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如阿修羅》是一部探讨人性与道德的小说。主人公在痛苦与欲望的折磨下逐渐走向自我毁灭,最终成为一个阿修罗般的存在。作者通过描绘主人公的内心挣扎和迷茫,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脆弱。读后让人深思,引发对人性的思考和反省。
宛如阿修羅读后感(一)
之前看到豆友们的高评价,再看书腰上的极致赞誉便预感期望要落空,果然不出所料,让我失望了。
这本书应该不是小说而是剧本,所以看的时候影像化非常严重,根本没有小说的况味。好吧,就算当看剧本好了,里面的人物塑造也不怎么灵光,太沉重固然会让人看不下去,但皆故作潇洒状又算是什么意思哩?
贯太郎也好,四姐妹等剧本真不如向田邦子写的几则短篇小说,差距明显。
1/6页宛如阿修羅读后感(二)
赋予生活以鬼魅、对女性阴暗形象刻画露骨至极、布下一张爱恨情仇之蜜网的向田邦子,同样宛如阿修罗。
起初差点在冗长的铺垫与繁杂的琐事描写中败下阵来,好在读过三百三十页,终于迎来最后三页的钟爱以至于流泪。
最喜欢的人物是所谓沉闷阴郁的一般女性,刻板坦率不甚遮掩,似乎是作者刻意造出的一束照亮整部作品的光。可仔细想来却也对每一个人都心生喜爱,他们饱满而富有张力,阳光照在身上,皆有明有暗且色彩纷呈。
不能说向田邦子写尽了人生百态,她只是于盛有百万人性的纸盒戳一小孔,引人向内窥探。从这一层面上,此书着实可称登峰造极。
2/6页宛如阿修羅读后感(三)
一本剧本式的书,人物对白与细节描写共同凸显整个大家庭成员的性格。四姐妹各怀心事,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老大纲子中年丧偶,儿子不在身边,与有妇之夫“有染”;老二卷子,看似夫妻和睦,儿女双全,实则早就认定了丈夫“外面有人”;老三泷子,一个习惯性拒绝别人的人,年过三十也没有稳定的相处对象,成为几姐妹眼里的“老大难”;老四咲子,最为任性,找了个拳击手男朋友,对其照顾的无微不至,却不知这位拳击手何时才能“出人头地”。四姐妹因为父亲出轨而聚首,讨论对策中折射出四人关系的亲疏和价值观的迥异,然而她们并不知道母亲对此事早已心知肚明······最后,母亲因被女儿撞见立在丈夫外遇对象家门口而去世,父亲与外遇断了联系,纲子几经周折依然没有斩断和有妇之夫的情丝;卷子和丈夫摊牌问他外遇对象的名字,丈夫矢口否认;泷子逐渐敞开了心扉,和胜又组建了家庭;咲子最为悲惨吧,丈夫在拳击事业上获得成功后,开始过上奢侈腐化的生活,然而好景不长,丈夫成为植物人。
3/6页宛如阿修羅读后感(四)
我一直非常喜歡向田邦子,台灣出版過的所有向田邦子的書我全部拜讀過 (也幾乎都擁有) ,國中第一次讀《午夜的玫瑰》,還為它寫了一篇文情並茂的讀後感。
讀了這麼多向田邦子,我認為她最出色的作品類型是散文,向田邦子的人生經歷非常與眾不同,從妹妹向田和子為她所出的回憶錄《向田邦子的青春》中可以看到在向田家,邦子是一個多麼特立獨行,讓弟弟妹妹崇拜不已的角色。因為有十分精采的人生歷練,散文這樣書寫自身真實經驗與情感的文章,向田邦子是高手,而《父親的道歉信》和《女兒的道歉信》兩本是最為令人傾倒的作品。
相較於散文,向田邦子的短篇小說,如《隔壁女子》、《回憶,撲克牌》兩本,讓我覺得比較難以讀透。可以從故事中清楚的知道向田的短篇小說幾乎都是從自己的人生提煉出概念,再加以擴張成一篇小說,然而在以小說描寫時,我感到其中想表達的意義反而被模糊掉了,故事性也較為平淡。也或許是我見識尚淺,還無法讀懂小說中所有的隱喻。
不過這本千呼萬喚始出來的長篇小說《宛如阿修羅》,卻跟向田的短篇小說又十分不同。這部小說描寫一個有著四姐妹的家庭,在發現年邁而不苟言笑的父親,長年來竟然藏有情婦時,四人各自絞盡腦汁,試圖共同解決這個問題。然而四人又各自有著自己的難題,四姐妹之間有時同心協力,有時又勾心鬥角,家庭的問題、婚姻的問題、金錢的問題,在這本書中全數網羅,不管在任何時候閱讀,都可以找到共鳴之處。擁有姐妹的人或許能更有感觸吧,現實生活中的向田邦子生活在四姐弟的家庭、還有嚴厲而不擅言詞的父親、以及溫柔婉約的賢淑母親,了解向田邦子的一生,就可以了解向田邦子寫作這部長篇小說的靈感仍然是來自家庭居多。
「阿修羅,是古印度神話裡的惡神。猜疑心重、易怒、喜道人是非、滿口仁義智信,看似為公平正義而戰,實則內心淺藏嫉妒、嗔怒、怨恨等情感。」電影裡還加了一句:「像紛爭不斷的人世。」但向田邦子在這本書中,阿修羅的形像象徵著女人溫柔堅毅、卻又暗藏機心。
2003年的電影版。飾演四姐妹的是大竹忍、黑木瞳、深津繪里、深田恭子。導演則是森田芳光。不知道DVD有沒有台灣代理商,有機會很想看這部電影。
4/6页宛如阿修羅读后感(五)
纲子、卷子、泷子、咲子四个姐妹在发现自己七十多岁的父亲有外遇后发生的一些列事情。我这条总结起来太简单的了些,但我会试着尽量能说清楚,因为我不想让自己继续着囫囵吞枣似的的阅读。
下面说的也许有不对的地方…
昨天一天在沙发上,床上挺尸了一天把它看完的。
故事的起因是由于二女儿泷子偶谈发现自己年迈的父亲有了外遇,为了证实自己的所见是否如实,找来了信用调查社的胜右来调查自己的父亲。
泷子将四姐妹召集到二姐卷子家,一起商量如何处理此事。面对泷子发现的这一事件,各自都抱有不同的处理意见,但还是想继续探个究竟。二姐卷子住在一栋独立的住所,丈夫鹰男好像开有一家公司,并育有一儿一女,所谓儿女双全了。这样的家庭在外人开来应该是很幸福了。
大家为了照顾年迈的母亲而相约到父母家,表面上和和乐乐的你说我笑,其实心底一直揪着一颗颗悬着的紧张心情,怕母亲发现了父亲的外遇而受不了这般打击。母亲看着倒是挺平静,好像没有发现父亲的外遇,大家也都送了一口气,直到有一天咲子在报纸上发现了一篇读者来信,来信的内容正是他们家最近发生的事件,大家都慌了神彼此猜忌着到底是谁写的这篇文章。
四姐妹揪着心到父母家去,怕母亲看了报纸上的内容,正当大家在知道母亲从不看报纸的时候都松了一口气时,卷子发现了母亲写给报纸的信,原来母亲一直都知道父亲外遇的事情,只是没有表露出来。四姐妹认为母亲一直都在忍耐着、忍耐着…但和父亲相处看着还是那么安静祥和…认为母亲对这个已经习惯了。
直到有天卷子发现母亲一个人站在父亲情人住的公寓面前,静静地看着丈夫情妇的公寓,在母亲发现卷子正在看着自己时尴尬的笑了,随即倒在了地上…再也没有醒过来了。
就剩下父亲一个人了,但父亲并没有和那情妇在一起,而是那情妇要结婚了。
处理母亲的后事后,咲子结婚了,与那个打拳的小伙子结婚并生了孩子,且过上了富裕生活;纲子还是和那个有妇之夫继续纠缠着;泷子和那个信用调查社的胜又继续着磨合期中磕磕碰碰的交往;卷子还是一如既往的主妇生活,也还是继续着对丈夫出轨的怀疑,并且知道其出轨对象就是其秘书启子,很年轻漂亮充满活力的女孩子。
说点个人看法吧,我最不喜欢的就是咲子了,太死要面子了,对其打拳的男友无微不至的照顾连我都觉得压抑难受,何况是她男友,因此,看到咲子为了和男友一起减肥而很少吃食物,而最终到头发现男友背着她偷吃东西而且还出轨时,并不觉得咲子可怜,反而更是可恨,想想有一个这样的女友,压力得多大啊……
泷子嘛!个性太直了,脑袋不会转弯,说话会让人心底不舒服,虽然样貌在四姐妹中是最好看的,但古板的性格,确实很难让人喜欢起来。
卷子嘛,中产家庭的家庭主妇,围绕着丈夫孩子转,但没有她在家的日子,家里的氛围反而更好了,怎么说更轻松了些…对于一个以家庭生活来说的女人,这样对她好像
5/6页宛如阿修羅读后感(六)
周六去图书馆,借了两本向田邦子的书,先翻开那本厚的《宛如阿修罗》,这下可好,断断续续一天,文库本的小字看得头疼,一气儿看完了。
阿修罗这个名字印象很深,前有师太早年写的一个少女《阿修罗》,后有王菲的《寓言》CD的《阿修罗》,向田邦子的阿修罗是40年前的剧本,更早了。
40年前的日本,普通的一家人,老夫妻和四个女儿,“姐妹就像一个豆荚里蹦出来的豆子,却各个不同。”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命运,谁是阿修罗?每个人都是。
师太的《阿修罗》里借一位老先生之口说“阿修罗这种神道非常特别,男的极丑陋,而女的极美丽。”“阿修罗嗜斗,每有恶战,总是打得天翻地覆,所以我们称大战场为修罗场。阿修罗性子执拗、善妒、刚烈,能力很大。”“与他接触,倘若不蒙他喜悦,就必然遭殃。”
向田邦子笔下的阿修罗们,破坏力不大,倒是都有日本特色:隐忍中的一点激烈感。
有儿有女有老公的“幸福家庭妇女”二女儿卷子出场比较多,去看老父母,一路想起的都是《桃太郎》的故事“从前有个老爷爷和老奶奶,老爷爷每天上山砍柴,老奶奶去河里洗衣服,河面上漂过来一个巨大的桃子,晃晃荡荡晃晃荡荡……”推开家门,看到院子里老母亲在晾晒衣服,老父亲在修剪树木,多么和谐的夕阳红场面。
然而会爆炸的桃子还是漂过来了,在图书馆上班、没有男人缘的三女儿泷子突然打电话要姐妹们都到齐,有重要事情商量,大家都以为是老三找到男朋友了,没想到爆出的居然是私家侦探拍到的年近七十的老父亲的婚外情,持续了十年之久。
寡居多年、儿子已独立、插花为生的大女儿有自己的隐情,常去插花的旅馆老板从正在忙碌的她身后经过,“下午一点半,我过去”,最早招来的缘由竟然是帮她打开酒瓶盖,这一切,旅馆柜台后记账忙碌的女主人了然在胸。
在咖啡厅当女招待的小女儿,“学什么都不行,但是上学时收到的求爱信最多。”和无名的拳击手同居,在所有人的反对中怀孕生子,忽地一下,拳击手打成冠军金腰带,买房买车穿貂皮,从乡下接来的老母亲日夜招人在家念经祈福,也没能阻挡拳击手多次受伤的脑袋导致的脑震荡,变成了植物人。
老母亲名叫紫藤,应该很美,年轻时吃过很多苦,正月里女儿们聚在一起炸年糕,看到打碎的镜饼不规则的裂纹居然想到的是母亲冬天总是冻伤皴裂的脚后跟,儿时家里淡淡的膏药味,是苦难的记忆。紫藤总是安静地打理家里的一切,洗衣服、腌咸菜、给丈夫的烟灰缸换水,知道丈夫的隐情已久,只是不说,看到丈夫衣兜里情人孩子的小汽车模型,也只是叹口气,她的内心何曾没有磨难呢?以女儿的口吻投稿到报社提及丈夫外遇的苦恼,人生最后的也是唯一的抗争是提着菜篮子静静地站在丈夫情人所在的公寓楼下,围巾包着头,只是抬头看着、倒地,就此离世。
无意中看到这一幕的二女儿记忆里最强烈的是菜篮子中滚出来打碎的鸡蛋,蛋液四处流淌,脆弱。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也会站在丈夫和疑似情人所在的旅馆门外,又被自己的女儿和同学看到,人生莫不是就这样重复和轮回?好在只是疑似,疑似不是真实。
大女儿外遇一方的旅馆太太有一天找上门来,举着枪,仿真的水枪,是另一种抗争的强烈,也仅限于此。
三女儿和木讷的私家侦探走到了一起,旅馆太太出钱找私家侦探调查自己丈夫,丈夫又出钱让侦探不要调查自己,侦探拿着俩信封回来询问大家意见,该收谁的?退谁的?当事人大女儿在一旁大笑,那一幕太讽刺了。
姐妹之间的对话场面很多,很轻快,特别是快,大女儿和二女儿之间的互相揣测,帮老父亲收拾烟头引发的小火灾后姐妹间喝着酒的对话,分别继承了母亲的和服,但是对于母亲的死,谁也没有表达出对父亲的恨和职责,就那样接受了,三女儿还住回家里照顾父亲的生活。也许她们心里都有说服自己的理由?老母亲曾经说过男人对女人的态度大概都是一样的,需要一个照顾生活的佣人,和一个爱人。
文中还借幼儿园小朋友之口说了同样的观点,小男孩说要跟班上两个女孩结婚,妈妈说只能选一个,男孩说:“那就让另一个来家里帮忙。”
老父亲出场的次数不多,普通的职员,退休后所谓在朋友公司帮忙不过是个借口,在那里他只有一个破烂的椅子和位子。作为父亲的威严在医院保护小女儿时有体现,却没看出他和情人有多热烈,情人选择了与别人结婚,他被放弃了,只是割舍不了和没有血缘关系的情人孩子的联络,因为那个小男孩叫他爸爸。
拳击手成植物人后的小女儿总是虚张声势,不愿意让家人看到自己的困境,选择向街头偶遇的陌生人倾诉并发生了一夜情,被陌生人发现身份勒索时,从小不和的三女儿出头解决的那一幕最感人。不起眼的三女儿约陌生人来到拳击手的医院,声声控诉,还让私家侦探埋伏起来拍照片,居然有勇有谋,看到这觉得还是兄弟姐妹好啊。
二女儿的疑神疑鬼没有落实,丈夫的秘书被怀疑了那么久,要结婚辞职时专门跑到家里来通知,工作了三年,对她来说是青春,对上司的太太来说,是猜疑和误解,中年妇女对年轻女孩的警惕,不由自主,是件多么让人悲哀的事情。可是信任或者不信,是从那个节点转变的呢?是个无解的结局。
从剧本而来的这本书,四姐妹各自脉络清楚,互相穿插,读起来特别流畅,生活画面感也很强,顺利开启我追读向田邦子的起点。接下来的午休,要读《宛如蛇蝎》了。
6/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