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出函关读后感1000字

出函关读后感10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4-16 05:15:23
出函关读后感1000字
时间:2024-04-16 05:15:23   小编:

《出函关》是一篇描写人生风雨历程的文章,主人公在经历种种困难和挫折后,最终走出了困境,迎来了新的希望和机遇。文章通过深刻的笔触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人生的坎坷与辉煌,让人感受到生活的无常和变迁,同时也勉励人们要坚持不懈、勇往直前。

《出函关》读后感(一)

图书策划人 金丹华说: 现代性和城市化如一场飓风,吹薄了传统农耕文明的土壤,个体从此不再属于板结的家族泥块和不变的故土山水,而是迅速沙粒化、原子化,被携上天空,吹往异乡。肉体漂泊的一代人,将永远漂泊下去, 而不断回想前世泥土的温润,自我发轫时承泽过的雨水,则是一场又一场精神上的退耕还林还草。《出函关》,达内心。

——金丹华(图书策划人)

《出函关》读后感(二)

《出函关》讲的是我们的父辈的故事,从金龙和春茵的故事中,我看到了我的父母和叔叔阿姨们的共同经历。

在他们盛年的时候正处在计划经济时期,几乎所有的生活必须品都是要凭票供应。他们为了生存,想方设法,不放过任何一个能买到稀缺食物的机会,有时还要冒着得之不易的食物被没收的风险。

虽然物质条件非常窘迫,他们依然为国家的建设燃烧着自己,尽着自己的本份,甚至牺牲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以上的种种,也是我父辈的生活投射。在我的青少年时期,这样的日子,我每天都在经历。

所以,金龙和春茵的故事让我泪流满面,作者也一定是醮着自己的泪水写就了他父母的血泪。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金龙和春茵们不负他们的使命,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亲人,和国家。他们的背影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他们一方面卑微如尘埃般的活着,同时又高贵的如圣徒一般的奉献着。这,应该被后辈铭记。

金龙说:个人的努力,还是要和时代共振,才能有所作为。

但在现实中,无论时代是什么样的,他们已经完成了他们的使命!

《出函关》读后感(三)

《出函关》豫西南战争年代小人物命运

“要想剃光头,还得上谢楼”,作者谢勇强是不是祖上住在谢楼啊,这个有点神奇的山寨后来保留下来没有?其建筑价值还是蛮高的,如果传给后代了,应该好好保护起来。解放前很多土匪来谢楼抢劫,谢楼人也发动了保卫战。只是那一战惊心动魄,最后惨败收场。因此,谢楼被屠村了,幸存下来男人的人很少。这些不怕死的男人,后来去参军了,作者慢慢展开了游击队和反击战的战争岁月,非常真实的历史回忆,我觉得许多人和许多事是真实的。小说的框架结构没有太多埋伏,就根据时间和人物动态往前推进,在命运的洪流中左冲右突。却也能把人物写得很丰满,令人难忘。

《出函关》读后感(四)

小说在探讨人与社会的关系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但作为纪实或纪录片一样的小说,我们应该称它小说吗?还是应该把它单独拎出来定义一个文体类呢?不管怎么说,只有小说叙事连贯成篇的形式,但是却没有小说对具体时间、地点、人物的仔细刻画描摹,光是这样的写法就很值得一提。

《出函关》正是这样的小说,将近30万字的长篇,记叙了一个家族两代人的心路历程,用白描的手法,如实写出了上个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之间社会的飞速变迁和人物多舛的命运。用熟悉作者的史雷鸣先生的话说,“(这)是依据家族记忆和他的父亲的人生经历构建的非虚构小说。”因为“不宜嫁接和改编其他的人的故事和命运”,于是少了一些符合读者期待的戏剧性冲突。不过,虽然如此——读起来平实,但却丝毫不影响读者的兴趣,对那个多变时代的真实书写,自有真实本身的魅力——唤起对与当下不同时期的生活图景的特别关注。更何况,这种不同本身所创造出来的反差,也让人抱有极大的好奇心。那毕竟是虽离我们不过几十年,但是却和我们所处的环境完全不同的境地——买面粉要用粮票,吃米饭还要用买的面去换大米,换米途中若是走大路,很可能半路遭到拦截,要么遭对方强制低价收购,要么如若不从捱上半天,可以减少一半收购。

此外值得一提的还有小说的主题。“出函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让人想到老子出函关留下道德经的故事。换句话说,出函关寓意着老子追求自由的那种精神。小说结尾,从河南来的表侄小坤敲开了金龙的屋门,上西安来寻找工作机会。“走出去,仍是后来者的宿命。”作者最后写道。不管走出去的代价是什么,从人性的角度来说,走出去本身——不论对于金龙或是小坤,都是一种必然,是宿命般的存在。换言之,尽管金龙明白无人依靠、即使经历了家庭的变故(痛失女儿)、工作的变故(职务变迁),和身体的变故(消化道出血),走出去的精神始终照亮他,激励着他进入求道或求生的状态。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前文提到缺少细致的人物刻画,但并不是说小说没有塑造出人物形象。小说中金龙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他孝顺、敢担当,尽职尽责,诚实本分,是可以想见的“那一代”的人。

《出函关》读后感(五)

“历史需在不断讲述中,延续记忆。”一部深沉的家族史诗!✨

《出函关》祖辈故事的时代回声,感受民族力量

《出函关》读后感(六)

《出函关》是一部讲述家族成长发展史的长篇小说,作者谢勇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家族两代人的命运沉浮。这部小说可以说,不仅是一部家族史,更是一幅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生动画卷。从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作者成功地展现了一个家族在历史大背景下所经历的苦难与辉煌,令人感慨万千。

小说的开篇以双喜一家经历土匪血洗的劫难为背景,通过描绘双喜一家的生活状态和心理变化,让读者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沉重和悲凉。随着时间的推移,家族中的年轻一代开始崭露头角,双喜之子金龙考上大学,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努力拼搏,服务兵工事业。在这个过程中,作者通过细腻的人物描写和情感刻画,让读者感受到了家族成员之间的深厚情感和家族荣誉的重要性。

两代人的人生抉择,背后都是大时代的风云变幻,也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各种挑战和危机。作者通过描绘双喜和金龙一家人在危机中的应对方式和心理变化,展现了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智慧。同时,小说中也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一些重大事件,如抗日战争、革命、技术革命、福利分房等,这些事件不仅对家族命运产生了深远影响,也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发展。

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行动,改变着国家,整部小说也体现了新青年面对困境时所展现出的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以及他们在逆境中不断努力、追求梦想的勇气,也让读者从中汲取了正能量和启示。

在小说的结尾,作者并没有以一个壮观的场景收束全篇,反而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局,“金龙叔,我是小坤,我爸让我来找你,看有没有工作的机会”。走出去,仍然是后来者的宿命。一代又一代人,从村庄到城市,从过去到今天。整部小说语言流畅、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阅读《出函关》的过程中,我不仅被小说中生动的人物和情节所吸引,更被作者所传达的思想和情感所打动,小说中所呈现出的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也让我深受感动。可以说,《出函关》这部小说不仅是一部反映家族命运的作品,更是一部展现中国近现代历史变迁和社会发展的长篇巨著。

《出函关》读后感(七)

走出去

《出函关》

《出函关》是一部讲述两代人成长和生活的长篇小说。它通过前后两代人的奋斗经历和情感生活,展现了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和中华民族百年的艰难奋斗史。

《出函关》的作者是谢勇强。谢勇强是一位来自重庆的作家,他通过自己的作品展现了家族历史和民族精神。他深入挖掘家族故事和人物关系,通过描绘家族成员的成长和发展,展现了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同时,他也在作品中描绘了家族成员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经历,使得作品更加生动和真实。《出函关》写作背景是受到豫西谢楼土匪血洗事件的影响,以及家族中两代人的成长经历和情感生活的启发。这些经历和故事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使他决定写下了《出函关》这部小说。

在《出函关》中,作者沿着祖辈的足迹,徐徐讲述了从20世纪30年代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一个家族的成长发展史,两代人的心灵史。这部小说以豫西谢楼的双喜一家为切入点,在20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的历史背景下,双喜一家经历了土匪血洗的劫难,被迫走上革命之路。双喜之子金龙,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一步步求学奋进,最终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并进入了一家兵工企业工作,为国家军工事业做出了贡献。书中展现了土匪血洗的劫难、革命的兴起、两代人求学奋进等情节,深入挖掘了家族历史和人物关系,通过描绘家族成员的成长和发展,反映了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同时,作者也通过描绘家族成员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经历,展现了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变化,使得作品更加生动和真实。

此外,《出函关》还通过描绘主人公金龙在大学毕业后进入西安一家兵工企业工作,为国家军工发展做出贡献的经历,展现了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变化。金龙的经历不仅展现了那个时代的艰苦奋斗,还展现了主人公为祖国贡献的豪情壮志。

《出函关》是一部展现中华民族百年艰难奋斗史的长篇小说,通过两代人的成长和发展,反映了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和民族精神。这本书展现了谢勇强对家族和历史的思考和探索,以及对家族历史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值得一读。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