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是关于三年级学生写的15篇作文的内容。作文内容有关于家乡、家庭、友谊、梦想等各种主题。文章中展现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他们对生活的独特见解。通过这些作文,读者可以了解到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和对未来的向往。整体而言,这些作文充满了童真和真诚,令人感动和启发。
第一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模拟试卷
一、看拼音写词语。(共4分)
bào yuàn chéng fá shēn lín qí jìng
( ) ( ) ( )
二、填空。(共9分)
1.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3分)
“兴国安邦”的“安”字,用部首查字法查( )部,再查( )画。用音序查字法查大写字母( ),它的读音是( )。“安”在词语中应选以下第( )种解释:1身体健康;2不出事故,没有危险;3稳定;4装置,组合。用第种意思组一个词:( )
2.填空组成词语,再写出填进去的字的意思。(6分)
应接不( )_____ 赞叹不( )_____ 千钧一( )_____
无微不( )_____ 各抒己( )_____ 香甜( )口_____
三、组词。(共6分)
蹄( ) 施( ) 券( ) 欺( )
啼( ) 拖( ) 卷( ) 期( )
差 chā( ) chāi ( ) 还 hái( ) huán( )
四、按要求填空。(共13分)
1.“失”字有多种意义,在不同的词语中应选哪一种,请在括号里填上编号。(2分)
失:1没达到目的 2改变常态 3错过 4丢 5找不着 6错误,疏忽
大惊失色( ) 实验失败( ) 失物招领( ) 工作失误( )
2.选词填空。(5分)
深情 盛情 热情
①蒙古族人民骑马几十公里,( )远迎客人。进了蒙古包,他们( )
②款待来客。夕阳西下,他们和汉族客人依依不舍,( )话别。
虽然……但是…… 尽管……还是……
不但……而且…… 无论……都……
③( )修筑京张铁路困难重重,( )詹天佑一点儿也没有失去信心。他( )严格要求工作人员,( )时时带头工作在野外。
3.在括号里写出带点词的反义词。(3分)
我们既要向先进的同学学习,又要帮助( )的同学进步,要尊重他们,亲近他们,不应该( )他们,( )他们。
4.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答案。(3分)
①“勇敢 沉着 机智 武断 果断”这组词中不是一类的词是( )。
②“中秋节 除夕 春节 重阳节 端午节”这些传统节日按时间先后排列,最后一个应该是( )。
3“钢铁对坚硬”正如“棉花对( )”。[文章来源于 ]
五、按要求答题。(共18分)
1.一只从树上掉下来的麻雀无可奈何地拍打着翅膀。(2分)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江奔流。(2分)
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峡移民的故事让人感动。(2分)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长城真长啊!(2分)
改为打比方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老师对我说:“萍萍身体不好,你要多关心她。”(2分)
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修改下面有毛病的一段话。(在原文上修改)
王老师已经50多岁了,他却向年轻人一样充满朝气。清晨,他迈站隐健的步子走向学校;深夜,他还在灯下备课。最近,他被评为“优秀教师”的光荣称号。他说:“我要把毕生的精神献给教育事业。”
七、排列错乱的句子,在括号里写上序号。(6分)
( )借着楼道的灯光,我将教室的门锁好,走下楼去。
( )我关上楼道的灯,摸黑下了楼。
( )写完作业,灯火通明的教室里就剩下我一个人了。
( )一夜要浪费多少电啊!于是,我转身又上了楼。
( )我快速收好书包,熄灭灯,走出教室。
( )走到操场,我忽然想起楼道的灯没关。
八、阅读。(共20分)
1、先按课文原文填空,再答题。(3分)
①“当年鏖战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朝更好看。”以上前两行词句中,作者联想到的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却看妻子愁何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忧愁无影无踪;因为高兴得很,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课文内容填空。(2分)
从12册课文中,我知道了_________________的诸葛亮,______________的蔺相如,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詹天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张思德。
九、阅读文章,完成试题。(1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前,有一对夫妻,开了一家酒店,由于卖出的酒物美价廉,生意十分兴隆。
有一天,丈夫外出,妻子偷偷地在酒里掺了水,多卖了5元钱。晚上丈夫回来,妻子得意地把自己的“秘诀”告诉丈夫,以为会得到丈夫的夸奖。谁知,丈夫一听,急得双脚直跳,抱头痛哭,说:“唉!你把我们最值钱的东西——信誉,只5元钱就卖掉了!”
果然 从此他们的生意不如以前红火 最后终于彻底破产 当妻子贫病交加 奄奄一息的时候 她悔恨地流着泪 说 我明白了
1、从文中选一个词作题目,写在文章前面的横线上。(2分)
2、给最后一个自然段加上标点。(2分)
3、把短文分成三段,在段末用“△ ”标出。(3分)
4、填空。(3分)
①“物美价廉”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原文中找出“兴隆”的近义词: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简洁的语言,写出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妻子在临死前明白了什么,把妻子的话补充完整。(2分)
我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作文。(共30分)
题目:我最难忘的一个人(一件事)
要求: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1/13页第二篇
一、字词训练
1、读拼音,写词语
2、抄写词语
3、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波( )壮阔水平( )镜 峰( )雄伟
( )地而起连( )不( ) 奇峰( )( )
4、多音字组词
卷:( )、( ) 蒙:( )、( )
倒:( )、( ) 间:( )、( )
5、比一比组词
秦( )裙( )泛( )
泰( )群( )乏( )
伐( )综( )帮( )
代( )棕( )邦( )
绵( )迷( )栽( )桨( )
棉( )谜( )载( )将( )
6、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的大海翠绿的( )
()的西湖新生的( )
()的泰山无瑕的( )
()的香山连绵不断的( )
二、、把下列句子换一种说法。
1、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
2、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
3、看到那数不尽的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
4、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
三、、按要求填空
1、课文将________、________与漓江的水进行比较,将________、________与桂林的山进行比较,是为了说明桂林山水________天下。“甲”字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________,再查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桂林山水甲天下”中的“甲”字的意思是________。
2、“才”字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________,再查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他才从学校回来”中的“才”字意思是________。
3、“却”字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________,再查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我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中的“却”字意思是________。
四、按照原文填写句子。 [文章来源于 ]
①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 )。
②桂林的山真奇啊,( );桂林的山真秀啊,( );桂林的山真险啊,( )。
③我( )过( )的泰山,( )过( )的香山,却( )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 )啊,一座座( ),( ),像( ),像( ),像( ),( ),( );桂林的山( )啊,像( )的( ),像( )的( ),( ),( )桂林的山( )啊,( ),( ),好像一不小心就( )下来。
五、照样子把句子的意思写具体
例: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1、这桂花真香啊,香得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_ _ __ _ _ __ _ 。
2、这天气真热啊,热得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_ _。
3、这雨真大啊,大得_ _ _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_ ___。
六、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的确是林海,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恐怕只有画家才能描出这么多的绿颜色来呢!
兴安岭上千般宝一应夸落叶松是的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
1、给以上片段中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2、写出第1自然段中两组反义词。
( )──( )( )──( )
3、这一片段写的是________。第1自然段着重写了两点:
⑴________,⑵________。这是从面上进行观察。第2自然段着重写了________,这是从点上进行观察。
七、读懂课文内容填空
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连树与树之间的空隙也不缺乏(fá)色彩:松影下开着各种小花,招来各色的小蝴蝶──它们很亲热地落在客人身上。
1、本段第一句话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衫”指( ),“裙”指( ),“绣花鞋”指( )。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缺乏── 亲热──
八、用序号标明修辞手法
①比喻②拟人③排比④反问
1、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
2、有几个省市的建设与兴安岭完全没有关系呢?( )
3、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 )
4、彩色路面像一本大书。( )
5、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 )
九、说说大兴安岭“岭、花、林”的特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华佗
有一年年底疾病流行,华佗亲眼看见许多人被病痛折磨得呻吟着,挣扎着。为了解除病人的病,华佗立志学医。他风餐露宿,历尽艰辛,来到西山,拜精通医术的老人为师。△
华佗拜师后,师傅说:“这里有许多病人,你就专门侍候他们吧!”华佗一面耐心地侍候病人,一面留心观察每个病人病情的变化和用药情况。因此,他在3年时间里就懂得了不少的病源、病理和用药方法。
3年过去了,师傅说:“你已磨炼了3年,学了不少东西。但是还要学医书、药典。”他带华佗到内室,只见到处是书籍、挂图。华佗高兴极了,从此便不分昼夜、如饥似渴地攻读起医书来。△
暑去寒来,又是3年。一天华佗正读书,忽然有人跑来说:“师傅病了,你快去看看!”
华佗连忙跑去,只见师傅两眼紧闭,手脚僵硬。他摸摸师傅的额头,又按按师傅的脉搏,然后笑着说:“师傅无大病,自会好的。”人们都责怪华佗不懂医道。
就在这时,师傅突然坐起来,哈哈大笑说:“华佗说得对,我是故意装病,试试他的本领的。”众人听了,个个惭愧,不得不佩服华佗的本领。△
有志者事竟成。华佗终于学得一手好医术,辞别了师傅,下山给人治病去了。△
1、按分好的段写段意
2、结合文段内容,说说“有志者事竟成。”
课外阅读:
桂林的山为什么“真奇、真秀、真险”?
早在1~2亿年前,桂林这里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在海底沉积了大量的石灰质,久而久之形成了很厚的石灰岩。以后由于地壳运动的作用,海底上升为陆地。石灰岩的主要成份是碳酸钙,它能被水溶解,特别是当水中含有二氧化碳时,一部分和水化合成碳酸,就更容易溶解石灰岩。溶解是石灰岩受到破坏的主要方式。水流到哪里,哪里的石灰岩就被溶解受到破坏。水往低处流,只要石灰岩有裂缝,水见缝就钻,日子久了,水就能将裂缝溶蚀成空洞并不断扩大。如果这些裂缝是直立的,水就可以沿此而下进行溶蚀,最初可扩大成漏斗状的凹坑,长期溶蚀便可扩展为碟状洼地,它们继续扩展到彼此相通时,就只剩下形态万千的奇峰怪石、孤峰残柱了。
2/13页第三篇
一、在四线上改正下列音节。(3分)
pŠ ƒo(皮袄) lŠBn yu‚n(田园) m’ hu„n(模范) ch‘ y‚(抽芽) b lŠ(玻璃)
二、填表(5分)
三、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6分)
1、顾 三顾茅庐( ) 左顾右盼( ) 关亲顾友( )
2、火 爸爸发火( )了。 我家的日子过得很红火( )。
3、挺 一挺( )机枪。 这样挺( )好。 请把身子挺( )直。
四、下面各组词语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勉强 牡烈 豪迈 拴住
B、誓死如归 撤退 不屈不挠 悬崖绝壁
C、无微不致 问寒问暖 不期而然 一见如故
D、六神无主 百战百胜 九年一毛 五湖四海
五、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0分)
1、“走进展览大厅,立刻被一幅幅美丽的图展吸引住了。”这个句子是病句。( )
2、“大雨倾盆而下”“这个消息真使他怒发冲冠”“祖国的建设一日千里”几个句子都用了夸张的写法。( )
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是指旧社会非常黑暗,鲁迅先生害怕碰壁。( )
4、认真揣摩词句的言外之意是领会有内涵词句的重要方法。( )
5、《赠汪伦》这首诗写的是李白送别汪伦时的情景。( )
六、填空(8分)
1、“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这句诗中有两处比喻。第一处是_______,是把_____比作______;第二处比喻是______,把_____比喻_______。
2、“佛脚清泉,飘飘飘飘,飘下两条玉带;源头活水,冒冒冒冒,_____________。”这句话采用了_________修辞方法。
3、“故人西辞黄鹤楼。_______________。”这句诗出自_________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一诗。诗中的两个动词是____、_____。全诗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情。
4、闰土正在厨房里,_________的圆脸,头戴一项___________,颈上套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
七、按要求写答题。(10分)
1、你们是英雄 扩句:_________________[文章来源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之所以…是因为…”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种不爱护公物,任意破坏,是可耻的 (用修改符号改错)
4、妈妈说:“我给你买了一本好书。” 改成转述的说法:____________________
5、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验试卷发下来了,王林同学发现老师改错了一道题,于是,下课后找到老师把问题向老师反映,老师诚恳地改正并作了自我批评,请以此事按下列要求设计一段对话:(8分)
王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阅读:
(一)
大娘,停住你送别的脚步吧 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 你已经几夜没有合眼了 你这么大年纪 能支持得住吗 快回家休息吧 为什么摇头呢 难道你担心我们会把你这位朝鲜阿妈妮忘记 不 永远不会。
1、给这段话加上标点符号。(3分)
2、解释词语:(2分) 合眼:_________________阿妈妮:_______________
3、请引用学过的两句古诗描述送别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二)
有一年八月,郑板桥从扬州回家过中秋节,因手头没多少钱,他就搭了一只顺便回家的船。这船不但小,而且篷帆破烂,百孔千疮。夜晚,皎洁的月光透过篷上的破洞落到船上,倒也别有一番情趣。郑板桥兴奋不已,脱口而出:“篷破船装零碎月”,可下句怎么也想不出来。
转眼中秋已过,郑板桥收拾衣物准备回扬州。这天夜里,突然狂风大作,暴雨倾盆。他家住房的土墙“轰”的一声倒了下来。大风立刻横扫而过。“坏了!”郑夫人接着:“这下完了!”说罢便愁眉紧锁。“这下有了!”郑板桥倒喜形于色。随后郑夫人就失声痛哭,郑板桥却放声大笑。郑夫人以为丈夫经受不了这一打击,突然发疯,连忙擦去眼泪劝慰道:“这不要紧的,别急,别急。”不料郑板桥推开她:“快,快拿纸笔来。”郑夫人莫名其妙,只得找来文房四宝,只见了板桥提笔就写:“篷破船装零碎月,墙倒屋进整齐风。”
当郑板桥说明缘由后,郑夫人哭笑不得,说道:“你呀,你呀,真是……”
1、选择正确的时间打上“√”。(1分)
中秋节是:①正月十五 ②农历八月十五 ③农历五月初五
2、读短文,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3分)
零碎( ) 愁眉紧锁( ) 失声痛哭( )
3、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一想郑夫人说的“真是……”后面 省略了什么意思,请你补充写出来。(3分)
4、读了这篇短文后,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体会和感想。(3分)
十、作文(30分)
题目: 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提示:通过记叙一件事,说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件事可以发生在学校、家里、社会上。可以自己悟出或在同学、老师、父母等的启发和帮助下明白了一个道理。
要求:1、把事情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重点把“经过”部分写具体;
2、有中心、有条理,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书写工整;
3、文中一律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3/13页第四篇
我的对手决不是我的同学或者同伴,而是—我的妈妈。
真巧,今年我读初中一年级,妈妈也读“―年级”,不过她比我高两个档次—是业余函授大学里的学生。开学时,我和妈妈展开了学习竞赛,看谁进步大。于是乎,妈妈便成了我的对手。
比背书,我可是不在话下,一篇文言文十分钟就能背过。妈妈的记性可没我这么好,但她总是默默地记背一个又一个令人生厌的公式概念。有一次,我和妈妈去亲戚家。在公共汽车上,妈妈还掏出自己准备的小卡片,复习概念,我靠在她身边睡着了,一觉醒来,我发现又到了上车的地方,我记起我们坐的是环行公共汽车。呀!准是妈妈只顾学习,误了站。只见妈妈抱歉地对我笑着说:“睡得好吗?我又记熟了一个概念呢!”嗬,这个令人哭笑不得的对手!
比写文章,妈妈平时写的论文有条有理,头头是道,而且写文章时一丝不苟,十分耐心,我常见她为了写好一篇论文,翻资料翻得满头大汗,继而又写到深夜。爸爸、哥哥和我都几次向她出示了“黄牌警告”,让她注意身体,可她依然如故。我这个对手,真有点“死不改悔”的味道。
对手和对手之间总是较着劲的,可我的对手对我从来不保守,相反她总是把自己好的学习经验介绍给我。比如:什么用小卡片记公式啦,怎样记好笔记啦,怎样做好课前预习啦……每次,我的作业和测验试卷一有错题,她就逐一教我订正,有时还费心思帮我找参考习题。
终于,期末,妈妈的成绩优良,获得了老师的好评;而我,语、数,外、政四门总分也在班里名列前茅。可以说:我们打了个平手,但我深知:妈妈付出了多于我几倍乃至十几倍的心血!
这学期结束了,但并不意味着我们的竞争结束了。在今后漫长的道路上,妈妈永远是我的竞争对手!
4/13页第五篇
关于和谐的名人名言
1。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3。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雨果
4。幸福永远存在于人类不安的追求中,而不存在于和谐与稳定之中。——鲁迅
5。君子是和谐而不会盲目附和,小人只是盲目附和而不会和谐——西谚
6。友谊是一种和谐的平等。--毕达哥拉斯
7。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
8。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黑格尔
9。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会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环境的美。——冰心
11。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见的和谐更美。——赫拉克利特
12。对和谐之美的追求是人类的本能。——马克思
13。天下为公,世界大同。——孙中山
14。美必须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在形象上如此,在内心中更是如此。——孟德斯鸠
15。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要对我们进行报复。——马克思
16。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牧民》
17。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季氏第十六》
18。衣食之于人也,不可以一日违也,亲戚可以时大也。——《管子?侈靡》
19。爱自己的孩子是天性,爱别人的孩子是圣人。——西谚
5/13页第六篇
关于和平的作文500字 呼吁和平
“叽叽喳喳”——1937男8月28日上海火车南站人满为患。这天,有许多人准备回家。
他们有的站在黄线后等火车,有的在各色商店中购物,还有的则在大厅里睡觉消磨等火车的漫长时光。这儿有一个幸福的一家三口,年轻的妈妈抱着大约二三岁的小男孩,憨厚的爸爸就背着大包小包准备上车。但全火车展的人都没有想到,今天快乐的回家之旅竟是无比悲痛的。
在年轻妈妈的脚尖刚踏上车厢的那一刻,“轰”——一个不知名的黑色物体从天而降,屁股上烧着火,身后还拖着一条长长的灰尾巴。
“炸弹!”一个以前当过兵的旅客惊慌地叫道。顿时,所有人手忙脚乱地四处乱窜。有的尖叫着,有的狂奔着,还有的慌乱地整理自己的随身财物……那一家三口呢?妈妈抱着孩子发了疯似的站外跑去,爸爸扔弃了行李,只留了最贵重的包裹奋力地向前跑。眼看炸弹就要爆炸了。说时迟那时快,年轻的妈妈想也不想就将孩子往远处抛去。炸弹爆炸了,喧闹的火车站立刻变得如死一般的寂静。美丽的火车站不见了,慌乱的人群不见了,孩子的爸妈也不见了。灾难过后,惊惧过后,死寂过后,偌大的一个火车站只剩下了孩子的哭声。——那哭声中国人听见了,外国人听见了,全球人都听见了。他们知道,刚刚还无比幸福的孩子此时成了一个可怜的孤儿了。他伤痕累累,衣服破烂。他的哭声让所有人觉得心碎。他仿佛在呼喊着:让世界和平,让世界安详。
让全世界一起呼吁:和平!和平!和平!
6/13页第七篇
从呼喊的深渊中,从一切憎恨的深渊中,我要向您高歌,神圣的和平。——罗曼·罗兰《神圣的祭坛》)
在和平主义的温床上培植香菌,那是不需要什么肥料的,一夜之间它们就可以突然茁长起来。——罗曼·罗兰《搏斗》
在春寒料峭的三月,当我们看到初放的花朵时感到无比幸福。现在,当我看到娇嫩而充满活力的人类善良之花冲破欧洲仇恨的冻土南昌怒放的时候,我又感到了这种幸福。它们证明,温暖的生活仍然存在,任何东西都不能把它摧毁。——《罗曼·罗兰传》
国家用兵,是为的正义。如果国家一旦侵犯了正义,那与我们挥斧相向的暴君的巢窟何异。——罗曼·罗兰《狼群》
鲜血不是甘露,用它灌溉的土地不会有好收成。——《雨果戏剧集》
千百年来,人类用牺牲、苦难、坚韧的努力、英雄精神和不屈不挠的信心赢利了自由。我们呼吸它珍贵的气息,我们很自然地享受它,正如我们享受那吹拂大地、充塞在我们肺部的清鲜空气一样……而只要几天,这颗生命的宝石就被人偷去了;几小时内,在全世界,一片窒息的网罗便笼罩在“自由”的颤栗的翅膀上。——罗曼·罗兰《先驱者》
把世界拥抱在整个怀抱之中!战利品太沉重了……——罗曼·罗兰《母与子》
战争的形象,是流血、痛苦和死亡……托尔斯泰《十二月的塞瓦斯托波尔》
武力正表现了人类的软弱。——泰戈尔《牺牲》
7/13页第八篇
有一扇窗户,你看不见它,而它却操控着你,但最终还是要你来将它敞开,它才能散发出一阵阵充满和谐的气息。
和谐是什么?和谐是一位年轻人扶老奶奶过马路而组成的一幅图画;和谐是一位小女孩将地上的垃圾捡起扔进垃圾桶而发出的一个音符;和谐是由大家心灵与心灵相互沟通而写的一首诗歌。
有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心灵之窗被打开了的人,眼睛里闪烁着万丈光芒,心灵之窗没被打开的人,眼睛了黯然无光。无论那人多么贫困,只要他的心灵之窗被开启,无论他走到哪里,都能谱成一首和谐的乐曲,无论那人多么富有,只要他的心灵之窗未被开启,无论他走到哪里,都会给人带来不愉快的情绪。
我会将我的心灵之窗打开,让阳光射进我的心坎。然后,我将会把那份温暖传递给每个人,那样,这整个世界都会很和谐,没有纷争、没有打架,到处充满欢声笑语。
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将自己心里的窗户敞开,让阳光射进自己的心坎,那样你就会觉得自己很幸福、很满足。
快点让和谐来到这个世界,让我们行动起来吧!其实打开心灵之窗很简单,多点宽容,多点理解,多点满足的情愫,认为上天对你很公平,少点攀比,少点嫉妒,心灵之窗就会开启。
睁开你你那水汪汪的大眼睛吧!让这双闪亮的眼睛开启心灵之窗,让这个世界处处充满爱,处处充满和谐的气息。
8/13页第九篇
“奶奶!这是什么字啊!”奶奶坐在门前的桂花树下绣着花,六岁的我在一旁捡着风带下的桂花,随意地问。
“这是个家。”
“家?哦!那这个黑黑的一大串的又是什么字啊?”我指着一串字问。
“这叫“家和万事兴”!”奶奶停下手里的针把它们放到旁边的竹篮里,拍拍我手中的泥,抱起我让我坐在她的腿上。
“这是什么意思啊?”我仰着头看着奶奶那饱经岁月风霜的脸,天真地问。
“家和,家,国之根本,家和,国和,只有小家好,大家才会好,只有大家好,我们才会好,只有家庭和睦,邻居里相敬,心情才会舒顺,心里舒坦了,干活,做事才有劲儿!做起事情自然而然地也就顺心,顺利,所以叫“家和万事兴”懂吗?”奶奶垂下头,用那充满着慈爱的眸子望着我,轻轻地问。
我抬起迷头,傻傻地摇着波浪鼓。”
“等你长大了就懂了!”奶奶微笑着柔柔地对我说。说完,放我下来,又开始绣了。
是的!现在,我长大了,终于懂了。
“家和万事兴”家是一个人,人生的归属,心灵的港湾,如果家不和,不能让我心灵放松,又如何让事烦,家兴呢?
大道理我讲不出来,我就只明白“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等冷静下来了,所有的矛盾它还是矛盾吗?
奶奶的一生平平淡淡,不争不抢,也不和爷爷吵架,平平凡凡,奶奶常说:“知足常乐!”如果人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多好!
一个家庭,一份责任,一个字,一句话,一生幸福。和!家和万事兴,国和则国运兴,世界和,人民之幸也。
9/13页第十篇
一个周日,妈妈要带我们去看外婆。说走就走,可是老天不解人情地下起雨来,但是这可阻挡不了我们的脚步,
雨真的很大,平时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今天开了半天都还没到。中午,我们不得不就近找个小饭店先吃点东西。
雨势渐弱,雾气却蒸腾起来,到处一片迷蒙。一位年迈的老人撑着雨伞走在人行道上,忽然,他一个踉跄,重重地摔倒在地上。他努力想要撑起身子,可挣扎了几次,都没有能够站起来,冰冷的雨水不停拍打着他瘦弱的身躯,几个药盒子散落在周围,一把破伞被他压在身下,伞骨也已经被压折了,背部已经湿了一片,他的脸上充满着痛苦的表情。
意外情况让我不知所措,下意识地,我朝老大爷走去,脚步有点踌躇,忽然一只手挡在我的面前——是妈妈。她轻轻的摇了摇头,叹了口气,眼睛直直地望着我,好像在暗示着什么。我明白了妈妈的意思,但一看到老大爷就在冰凉的地上趴着,无助地挣扎,我的心就阵阵刺痛。
正当我鼓起勇气,推开妈妈的手,拿起伞准备冲出去的时候。却见饭店的老板娘早已放下锅铲,撑起一把雨伞,快步冲了出去,旁边路过的一位骑电动车的阿姨也停下车,两人一起把老大爷扶起,阿姨收拾起地上的药物交给老大爷,站起来后,拿着药,执意要继续往前行走,也许惦记着家里的老伴吧,或者不想在外太久,让家里人担心。老板娘招呼着她女儿拿什么东西,片刻,她女儿便拿来了一根细木给老大爷当拐杖,老人接过木棍,撑着老板娘塞给他的雨伞,道了谢,拄着小木棍,蹒跚的消失在雨幕中。
老板娘目送着老大爷的离开后,顾不得擦干湿了的头发,抹了一把脸,很快回到店里炉灶边,又抄起锅铲,忙碌起来。不到片刻,几大碗热气腾腾的卤面就端上来了。风卷残云般吃完面,我们离开了店。
在离去的时候,我回头望去,老板娘正在收拾我们的碗筷,我们渐走渐远,老板娘的身影却在绵绵的细雨中逐渐变大,感觉须仰视才能看得到她被雨水打湿的脸庞; 压抑的我无法呼吸。妈妈牵着我的手快步离开了。
在这日益现实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缺乏足够的信任。老板娘与那位骑车阿姨在扶起那位老人的时候,我感觉自己的心里好像也有什么东西被扶了起来。我们无法劝服其他人不要再假装沉睡,但起码我们要让自己一直醒着;勿以善小而不为,每个人伸出双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帮助别人,这样的社会才会更加美好!
10/13页第十一篇
窗外的风景一成不变,只是在看的人眼里总归有不同的感受……
不得不说,那时的我,未免太过于幼稚,也不得不说,我的脾气太过于火爆,但是,让我明白了很多。
已不记得换了多少次同桌了,看到新同桌来临时,我的心里不由得升起一份喜悦,不过,好景不长——
“组长,听写!”命令的口吻使得正闹心的我更是一阵火上浇油,“别烦我!现在是早读时间。”我头也不抬的回答道,本以为他会放弃,可能是我低估了他,他拿起本子往组后走去,“哼”一个字便打消了我想与他道歉的心思,如同再次掉进火坑般,于是仅仅只是因为几句话,隔阂再次加深……
语文课上,四人小组的“活动”少了两人,高傲的心灵,使我不得有半点道歉的心理,两个人的讨论,似乎燃不起我心里的那把火焰,我想那时的我动作是机械的,眼神是呆滞的,看着两张桌子中间的分开已然成为了一条“三八”线,阻挡了我与他的沟通,我开始怀疑心底的判断,心里也同时冒出了两个声音。
“道歉吧!这件事你也有错,你是组长,那你应该懂的要和睦为贵。”这声音不高不亢,却足以让我的心动摇,“道什么歉!是他的错,应该让男生道歉!”尖锐的声音让我不得不放弃动摇的心理。道歉还是放弃道歉,心底的两个声音不断地刺激着我的脑神经,以至于我就像是大海中无指南针的船舶,迷茫于大海之中,突然之间前方一束光芒射向我,两个声音消失了,我也有了方向。
看着坐在位置上的他,“对不起,我不应该对你说重话,但对于你所做的,我绝不会道歉。”我从刚开始的小心翼翼到后来的大声反驳,我的心情不知怎的蓦然像一块石头落地般,如此放松。
看着合并的桌子,那条“三八”线似乎已消失在那次冷战中,同桌之间无法沟通的河流之上架起了一座桥梁,也让我明白和睦的重要性。
比起那个时候看景色的我,我想这个时候天空是湛蓝的,是令人留恋的,是开心的吧!
11/13页第十二篇
秋天像一个流浪汉,在瑟瑟风中四处游荡。草尖开始泛黄,枯落的树叶孤独地趟在地上。爸爸去了遥远的南京,一个月后才能回来。这么长的工作时间,才换回几天假和一点钱,哎!真不划算!
早上,我上学的同时,爸爸去机场了。上课时,我想象着要是我能去机场送一送爸爸多好。想着想着,总也摆脱不了淡淡的伤感。不知不觉,几滴泪悄然划过脸庞。当我意识到后便很快地忍住了。因为我知道,如果任由泪水肆意会掉下情绪的悬崖,完全失控!
哎,爸爸的离别让我的心一直痛,仿佛掉入无底深渊看不见温暖的光。不过,我想起一句诗——“少小离家老大回。“古人从小出去,到老了才能回来呢,至少爸爸不是这样的!想到这,我似乎得到了一些安慰。
离别总让人忧伤,秋天里的离别尤其让人肝肠寸断。爸爸,我爱您!真希望您能早点回来,我和妈妈一直在家里等着您!
12/13页第十三篇
晋陶渊明装载着世人的梦和希望。我的那一份很大很大,又很小很小,却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心酸与无奈。
当代衣食无忧,何来烦愁苦闷?其实就是因为时代在进步,每个人的利欲也在不知不觉中膨胀。我很困惑,虽然我和哥哥总是三天两头吵来吵去。但让一个孩子真正难以理解的是在父母、长辈、亲戚之间的算计与猜度。
我的妈妈是兄弟姐妹中最小的一个,却得不到应有的偏护和宠爱。她不似姨妈那样懂事、勤快。可能吧,外婆更注重姨妈一些。这一点是在老妈成天的碎碎念中体会到的。
那几个月里,外婆头疼的厉害,来厦门看病。我千方百计说服外婆住在我家里,其实外婆仍三天两头地往姨妈家里跑,却也不忘给我和哥哥洗衣做饭。一个下午,外婆独自坐在床头,微垂下头,盯着脚面,目光呆滞。这一刻我才真正发现了外婆的苍老。“佳,能不能帮我劝劝你妈妈?”外婆空灵的声音在寂静的空气中突兀地响起,让我感觉有点压抑。“我知道,你妈妈一直说我偏心,偏你姨妈,对不对?还不就是那个戒指的事……”这个故事就是妈妈耿耿于怀的主要原因:我姨妈的女儿,我表姐和我出去玩时,捡到了一枚戒指,外婆说是真金的,后来就送给姨妈了。我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当时也就并不在意。后来,妈妈盘问过我不止一次,但因时隔久远,早已记不清了。有许多事忘记了往往会比铭记于心要好很多。“你不知道,在那戒指送给你姨妈后,你外婆平常手上戴得戒指就不见了”妈妈的话再度在耳边响起,“还不是送给你姨妈了,你外婆真偏心,凭什么就没想到我?”我当时对妈妈的话不予理睬,却也不忍打断声辩,即使大人的事会越掺和越乱,但有一个人让你倾诉总好过憋在心里强,对外婆亦是如此。“这种事当面不好说,有时间帮我劝劝你妈妈,她们俩都是一个娘胎出生的有啥好偏的呀!那枚戒指本来就是你姐捡的,送给你姨妈是应该的呀!你不记得了?你和你姐小时候……那戒指好像是在草堆里捡到的……你们还戴在手上玩……”那次的谈话整整持续了一个下午。外婆辛劳一辈子,老了却没有人能理解她。我听着外婆的说话声逐渐变为喃喃的啜泣声,矮胖臃肿的身体不自觉的颤抖着,发黄的手掌摩挲着泪眼。这是一幅凄楚的画面。不经意间看到了外婆花白的所剩无几的头发,依稀可以看到肉色,这是外婆愁的,她愁了一辈子。突然懂得了外婆的心伤。此后,也曾经不止一次地暗示过妈妈,却始终没有完全地表达出外婆的意思,我心里总是有点良心不安。渐渐的,我已淡忘,妈妈提及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了。正如那句话,很多事情还是忘却的好……
其实妈妈的心理我似懂非懂。有时在不经意间,我也会疑虑爸妈是否更偏爱哥哥。但更多时候,我和哥哥爸妈又是同样公平对待的。谁又能保证时时刻刻一碗水端平呢?
我不知道大人所想,孩子似乎也无法涉入大人的精神境界。时间在越走越远,妈妈心中的芥蒂是永远根深蒂固,还是会渐被风化。而后者才能给予两个人,三个人,一个大家庭真正的平静,幸福和了无遗憾。
13/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