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岸》是一部描写人性与命运的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平凡的家庭在生活中所经历的种种挫折和磨难。小说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描绘了人物内心的挣扎和矛盾,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变。读后让我深刻思考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河岸读后感篇一
说不上来为什么,也都挺对我胃口的。大概是从小看这类书,看的太多了的缘故。
我发现打动人的文学要素只有一个,那就是“坚持”。任何人把“坚持”这件事写好了,这本书就成了。
1/15页河岸读后感篇二
算是一口气读下来的~~看完心里却异常的压抑~~~~
为了证明而子宫的父亲~~~我觉得是通篇里最可怜的人物~~~
最后抱着铜像而沉入水底,也许对他是一种解脱吧!!!
2/15页河岸读后感篇三
在去年读完此书时,当时给我震撼还是蛮大的!苏童的文笔,加上如此的故事!如果只是简单的连读河岸,就是太肤浅的想法了!
如果谈谈当时的感受,我只想说,这是:河岸;河、岸;河!
更有了读读苏童其他作品的想法!
3/15页河岸读后感篇四
总感觉苏童《河岸》是一部现实的预言,人的身份可以被怀疑,一旦脱离了所谓“高贵”的血统,你所拥有的一切都是记忆。一个时代的印迹,一种预言家式的思维来平叙一对父子的经历,这种“非典型性”其实是一种“典型”代表,代表着什么……,呵呵,我还在继续参悟……
4/15页河岸读后感篇五
看的时候很怕很怕看完,刻意看的很慢来配合作者营造出的那种时间流逝在一片死水里的无奈,苏童还是依旧把被人们忽视的平淡中最朴实的悲凉写的无比的轻也无比的重.
结局依旧是他擅长手法,把人抽空骨髓似的无奈和空虚感蔓延得一塌糊涂。有种微弱却沉闷的心痛像极了指尖无意被小刺扎入的感觉.
5/15页河岸读后感篇六
如果《碧奴》是之于《我的帝王生活》的徒劳,《河岸》就是之于《米》的徒劳。
那个用幽香、潮湿却又险恶、锋利的文字四处驱赶我们的身体和魂魄的苏童已经不再,一同在氤氲中流失的是那个时代。
6/15页河岸读后感篇七
很不安分地读完这部来自苏童的作品。
读在前部分还不时讥笑着空屁,那时候情绪也被调戏了起来觉得好笑,人就是这样看不得一帆风顺的遭遇,对待小说人物更是如此了。。
读到后部分就再也笑不出了,觉得也只有对好的东西得不到才会迷恋弥留的感觉,还有就是他对河(父亲)和岸(母亲)表现出的不用情感,文中也有不少关于河跟岸的冲突和波澜,这些对立给人冷冷的感觉
7/15页河岸读后感篇八
告诉我永远有多远,这不是苏童说的,但是在这篇文章里似乎读懂了一些真谛。
其实还是喜欢曾经的苏童,也许那些都已经是一个瞬间。但是比起奢求永远的作品,过去的更让人记忆深刻。读苏童的书,每每会失望,因为要超越以往的瞬间已经很难。或许,问题不在于苏童,而在于我们长大了。
8/15页河岸读后感篇九
河岸河岸,请延伸至河的另一边,好让我轻易走过去
那还要船做什么呢
一边到另一边,不是你我决定的,是由河的流动所决定的,生命如水,任谁也无法阻挡它的流势,你是要追寻那既定的轨迹,或是坚定站在干枯荒芜的戈壁,或是面朝将至的浪潮,死亦不悔。
“就像水随着水流逝,草连着草生长,这不是选择,是命运。”
那不过是,你选择了的命运。
9/15页河岸读后感篇十
一口气读完....
主角的名字已经模糊...只记得"空屁"...
苏童的文字直白而犀利....
全文尺度把握得很准....游走在喜剧与悲剧之间...
这是一本很有时代特色的小说....
一本让人在炎热的夏日,感到透心凉的小说....
无奈...愤恨...迷茫....挣扎....
只要活着...都是空屁....
10/15页河岸读后感篇十一
至今还没看完 大概才看了一半 也许没有资格来评论 但是也有一点意见想说说····
自从苏童送了我一本《白雪猪头》之后我就开始用心看他的作品,《河岸》是第一步 这么一半看过来,觉得故事讲得不错 有些描写也非常客观 看着文字就会想到这些人物的形象和表情 但是总感觉有些人物的对话好像不是很符合现实!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同感?!比如小慧仙的一些话语 就感觉不是一个小女孩说的!
11/15页河岸读后感篇十二
承载的现实和历史太多,苏童放不开手脚,没了那个步若游丝如鬼魅、思维流淌若幽泉的苏童。
我还是喜欢《妻妾成群》里的苏童,那时的苏童是那口神秘的井,布满了藤蔓植物,催促着我们发现,却总是不敢走得太近,我们永远也跟不上苏童的步伐,永远也不知道他的下一步迈在哪里。
河岸的刻画气息太浓,尤其是对慧仙的刻画,没了苏童往日的浑然天成~~
我爱的苏童。因为有爱,才有期待。
12/15页河岸读后感篇十三
很喜欢苏童的文字,促使我一天内读完了《河岸》。
前半部分完全沉浸在作者细致入微的描写和情节里,后半节却越来越失望。
可能被好莱坞大片宠的,反而非常不喜欢作者后面的情节。
女一号美人慧仙是个矫情任性的女子,男一号“空屁”内心无比强大,却是个不善言辞的行动矮子。
没有传奇,没有英雄,没有奇迹发生。
看完后,非常郁闷。
13/15页河岸读后感篇十四
去年某次出差的机场,仅凭“苏童”二字就购得此书。无奈旅途之奔波,登机即昏昏睡去,之后便束之高阁几乎忘记。压在纸箱底层,几次搬家辗转,终于重新勾起了我阅读的愿望。用了几个临睡前的夜晚,就读完了。
《河岸》导致了我连续几天的噩梦,将我置身那个动荡的年代。破落的街景、混沌的河水、撕裂的家庭、懵懂的情感、残酷的现实……让我感叹自己的幸运,幸好!没有生在那个不堪的年代。
14/15页河岸读后感篇十五
苏童笔下的这个少年,令人觉得窘迫和无奈,命运多舛,再合适不过。曾经我也像他一样,羞于自己的出身,羞于自己的家世,每每想起总做一些出格的事情来祈求找回一点点自尊。年少时,在错误中颠簸,惶而然之的成长。这个少年抑郁和逼仄的人生,我看到他母亲离去时竟然哽咽。抛开书的时间和背景,少年对喜欢的人的爱慕以及对于父亲干涉自己青春期的原则性,实在是和我们很像,因为性格导致不敢和心仪的女生聊天,那种可望不可即的青春期的懵懂,令人不自觉自省。我觉得朴树的《平凡之路》很适合本文文风,那个少年,做了个梦,醒来时,物是人非。
15/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