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焚香清坐读唐诗读后感摘抄

焚香清坐读唐诗读后感摘抄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4-18 04:00:13
焚香清坐读唐诗读后感摘抄
时间:2024-04-18 04:00:13   小编:

读完《焚香清坐读唐诗》,感受到唐诗的深邃内涵和优美意境。作者通过对唐代诗人的赞颂和解读,展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珍视。在静谧的氛围中,感受到了诗人们对生活、情感和人性的深刻思考,让人不禁沉浸其中,领略唐诗之美。

焚香清坐读唐诗读后感篇一

唐诗对中国人而言,是一种全方位的美学唤醒:唤醒内心,唤醒山河,唤醒文化传代,唤醒生存本性。——余秋雨 书名:《焚香清坐读唐诗》 作者:杨蓉 出版:新世界出版社 看到这本书的书名,一下子就有一种安静的感觉,心一下子就平静了。焚香、清坐,真的与诗歌很配哟!

焚香清坐读唐诗读后感篇二

诗意的生活,是我们每个人都向往的。但是,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这样的片刻呢?《焚香静坐读唐诗》给了我们答案。 在炎热的夏天,我们可以在小园子里寻得一丝丝的凉爽,点燃一支香,静静地坐下来,打开书本读上一首唐诗。这样的生活,是不是很美呢? 在寒冷的冬日,在明媚的阳光里,静坐在窗前,一边晒着暖暖的太阳,一边打开一本书。沉浸在书里的世界里,一幅岁月静好的样子。 . “焚香静坐读唐诗”出自于南宋杨万里的《中元日午》。诗中的“雨余赤日尚如炊,亭午青阴不肯移”,如同我们现代人的心情,被炎热的夏日、被繁忙的工作、被不确定的未来所烘烤,渴望一丝丝的凉爽。而“小圃追凉还得热,焚香清坐读唐诗”,则是对那种对凉爽的渴望和对炎热天气的厌倦,渴望安宁,渴望诗意生活的真实写照。 .

焚香清坐读唐诗读后感篇三

诗词的美和韵都能体会到,但是就不知道怎么表达,说得是不是你!

都说美得不可方物,妙得不可言说,如果有人要说一说,我们不妨也听一听,看啊可能他人眼中的唐诗是哪种韵律。

焚香清坐读唐诗读后感篇四

没有一种深情,在唐诗里找不到共鸣;

没有一种人生,在唐诗中找不到书写;

没有一种思考,在唐诗中找不到回响。

作者杨蓉,中国诗书画研究会研究员精选唐诗88首,按题材加以分类解读,引领我们领略唐诗中的万千气象和人生百味。

尘封千年的荣耀被书写,唐诗之花绽放在高山之巅,永不凋谢。唐朝之景,映入眼帘,唐朝之音飘然入耳。

没有比李白更苍凉的怅惘,大笔一挥就是半个盛唐。王维的大漠孤烟缭绕出落日的豪放;王勃,繁华与孤鹭齐飞,才比天高却命比纸薄;杜甫,吟鞭祈指千尺涯,四年流亡,却从未放弃最初的梦想。

唐诗之花在在作者笔下悄然绽放,承载千年金戈铁马,仰望万载刀光剑影,打开尘封千年的记忆与荣耀,在气吞山河中感叹,花开千年。

华美的花朵在记忆中盛开了一个燃烧的国度,那些远去的生命,斯人已逝,花香依旧弥散。

焚一支清香,饮一杯清茶,展卷于案,让香气和诗情氤氲天地,浸透灵魂。

焚香清坐读唐诗读后感篇五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余光中曾经用诗意的语言盛赞唐诗的豪放与柔情,婉丽与清幽。 的确,唐诗三百首,包孕着情、景、人、事,或慷慨激昂、或沉郁顿挫、或婉转幽深、或清丽动人,闪耀着独具特色的心灵之光。中国诗书画研究员杨蓉新作《焚香清坐读唐诗》,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一首首唐诗背后的人生故事,让我们深入领悟诗意与人情,值得细品。 书名就给人美的享受,点一支香薰,轻吟一首诗,任香气和诗情融合,浸润心灵。清、静、香的境况,全由唐诗开启。 全书精选88首唐诗,按照题材分为书事篇、咏怀篇和言情篇,又细分为登览、行旅、边塞、题写、咏物、言志、田园、世情和赠别。作者结合历史典故,自身生命体验,把握诗人当时当事的情感脉络,探索简洁诗句背后的深刻意蕴,让我领略到唐诗中的百般滋味,万种风情。 封底说得好:“没有一种深情,在唐诗中找不到共鸣;没有一种人生,在唐诗中找不到书写;没有一种思考,在唐诗中找不到回响。”杨蓉的解读让我更深刻地理解那些凝练的句子,体悟人生。 以解析《登幽州台歌》为例,“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杨蓉开篇叙述陈子昂当时壮志难酬的背景,接着挖掘时间与空间重叠的辽远与无望,又以自身体悟小结:“人的许多情感,一旦抵及涌点,怕唯有哭一哭方可排解。高兴是如此,失意也是如此。”最后杨蓉又把万千读者的不同感受加以阐释,点明“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让我感受到诗的无限延展性魅力。 88首诗,每首诗的历史背景、或明或暗的景物及人物情绪志向,人生态度,杨蓉娓娓道来。

焚香清坐读唐诗读后感篇六

* 古风女子,笼袖闲坐。再细看,娥眉樱唇,云鬓步摇,自有一番妩媚。隔窗凝视,烟云缭绕,小小一只香炉置于一旁。这样的场景成为一本书的封面,应该是一本怎样的书呢?——不错,就是一本古诗赏读的作品。清新素雅的封面让人一见倾心,杨蓉老师的文字让人一读醉心,还有什么比冬日窗前赏读古诗更浪漫的呢? * 这本书精选了88首唐诗,按照不同题材,分类进行解读,书事篇里分为“登览”“行旅”“边塞”“题写”四类;咏怀篇里分为“咏物”“言志”“田园”三类;言情篇里分为“世情”“赠别”两类。可谓首首经典,篇篇精彩。 * 随手翻开书,就读到这样一段,简直说到我心坎里去了: “人与人相遇,有时是缘,有时是劫;有时是无心插柳,有时是柳暗花明。有时,初遇一人,感觉别有洞天,然越往后接触越觉得,不过如此。读诗也一样。有些诗,起先几句一读,好得令人连连拍膝,然越往后读,越觉得也不过是些俗套;有些诗,则开头读来平平,读到尾上,彩才出来。” 谁说不是这样呢?那些人生中的初见,许多惊鸿一瞥,许多惊为天人,在日后的深入接触后,会觉得淡而无味,大失所望;而有些不经意的相遇,仿佛邂逅一方宝藏,越发掘,越觉得怎么这么惊艳! * 从前读李白,欣赏他的气吞山河,大气磅礴,语不惊人死不休;后来读杜甫,欣赏他的忧国忧民,责任在心,同情他的际遇,理解他的满腔怜悯。从前喜欢“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工整对仗,朗朗上口;后来喜欢“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的孤寂与怅然。 * 走过“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岁月,进入“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的年龄,读诗的心情与感受已经一变再变,唯独不变的是那些美艳绝伦的文字带来的沉醉感、震撼力。 * 书中,杨蓉老师这样说:“古诗词是不可细解之物,尤忌一字一句解,把其中那点堪琢磨的情味全解没了。”所以,读诗就是读诗,你有你的感受,我有我的体验,人生不同,体会不一,喜欢就好。 * 朔风凛冽,有人偏爱“独钓寒江雪”, 大雪封门,何人独守“红泥小火炉”? 勇攀高峰,登顶“一览众山小”, 相看不厌,笑言“只有敬亭山”。 经典的诗句在千万次的吟诵中,早已与读诗人融在一起,我们看着李白、杜甫、陈子昂……一众诗人款款而来,又目送他们渐渐远去,我们吟诵的不是唐诗,我们吟诵的是春江、夏月、秋风、冬雪……

焚香清坐读唐诗读后感篇七

“焚香清坐读唐诗”出自宋朝诗人杨万里的诗作《中元日午》,杨万里用这首诗表达了自己静坐读书的宁静心情。透露出读诗的境界,读诗好比置身于大自然的意境之中,享受大自然的恩赐。中国诗词书画研究会研究员杨蓉的唐诗解析集《焚香清坐读唐诗》,用这句唐诗做书名,可能就想和读者探讨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来读唐诗。在这本书中,她以独特的视角,分三个专题,九个场景对八十八首唐诗进行了详细的解析和品读。将我们带入了我们熟悉的那个唐诗的世界。

唐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古代诗歌的最高水平。唐诗承载着那个时代生活着人的智慧和情感。通过阅读唐诗,我们可以了解他们的生活,思想,情感和价值观。但是受限于应试教育,唐诗做为课业考试的重要内容,学生常常被要求记硬背唐诗,没时间也没人教他们如何去领悟唐诗中深层次的美学价值,这不得不说是一件憾事。而《焚香清坐读唐诗》的出版可以让有缺憾的读者重新认识唐诗的美,领略唐诗中的快意恩仇和百味人生。

在《焚香清坐读唐诗》这本书中,杨蓉一方面带着读者赏析那些脍炙人口的唐诗,提出一些新的见解,让我们重新认识这些唐诗和诗人。另一方面还给我们介绍了一些不太熟悉的唐诗和诗人。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杜牧的《赤壁》,杨蓉认为杜牧能写出“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样的诗句,是他“兴趣使然”。杜牧出身大家,三朝宰相之孙,胸怀大志,“爱论古人长短得失”。再如,王湾的诗,我们并不熟悉。杨蓉介绍了他的《次北固山下》,逐字解释什么是诗意的“情景交融”。

这本书的另外一个特点便是作者在解析唐诗,介绍诗人的时候,会做横向对比。即和同时代有相近遭遇的诗人做比较,又能和不同朝代的诗人做比较。这样不仅让被介绍的诗人形象在读者眼中更加鲜活,更能让我们理解那些诗人在当时的环境下做的选择和人生经历。比如,在介绍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时候,作者拿苏东坡做比较,从诗作中读出这些大诗人在贬谪后重塑价值观的过程。

《焚香清坐读唐诗》值得每一位喜欢唐诗,想了解唐诗背后的故事的读者去细细品味。

焚香清坐读唐诗读后感篇八

诗词是中国所特有的文化,是一种区别于其他国家诗歌的一个存在。中国人从咿呀学语之时起便与诗词有着不解之缘。甚至婴儿时期,陪伴她的除了母亲的儿歌便是这些诗词的朗诵。诗词是专属于中国人的浪漫,是我们文化遗产中最璀璨的一部分。 诗词的巅峰在唐朝,从初唐四杰到盛唐巅峰在到衰落,出现了太多的诗人。不知道是大唐的繁荣赋予了他们多彩的人生,还是他们成就了唐朝的文化。总之,诗词是大唐最为自豪的文化遗产。

电影《长安三万里》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学生去看,可以跟着朗诵一首又一首耳熟能详的诗歌。成年人去看,则是盛唐的衰落与文人的一生。在不同的年纪,我们或许会有着不同的感悟。

《焚香清坐读唐诗》是杨蓉所著的一本唐诗解析集。里面收录了近百首唐诗,多数是我们所熟悉的,或许很多都是学生时代课本中所学习过的,而如今步入社会的我们再阅读这些诗词会有怎样的解读呢?

作者对唐诗解析进行了分类,让也读者能很好的体会其意境。我们常说某个诗人是豪放派、婉约派、田园诗人等,其实更多的是从诗人的文风上来说的,但你会发现诗人并不拘泥于一种风格,更多的也是在不同时期的各种生活经历有关,得意时有一种方式表达,失意时也有方式来表达。李白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而在这以外依旧有着很多诗人和很多诗词。

看这本书,会有一种看课文的感觉,一首诗词出现,对于它的解析更多的是字面意思,而深层意思则是看诗词的创作时间和背景,更多的是诗人方式所处的环境和人生经历,它决定一首诗词的真正意义。我们读诗歌,是读它的意境,也是读它背后的故事。

《焚香清坐读唐诗》是一本非常实用的书,它将诗词进行了更为细致的解析,为什么要用这个词,这个词好在哪,作者在写这首诗的时候处于怎样的一个状态,为什么从来未曾到过的地方,却可以描述出它的壮丽辉煌。

唐诗就是如此的神奇,无论你是得意或者失落,客居他乡时,故地重游时,开怀大笑时,总会有那么一两句诗词可以承担你的感情。阅读诗词,是美的享受,是一件快乐的事。

焚香清坐读唐诗读后感篇九

宋朝词人杨万里在中元节的时候写了首《中元日午》,里有诗句“小圃追凉还得热,焚香清坐读唐诗。”意思是,到这小园圃来避暑还是觉得热,不如心静自然凉,焚香清坐品读唐诗。

在现代,我们都在追名逐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如杨万里那般,在室内焚香,独处,悠然品读唐诗的人很少了。我所知道的恐怕只有《焚香清坐读唐诗》的作者杨蓉。

我试了一下,在家里找一处清幽的地方,铺上软垫,点上一支沉香,读书的氛围有了,将室内光调的恰到好处,再坐下来跟着杨蓉读诗,期间,泡上一壶好茶,呷一口,清幽的茶香和檀香还有书墨香碰撞在一起,别有一番意境。很久没有这样有仪式感的读一本书了,真要谢谢杨蓉。

《焚香清坐读唐诗》精选了88首唐诗,杨蓉为中国诗画研究会研究员,对唐诗有一定的理解和看法,果不其然,在读诗过程中杨蓉对诗不仅仅是简单的赏析,还提及了诗人作诗背景、结合诗人的其他作品来阐述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比如,在《钱塘湖春行》这首诗里,很容易只注重白居易诗句中营造的美,而忽视了白居易写这首诗时快乐闲适的心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白居易四十四岁贬到了江州,他也有反映内心落寞与不适的心境,但在调整好心情后,欣然接受当下的不顺转而寻求适意的良好心态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不仅如此,作者还将苏轼与白居易做对比,他们都是在贬谪中重塑价值观的代表。更就诗中效仿杜甫的一句诗“几处早莺争暖树”提出了质疑,认为不如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

道出了作者对诗的不同理解。

在介绍刘禹锡《石头城》时,杨蓉将《石头城》放在刘禹锡的《金陵五题》中介绍,让我对刘禹锡的另五首诗也有了兴致,想要一探究竟。除此之外,还介绍了石头城名字的由来。最有意思的是,书中列举了孙犁先生的老师诵读这首诗的场景,令我有些忍俊不禁,但是这首诗经过这则小故事,更能让我印象深刻。有谁能抗拒的了幽默故事呢?

《焚香请坐读唐诗》这本书无形中让我对唐诗有了新的理解,读唐诗不仅是读和背,更重要的是在读诗中涨知识又体会到诗人写这首诗的内心体验,还有对我们当下人生的激励作用,这些才是这些诗历经多年还让我们念念不忘的因素吧。

焚香清坐读唐诗读后感篇十

唐诗宋词是我们几千年文化的艺术瑰宝。更是大唐以来,文化传承的一个新高度。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犹记得少时的“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到如今再看,早已是【诗中人】。

看过杨蓉的唐诗,才懂得诗词真正的韵味,更能理解诗人的用意。甚至感同身受,能在袅袅香烟中穿回他的时代,历经他的人生。

-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开篇的《登幽州台歌》最令人遐思神尔。再看陈子昂当年的际遇,不得不一阵唏嘘。大好青年,一腔孤勇,想要投报国门,却败在了当权者的覆手之下。那种不甘,还有无奈。都好真实,也好失望。

-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当年忠勇不二的韩愈,如今看来却有了几分【茶颜茶色】,多少有些令人啼笑皆非。之前还看到蒙曼老师说韩愈给人写墓志铭来换取润笔费。哈哈~~~~不一样的韩愈啊。

-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情窦初开的年纪里,最喜欢这首温柔的诗,记忆中这首诗都是粉红色的。可惜,它却是BE的结局。去年的爱,今年才来寻,可有想过寻不到的那一刻?

-

唐诗里的故事说不完,却会一直流传。

焚香清坐读唐诗读后感篇十一

有人说:没有一种深情,在唐诗中找不到共鸣; 有人说:没有一种人生,在唐诗中找不到书写; 有人说:没有一种思考,在唐诗中找不到回响;

余秋雨说:唐诗对于中国人而言,是一种全方位的美学唤醒:唤醒内心、唤醒山河、唤醒文化传代、唤醒生存本性。

对于《焚香清坐读唐诗》的作者杨蓉来说,唐诗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是中华厚重文化的底色,是丰盈中华儿女内心深处的滋养。

在冬天的夜里,窗外是大雪漫漫,窗内围炉煮茶读唐诗。赌书消得泼茶香,手边是书,桌上有茶,耳边是琴音。此时的茶必得是一壶老茶才配得上这样的夜,这样的书。绿茶,在此时都太过于单薄。 《焚香清坐读唐诗》书中一共收录了88首唐诗,按题材进行分类,三个篇章程共9大类,比如书事篇有:登览、行旅、边塞和题写;咏怀篇分:咏物、言志、田园;言情篇有:世情和赠别。结合自己的生命体验,每一篇都进行了详细的解读,让我们了解到许多不知道的故事。触类旁通,和作者一起领略唐诗中的万千气象和百味人生。

一首首耳熟能详的唐诗背后,一个个不为人知的故事,读完之后,对于每一首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很多从小被收录在语文课本里的诗,很多随口就能接出下句的诗,只是停留在会背而已。如今多年之后,再次细细读来,发现对于作者的情感,更多了一份共情的理解。当时读时不知其中味,读懂之后才发现,自己已不再年少。 叶嘉莹说:凡是最好的诗人,都不是用文字写诗,而是用整个生命去写诗。 所以,成就一首好诗,需要真切的生命体验,真情的自然流露。人到中年,多了一份人生的体验和生命的历炼之后,再为读唐诗,就懂得了李白的少年江湖,读懂了杜甫的一生...... 有人说,生活的答案在古诗里都能找到。今夜,我们在一本书中,寻找人生的答案。

焚香清坐读唐诗读后感篇十二

在冬日的午后,焚香、清坐、读诗,会是人生最惬意的状态吧,暂离俗世的一切纷扰,投入抑扬顿挫的字句,去感受诗中的万千世界。

《焚香清坐读唐诗》是中国诗书画研究会研究员杨蓉的全新力作,在这本书中,作者在精心研究历代诗论的基础上,从书事篇、咏怀篇、言情篇三个层面为我们解读登览、行旅、边塞、题写、咏物、言志、田园、世情、赠别等九大场景的88首唐诗,引领我们领略诗中的万般情绪和百味人生。

好的诗人都不是用文字写诗,而是用整个生命去写,所以他们的诗中总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厚重的情感。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我们可以品味出陈子昂对于人生的无限感喟;“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包含的沧桑沉浮不言自明;“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中有着多少孤独,“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中又有着多少坚持与倔强……每一篇诗文里都有它的灵魂,每一句平仄中都蕴含了作者的无限深意,在作者的分析中,在我们的感悟中,我们将收获唐诗的魅力和力量。

唐诗带给我们的是悠远的意境和美好的感受,它的美,在文字,在内涵,在它蕴含的无穷力量。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古诗,那些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古诗,那些经历了千年的时光,依旧熠熠生辉的古诗,它们值得我们耐心地去读去细品,然后体察出诗中的真味。

焚香清坐读唐诗读后感篇十三

唐诗,是我们很小就接触到的。你知道的“鹅,鹅,鹅,曲项向天歌。”是骆宾王的;你知道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李白的;你知道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是王之涣的……所以,你其实很小就接触到了古诗,但是那时候大约是觉得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会不知觉地吟诵起来。你不知道诗词大意,也不知道作诗的背景,更不知道作者怀着怎样的心情写下这首诗,而这本书就带你进入唐诗的背后——作者的内心世界。 ———— 这本书选取了一些代表性的古诗,将它们分门别类,从内容出发进行了一个更加清晰的主题划分,比方说书事篇,就是通过诗歌来记录叙述事件的,又根据内容分了【登览】【行旅】【边塞】【题写】,像前面提到的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就是,另外还有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这类就属于【登览】;“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这些就属于【行旅】 提到边塞诗,就不得不提及王昌龄了。他所出的时候可以通过建功立业来进入仕途,王昌龄走上了出塞之路。看着边塞的壮观景象,写下了气势磅礴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一方面描绘了战争的环境的恶劣,另一方面又表现了自己的满腔热血。《出塞》那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可惜后面军力衰微,鲜有人能担此大任了,这句也表现出了对后来的边关情况的担忧。 ———— 当然,有人有万夫不当之勇气吞天下之势像建功立业扬名立万,就有人看清官场黑暗淡漠名利归园田居。有的诗咏物,有的诗言志,有的诗则归隐田园。你知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歌颂哪座名山的吗?“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你喜欢这种其乐融融的场面吗?“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你喜欢好好睡一觉两耳不闻窗外事吗?…… ———— 曾经困扰很多人的背诵并默写,现在是不是应该感谢,不然可能都不知道那些诗。但是,我们不仅仅要会背诵默写,更要去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抛开环境背景谈思想感情都是虚假的遐想。诗人的一生才是最大的诗作。

焚香清坐读唐诗读后感篇十四

唐诗前承汉魏民歌、乐府传统,而又尤其发扬光大、更多创新。典型的狭义的唐诗,一般称之为近体诗,或叫格律诗。清朝康熙年间编定的《全唐诗》,全书共900余卷,收录2200多人的诗歌作品48900余首,堪称唐诗的集大成者。除此之外最有名的唐诗作品集,是清代蘅塘退士孙洙编选的《唐诗三百首》,虽然原本只是为童蒙学习诗歌而编的家塾课本,却从此“风行海内”、影响至今。

唐诗应该怎么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办法。最简单的,或许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有复杂的,或许就是杨蓉的这本《焚香清坐读唐诗》,还挺有仪式感的。其实除了所谓的“仪式感”,《焚香清坐读唐诗》还有别的更有价值、更不容忽视的特点值得说一说。

从小学诗,先是要熟读、背诵,对每一句每一篇进行解释,这是一种学习;到了后来,还要了解作者是谁、诗歌的时代背景等,这样对于唐诗的理解就能更进一步。《焚香清坐读唐诗》基本上也是这样,不仅学诗——总计收录了88首,分为了书世、咏怀、言情三大篇,更重在讲诗,讲述诗歌的创作由来,以及阅读心得等,虽是一家之言,却足可以欣赏之、品味之,当然领悟力高的话更可以超越之。诗本来就是这样,唐诗也是如此,并没有规定的标准答案。

《焚香清坐读唐诗》中收录的88首唐诗,五言、七言居多,歌行体倒不是很多,只有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以及白居易的《卖炭翁》几篇,若是还能收入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以及杜甫的“三吏”“三别”和《兵车行》,那就更完美了。为什么要单挑出歌行体来说呢?那是因为歌行体的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声律、韵脚比较自由,平仄不拘,可以换韵,融记人物、记言谈、发议论、抒感慨于一体,内容充实而生动。其特点正如宋代的姜夔在《白石诗话》所言:“体如行书曰行,放情曰歌,兼之曰歌行。”写起来读起来都更有味道。

唐诗作者的各种各样的称谓也很多。比如陈子昂的诗风格高峻,可见“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贺知章的诗豪放旷达,人称“诗狂”;王昌龄既被称为“诗家天子”,又有“七绝圣手”之称;王维的不少诗有浓厚的佛教禅宗意味,被称为“诗佛”;李贺的诗擅长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形象,被称为“诗鬼”。“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就更是众所周知、不必多说。作者的并称也很多,比如“李杜”——李白、杜甫,以及“小李杜”——李商隐、杜牧,比如“元白”——元稹、白居易,比如“郊寒岛瘦”——孟郊、贾岛,比如“韩柳”——韩愈、柳宗元等。

唐诗名气大,其实宋诗也还不错。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唐诗主言情、多含蓄,即使说理,也多以抒情方式出之;宋诗喜说理、多直露,崇尚议论,言尽意亦尽。总体来说就是,唐诗感性一些,宋诗理性一些。只不过很多时候,正如宋词掩盖了宋诗的风采一样,唐诗又何尝不是掩盖了唐词的风采呢?不必有成见,就可以尽览更多的好风光

焚香清坐读唐诗读后感篇十五

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是盛唐的缩影,它是中国文人血液中最浪漫潇洒的基因。

唐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更展现了诗人们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

品读唐诗,就像欣赏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不仅能感受到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还能品味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人生智慧。

然而,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唐诗等于必考知识,唐诗等于加分项,唐诗变成了冰冷的文字。

其实,品读唐诗与品茶一样,需要深入其中,将身心完全放松,与唐人的情感产生共鸣,去感受大唐风采,沉浸其中,与诗人交流。

杨蓉的《焚香清坐读唐诗》是一部另类的唐诗解读,在她眼中,唐诗是酒,唐诗是茶,唐诗更是悠扬的古琴曲,适合燃上一去香,让香气与诗意交融,浸染我们的心灵。

说真的,今天的人与中华文化之间已经出现了断层,诗中所出现的经典,所提及的事件,所描绘的情景,都非常陌生,毫不客气地说,我们已经失去了品读唐诗的能力。

幸运的是,有许多中华文化的传承者,他们潜心研究国学经典,用现代人能够听得懂看得明白的方式,为我们传达文化精髓。

杨蓉这本《焚香清坐读唐诗》也可以称得上是一部非常精彩的唐诗解读版本,但同时,我认为作者更用心的地方在于,她不是在讲解,而是在做引领。杨蓉的文笔非常优美动人,她不断挖掘诗歌中的内在情感和精神内涵,让人感觉犹如与古人进行心灵交流,以此深入了解唐代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他们在创作中的情感和思想。

这样的解读方式不仅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唐诗的美感和深意,更教会了我们如何品读唐诗,如观一朵花,可观其色,也可闻其味;如听一琴曲,可听其音,也可品其境。

正如书名所言,或许,择一处幽室,点一支香薰,一个人静静品读,才是唐诗正确的打开方式吧!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