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树的秘密生命读后感1000字

树的秘密生命读后感10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5-04-05 01:25:28
树的秘密生命读后感1000字
时间:2025-04-05 01:25:28   小编:

《树的秘密生命》是一部揭示树木生命奥秘的书籍。通过描绘树木的生长、繁衍和相互作用,作者深入探讨了树木与环境的密切关系。读后感叹自然界的神奇和复杂,让人重新审视树木的价值和重要性。这本书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和无限魅力。

《树的秘密生命》读后感(篇一)

自然科普类的书籍能不能都按照这个标准出绘本啊!内容充实有趣,画风清醒舒适,色彩绚丽多彩,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仿佛大自然送了我一份浪漫美好的大礼。简直太喜欢了!通常,我不太喜欢看科普类的书籍,一是因为我不太有探索精神,二是枯燥的文字和复杂的术语让我感到痛苦,我很难通过抽象的文字去想象和解读。

但这本书却让我觉得非常有趣,生动的插画语言配上必要的科普文字,无论是小朋友还是大人,都能迅速get到大自然的神奇和浪漫。随处可见的树木到底有什么秘密呢?不可思议的植物和与之相关的生物又能带给我们多少惊喜?以前不知道的关于树、森林、大自然的秘密,正随着书页的翻动缓缓向我们揭秘。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从不知道,四五百年前被砍掉的毛榉树还活着;自然系统比精密仪器还复杂好多倍;大树滋养了许多生物和植物;每一个小动物和生物都在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树木也需要繁殖;城市中看起来茁壮的树木实际上却在苟延残喘……更有意思的是,看起来与世无争的树木之间也存在竞争关系,大自然果然一直都信奉着“优胜劣汰”。它们会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同样也会释放警示信号防止“敌人”入侵,也会对一些外来刺激作出反应……

它们在我们眼里是看似很普通的树,但实际上它们有着自己的独特个性,有着自己的“小社会”,也会生老病亡,也会受到环境污染的影响而逐渐消亡。其实,大自然给了我们非常多的赖以生存的资源,但人类却在不断的辜负它和破坏它,看见书里说明的逐渐被人类过度使用而破坏的生态,我非常痛心,保护大自然真的需要从我们做起啊!

这本书是作者的亲身经历,我们也随着作者的成长和职业发展,逐渐走进了森林深处,和他一起去探寻大自然未知的秘密。在此,感谢为这本书贡献出生命的树,如果没有它,我无法看到如此令人震撼的画面和文字,为它们致敬。

1/3页

《树的秘密生命》读后感(篇二)

刚听说《树的秘密生命》出绘本的时候我的狐疑多过好奇——自然科普要如何以绘本的形式呈现呢?画着画着不会很容易就变成生态学和生物学教科书了吗?事实证明我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绘本的改编者不仅以充满生命力的图像给这本自然科普经典之作赋予了第二次生命,还成功地把作者彼得•沃雷本(和他的狗)带到了我们面前,让他终于有了一张脸、而不仅仅是文字背后的一个声音。初读《树的秘密生命》是五年前,那时我只关注树木科普,并没有对作者本人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倒是这本绘本让我第一次关注到了彼得•沃雷本这个人,尤其是他毕生将森林当做跟人平等的生命去热爱、但却不得不低头按照上级把树木物化、任意砍伐换取利益的憋屈,以及这种几乎持续一生的憋屈发酵成的相当严重的心理危机。英雄的脆弱之处总让他们显得更加真实,也因而更容易跟平凡之人产生联结。我尤其喜欢绘本创作者笔下的小细节——在一个画面中,彼得•沃雷本面对着被人类愚蠢自大的林业管理方式摧毁的枯木叹气,而在整本书里都陪伴着他在森林里跑来跑去的小狗却在他脚边没心没肺地用后脚挠下巴。这个温情而又无厘头的小细节顿时抚慰了我跟彼得同样替森林抱不平的哀愁的心,让我噗地一下笑了出来。作为一个已经读过《树的秘密生命》的读者,绘本以深具感染力的画面让我感到有趣、新鲜,还顺便帮我复习了五年前初读《树的秘密生命》时读过但已遗忘的树木科普知识。比如:

我突然对那些被我养挂掉的小树们感到抱歉。每年冬天,我都会把怕冷的树搬回家里,但我真的从没思考过树也需要睡觉这件事——毕竟,不主动移动也不说话的植物,真的太容易让我们这些愚蠢的人类自顾自地把它们当做无生命物品来看待了。在这本绘本之前,我刚刚看完《如何阅读一棵树》。这本书第一次让我意识到,除了阳光、水和养分这些众所周知的因素之外,风和树木的应力结构其实也是对树木来说生死攸关的关键所在。这本书教会了我像福尔摩斯读一个人的生活细节一样去阅读一棵树从形态上表达出的“感受”和“阅历”——它是否生长得痛苦、它遇到了怎样的艰难(比如由谁挡住了它的阳光、往哪个方向的盛行风使它不得不以某个并不轻松的姿势固定住自己)、又采取了怎样的对策或应急方案。在这本绘本里,我再次看到这些洞察,并且与2024到25年我所经历过的极端气候发生梦幻联动。这两年台风似乎特别多,并且出现在了以往不会发生台风的季节和地点。我还记得上次台风来袭的时候,整个城市如临大敌。我一整天都在客厅里、关进厨房的玻璃门,盯着厨房窗户外面那棵剧烈摇晃的泡桐树——它在飓风中剧烈摇摆,每次摇摆都从我视线里彻底消失再回来,而它的枝条在没有风的时候距离我的窗玻璃只有二三十厘米。这棵我每天都注视着的泡桐树会断裂吗?它的枝条会不会直接砸破我的玻璃、把我的厨房变成战场?台风过境的一整天里,这都是我最大的担忧。我从未如此热切地注视这棵树,观察它的摇摆,开始尊敬它、信任它、把它当做跟我平等的生命来对待而不是窗外的某个跟我无关的物体。那是我从未经历过的大风,但我发现泡桐比我想象的更加稳固、更加聪明。怪不得我的鸟邻居们——住在我楼下的珠颈斑鸠、每天两次组团过境的麻雀军团、偶尔来的鹊鸲和一大早来抢地盘的白头鹎,都喜欢这棵树。诚如彼得所说:

我真的开始尊敬这棵树了——我每个春天都质疑它怎么长叶子这么慢、外面已经春华怒放它却还披着去年冬天那身灰暗的枯枝,如今我尊重它的智慧、它的耐心和等待。它比我更懂得善用资源和明智而谨慎地押注。我也学会了辨别U型树干和V型树干——在我每天遛狗的路上,我第一次发现两边的树有这么多信息要告诉我,而我之前从未发现:

一本好书总是无论读多少次都能给读者带来新的洞察——也许是上一次读时匆匆掠过的漏网之鱼,也许是上次读书以来的生活经验和新的阅读给经典之作中的洞察赋予了新的深度与理解。这本绘本就让我的社群扩大到了我身边那些沉默的树——我开始懂得谁有怎样的痛苦(比如人行道边因为根伸展不开而有一边主枝枯萎的香樟树)、谁有怎样的衰老(比如树干已经被真菌蛀空、在离地很近的主干上发出了很多新芽的老二球悬铃木)、谁有怎样的机制和霸气(比如杜鹃花周边草的荒漠)。

2/3页

《树的秘密生命》读后感(篇三)

春天的气息铺天盖地而来,光秃秃的树有了花、有了嫩芽、有了生命的力量。 树是无声的,但总是表达着很多信息,是四季更替、是自然规则、是向上品格。 树就是这样浪漫,这份浪漫也延续到了树的研究者身上,不然彼得·渥雷本怎么会写出如此细腻的文字,还有弗雷德·贝尔纳为儿童做出的改编,和本杰明·弗拉奥如电影镜头般的绘画插图?! 这本书的科普就像树一样,树干向天空延伸、树根向大地延伸,知识点也从树开始,延伸到植物动物、自然气象、乃至人生哲学。树的生长缓慢却显著成材,这里的科普娓娓道来又自成体系。 这本书的文字与插图就像树一样,像树枝和树根,各自发达又遥相呼应。不愧是在40个国家及地区出版,销量超过300万册的获奖作品。而这次终于轮到中文版,我们的小读者们也可以阅读这样好的书籍。 随书还有一本『树的秘密生命-观察笔记』,小读者们可以从书的阅读迁移到自然的实践。因为这本书不仅仅在科普知识,更传达了科研精神,如何从关注树开始一步步探索这个森林、这个世界。小读者们也从这份『观察笔记』开始,观察认识探索自己的世界吧!

3/3页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