年幼的女儿一起生活这件事让她感到不安,缺乏安全感,无法离开丈夫,但又恐惧丈夫的靠近,担心对丈夫生出的依赖感。
在逃离婚姻之后渴望依赖又极力摆脱依赖的挣扎反复,津岛佑子无需赘述女主人公之前的婚姻生活,我们也能从中得知她以前一定是为丈夫之命是从的,也正因为如此,这种矛盾复杂的心态呈现更能凸显出女主人公做出“出走”这一决定的不易。
2.缺席的父亲
关于“我”在性格上难以独立,极度缺乏安全感这一原因,作者没有追溯,但在第十章《地表》一文中,“我”首次提及父亲的死:
“我几乎是在父亲离开这个世界时,与父亲擦肩而过一般来到这个人世的。”
梦里的我会紧紧抱住父亲,感受父亲的温暖和柔软。不难想象,在“我”的成长中,父亲角色的缺失与渴望依赖一定存在着联系。
而在女儿的成长中,由于丈夫出轨选择与丈夫分居,独自抚养的女儿却还是拥有父亲的姓。“我”在日复一日地照顾女儿的生活,而丈夫偶尔露面看望女儿便能获得女儿的偏爱。
“我”对于抚养的孩子不属于自己这一事实的思考,引出了至今为止我还没有在女性主义作品中看到的主题——当然根本原因在于我阅读量太少——反母性。
3.反母性
社会和道德给予母亲这一角色越大的讴歌和赞美,女性的个体就越会在母亲这一角色中失去自我。本书最大的亮点,津岛佑子写出了母亲对女儿深爱又想杀死的复杂情感。
婚姻对女性个体来说是束缚,“我”逃离婚姻;繁忙的工作和个人的欲望之外,女儿也是束缚,作者非常直接地写道希望女儿,并在梦中出现了女儿的尸体。
这种程度的坦诚难以让人接受,但同样难能可贵。整本书中,“我”与女儿一同生活,女儿的天真和快乐一直影响着“我”,三岁的女儿还会主动照顾生病发烧的母亲,所以津岛佑子绝非要写一位试图弑女来完成自我的女性,而是肯定母亲的角色,同时又呈现出母亲的困境。
最终“我”与丈夫成功离婚,摆脱丈夫的姓氏“藤野”,搬离承载着这段时间自己的迷茫与挣扎的房子,转而去新的租处。这间红色地板的房屋记录着“我”自我重塑的全过程,它不坚定,不完美,不那么令人愉快,但它是属于她的光之领地。
津岛佑子的这本书本身足够优秀,提一句她是太宰治之女都显得毫无必要(。
《光之领地》读后感(十二)
“我痛心疾首地想回到以前的日子,可是既回不去,也躲不掉了。我不知道这一切到底是自己造成的,还是什么人的阴谋。迄今为止不曾看到的,正是自己这个残酷的样子。”
当人们都在吹爆韩女文学时,殊不知冷门小众的日本当代女性文学一直在默默崛起中!
在啃完紫式部的大部头神作《源氏物语》后,又陆续拜读了日本大正文坛女性作家冈本加乃子(1889—1939)的《老妓抄》、《金鱼缭乱》等作品。
日本女作家们常常以细腻内敛的感性文字,书写寻常女子所扮演的百变艰难人生角色之中那些微妙的人生境地,诚如冈本加乃子所言:
“我们经历的一生,是迟滞缓慢的一生。仿佛一直在对付旧纸灯笼,点亮了灭掉,灭掉了,再幽亮地点起。”
读完后浪文学出版的文豪太宰治的次女津岛佑子(1947—2016)所写的这本《光之领地》,又刷新了对日本女性文学的认知!
对于1岁丧父、少年丧兄,中年离异又丧长子的津岛佑子而言,探讨女性在婚育生活中所遭遇的人生困境,成了她文学创作的主题内容之一:“对我来说,只有母亲是我的亲人,为什么总说我是太宰治的女儿?”
这本书名看似很阳光向上的书,小说故事却是截然相反地幽暗,有一处强烈的反差感,尤其是小说女主的人生境遇,实在令人唏嘘!
新晋单身母亲的女主带着女儿租住在不足四平方米的小房间,在与前夫藤野分居一年之后,成功地结束婚姻之旅!
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女主母女所经历的一切,可以说是上野常常提到的日本女性离婚前后所要面对的重重生存考验:
“不听话的女儿让我感到头疼。这可恨的女儿,别看她只有三岁,却总像是从我的头顶俯视着我一样。……突然我想,在内心的某个角落,我是希望女儿死去的吧。否则就不该在梦里梦见女儿的尸体。”
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里曾写道:“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ta。”
作者巧妙地用无数的梦境,描摹出以女性为主导的单亲家庭结构中,女主摇摆不定的内心世界和精神上的生存困顿以及养育困惑+疲倦之感,从而探索女性在逃离婚姻之外的生命价值和存在形式:
“阳光,那么充足,让我得以很好地保护了女儿,使她没有因环境的改变而受到影响。我真想拍拍自己的头,自我表扬一下。”
虽说整部小说以晦暗的基调为主,但当我们读懂女主的苦闷心绪历程后,我们就更能理解作者将自然之光作为女性精神回归的家园和希望/自由原野的初衷!
《光之领地》读后感(十三)
《光之领地》是日本女作家津岛佑子的代表作,讲述一位女性与丈夫分居后,是如何独自带着女儿生活的。这是一个“经历内心斗争和生活毒打之后重获新生”的女性故事,但小说里励志的因素很少,更多是在展现单亲母亲的艰难、迷茫与欲望——
“在脆弱,困惑和动摇中重复着没有答案的日子,而这才是真实的日常。”
在我们的文化语境里,“母亲”这一身份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就被贴上了“高尚”和“无私”的道德标签。也正是在这一固有印象的影响之下,我在阅读这本小说的过程中一度非常烦躁——小说的女主角并不是一位合格的母亲,她浑浑噩噩地过着日子,时不时以酗酒为乐,对待自己的女儿毫无耐心,动辄责骂,甚至把三岁的女儿逼迫到经常因为愤怒而痉挛……怎么会有这样的妈妈?
但在烦躁的同时,我也忍不住自我代入:如果经历这些事情的是我,我有把握能做得比小说主人公更好吗?
小说里有很多文学性的表达,就像这本书的标题“光之领地”,也许代指女主角带着孩子开始新生活的住所,也许象征对未来的期待,但我觉得“光之领地”更像在形容“妈妈”这一身份——我们常常只能看见光,却看不到妈妈身上,也有光照不到的地方。妈妈是高尚的存在,但“高尚”不是枷锁,“高尚”也是普通人。
另外,小说里的丈夫虽然出场不多,但着实令人憎恶。因为想独自奋斗就提出分居,嘴上说要替妻子找房子,却完全不考虑妻子的经济实力,并且当着中介的面就开始训斥妻子……这些画面由日本作家来写,真是显得尤为可信啊。
《光之领地》的作者津岛佑子是日本文豪太宰治的女儿,这似乎是她第一部翻译成中文的作品。希望再过些日子,佑子的书封上不再把“太宰治之女”作为书籍的卖点,身为女性作家的她,对女性命运的表达,才是最吸引人的一面啊!
《光之领地》读后感(十四)
太宰治之女,日本当代重要作家津岛佑子的代表作《光之领地》,中文世界首次引进!去感受这位曾被认为是诺贝尔文学奖的有力候选人的文字魅力! 这本《光之领地》以津岛佑子亲身经历为素材,讲述一名年轻女子离开丈夫后独自抚养幼女的一年光阴,非常超前地描写了父权文化下离异女性的疲惫、欲望、挣扎与不妥协。
这是一个“不完美母亲”独自带娃的光阴故事,我们总说“女子本弱,为母则刚”,却忘了母亲不是怪物,也不是天使,每一个女性在成为母亲之后,她依然有脆弱的地方,她依然需要帮助。她只是成为了母亲,而不是成为无所不能的神仙! 书中的主人公是一位新晋单身母亲的女性,故事讲述了她独自带娃的一年光阴,失去与重生、欲望和蜕变,一次目眩神迷的阅读体验。津岛佑子是日本最重要的当代作家之一,她的文字十分生动,在她的笔下,再日常不过的细节也能使读者的内心受到震动。津岛佑子特别擅长把事物用平凡细腻的笔触写进读者的内心,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更是让人叹服!
【始终在寻找光的人无须隐藏,对她们来说,每个角落都会是“光的领地”。】 母亲只是女性众多身份之一,而不是她们的全部。多少曾经怀揣梦想的少女在成为母亲后,“被迫”缩在柴米油盐酱醋茶中,但是我们也要清晰的知晓——孩子,不是母亲一个人的孩子。 “丧偶式育儿”是最让母亲崩溃的,隐身的父亲、繁杂的家务、闹心的工作,每一样都能让一位母亲崩溃…… 工作之余没完没了的家务,噩梦连连的不眠之夜,都令《光之领地》中的这名母亲疲惫不堪,邻居抱怨房屋漏水,丈夫不同意离婚,女儿任性发脾气也逐渐发展成每日例行的“狂怒”时刻……桩桩件件都在蹉跎着她……
津岛佑子以散文式的语言将自己的问题逼迫到了极限,语言到了极限就抵达了诗的领域,津岛佑子的文字令人回味无穷,每一章都像一颗珍珠或一滴形状完美的水珠一样自如。 津岛佑子巧妙地关注女主人公的内心挣扎,最终令读者不仅对这个女人,而且会对缺乏社会支持的整个阶层的女性产生共鸣。我们必须明白——母亲不是神仙,一个不完美的母亲依然努力为孩子提供美好生活! 后浪出品,必为精品。 本书装帧设计精美,封面幻蓝澄澈,如驻足窗台远眺城景,迎接四面八方投来的光线。篇章页如一张张朦胧感光片,无时无刻你都能找到光,在身边、在梦里。 每一位女性的书桌上都值得拥有这本《光之领地》,让我们在父权文化中重新审视自己拥有的“母亲”角色!
《光之领地》读后感(十五)
人总是能在不经意间被打动。
丈夫本来已经移情别恋,她却不愿意承认,为了寻找到一处栖身之地而辗转在众多中介之间,还希望丈夫能够更长时间陪在自己身边。
回想着两个人的欢愉时光,她总是会出神。
而时下的情景,给她的人生之路蒙上了一层无法掀开的迷雾。
该如何走出人生这一段“阴霾”时光?
一段不经意放出来的诗朗诵给她指明了方向——
“停止所有的思量……勇往直前地跑起来吧”。
不论这段诗是基于什么目的书写的,但对于此刻的她,却好像是茫茫大海中的灯塔,让人豁然开朗。
于是,她不再特别计较房子的大小,即便卧室只有4平米又如何?只要四面有窗户,有光照进来,就成了。——这一间位于老旧四层楼房中的出租小屋,已经成为了她和女儿新的“光之领地”,是她们继续生活下去的希望所在。
《光之领地》是日本女作家津岛佑子的代表作,成书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时在杂志上连载,之后出版单行本。
这本书中主人公的生活经历,似乎与津岛佑子有些相似。津岛佑子是太宰治的长女,出生一年后,父亲就去世了。
津岛佑子和其父一样,爱好文学。她的感情生活不算很顺利,离婚后成为了单亲妈妈。
或许是不平静的生活给予了津岛佑子更多的创作灵感,她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写下了这本《光之领地》。那一年,她30岁。
读这本书时,脑海里总是不间断地显现出太宰治那颓废、叛逆、不羁的写作风格,以及他那句“常人的幸福对我们来说,似乎很难拥有”的消极语言。
我曾不止一次将小说中的女主当做了作者本人,也试图从中窥探出津岛佑子与其父亲的一丝一缕的相同之处,但,我失望了。
或许是因为太宰治去世过早,津岛佑子的成长并没有受到太多父亲负面情绪的影响吧?
津岛佑子以其女性特有的细腻笔触来描写生活中的场景,即便是一面窗户,一间小屋,都会活灵活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很生动,很具象,读起来也很轻松,能体验到点点滴滴生活中的真实感。
包括上野千鹤子在内的许多文字领域工作者喜欢津岛佑子的文字,并且还下结论说若是津岛佑子在世,没准儿会成为和村上春树一样的诺贝尔文学奖热门人选。
但津岛佑子只是将她的文字留在了我们身边,让我们通过文字去感知津岛佑子的细腻与清新。
在《光之领地》的结尾,女公搬离了居住了一年多的“光之领地”,与丈夫也办理了离婚手续,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经历了这一年多的等待与徘徊,未来对于她来说,不会迷茫了。
或许,这就是津岛佑子内心真实想法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