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他,我的她》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爱情小说。故事讲述了男女主角在相遇后经历了种种困难和挑战,最终坚定地走到了一起。小说通过描述两人之间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对爱情的珍视和对幸福的追求。读后令人感动,值得一读。
《我的他,我的她》读后感(一)
这是一本等了好久的书。
菊开还是以前的菊开,似乎没有变化,似乎没有成长。
全书喜欢转山的那个部份。
其他平平。真怕江郎才尽的词用在菊开身上。因为是那么喜欢她。
支持,没有理由的支持。
1/7页《我的他,我的她》读后感(二)
以前是看了吴苏媚去中东的西游记才知道还有游记小说这个类型。看到本书才知道吴以前是写言情小说的。扉页的照片一下子震撼了我,原来才女是个美女。
像嬉皮那样晃荡行走的作者照片太小了。
P127~128 作者把旅行路上遇到的各色人等作了总结。
又借着欧芹的口吐出人生感悟。
言情+旅行的双线索不矛盾,突出了一个人内心的激烈冲突。渣男,婚外情,出家的夫妻,职场的尔虞我诈,情感元素很多,不冲突反而突出了傅善祥初入社会情感处理能力低下。
很嫉妒老天爷给予作者的写作能力。很羡慕用写字讨生活的人群。
2/7页《我的他,我的她》读后感(三)
菊开那夜一直是我喜欢的作者~她的每一部作品我都必定要买来收藏。这部作品,我等了很久,在看到的时候,真的激动的不行了。但是读完以后,觉得,真的是不如以前的作品。
也不能说不好看,故事从开始就是在描述两个女生的经历,一个因为爱而离开,一个因为漠然而安于现状。一直看过去,没有什么很吸引人的情节,平淡、连续,仅此而已,但是最后的结局很有惊喜。原来所谓的欧芹,就是善祥自己,只是她人格分裂,把自己当成了那个自杀了的女生而已。
但是,这些情节却是没有闪亮的地方,人格分裂一直是作家的大爱,但是我想这个不容易写好吧……也可能是字数的问题,相较于菊开那夜之前的作品,这本可以说是字数少得可怜了……13万字,一个关于人格分裂以及旅游的故事,真的没有让人欣喜之处……没有悬念,没有高潮,才刚开始有点感觉,就戛然而止了。
给四颗星,是因为的确也是能读,而且因为喜欢作者,但是如果要跟以前的《空城》,《一直到厌倦》,《声声叹》,《丽江无恋事》等比起来,这个就是一部较劣质的作品了……
3/7页《我的他,我的她》读后感(四)
一个作者通常会有一部作品用以划分她和某些读者的分水岭,也许《我的他,我的她》就是这样一部小说。
人格分裂的故事一点都不鲜见,在作者以前的短篇中也有出现。这个13万字的小说几乎并不着力于任何一段情节的描述,没有高潮迭起,没有悬念丛生。
小说只是交叉地写了两个女主角各自的生活,遇见的人,分开后再度重逢……行文毫不收敛,以泼墨之势,是全然不控制的姿态,淋漓极致地挥洒作者的人生观爱情观。
对于期待看一个悬念故事的读者来说,它并不像开初的介绍那样引人入胜,恐怕是要失望的。但整个读下来以后,我还是被打动了。
我想这是一部挖掘内心的小说,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境遇和人物性格中试图解析人类自身和世界的关系。
我们相信,我们受伤,我们怀疑,我们否定,我们抗争,我们妥协。
过程中我不只一次地感觉到内心的共鸣,是一种艰涩思考过后的悲凉感悟。
于是一边看一边想,这样的字,简直像是呕血而成。
读这样的书,懂得的人会越加爱她,而有的人逃开了,也只是回避掉对自己灵魂的一次深入询问。
毕竟越残酷的话题,是越容易被回避的。
4/7页《我的他,我的她》读后感(五)
我在清晨读完这本小说,说实话,翻到快完都不曾吸引我,相对于菊开以前设计巧妙的情节而言,这似乎乏善可陈。字里行间有零碎的醒悟,一针一针地扎着皮肤。可结局呢,突然就像谁冷不防地拎起了大锤,狠狠地砸下来,谁也无法闪躲,我按捺着内心一层又一层的波浪,久久不能平静。
这本书,是关乎爱情吗?还是别的什么?旅途?生命?或是灵魂的自建?彻底的自由和有尺度的放纵,你选择哪个?勇敢地死去还是坚强的活下去?旅行能不能进行自我重建,如果一个人的心灵已经崩溃腐烂,不再留恋尘世,那么肉身再完好无缺又有什么意义?菊开说的没错,其实 就算是走到世界尽头,也不会有你想要的东西,这里没有,那里也没有。这与欲求无关。普拉斯为什么自杀?因为精神太丰盈了注定永远无法与世共存。
我喜欢敢于自我毁灭的人,非凡的勇气,清醒又冷漠,肉身陷入囹圄,精神却高于尘世。这些人都选择勇敢地死去。我只能崇尚,因为我无知又懦弱。这本书让我想起很多事,高中的时候迷恋的X-JAPAN,吉他手HIDE于1998年5月2日清晨醉归,在东京港区的自宅公寓中上吊自杀,没有遗书,动机不明,血腥又迷幻。天才都如此。
我越来越没有耐心看报纸读杂志,那些小资小调的情节远不能满足心灵的臆想。内心那么彷徨,像饥渴的仙人掌,在荒漠中等待甘露的降临。我承认,我受这本书的影响巨大,就如一声惊雷,轰炸了原来的自己,面目全非,血肉模糊,可精神欢愉。借外力来摧毁劣迹斑斑的原来的我,真的不是坏事。我能重建吗?怎么重建?用什么重建?重建了还是不满意怎么办呢?因为无力解决,所以哀鸿遍野。
这种感觉就像在深夜朗读聂鲁达的诗歌时,有人打断你说,别念了,太低俗了。如果你问为什么,他告诉你因为诗句里有樱唇、手淫等不雅之词,那么你呢,是不是就被悲愤浸染呢?没人能真正懂得你,只有自己。天地之间,只有自己,是紧贴着自己的,任何人的身体都有两个自己,一个光鲜亮丽世俗地活着,另一个呢,性情古怪,孤僻又绝望。你是哪个你呢?你找到自己了吗?还是两个不停斗争的你,反复无常?做回自己,其实人生最费解的题,穷其一生,兴许也不过徒劳而已。
我喜欢她说,没有人,生来是完整的,可旅途尽头,星辰降生。
5/7页《我的他,我的她》读后感(六)
合上菊开那夜这本书时已是黄昏了,从下午无所事事的时候开始断断续续的读,意外的结尾还是给我以突兀的心惊。
骨子里总是对关于妄想的故事着迷,幻觉丰盛的主人公无意识的造出一个让她幸福,感到温暖的人,让读者误以为他是存在的,而后在结尾,让现实中清醒的那一部分力量残酷的颠覆它,而主人公念兹在兹那个温柔灵魂,却总是让读者回味,放不下,不甘心。每每惆怅,也每每印刻心中。比如《碎脸》里叶馨因为脑瘤而幻想出的那个他,还有《疑神疑鬼》中林晓月爱上的不存在的邻居。
可惜这个幻念情节并不能作为此书的点睛之笔博得我的好感,它只是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
菊的新作还是没有跳脱原本的行文风格,自《空城》后每一本都类似,她的读者在不断成长,但她没有。所以本不再关注她的东西。好友树还是不遗余力的买她的书,借给我以后它被搁置许久,本以为是短篇就随意翻来看。
还是我熟悉的:有克制的绝望,哀鸿遍野却也哀而不伤。让人边读边感到心在缓慢下沉,但也不会沉到最低处,因为故事里的人本是在通向地狱的路上,谙熟她作品的人是有心理准备的。
书里女孩傅善祥在扭曲的暴力家庭中成长,乖戾厌世而极度缺乏安全感,即使获得了完美男孩的青睐也因为害怕变化,行为极端而吓跑了恋人,一场漫长的旅行归来,她完成学业踏入职场后事业也渐有起色,但心魔尚存,真实的自我与小心翼翼建设起来的理想自我时刻艰苦对峙着,使她不由将自己的另一极端阴暗的人格妄想成自己的闺密,并冠以因失恋自杀的校友欧芹的名字。傅善祥好不容易建立的起的对爱的信心与对人的信任在与作家霍颂南的交往中被推翻,灵魂分崩离析的她终于与臆想中的欧芹走上了同一条不归路。故事框架大致炒着当年《空城》的冷饭,所不同的是对那一场旅行的叙述和意外结局的设置,我不由心惊的想:她难道就像自己书里描绘的江郎才尽的作家霍颂南一般,因为灵感枯竭开始将旅行的内容纪实充数,也许我这样说过于刻薄,但这一霎那的感觉却真是如此,这本书在我看来,真不如把其中云游西藏阿里,甘南之行放大了当本攻略写更具价值。此书本身就仿佛有位医生十分专业和准确的告诉你病症所在,然后再告诉你无药可医一样,我厌倦这种醒世的幻灭。
而喜欢菊的故事的人,因为她揭开的世界断面暗合了读者视角里的阴暗纹理,这世界每一分钟都有受害者,受伤的人读悲伤的故事,他们因破碎而暗角丛生的灵魂以此得到抚慰与认同。
但一个优秀作家,不应该总是如此,总是利落的刺破事态万象的本质,不给笔下的人以及陷入她故事的读者以重塑的指引和一些获得美好的可能性。如此,她的故事便没有建树性的意义,一语道破天机一般的凌厉更像是与尘世为敌的刻薄,对红尘男女,疾苦众生,没有价值。
也许她只是为一再巩固自己的人生观,抒发倾诉欲而写书,为自己而写,但作为曾喜欢过她文字的读者来说,我们已不满足于停留在认识世界,认识人生这一表层了,我们需要成长,需要学会应对,需要获得指引和力量,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为了对周遭仅存人事的恋恋不舍,一晌贪欢的大多数人必须妥协,打起精神,积极攥紧幸福,绕开祸患,努力让自己融于世俗。
然而菊为人物塑造的命运走向却明显对所有抑郁深重的人宣判了死刑。我不知道她会不会也会厌恶自己的厌世,羡慕思想肤浅安于俗乐的人没心没肺的大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如此渺小的人类,在天地大自然眼里无关紧要的每一个个体即使以浓度最高的悲伤充盈整个躯体,昏天暗地也枉然不被在乎。我们偶尔看花坛里成群蝼蚁,水中孑孓丛生,天空群鸟飞过,会在意它们在想什么吗?而人类相对于混沌天地,同沧海一粟的地位并不二致。即使生活本是一片狼藉,也早由张爱玲的虱子华袍作了最精辟的比喻,人生是真的苦,越长大越能认同这一点,不需要你再去揭示和控诉了,我认为以拯救为主旨的作品才更具有现实意义和人文关怀。
安妮也消极遁世,但她教人坚强,教人保持平静。
而菊的书,就此不能再看了。
6/7页《我的他,我的她》读后感(七)
豆友 给买的书,从书得假期可以看出书得质量。不过还是坚持在读。暂且不发表感言。
7/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