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之舞》是一部充满深情的小说,讲述了一个父亲和女儿之间的感人故事。故事通过美妙的舞蹈和悲喜交加的情节,让人深刻感受到时间的无情和珍惜生命的重要。这部小说让我们更加珍惜身边的亲人和生命中的每一个时刻。
《时间之舞》读后感(一)
1967年,薇拉是个小学生,母亲不开心就离家出走,父亲似乎也并不关心她真正的所思所想,唯一紧密相连的妹妹,却在成年后发现两个人越走越远…
1977年,薇拉是个大学生,有个一见钟情且想相伴一生的男朋友,两人最终结合,却也终于无法相伴走完全程…
1997年,薇拉已是中年,人到中年,在一出极具戏剧性的车祸中丧夫,两个儿子也并不亲密,母亲已先走一步,父亲独立且自处良好,妹妹已几乎没了联系,虽身边仍有一群人,却仿佛孤独的只剩自己…
2017年,书已写了1/3,才仿佛进入正题。薇拉被一通突然而至的电话拉到一群陌生人之中,却在这群奇奇怪怪的人中间,仿佛重新认识了自己,也找回了自己……
故事一直以平铺直叙和对话推进,仿佛一出家庭情景剧。平淡、日常的文字似乎想告诉我们,一生很长,但也可以很短,父母无法永远陪伴,伴侣可能中途下车,姐妹有自己的生活要过,子女可能相当疏远,唯有自己,才能陪伴自己一生……虽然薇拉已经60,但并不阻碍从现在开始,为自己重新活一把。
《时间之舞》读后感(二)
三星到四星之间。去年开始看,今年再拿起来,已经有点记不起前面讲了什么。这是一个女人一生的故事:薇拉美丽,温顺,乖巧,大学还没毕业就嫁给了“白马王子”,养育了两个儿子。丈夫车祸去世后,又嫁给了另一位成功人士。一生衣食无忧、顺风顺水,两任丈夫都很宠她,堪称“人生赢家”的女性版。薇拉不像《那不勒斯》四部曲中的尼诺和莱农——无论她们外表看起来如何,她们的内在都像火山,充满了不驯服的能量,但薇拉就像一个小气泡,轻盈,优美。里面即使有什么,也很稀薄。本来这会是个无趣的故事——谁想看一个顺风顺水、平平无奇的故事?但作者将这点稀薄的不驯服写了出来。其实我好奇:一个看起来像芭比娃娃的人,内心究竟是怎样的,她如何感受她的人生?薇拉是那种到老,身上都充满了“少女感”的女性,她的两任丈夫都称她为“小东西”,到了六十岁也不怎么自己开车,不怎么会看地图,机票都是丈夫订,你可以说她被呵护得很好,同样也可以说她不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他的儿子也这么看她,认为即使她买单,花的也是“别人”的钱。实际上在养大两个儿子后,她完成了中断的大学学业,也有通过自己工作获得的积蓄,可能正是这一点点微弱的不驯服,让她在六十岁以后,终于过上不同的人生。不知是谁说,女人的人生开始于丈夫去世以后。薇拉的第二任丈夫虽没去世,但薇拉的人生确实开始于离开丈夫以后,摆脱了母亲和妻子的身份后,她才开始活成她想要的样子——她离开丈夫,搬去亚利桑那州,成为一个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小女孩的祖母,和自己儿子的前女友成为朋友,开始用自己的外语天赋做自己想做的事。书中有个小细节很有趣,六十岁以前薇拉从不直接说出自己的感受,也不直接说出自己的看法,更不会直接说自己想要什么。当她开始正视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时,人生轨迹也随之改变。一生都活在别人的期待、别人的设定中的薇拉,终于走出了芭比的躯壳,释放了她那颗巨人树的灵魂。
《时间之舞》读后感(三)
只要人还活着,人生就有第二次机会,和另一种可能。这是写在腰封的话,在最迷茫无助的时候看到。 10岁的时候,我在干什么呢?我现在竟然没什么印象。薇拉的妈妈突然离家出走,她失去依赖,她要帮助爸爸做家务,陪伴妹妹,想承担起妈妈的角色却力不从心,孤单而忧伤。只不过一天,妈回来了,可是小女孩好像就有了自己的心事。 20岁,上大学的薇拉带男朋友德里克回家,德里克擅自决定早些结婚,薇拉来不及慎重考虑就听从了德里克的安排,放弃了她原本的学校,改变了人生轨迹。 40岁,薇拉和丈夫开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薇拉一面后悔自己答应丈夫去参加无聊的聚会,一面担忧儿子逃避读书的问题。最不幸的是,她的丈夫因为在高速飙车而丧生,她需要面对一系列未知的生活。 60岁,薇拉再婚了,她的儿子们各自有自己的生活,很少联系。她每天固守在自己的小圈子,扮演一个听话合格的妻子。
她说不想让孩子看她的脸色过生活,所以亲子关系其实也不算糟糕。可读着读着的时候,总觉得她没有自己,一直是被需要才能发现自己的印记。没有自己的固定圈子,没有知交好友。
大学她的成绩很好,如果不是突然结婚生孩子,应该有另外一种人生吧。总觉得她和德里克是激情的突然结合,好像没多爱他,大家就这样过下去,最后在四十多丈夫车祸去世,留下两个孩子。她习惯了陪伴,所以才在后来怀念,时间会美化记忆。
孩子不需要她了,她再婚,老伴看起来没啥陋习,可也不是因为爱,还是她觉得应该被需要。
再婚后最叛逆的事,去照顾儿子前女友的孩子,和她没有血缘关系。后来她发现自己好像更喜欢这的生活,就离开了丈夫,和这家人生活。
书里宣传,女人,终究要走出生活赋予的壳。我们再也不要被“定义”。
希望不是需要陪伴,从儿子那得不到的亲情,转移到其他人身上。她想成为祖母,从儿子那基本没机会,所以转而投射到其他人身上,刚好那个人需要她。周围的邻居也需要她,她在这里感觉到被需要,所以她出走,离开再婚的丈夫,到另外一个陌生的地方居住。这样的故事荒诞不经,她还是没有从自己发自内心想去做的,到这也许就是她的意义吧。就像十岁那年,她想为爸爸照顾家里,发现自己做的很糟糕,心里就一直别扭着,也不愿意和家人沟通。可到老了,她被这么需要着,有她想要的亲情。或许吧,谁知道呢,从他人的生活中寻找自身的意义,又不是不可以。
《时间之舞》读后感(四)
用了四个人生片段,面临的关键选择,展示了薇拉的选择带给她的生活。
第一段,母亲短暂的离开,她想要担起母亲的角色照顾妹妹,还想要获得父亲的赞许,但好像并不那么成功,但是她的性格养成已经初露端倪。
第二、三段,带男朋友回家,奇奇怪怪的就答应了男朋友的求婚,为什么她在那一刻没有选择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画面就跳到了丈夫去世前车上那段对话,直到这里,薇拉这个人在我的脑海里都不清晰,感觉她像是一个依附。
第四段,一通莫名的电话 ,她去了一个小镇,照顾儿子的前女友和她的女儿;在这里,我觉得独立从容的谢莉尔给她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而街区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可以表达自己的情绪,简单的说,有人情味。
一开始她仍旧觉得自己是被需要,因为需要所以出现,因为需要所以客服开车障碍,因为需要暂时不想离开,甚至明明想儿子来载自己去晚餐地点,都羞于开口,而是希望对方能够想得到。这应该是长期压抑和童年的缺憾吧,“最糟糕的事情就是嫁给甘地”、“甘地是圣人。和他比起来,其他人都很粗鲁,大嗓门,都以自我为中心”,也正是她的父亲,大部分时间感觉像是甘地,母亲和他的相处就好像和一滩不会流动的湖水在互动,连丢进去的石头都会被淹没,没有一滴水花。
这些种种,让她一开始放弃了去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被推着,我应该这样做,而不是,我想要这样做。
就像第二段因为结婚了,放弃了自己的学业,放弃了能让自己大脑产生愉悦的语言文学,连大学都没上完,好在之后她仍旧完成了自己的学业;第二段婚姻里,因为她在小镇,丈夫独自在家觉得寂寞的时候就给她打电话说需要她,而当她回去的时候,一开始希望她能回去的退休丈夫却说“不管你有没有意识到,我有自己的生活”,我想也许是丹尼斯清早起来送她目送她离开的不舍、或者是和医生在车上的一番交谈、也可能是医生给她说喜欢她看人的样子(也是在这里,我对薇拉才有了些具体的映象)、甚至有可能是最后丈夫的那句话,让她终于醒悟过来,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她要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为任何人,就是自己。
而,书中,我比较好奇的其实是薇拉的妹妹,为什么突然回去之后就变成了一个朋克少女,成年之后都在干什么工作?感觉活的很肆意,那为什么她就可以不一样?
最后,永远不要为了感情牺牲自己的任何东西,自己永远是在第一位的;当然,也很羡慕薇拉后面成为了一个中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