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介绍了如何识别和有效应对控制你的人。通过学习如何辨别控制行为的迹象,以及如何建立健康的边界和自尊心,读者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免受他人的操纵和控制。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应对控制型人格的实用工具和技巧。
《不要用爱控制我1:如何识别和有效应对控制你的人》读后感(一)
如果你的孩子一放学还没开始做作业就有同学约他出去踢球。你如何对待呢? 你是坚决不允许去还是一定要做完作业才能出去? 你是给他限定踢球时间还是随便踢多久回来都可以呢? 你对待孩子的方式就能说明你是不是一个控制型的家长。 在生活中,如果有人经常不顾忌你的想法,指责你该这样该那样,你是不是很生气?你是不是很希望摆脱这种以爱的名义、以为你好的名义来控制你的状况? 很多的时候我们真的不能理解为什么父母会只是他们说了算、为什么孩子会有逆反心理、为什么夫妻之间莫名其妙的就会产生口角、为什么明明就是一点小事好朋友却变成仇人、为什么就是怎么看一个人都看不顺眼…… 这些人际现象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才能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呢? 《不要用爱控制我1 如何识别和有 效应对控制你的人》是一本探讨情感控制和人际关系的书,作者帕萃丝·埃文斯从独特的视角出发,帮助我们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控制行为,分清楚爱和控制的界限,学会如何识别控制和应对控制型的人。 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来控制我们的人,往往是我们的亲人、朋友、同事或者伴侣。他们经常会用爱的名义来教育、来指责,让我们按照他们的意愿行事。然而,这种爱却往往会给我们带来痛苦和困扰,甚至会导致我们的婚姻失败、人际关系紧张、心灵扭曲等问题。 有的人希望别人顺着自己的心意,完全赞同自己的观点来掌控一切;他们会下意识地、不由自主地对别人指手画脚、评头论足,落个不招人待见的万人嫌。而有的人就懂得校正自己的过错、控制自己不当的行为,所以在人际关系中进退自如,生活的格外轻松。 那么人为什么会有这种控制别人的欲 望呢? 这本书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探讨了日常生活中,我们看似平常的这些下意识的控制行为。揭示背后的实质,解开我们的困惑,使我们学会识别、理解和应对控制,让我们的生活远离控制与被控制,更加和谐、幸福。 让读者以全新的视角来看待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不经意的下意识的行为,正确理解被控制的原因,用正确的方法应对周围试图控制你的人,同时还要适当掌握自己对他人的支配欲,从而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走向自信幸福的人生。 这本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情感控制和人际关系,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无论你是正在经历控制行为的人,还是想帮助别人摆脱控制的人,这本书都会给你带来许多启示和帮助。
《不要用爱控制我1:如何识别和有效应对控制你的人》读后感(二)
如果你的孩子一放学还没开始做作业就有同学约他出去踢球。你如何对待呢? 你是坚决不允许去还是一定要做完作业才能出去? 你是给他限定踢球时间还是随便踢多久回来都可以呢? 你对待孩子的方式就能说明你是不是一个控制型的家长。 在生活中,如果有人经常不顾忌你的想法,指责你该这样该那样,你是不是很生气?你是不是很希望摆脱这种以爱的名义、以为你好的名义来控制你的状况? 很多的时候我们真的不能理解为什么父母会只是他们说了算、为什么孩子会有逆反心理、为什么夫妻之间莫名其妙的就会产生口角、为什么明明就是一点小事好朋友却变成仇人、为什么就是怎么看一个人都看不顺眼…… 这些人际现象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才能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呢? 《不要用爱控制我1 如何识别和有 效应对控制你的人》是一本探讨情感控制和人际关系的书,作者帕萃丝·埃文斯从独特的视角出发,帮助我们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控制行为,分清楚爱和控制的界限,学会如何识别控制和应对控制型的人。 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来控制我们的人,往往是我们的亲人、朋友、同事或者伴侣。他们经常会用爱的名义来教育、来指责,让我们按照他们的意愿行事。然而,这种爱却往往会给我们带来痛苦和困扰,甚至会导致我们的婚姻失败、人际关系紧张、心灵扭曲等问题。 有的人希望别人顺着自己的心意,完全赞同自己的观点来掌控一切;他们会下意识地、不由自主地对别人指手画脚、评头论足,落个不招人待见的万人嫌。而有的人就懂得校正自己的过错、控制自己不当的行为,所以在人际关系中进退自如,生活的格外轻松。 那么人为什么会有这种控制别人的欲 望呢? 这本书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探讨了日常生活中,我们看似平常的这些下意识的控制行为。揭示背后的实质,解开我们的困惑,使我们学会识别、理解和应对控制,让我们的生活远离控制与被控制,更加和谐、幸福。 让读者以全新的视角来看待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不经意的下意识的行为,正确理解被控制的原因,用正确的方法应对周围试图控制你的人,同时还要适当掌握自己对他人的支配欲,从而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走向自信幸福的人生。 这本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情感控制和人际关系,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无论你是正在经历控制行为的人,还是想帮助别人摆脱控制的人,这本书都会给你带来许多启示和帮助。
《不要用爱控制我1:如何识别和有效应对控制你的人》读后感(三)
《十万个为什么》中缺失的部分
这本书极大满足了我的好奇心,解决了被搁置了十年的“为什么”的问题。
在约10年前,我曾经遇到一位典型的控制者,这里称为A先生。A先生会坐在车里喋喋不休地数落和羞辱我长达3-4个小时,词穷后只能不断重复直到嗓子哑但不知疲倦;A先生还会指出“你根本不是你自己认为的那样”,在遭到我无声的否定后愤怒地诅咒我一生。
我确实遇到了很大麻烦,也受到了严重的伤害。但在很多人的帮助以及我自己的不断努力下,伤害消解之后,我的好奇心并没有得到满足。
好奇心来自日常的很多普遍现象,比如苍蝇在s上跃跃欲试兴奋地搓手,比如蜣螂专心致志搓s球,比如狗津津有味吃s,再比如A先生突然开始这些特定行为。我很明确,这都是它们与这个世界相处的方式,它们之所以这么做,一定要么为了生存下去,要么为了让自己感到更舒适。这都是进化的伟大成果,是客观世界的一部分。
源于对客观世界的无限求知,我想知道为什么它们这样会感到舒适。但我不能问苍蝇,不能问蜣螂,不能问狗,也不能问A先生。因为它们都并没有表达自己或与我沟通的能力,我无法得到答案,即便A先生与我一样母语是中文。
广泛而深入的动物研究从《少年儿童百科全书》到《动物世界》,在十岁之前就早已解决了我对苍蝇,蜣螂,狗的好奇,而我对A先生的好奇却一直悬而未决,因为《十万个为什么》里不写这个。 这本书不仅把千千万万个A先生剖析了个底朝天,并且阐述了控制的本质,列举了被我忽略的很多常见控制行为。这种精确的描述、侃侃而谈的语言风格、抽取本质的归类方法让读者十分舒适。
控制源于幻想和对现实的排斥。控制者对一个人(通常是被控制者)、一群人是什么样的、该怎么做,整个世界该如何运行有自己的幻想。书中对为何用幻想来代替真实、不愿意面对真实世界阐述不多,只简略说明可能与幼时经历有关。
幻想与现实发生冲突(称为“分离”)时,控制者面临极大痛苦,因为幻想是他最重要的心理支撑,所谓“感受存在”的基石。因此,“真实”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心理威胁。
例如,一位控制者可能对“妻子”这个角色有自己的幻想。这个叫做“妻子”的人形物体会讨好、会满足需求、婀娜多姿并从不抱怨。控制者实际在与幻想中的人形物体相处,而并不是真实的妻子。于是,他可能会“莫名其妙”地发怒。
书中提到,当妻子询问其晚上几点回家时他突然暴怒,原因是幻想中的妻子不会问。一位控制者可能十分厌恶他人表达真实感受。如果他的妻子说“我感到很糟”或者孩子说“我真的太累了,学不下去了”,他可能会失控暴怒。
因为人的感受是最真实、最难以被否认的,“表达内心真实感受”是一种揭露真实世界的行为。当被控制者表达自己的偏好和感受时,如“我就是爱吃意大利面”,“我确实一点都不开心”,这就显示出了一个独立的“人”的真实性,这给控制者带来山崩地裂的威胁,因为影响到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幻想。
控制者不仅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一个群体。我联想到很多时候,不仅“说出真相”会被骂成筛子,甚至“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而不发表任何的意见和建议”都会被网暴。如当年轻人说“我不喜欢过春节,没什么意思,又累又无聊”时,会引起一些群体极大反感,即使他们只是说出一个事实,没有任何观点和诉求的成分。
如前文提到,活在幻想中的控制者时时刻刻在被真实世界威胁。他们不敢面对真实的自我,而是全力维护一个幻想中的自己、他人和世界。
正常的与人接触应当是先了解对方,但这意味着面对真实的世界和人,这给控制者带来极大痛苦。于是他们会选择逆向行为,如直接把被控制者定义成自己幻想中的样子,好像自己钻到对方的脑子里代替对方,好像自己比对方更了解对方。
书中提到一个经典例子,被控制者的妻子认为他买了一幅画是因为“色彩鲜艳”而买的,他辩白说“不,我是为了比较研究”。妻子说“得啦,我知道你最喜欢这种颜色。你就喜欢跟我抬杠。”这个案例中并没有暴力和争吵,甚至还带着那么点“了解和爱”,因此成为日常容易被忽略的逆向控制行为。
我的记忆中也有成为这种较为“温柔”的控制行为受害者的经历。我感到不悦,憋屈,但不知道怎么处理,又似乎觉得为此生气不太对。这本书同样给了我解答。
这种案例在家庭中非常常见,孩子容易成为最大受害者。孩子今天不想出去玩,可能出于自己都表达不清的各种原因,但家长绝不能下定义说“你就是因为想在家打游戏”,无论孩子是否真的是想在家打游戏。
《人类简史》是有争议的,我曾匆匆扫过一遍,有个零碎的片段印象很深刻,说智人独一无二的幻想、编故事能力使其拥有了不可替代的种群优势,通过宗教、社会组织等形式实现超大规模的合作,甚至成为与尼安德特人的重要竞争优势。
种群优势不代表个体会更幸福,甚至还得牺牲个体幸福。蚁群、蜂群也是实现惊人超大规模合作的典型案例,但个体生活体验是比不上猫科动物的,虽然后者种群安全会脆弱得多。
“幻想”和“排斥现实”如果确实是智人独一无二的生存法宝,那么控制倾向本身就可能写在人类的DNA里,但却严重阻碍了人类个体认知世界、磨灭了个体幸福。正如人类不会如蚂蚁一样按照固定路线无脑搬东西,牛羊也不会如人类一样“被蛊惑”残s无辜、甚至诞生一个控制的极端案例:希特勒。
在现代文明的社会里,我们早已战胜了残酷的自然,走入了能追求更幸福生活的新时代。即便是DNA里自带控制倾向,试着停止控制、摆脱被控制,会让每个人更幸福。这就如我们已不缺食物,即便DNA里自带对食物的无限索取,健康适量饮食也会让我们更幸福。
我们曾屡次强调“实事求是”的重要性,正是呼吁我们回到真实的世界,逐渐摆脱幻想,认识现实,接受现实。毋庸置疑,实事求是是文明的前提,尊重独立个体、摆脱控制是进步的象征。
转自公众号:吴二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