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逃避不可耻,但没用》读后感1000字

《逃避不可耻,但没用》读后感10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4-24 16:10:09
《逃避不可耻,但没用》读后感1000字
时间:2024-04-24 16:10:09   小编:

《逃避不可耻,但没用》是一篇心灵鸡汤文章,作者通过自身经历告诉读者,逃避是一种人类天性,但它并不能解决问题。真正的勇敢是面对现实,勇敢地去解决问题。文章引发人们对逃避和勇敢的思考,给予读者一种积极的心态,鼓励他们勇敢面对困难。

逃避不可耻,但没用读后感(一)

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遇到生活中很多问题,或关于人际关系,或关于自我成长,都会选择逃避。 以前总觉得逃避这件事很可耻,直到自己选择逃避后,发现真的很开心。逃避并不可耻,可怕的是一直逃避。

这本书就在告诉我们逃避一点都不可耻,但是长久得逃避下去并没有用!

如何避免自己一直逃避,那就是学会暴露自己的缺点,做暴露练习,根据自己的逃避情况,跟进自己的暴露练习进度,从而达到戒掉逃避思维的目的。 如果每遇到一件自己无法解决的事,都习惯回避,都自我否定,认为靠自己无法完成,那只会陷在在过去的沼泽里,越陷越深。 其实人生每到一个新的阶段,焦虑也好,躺平也罢,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和新的体验,那些看上去怕自己应对不了的问题,其实过段时间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那些你担心、恐惧、焦虑、迷茫的事情,如果没办法解决,那就逃避一段时间。逃避之后,该面对的总要面对。 学会勇敢面对你所逃避的问题,用恰当的方式处理自己回避的问题,走出心理怪圈,你会更容易接纳某件事。

那些觉得自己过不去的坎,其实是自我禁锢与设限,这本书还有配套练习本,可以记录自我逃避练习进度。

逃避不可耻,但没用读后感(二)

作者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读者分享,并想为读者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帮助读者终止逃避行为,实现自我治愈,过上真正的生活。为此,他还为本书设计了一个“练习手册”方便读者将本书中的理论应用于实践,并通过循序渐进的跟踪了解,实现自我突破,迎来改变。

因为比起来是什么为什么,作者更想从一个医生的角度实实在在的教会读者怎么做,因此晦涩难懂中英翻译的专业术语不是本书的重点,重点内容还是实际的行为操作指南。不用担心本书的案例的真实性,因为作者本身就是一位一直在心理治疗一线的医生。读者可以在本书中“对症下药”根据自己的症状找到作者的治疗方案。不妨带着“他将如何治疗我的症状”这样的问题去阅读本书。

相信看到书名后,仍选择拿起这本书的读者,已经意识到回避行为对自己生活的负面影响了,想要寻找一些勇气让自己重新拥抱美好新生活。

创伤后应激障碍、重度抑郁、酒精依赖 社交焦虑障碍 肠易激综合征、睡眠障碍……这些五花八门的心理疾病的主要症状都包含了回避行为。作者的治疗手段的创新之处也在于此,他采用跨诊断疗法,就是他不是专门治疗其中一种病,而是通过重点治疗这些病的共同症状,再关注下其他“个性”病症,达到减缓和治愈的作用。

当下的人们自我意识越来越强,人们对于自我关注的提高,就不可避免的要面对每天都在起起伏伏的情绪。那些因为负面情绪引发的各种不良身体反应、想法和行为常常让人陷入内耗和自我折磨。有一部分人会选择回避那些引起不好感觉的场景,有些人会选择依赖药物或者酒精来麻醉自己……

本书的章节按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设计,先引导读者对自己的逃避行为进行对号入座,然后在一一分析原理和改变方案,心态和行为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通过长时间的心理暗示和坚持才能实现。因此每次逃避的念头和行为出现时候的“监督检查”就非常有必要,实实在在的将作者提供的“练习手册”记录下来,就会发现自己在一定时间段的发展变化。

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有反复,不要灰心,总得来说是在走一条正确的路,要允许自己犯错误。书中的治疗方案也是数百位成功案例证实过的。所以,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同时,如果觉得自己一个人无力完成这些方案,可以找寻身边的人帮助,一起实施。有意识的去改变自己,其实是一件非常有价值但确实困难的事。

逃避不可耻,但没用读后感(三)

当大漠中的鸵鸟遇到危险时,它总会把头埋在沙堆里,以为自己看不见就安全了,这就是所说的鸵鸟心态。

寓意形容遇到问题消极逃避,自欺欺人。

埋头只能暂时逃避现实,解决不了问题,它只是为我们制造了一个厚重的“茧”,加重我们内心的挫败。

《逃避不可耻,但没用》的作者是丹尼尔·F.格罗,他是一名资深的临床心理学家。他是精神病学和行为学副教授,美国南卡罗来纳医药大学科学和心理学项目经理,就职于查尔斯顿的拉尔夫约翰逊VA医疗中心。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很多和你有着同样困扰的朋友,跟随作者,通过以周为单位的实践练习,观察、记录自己的日常行为和心理状态,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摆脱回避行为,实现自我疗愈。

本书还配有一本《摆脱“习惯性逃避”》练习手册,可以边阅读边配合练习手册来实操,不断提高自己暴露疗法的百分比,打破自己心里的“茧”。

反复练习是暴露疗法的关键要素之一。

书中分别从场景回避、身体回避、思维回避和积极情绪回避给大家做了一系列直面逃避的方法,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场景回避和积极情绪回避。

场景回避。

有一位在机场工作的朋友,有一次坐机场大巴车下班,空间密闭,空气不流通,坐了没多久,她就出现了头晕呕吐的现象,特别难受。

之后,她一看到大巴车心里就发怵,之前不好的坐车感受就会从脑子里涌现出来,从此就回避不坐大巴车。

我们常见的解决方式是吃晕车药,上了车就睡,但也有吃了晕车药不凑效的时候,那怎么办呢? 接下来我们可以用暴露疗法来练习,每周上班都坐大巴车上班,不要刻意回避,不坐其它交通工具。

首先,要让她确定即使再出现头晕呕吐,对她的身体没有其它伤害,才能让她再次去场景暴露练习;然后,上车后她可以做些分散注意力的事情,如听听音乐或者吃点瓜子或者吃点其它小零食,来缓解紧张的情绪;最后,她的暴露练习体验感越来越好,很少或者不再出现头晕呕吐的现象了,慢慢消除了对坐大巴车的恐惧,而是慢慢的她又喜欢上了做大巴车去上班,让她的生活慢慢地步入了正轨。

只有主动面对困难,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 积极情绪回避。

我们常会被情绪控制,而不是很好的控制情绪,积极情绪回避行为不是由消极情绪引发的,而是因为缺乏积极情绪如感觉麻木不仁或者冷漠、缺乏动力或内驱力而导致的。

如去参加多年未见的同学聚会,刚开始去时满怀期待,但是到了现场却发现给你预想的并不一样,甚至感觉无趣,下次的同学聚会你还会去参加吗?

我们会找各种借口推掉聚会,甚至对这件事或者同一类的事情都会采取回避行为。

回避和自我孤立行为控制了你的生活,并带来了你所有的消极情绪,但这一局面不是一气呵成的,而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

当然,我们在进行暴露练习时,完成度只完成了50%,我们想要让自己提高完成度,就让我们来快速查看“回避场景记录工作表”、治疗目标和暴露规则很有帮助;同时,你需要回顾“暴露练习追踪工作表”中所记录的进步,以此为指导,帮助你选择在何处提升难度、重复练习,以获得更多的正面启示。 找到积极想法和消极想法之间的平衡点非常重要,我们常说爱笑的人运气不会太差,其实,拥有积极情绪的人运气也不会太差,只要能调动起你内在的积极情绪,相信你会离喜欢的自己越来越近。

当然有人还会受身体病痛或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在做暴露练习时会影响你的活力、降低你的动力和内驱力。拥有这些症状的你也不用担心,因为书中的事例也像我们证明了,调整暴露练习之后,效果也是很让人欣喜的。

写在最后:

《逃避不可耻,但没用》这本书让我们勇敢面对心里的“小怪兽”,我们不要一遇到困难就做沙堆里的鸵鸟,而是勇敢的做暴露练习,实现自我疗愈,做自己想做的自己。

坚持到底,不断挑战回避行为,你最终会发现自己的世界变得越来越美好,眼界变得越来越开阔。

逃避不可耻,但没用读后感(四)

肉不是一天长出来的,病不是一天就生出来的。量变积累成质变,这个结果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坏的,关键看我们自己选择积累的“量变”是好是坏。

就像抑郁症这个病,它一定不是一天遇到的问题,或者一天心情不好就会抑郁的。而是遇到让自己不舒服、不开心的事就躲避,问题又没有解决,日积月累到最后大爆发的结果。

那我们怎么才能克服“躲避问题”的这个问题呢?今天和大家一起来读读这本书《逃避不可耻,但没用》。

它告诉我们逃避的行为虽然不应该被人们嘲笑,但这种行为是无法为你解决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反而会让你的境况变得更加糟糕。

还介绍了行之有效的改变我们有意无意躲避行为的方法,让我们拥有更好更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这本书的作者丹尼尔· F. 格罗,是美国南卡罗来纳医药大学科学和心理学的项目经理,他是一名资深的临床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和行为学副教授。

躲避没有用,认为躲避有用是我们最大的问题。

其实很多家庭和工作中的问题,甚至一些严重的病症,我们都能从中找到“逃避”的身影。

夫妻间的问题,不是一天不沟通导致问题的出现,而是长时间的逃避一些或大或小的问题,认为不说出来,问题就不存在了;或者彼此都无法心平气和的聊天,无法沟通,导致问题越积越深,最后走向了无法调和的地步。

我们在工作中都会遇到一些自己不好办、无法办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却被领导抛给了自己,那我们怎么办呢?

有的人会找同事、找领导、找前辈......想各种方法去解决问题,而有的人会告诉领导:“我不会。”

或者就拖时间,知道领导不用自己了。

可以想象一下,两类人,两种处理方式,最后的结果一定是不一样的。

面对问题,如果我们选择逃避,认为我不去面对它,它就不存在或者它就解决了,最后的结果就是把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弄成了一团乱麻。生活中一地鸡毛,工作中难有发展。

逃避让机遇远离你,亲朋好友远离你,健康远离你,所以我们不要逃避,一起勇敢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就让我们远离逃避,开启新的征程

冰球界的传奇人物韦恩.格雷茨基锁过一句话:“如果你不出手,你将错失100%的进球机会。”

如果只是一味逃避,不去尝试改正,那将永远陷在逃避带来的恶果中,无法开心幸福的生活。

首先,你要清楚,你在面对什么事情上特别容易选择逃避,这样才能对症下药。

其次,你要确定一个目标。做任何事都要有个目标,而不是像无头苍蝇一样乱飞。

第三,为自己的改变找个容易坚持的理由,没有动力的坚持不会长久。

第四,确定起点,开始就行。说一千道一万,准备再多,却卖不出第一步就都是笑话。

如果我从小就怕在人多的地方讲话,这回让我错失很多亲朋好友的善意,也会错失无数让生活变得更好的机会。

那我该怎么做呢?如果一开始就让我上千人大场侃侃而谈,这一点也不现实。

我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接下来就是循序渐进的进行克服。比如家庭聚会、朋友聚餐,多参加不逃避,勇敢地尝试发言,一步一步的克服心理障碍。

一定要告诉自己,只有克服找个问题,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那种生活。

坚持下去,一定能行。

书中交给我们了一种“暴露疗法”,来改善并解决逃避的问题,还有各种表格提醒坚持一件事。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

逃避不可耻,但没用读后感(五)

暴露练习,摆脱“回避”思维

有人曾说过,任何的痛苦都要直接面对,不要逃避,因为逃避只会让痛苦无限扩大。事实上,确实是这样。逃得了一时,逃不了一世。终究会有一天,所有的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都会排山倒海而来,让你的防御在某一刻全线溃败。

所以,看到这本书——《逃避不可耻,但没用》——时,第一时间就与标题达成了共识。现实中你有逃避行为吗?肯定有,只是在你一而再再而三的习惯性自我逃避后,这种病症也就成为了你的一种“习惯”。像“社交恐惧症”、“酒精依赖症”“惊恐障碍症”这些常见的心理疾病,多多少少都与“回避”有关。

甚至于我们平常说的那些“至理名言”之中,都含有“逃避”色彩。如“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饭后半小时不要游泳”“避免在上下班高峰期走拥挤路段”等等。“逃避”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其实扮演者重要角色,但一旦这个“逃避”变了质,变成你逃避现实的理由时,这就可能引起一系列问题了。

正如书名“逃避不可耻,但没用”所言,逃避是一种常见的习惯性自我保护的行为,本身无所谓可耻不可耻,但,对于解决问题来讲,它真的没用。非但没用,而且还会增加我们的心理疾病。在序言里,作者就讲到“你认为回避可以解决问题,这可能就是最大的问题”。

这本书对有“逃避”行为的人来说,就是一本很具体的工具书。本书共分为包含序言和结语的10个章节。在序言上就提到了“回避行为让你感到困扰吗?”在第一周里,教会我们识别消极与回避行为,让我们认识回避行为。第三周给出了方案——向消极结果的错误预判发起挑战,进行暴露练习。

这本书的实用性在于具体的案例来分析“回避”习惯的深远影响。在第一周识别消极情绪与回避行为时,讲到马克的故事。让马克吃惊的是,在摄像头下,别人看到他的生活竟然是如此单调乏味:一连几个小时看手机,看电视,喝啤酒,没有社交。

长时间回避行为给他带来了困扰,而且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于是,他决心去改变。在书中,作者列出了一个表格,很直观的将问题暴露了出来。很多细小的问题,一旦长期坚持,最终将会酿成大祸。比如早上睡懒觉而不去处理有难度的工作任务,短期内回让我们感到睡懒觉比努力工作要好,但长期下去,工作也会随着时间越积越多,最终任务越来越多,处理问题的难度越来越大,工作受到的差评也越来越多。丢饭碗也成为必然。

作者给出了一个很有效的方法——暴露疗法。什么是暴露疗法呢?简单地讲就是,把自己暴露在自己想回避的压力场景里,慢慢去让自己去适应这种压力场景,反复练习后,最终让自己在压力场景中将风险警惕感剔除,从而让自己慢慢正常起来。

作者举到一个案例,汤米的故事。汤米对猫有恐惧症,他最好的朋友乔治养了一只小猫,这时候他面临着是否在去乔治家玩的选择。最后,他决定进行暴露练习,他试着和小猫共处一室时,小猫既没有抓他,也没有咬他,他并没有想象之中的那么强烈的不适感。于是,不断练习后 他终于克服了恐惧。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关于暴露练习,作者从第三周开始讲起,在第四周正式开始练习。作者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比较人性化的设计就是匹配一个练习的表格——这可能也是怕读者嫌麻烦而不肯开始练习,所以才随书一起印刷的吧,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作者确实有心。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让一个习惯回避的人去直面自己的所逃避的问题,也很难。所以,第一步就是选择一个小目标,填写“首次暴露练习表”,在这个过程中,及时追踪自己的情绪波动。

在首次暴露练习后,都要记住这些规则:选择对自己有挑战行的活动,反复练习,积极记录。在反复的暴露练习之中,作者也会提供一些有效的策略,比如第六周就讲到了克服四种常见的回避行为。之后就是继续暴露,继续记录,来观察自己的进步。

一句话就是,自己越害怕什么,就让自己越去做什么。如果内心足够强大,自己给自己一剂猛药,让自己行动起来。如果觉得想改变,但却无能为力,这本书真是一个福音。可以循序渐进,让自己慢慢去改变。不断练习后,一定会收获一个崭新的自己。

逃避不可耻,但没用读后感(六)

哭死,这本书是真的想要在8周内教会我这种心理学小白——如何通过暴露练习做到摆脱习惯性逃避。

书封

躺平是不是一种习惯性逃避呢?

当代年轻人高举“反内卷大旗”,拥戴“躺平”的乐哉生活,那么躺平是否是一种习惯性逃避呢?答案是:是的。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逃避是一种惯性,当惯性逃避形成人生很可能会逐渐失控,克服惯性意味着莫大的勇气,却是重新获得人生掌控感的第一步。

当面临困难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可能人性第一选择是逃避,因为逃避可以带来短暂的安全感,短暂的逃避毫无意义,直面生活才能解决问题,为什么很多人会惯性逃避——因为逃避是最容易的事,面对工作的困难,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虽然会收获短暂的快乐,但生活总归要回归,所有的焦虑,问题依然存在。不要逃避问题本身,不如把人生当作打怪升级,和真实的自己对话,与糟糕的情绪共处,面对,认识,接受,然后改变。

出版方送的可爱贴纸

行之有效的方法:暴露练习

这本书的作者丹尼尔是有15年临床经验的精神病学和行为学副教授,他将临床诊疗,教学和心理学研究结合,真正做到了通过创新学术研究和出版自己的研究成果来提升心理治疗成效,在帮助患者做心理治疗的同时,还将临床诊疗工作和教学,行政管理相结合,通过行政管理和政策制定来改变整个行业的发展进步。

作者接触过无数个临床案例,都是逃避的“你我他”,他提倡的“暴露练习”,他带领无数“逃避人”通过“暴露练习”走出情绪沼泽,回归正常生活,那些临床案例也证明他的方法论是可实现,可推广,可复制的。

跨诊断疗法:横向诊断,以一敌多

这本书不仅仅可以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疾病,如抑郁症,恐惧症,PTSD,这本书还有一个独特之处在于。作者采用了跨诊断疗法来呈现和诠释治疗各种疾病和症状----所谓跨诊疗法是指对多种疾病和多个症状组进行横向诊断。

这种跨诊断治疗的优势是既治疗这些疾病的共同症状,又能兼顾多种其他症状,比如惊惧发作、惊恐发作、间歇性的暴露和强强迫行为,以改善这些症状组中的每一种疾病的治疗效果。

这本书中所涉及到的疾病和症状包括PDSD、重性抑郁症、惊恐障碍、社交焦虑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特定对象恐惧症、强迫症以及其他临床症状,比如睡眠障碍、间歇性的暴怒、惊恐发作、麻木、冷漠、长期焦虑等。那我们如何来判断,作者所说的症状得到缓解呢?

如何判断逃避情况是否有好转

书中作者为这些临床案例设置了一些KPI,比如:社交关系和恋爱关系得到改善,教育程度和职业发展获得提升,娱乐活动得到拓展,培养兴趣爱好,积极参与社区活动等。

练习手册

8周实践:心理治疗师手把手教你通过心理自助手册摆脱“习惯性逃避”

8周的实践过程大概可分为三个阶段:

step1:识别阶段,分三周:第一周:识别消极情绪与回避行为的恶性循环,

step2:认识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主要是包含两个目标,第二周先设定目标,积聚改变的动力;第三周:向消极结果的错误预判发起挑战;

step3:改变期:这个阶段比较难受,但是重在坚持。第四周:开始暴露练习;第五周:巩固成果,排除干扰;第六周:克服四种回避行为;第七周:向理想的生活再靠近一点;

step4:最后一周进行巩固训练,防止症状反弹。

逃避不可耻,但没用读后感(七)

这是一本由国外资深的业内人士编撰的心理自助书籍,兼具实用方法和实践相结合的,如何走出习惯性逃避怪圈的暴露练习为主题所编写的一本书籍。

这是来自 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 旗下的品牌 华章同人 所引进出版的主题为“正视负面情绪,深度了解自我”的“心理能量”系列书籍,共有三本《逃避不可耻,但没用》《低谷中开出花朵!》《从偏见到仇恨》,这是其中一本。

就《逃避不可耻,但没用》这本书而言,书中的方法既是跨流派、又是跨诊断疗法,我们不用关心它是从哪些心理学流派来,也不用去诊断是哪些病症,因为它的疗效已经就着主题里提到的这个问题在治疗实践中得到了充分,能帮助到人们这点更为重要。

本书适用于有回避行为并为其困扰的所有人群。(这其中就包括了,无论是有没最常见的心理疾病的人群。最常见的心理疾病的主要症状都包含了回避行为。)作者希望、也相信本书中的练习能够解决这些问题,这些跨诊断疗法应该能够帮助到你。

书中内容精炼,直奔主题。书中练习科学、实用。里面满满的练习习题,这些习题以周为单位进行实践练习。我们可以根据上面的步骤观察、记录自己的日常行为和心理状态,在不断练习、培养习惯的过程中,潜移默化逐渐摆脱回避行为,从行动上改变自己,实现自我疗愈,塑造全新的自己,开启真正的美好生活。

本书采用跨诊断行为疗法TBT模式,以4个大主题部分来教读者:

1.如何鉴别回避行为

2.了解回避行为

3.挑战回避行为

4.停止回避行为

比如如何鉴别回避行为:

书中第四页,作者通过从情绪、情绪反应、行为以及躯体症状等方面,列举出了几十种让感到困扰的症状和情绪,设计出一个问卷调查,上面有个开放性的题目按照书中列举的几个小点来回答你所注意到的这些以上的症状有哪些。

这个读者按照自身情况来圈。无论最终圈出一个或多个,在阅读本书的出发点都是让你体验着上面列举的消极情绪,看看有哪些,程度多少。如果这些消极情绪程度过多的话,如同乌云般挥之不去,让你寝食难安的话,这些消极情绪和因此和由此引发的症状也会像乌云一样越聚越多,连成黑压压的一片。

而这个时候,就应该警觉起来,开始需要处理了。本书提供的练习可以提供办法去处理这些问题。因为乌云是暴风雨的萌芽阶段。

而实际上上面列举的一些表现就是你回避行为的开始。萌芽阶段就是预警信号,在这个时候就要开始保持警惕,预防回避行为的出现,防止暴风雨进一步的加剧。

让我们跟着书中的练习来保持身心健康吧!

⭐用什么方法呢?

本书的练习通过以周为单位划分。按照每周会有一些练习设计,接着周与周之间的练习作为对比,让读者体验到与研究结果相似的改善。

⭐如何使用这本书呢?

这里面练习的进度非常重要,务必要按照作者的进度来进行。

如果读者的进度比上面的每周练习要快一些的话,作者鼓励读者进行反复阅读本书,并反复做书中的练习,直到在读者感到最初迫使自己阅读这本书的动力的那些症状大大减轻为止。

并且在未来的几周需要坚持下去。

如果读者有在接受或准备去接受心理医生治疗的的话。这本书也可以成为治疗的主要辅助工具。因为本书包含讲义和练习,可以为你的治疗面诊,提供一种实证的形式。当然。这并不是保证治疗成效的必要条件,但是对于某些需要辅助治疗才能有成效的患者来说。如果身边有个尽职尽责的人来监督他治疗的进展情况,会让他最终的治疗结果于他自己独自一人阅读本书进行治疗时大相径庭(当然,如果你拥有身边人愿意帮助配合你的好的条件的话,这个身边监督你的人就不是非得是心理医生了。可以是你身边的配偶、家庭成员、你的好朋友、闺蜜、好兄弟愿意的话,这就更好了)。

书的外封皮采用特殊的纸,细腻、柔软,非常亲肤的感觉,像婴儿肌肤般的触感,让人感受像在被温暖、柔软的母爱贴近的感觉。

这个封皮是防水材质。当在阅读时,不管是手出汗、洗了水的手、不小心碰到水,以及在遇到生活中的一些事流眼泪了想要从书中获得帮助的时候,这本书都不会因湿水而“受伤害”,仍旧非常“坚强”地呆在那里,稳稳当当地、牢牢地抱持着你,任你怎样充分利用它都可以。

相比电子书籍来说,拥有一本纸质书籍在使用、实践起来会方便许多。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