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读后感(一)
拿到书,以为是一本类似于《乖摸摸头》那样的鸡汤文,以为会对她和于夫的故事感兴趣。看完全书,吸引我的却是她的成长,她对人生的看法,她的读书与旅行。
《岁月神偷》:一步难,一步佳,难一步,佳一步,难又一步,佳又一步,日子总要信,总要过。最好的时光里过着苦大于甜的生活。岁月慢慢地偷走了所有珍宝——记忆、健康,甚至生命,但是,却偷不走温暖的亲情。
她说:“姨妈之所以带你出来玩,给你买好吃的,只是因为我爱你,因为你是我的宝贝,因为你是你,这和考试成绩好坏没有任何关系。不管你变成什么样子,姨妈都爱你,都会全身心地对你好,没有任何条件。但是,如果将来你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成为你想成为的人,你就必须努力,好好学习,让梦想成真。”看到这段话,眼泪唰唰地就下来了,如果那时候有人对我说这段话,该多好,多温暖啊。有时候感受不到温暖,慢慢变得敏感,变得不自信,也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发表自己的看法。
很多时候,只想好好努力,认为自己有出息了,就会得到“他们”的一丝丝温暖。爸妈对我很好,一直鼓励我。当我考上研的时候,曾经那些给我冷眼的亲戚们,突然对我好了起来,可是,对于他们的那种好,我本能的排斥,谈不上对他们有些许亲情,在他们面前我很沉默,不爱说话,我害怕说错,我害怕他们对我的那种眼神。
我喜欢看温暖的书,听温暖的故事,听温暖的歌,和温暖的人做朋友…………喜欢一切温暖的事物,那是我认为的美好……
安好。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读后感(二)
在被我潜移默化地影响下,这是我母亲主动在网上买来的第一本书。出于好奇,在百无聊赖的午后一口气把这本书看完了。
这不是一本有关景点介绍的旅游指南,也不是一本鼓动人去踏上诗和远方的未知,它只是一本记录少强因“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最美辞职信爆红前后她的生活与她的故事。书中有她想感谢的人,有她因爆红后的生活发生变化的感言,有她与于夫心灵上共鸣的爱情故事,也有她的经历她身上的故事。本书以许多散落的故事、与许多不同际遇的人的相遇而结合。在我看来,她是一个有点小执拗却有情怀的姑娘。文中虽喃喃自语,但却有几个让我感动的小故事与想法。
很多人看来,某重点学校的教师拥有着高薪、地位高、两个假期的丰厚待遇,她曾也顺从着这样的生活11年。其中有段话让我印象尤其深刻:“大学之前,我没做过什么选择,一切,都是听从家里人的安排,我似乎从来不用思考,答案,就摆在那儿,没有什么好坏之分,照着做就可以了。也许,很多人也是这样长大的,和我一样,没想过要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只是在别人的思考和建议中成长,忘记了,人生,还需要自己的思考”。确实,从高中毕业后,对于人生的很多选择一下子无法适从。从前都是听老师说:“到了大学,你想干嘛就干嘛,没人管你”。好像没有人告诉你,要想清楚自己喜欢什么,主动去接触更多的可能性。高考过后,就这样突然面临大学的选择,我们也只能从学校所发得一本关于专业选择的指南而得知。至于选择什么,我们大多都是听从家人、老师甚至师兄师姐这些过来人的建议与意见。在别人的建议下步入了大学。
文中还有一个关于高晓松的故事分享,读过他的文章的人恐怕印象深刻的莫过于高晓松妈妈那席话吧:“生活不是眼前的苟且,生活有诗和远方。谁要觉得你眼前这点儿苟且就是你的人生,那你这一生就完了。生活就是适合远方,能走多远走多远;走不远,一分钱没有,那么久读诗,诗就是你坐在这,它就是远方”。
是的,除了生活的苟且,同样需要诗和远方。少强就是在寻找诗和远方的路上遇到了她的灵魂伴侣于夫。那是个一见并不会倾心的人,他们的搭话源自于少强手机播放着的《山丘》。在双廊的客栈中,一来一往,他来品茶看书、她在客栈当义工端菜续茶。就这样,慢慢地熟悉着对象、了解着彼此。未曾料到,此次的相遇便是携手共度的一生。
书中还写道了很多少强生活里的故事,有的平淡有的感人。其实人生也莫过于此吧,日升日落,满足心灵上的向往,过着茶米油盐的日子,美的莫过于是生活本身。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读后感(三)
字数超了,那么只能发在书评里,不足之处,请各位海涵,只是说一下自己阅读后的真实感受。 个人感觉,这是本没有多少营养一本书,有点为了出书而出书的嫌疑。本来现在就有很多“名人”借助自己在某领域一炮走红的势头,出本书,自传不自传,杂谈不杂谈,微博不微博的拼一本书,名利双收。 过自己的生活,不靠网红光环赚钱,是书中一再澄清的观点,书中提到在出名后只做了三件事,笔体录入方正输入法,成为o2o旅行体验师,和某企业合作,开远归客栈连锁,这三件事,其实无一不是借助网红的光环。不过生活需要面包,既然有网红这个光环,在不完全迷失自己的情况下,适当利用一下其实也无可厚非,毕竟情怀不能当饭吃,光有情怀不要物质生活也不现实。但是一边展示清高,一边又通过网红光环与商业利益存在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就多少有点自相矛盾了。 另外,我对其有个质疑,和于夫狭路相逢后与之联系,辞职后直奔成都住在于夫家里数日,而后又去重庆另一位独居男性朋友家一住20多天。说实话,异性之间即便是知己,也还是要保持一定距离的,喜欢旅行,且不介意在独居异性家里一住数日,正在阅读这篇文章的你,在您的择偶观里,是否会有胆量去接受这样的姑娘呢?现实当中遇到这样的姑娘,会觉得她胸无城府呢?还是行事轻佻呢?作者到底是何种性情?值不值得提倡,还是需要仔细斟酌的,不能轻易效仿。 本书开头用一定篇幅写了对于买房的看法,虽是老生常谈,但是在世俗条件下,又有几人有勇气做此决定呢?想起了高晓松的一句话:“不买房,全天下都是我的,想住哪儿就住哪儿,买了房就只剩一个角落是我的。”当前房价与普通工薪阶层的收入比例在不断拉大,买了房虽然成为有房一族,被大家“高看一眼”,但是往往会使人生失去更多种可能,典当梦想去买一套房真的值得吗? 有多少人的人生模式是这样的,人生=工作,工作=房子+车子,然后人生=房子+车子,房子车子本来是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的,是服务于我们的,可是有多少人,却穷极一生的力量去为了房子与车子?买房子本应是提高幸福指数的一件事,可是有多少人,还款的压力早已淹没了当中的幸福指数? 现代人的人生无非就这几种,被禁锢在岗位上,被绑架在人情中,被淹没在世俗里。大家把人生活成了工作,活在了他人的眼光里,活在了物质交换当中。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也许就是喊出了当代人渴望摆脱各种束缚,活出真实自我的心声,所以才引起广泛共鸣的吧。 倾听内心的呼唤,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勇敢成为想成为的自己,不被眼前利益与世俗所羁绊,不必在乎别人的看法,取悦自己就好,做最真实,最纯粹的自己,去发现平实生活中的美好,去用心体会这个世界丰富多彩,领略大自然的波澜壮阔,即活在当下,又对未来充满希望,让自己的人生活出无限可能,活出真正的自我。我想,这就是这本书所提倡的一种生活态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