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没有怀才不遇这件事》这篇文章通过多个真实案例告诉我们,天赋和才华终将被发现和认可。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长处,只要坚持努力并不断提升自己,就一定能够获得成功。这篇文章让人深刻地意识到,怀才不遇只是一时的现象,只要坚持不懈,才华终将得到重视。
世上没有怀才不遇这件事读后感篇一
这是我看过的温言的第三本书,依然得感谢她,在她的书里我得到了不少干货。此书着重放在工作、家庭上,对于一个还生活在象牙塔里的大学生来说读这本书的感触没有《你只是还未全力以赴》来的深。
我可能会在今后遇到生活、事业上的问题时再把书拿出来,希望能找出问题的解药。可能只有真正经历社会,才能对这本书有更深刻的体会吧?
世上没有怀才不遇这件事读后感篇二
没有怀才不遇,只有无才不遇?典型的励志鸡汤。你真能够选择环境?机会真的可以随手创造?要命的是,你能改变自己的性格?大多数成功学宣讲的都是一个套路:没有成功,要么是你方法不对,要不就是你还不够努力。貌似很有道理的废话,要不让你心情激奋,要不让你对生活的苦难安心接受。结果是“明白越来越多的道理”,却始终“过着一样的人生”。
世上没有怀才不遇这件事读后感篇三
人生和职场的路都在瞬息万变。今日的高枕无忧,分分钟变成明天的危机四伏。很多时候,哪怕是职场老手,遇到突如其来的变故与抉择,可能也是懵圈与不知所措。
温言,好似传道授业解惑一般,四两拨千斤地把人生与职场的种种要点和疑难杂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慢条斯理地讲给你听。
越读越感同身受,越读越深以为然。
读君一本书,胜做十年工 – --绝非戏言!
世上没有怀才不遇这件事读后感篇四
开篇就被吸引,心中持久疑惑的问题得到解答,明白了战术的勤奋掩饰了战略的懒惰。读完之后,十分受益。
本书不是简单的励志鸡汤,而是作者思想的积淀,工作生活的感悟,对于彼此的人生很有借鉴的意义。虽然读完大部分已经记得不清,但是明白了人生要有阶段性的目标,要有战略,而不是瞎忙。
今年事情特别多:写故事、写剧本、入围电影节、做BP、搬家、做行家...有很多机会也有很多烦恼。
一个切身体会是:之前一个很小的点子,哪怕没人注意它,只要你坚持耕耘和呵护,它仍有可能开花结果。正应了书名写的“世上其实没有怀才不遇这件事”。
生活中,我们不要仅仅停留在顺着生命的轨迹被安排的过一生,而是全力以赴的生活,在遇到的每个人每件事上全身心投入去接受去改变,并做出更好的结果。
世上没有怀才不遇这件事读后感篇五
这是一本写给都市年轻人和有追求者的奋斗指南。不仅可以帮助年轻人清晰地认识自己的特质和特长,规划自己的职场和人生轨迹,还提出了实用且针对性较强的,提升个人觉悟和能力的经验。
这本书非常的好看,有时候我们必须相信一个人只有通过读书你才会发现自己哪些事情做对了,哪些没有做对。因为身旁没有那么明智的人可以告诉你,这本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内容很丰满,不会让人觉得枯燥无味,实实在在的内容,没有无味的说教。
喜欢温言的这本书,是因为她在讲看到的故事,也会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但那些并不是千篇一律的说教或者平时微信微博里那些片儿汤话。
书里面很多话看了以后,我甚至有脖子后面“ding”的一下,起出鸡皮疙瘩、然后就愣住了的感觉。好像困惑了自己很久的问题,突然就被说透说明白了!!真是帮了我的大忙!
看别人的故事,写自己的人生,谢谢这本书,它触及了我对多才彩人生和积极心态的思考。让我明白那些令人羡慕的幸福生活其实不是一种际遇,而是一种能力。
世上没有怀才不遇这件事读后感篇六
不是所有天赋都可以一一兑现,也不是所有机会都可以一一匹配。无所谓公平,更多时候,天时地利人和的三者绝妙的搭配。
记忆中某个故事大意是,日报报道大学教授解释什么,结果看门人说公式错了,第二天报纸纠错。不是所有的人都正好地出现在需要他的位置上,也不是那个位置上的人一定正好配得上。这本书,一如既往是碗鸡汤,略落窠臼地在章节最后开始煽情,却也以自己的经历剖开给我们看,很真实,真实得像儿时看路边的蚂蚁一样。曾经抑或现状自命不凡的你和我,因为这个那个挫折,开始咒骂现实或是那个谁,可惜,只是肆意宣泄情绪,并没有得到任何有意义的解答。我不相信,一个人可以从出生到死亡,没有怨恨过一件事。是啊,怎么可能存在公平的绝对性呢!
因为这件好事归于他,而愤懑;由于那点好处给了我,而欣喜。这些不过都是人类最简单的情绪,实质并不会因此而变得不堪。人,之所以为人,就是拥有了思想。可以感叹境遇的不堪,抑或是机会的不平,也可以说自己幸不幸福,可是,正如情绪一般,幸不幸福不是因为别人如何看待自己就能轻易决定的。自己的人生,到底是因为舒服而快乐,或是因为成就而痛苦,意义对于我们个人,只有自己最能知晓。
人生最值得追求的有二者,一是加深,加宽,加厚自己对人性高贵面的了解;二是让世界因为自己的存在而变得更美好。
世上没有怀才不遇这件事读后感篇七
我是忠实读者,已经追过2本书了,也订阅了这个作者的公众号。因为曾经给她留言,她在百忙之中很好地答复了我,虽然寥寥数语,却一下子刺到了痛处,让我找到了方向。现在过得越来越好了。
一直心存感激,希望这本好书也可以被更多的人看到,像我一样得到帮助。
首先这本书拿到手后有一个惊喜,就是里面扉页有作者的签名,而且不是印刷的,是手写的。
另一个惊喜是里面附赠的明信片很精美,而且是作者亲手绘制的思维导图!!超级喜欢,美中不足的地方是如果明信片能做的更大一些就更好了。
最主要的是这本书的内容真的非常好,不像现在市面流行的许多鸡汤书,看的时候很喜欢,转念一想很口水。那种书送人也不可惜。这本书适合收起来,时不时就拿出来翻阅,感觉得到了鼓励,也能解决许多实际的问题。还有很多职场建议,还有很多职场故事,很推荐哦!
这个世界上真的没有立竿见影的努力,没有全然无用的经历,待你全副武装,转身梦想就在身旁。
我觉得这本书和上一本书的主线是类似的:那就是我们不仅要努力,还要讲究努力的技术技巧,不要只是在痛苦中煎熬。而是要追求好的效果。
所以这本书里讲了很多学习成长上的技术技巧,非常实用,很耐读。感觉作者因为是职场高管,给予了很多工作中的建议和职业规划的建议,特别好,文笔温和有趣,但是逻辑上很严密,不拖泥带水的,读着很带劲儿。
如果你不甘于仅仅读鸡汤书,而希望读一些介乎于“鸡汤”和“干货”之间的书,我推荐你买一本来看。
世上没有怀才不遇这件事读后感篇八
奔三的年纪,在职场上有许多的困惑和失落。
在职场的漩涡中苦苦挣扎,找不到未来的方向。
温言是一位难得的能够深入思考职场的写作者。
每一篇文章都像是给我上了一堂意义非凡的课。同时,在细枝末节中,我逐渐探索出了连接世界的实用方法。
过去,我也曾认为,书中的故事离我们这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们太远太远。后来,我发现,困难和挫折它原来不分社会阶层和贫富贵贱。出来混,统统都是要还的。就算是北京大学毕业,有留学经历,英语无敌棒的精英女,同样也有过求学过程中遭受重创,以至留下心理阴影的过程。同样也有休完产假回到职场后的低谷和困惑。同样也有想要离开职场成为自由职业者的冲动与纠结。
原来种种问题总是与我们每一个人如影随形,每一个人都是以不同的方式与姿态与其抗争。只不过有些人迎难而上,艰辛求解,而有些人则退而避之。
温言是个有心人,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抽丝剥茧,一层一层还原问题的本质,而分解开来。逐渐得到一套自己的方法论,应用于解决问题当中,给人幡然醒悟的通透。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温言的字字句句如果能够内化为人的思考方式、以至于改变人的生活。这本就是文字的最大价值和最大力量所在了。
所有的职场写作者都绕不开的一个问题就是“你是谁?”
也就是认识自己和认识世界的过程。
“你的优势在哪里?”
“你适合做什么?”
“你对自己有什么样的规划?”
而这些问题恰恰是最难回答的。
这中间,需经过对自己进行无数次的拷问,以及在现实中得与失的选择。
人说,最优秀的职场人,是在资源最缺乏的情况之下能够达成目的。
对于自己的认识过程不正是这样吗?
世上没有怀才不遇这件事读后感篇九
2000年,还在学生时代的我,常听周围长辈们提到一个北大卖猪肉的学生,对他的评价都是不懂事、不值得,浪费家人为他付出的心血和金钱,浪费国家对他的培养。多年以后的今天,当我读到温言的《世上没有怀才不遇这件事》这本书里提到她的北大同学当家庭主妇时,并不觉得很诧异,很可惜,因为就如温言所说,北大毕业生当家庭主妇也是实现人生价值,我们不要被外界的价值观束缚,重要的是你的心在微笑,就可以了。
《世上没有怀才不遇这件事》不仅向我们证明了家庭主妇不是怀才不遇,而是各得其所,更向我们证明了,无论你身处何种行业、什么岗位,只要努力并找准方向、用对方法,怀才不遇将从你的人生字典中彻底去掉。
——案例生动,剖析到位
成长是细微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能急功近利,毛毛躁躁。职场上的心理倦怠期是正常的,而且这个时候还是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期。如何度过心理倦怠期?是否要跳槽?自由职业者真的是我们想象中那么悠闲自得吗?工作中最难的时期是怎么过去的?几乎各种职场的疑难问题都能在书中找到,这得益于作者多年纵横职场的实战经验,但是作者不是直接抛出答案,因为每个人的学历、背景、性格等因素都各不相同,没有唯一的答案,作者只提供案例,分析解剖,为你提供思路,最终你要结合自身具体情况,由自己做出负得起责任的选择。
——术道结合,受益匪浅
这本不是一般的励志书,它有励志的话语,但是温言更多的是为我们提供获得成长得“术”,还有“道”,这个前提是你要认同,成功不是指金钱和地位的提升,而是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总之是篇篇干货十足,非常实用。比如以下几个关键点。
1、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都是在做销售工作。尤其是当前我们所处的新媒体互联网时代,写文章,卖产品,提供服务等等,人人都是销售。你可以拥有自己的销售风格。第一,充分了解自己的产品,构架自己的知识体系。第二,要有同理心,从对方角度考虑问题。第三,好销售总在最后让对方感觉“若有所失”。销售是我们在社会中生存发展和获得更多成长空间的必备技能。
2、你从进入职场开始,所说的每一句话、发过的每一封邮件、做过的每一件事、交付的每一个项目,都会凝结成你的一张无形的名片,贯彻你整个的职场生涯。第一,多关注自己的积累和成长。第二,尽可能塑造职业化的形象。第三,职业化成长,就是从被动到主动去选择机会的过程。
3、想要升职,就要用更高职位的职责和工作来要求自己。
——人生百味,细细品味
求学、工作、婚姻、育儿,每一个都是人生大事,关乎幸福与否。《世上没有怀才不遇这件事》虽然是一本以职场话题为主的书籍,但我们的温言大大也在谈完工作之余,与我们话话人生,唠唠家常。其中的《食物是人生重要的一条价值观》、《所以感情,最后考验的都是人性》、《我们的身体烙印我们的历史》等等,好几篇文章都写得很有人情味,人生不只是在职场打怪升级就能获得幸福和安宁,美满的家庭仍然是我们取得圆满的基石所在。总之,温言是一位有人情味的职场专家,为她点个赞。
世上没有怀才不遇这件事读后感篇十
怀才不遇,这个词可能大家都不陌生,可能有些人对于自己的工作境遇,人生发展等的概括可能也会用到这个词。当我们在学校的时候,可能大家的目标比较单一,学校老师对学生的评判标准也比较单一,那就是学习的成绩好不好,成绩好的学生可能受到的待遇也就很好,在高中尤其如此,但是到了大学的时候,学习成绩其实还是占了比较重要的因素,在这里面什么奖学金,优秀评比基本上成绩占了很大一部分比重。但是到了学生毕业走出校园的时候,步入工作岗位的时候才发现,在学校只是单纯成绩很好的学生,在职场的表现不一定非常出色。有的时候还会发现有的同事能力可能不如自己,但是升职加薪速度却比自己快,这是往往就会产生一种怀才不遇的感觉,严重的话还影响了自己的工作积极性,产生做得好不如马屁拍得好这样的想法。
事实真的这样吗?真的是因为怀才不遇吗?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建议看一下这本《世上没有怀才不遇这件事》,这本书的书名可以说就回答了这一问题。可能有过不痛快的职场经历的人对于这一回答不屑一顾,认为本书可能单纯就是一本心灵鸡汤的励志书籍,但是我在看本书的文章中却觉得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励志书籍。本书中的四大不分离手机的这些文章,每一篇文章在我们阅读之后感受到的不仅仅是鼓励,还有就是解惑。
例如在Part1中有一篇文章“为何能力不如你的,却混得比你好”,在这里面作者就提到了比较有争议的话题,混得好的人不一定能力最强,但是这里的能力在作者的笔下值得却只是单一的工作技能,而在现实生活中那些工作技能很强但升迁比较慢的人可以看看本文,因为本文中就提到了能力不仅仅是工作技能,例如研发人员不仅仅应该具备较强的研发创新能力,这些其实只是初级人员的技能(在作者看来是这样的),但是当你想要获得进一步的升迁,想要到研发总监等更重要的岗位上的时候,研发创新的能力其实只是企业希望能够胜任这个岗位的人具备的所有能力中的一部分,企业更加看重的是综合素质,而这些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讲的非常清楚明白。
我在看完这篇文章的时候,生出的感想是不是自己怀才不遇,而是自己的能力还真得不够强,那些看似能力不如自己的同事之所以能够升迁比你快可能其他不容易看见的地方的能力比你更强。正如书中Part2里面的“每天十分钟,投资一个受益终身的技能”一文里面谈到的‘销售’技能,可以说作者的‘无处不销售,无处不营销’的理念,我是很认同的。
最后值得一提的就是在书中附赠的一个折纸里面,我看到了作者列出的理想中的计划表与实际的行动之间的差别的时候,其实也在进行一个自我的反思,相信其他的读者在看到这里的时候我相信也会有那么一丝丝的触动。在看完本书我希望那些抱怨自己的人生自己的职场工作不如人意的人们也可以抽一点时间来看看本书,相信当你看过这本书的时候会对自己的处境有不一样的理解。
世上没有怀才不遇这件事读后感篇十一
这两天一直在读温言的《世上没有怀才不遇这件事》。讲真,开始以为是一锅时下流行,热腾铺面的浓鸡汤,没想到细细读来,却一下子读到心坎里头。真儿真儿觉得,不管是不是鸡汤,暖胃暖心就好。毕竟年龄越大,混沌生活中,能够一下点醒我们的人和话语都已经少之又少。
温言的书讲的都不是大道理,讲的大多都是她自己的经历,她身边人的经历,或者我们众所周知的那些已经成功人的经历。因为真实,所以才能恍然大悟。温言的书分了很多小章节,每段小故事,其实都是在扣住这本书的大题目——《世上没有怀才不遇这件事》。温言用自己这些年在职场、写作上的心得体会来感受告诉世人,如果没有“不遇”,最重要的应该是看看自己是否真的到了“怀才”的程度。
我们每个人都曾在职场中感觉自己的能力没有得到发挥,自己的才学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从而整日胸口发闷,郁郁寡欢。可是实际上呢,我们不过是达到了自己心中所谓的才学,而当我们能够达到领导眼中的才学时,离我们发光发热的时候也就不远了。
温言讲到职场,因为她是一个资深的职业经理人;温言讲到写作,因为她出了好多本书,写了好多万字;温言讲到学习读书,因为她读的是中国最好的大学,留学多年的超级学霸。温言为我们说的每一个故事,都是她自己真实看到,听到,做到,经历到的,所以说是鸡汤,不如说是一个过来人的循循善诱。她有闪闪发亮的现在,她同样也有跌倒失败的曾经。所以其实每个成功者的背后,都有着不被赏识的过去和多年默默努力的坚持,亦如工作,亦如写作,亦如梦想。
温言谈到写作的时候,她也说过自己曾经参加过全国新概念比赛,然后落选,稿子被退稿的经历,也许如果自认为怀才不遇而义愤填膺的话,可能与多年后出书的梦想就失之交臂了。真正能够促使温言走向成功的秘诀,除了努力,就是坚持,常年对写作的坚持和不放弃,让她一直在写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厚积定能薄发,当才华累积到一定点时,自然成功和名利也就纷至沓来。
看完温言的书,我久久沉默,感觉自己正是温言所说的那种人,不努力就放弃。以前写文章投稿子,一旦被屡次退稿就会暂停读书写作很长时间,不仅是对写作的荒废,更是对自己的蹉跎。我从来没有真正从自己的身上去找问题,却总是将责任推到外界上,以至于到现在依然没有一部作品发表,现在想来,大抵是自己根本没有足够的才华来支撑自己的梦想,而那些放弃的理由却总是堂而皇之,令人失望。也的确,真正能够坚持下来的东西,总有一天是会看到坚持的结果,当坚持成为某种力量时,成功也许就会触手可及了。
温言用一本书的厚度来耐心细腻的告诉我们每一种成功背后,你所看不到的努力。是的,我们只是旁观者,往往觉得别人走的路都那么坦荡,别人的成功都是那么轻而易举,而自己却总是遇不到伯乐,施展不开才华。而实际上呢,那些“不遇”不过是因为你根本没有足够的“怀才”,亦或是待到“怀才可遇”时,你却已经选择了放弃。
世上没有怀才不遇这件事读后感篇十二
世上从来没有怀才不遇这件事
曾以为自己命不好,明明很努力地付出却得不到回报;也曾抱怨用人单位,看不到璞玉的才华;也曾郁闷不得志、自怨自艾,对未来的道路焦虑和迷茫。为自己的些许才华沾沾自喜,为怀才不遇愤愤不平,为无所适从的自己找寻借口。醒醒吧!世上没有怀才不遇这件事!
2016年温言新书《世上没有怀才不遇这件事》像一击重棒在我的思想上凿出一个巨大的黑洞,把怨愤和不平敲碎,让我重新审视自我,寻找自我,正视自我。人生有顺有逆,在逆境中虽然痛苦,却孕育着机会。选择有时候不仅仅是获得,有时也指放弃。不要为情境和假想敌所困,向前一步,便是有暗花明。
作者在本书中没有过多的鸡汤,有的有时充满能量的客观现实生活。世界上没有怀才不遇这件事,可能是你的才华没能在恰当的时候展现出来。你努力了,在机会来临的时候,可能拥有一个精彩的未来;但是如果你不努力,就算是机遇砸到你的头上,也会白白流失。你选择怎样过一天,就怎样过一生,很多时候选择大于努力。羡慕别人的成功,嫉妒别人的好命,悲叹自己的惨淡,为何不把精力投入到兴趣中,做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几十个短小精悍的文章,涉及到作者及周边友人的人生经历。在职场事业中,在家庭情感上,在爱情、亲情和友情上,总有一些是现在困扰着你的人或事。温言以其人生道路上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所悟,风趣幽默又旁征博引,给当下迷惘中的年轻人一点中肯的提醒和建议。
图书中作者也提供了诸多人生当中需要掌握的小技能,过好生活的重要一步是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平衡点。在这个平衡点上,能力、兴趣、价值才会的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把自己的优质资产组合,技能就会翻倍。每天十分钟,投资一个受益终身的技能,坚持下去,认真就会有回报。会说话,懂沟通,做好准备,把握机遇,让怀才不遇这件事从来不会降临。
本书的受众不止是当下焦虑的年轻人,郁闷不得志的职场人,对正处在象牙塔的学生和春风得意的人一样有借鉴意义。正如书扉页所说,越长久的自由,越要求身心的宽度和广度,在图书中徜徉,在与智者的对话中感悟,抱怨世界不懂你之前,先把自己变得强大起来,让我们的能力配的上我们的野心!
世上没有怀才不遇这件事读后感篇十三
告别不可能
佩玛·丘卓在《当生命陷落时》里面,说过一段话: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同时又不抱任何希望,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当它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一件事,但同时又知道这件事根本无关紧要。
如果遇到事情,不要把“不可能”“我做不到”挂在嘴边,而是默默地先试一下,结果可能就大不一样。当你在平时一次次脱口而出“我不行”的时候,其实是为自己抹杀了一个又一个可能性。【我的一个朋友】当你对自己现在的状态并不满意的时候,打破这种“不可能”的切入点,要选择一个最容易短时间看得到效果的事情开始。
如果你还是一个害怕失败的人,不放在刚开始尝试的时候,就设定一个时间线,然后不断地告诉自己:“我这么做,其实不是为了成功,是为了快速试错,积累经验”。这样当你成功一次以后,就会有信心做好第二件事。久而久之,你会发现自己的世界越来越大。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做什么事情都保证成功,但是我觉得:尝试去做以后发现不适合自己,和从来不去做一件事,所带来的遗憾是截然不同的。
你所做过的每一件事,读过的每一本书,思考过的每一分钟,都会留下某种烙印,尽管这个烙印在当时你并不一定有所察觉,但所有的成长,往往就起源于一些很小很细微甚至你都注意不到的事情。当我们把它做好了一点以后,就会得到一些回应,于是增长了一些自信,去挑战难度更高些、更复杂的事情,获得更大的回应,然后继续挑战,就这么一个循环一个循环下,我们终于告别了过去,更加贴近目标。
你的困境在于只会选择,而不会增加选项
第一种情况是:其实两个选项都不错,比如同时拿到两所好大学的 offer ,同时出现两个旗鼓相当的实习机会——这些都属于“甜蜜”的苦恼,不知道怎么选,其实根源在患得患失。
这种时候,可以参考爱情公寓中曾小贤在面临选择时候的做法,
第二种情况是:你面临的两个选项都不太好,它们各自都只是稍有优点而已,那么此时决策的本质恰恰不应该是决定二选一,而是应该先决策:是二选一,还是都不选,继续寻找更多更好的选项
如果以上都做到了,还是无法选择,那么我有一个独门秘籍——问问十年后的自己会不会后悔,这永远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每天十分钟,投资一个终身收益的技能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其实职业生涯中的大部分场合,我们在做的都是销售工作,无论你从事的是什么职业、什么岗位。”想当初刚步
我个人理解,销售就是一个人输出的过程,而输出的两大形式,一是写作,二是演讲。
打工,要有投资人的眼光
你会情不自禁地想:——安排给我的这份工作,不是我的分内事吧?——那人升得那么快,要么是背后有人,要么就是会拍马屁。——这个项目对我一点价值都没有,简直是在浪费时间!——隔壁组的某某和谁都很亲密,就是见了我有隔阂,他是不是对我有意见?——扯皮太严重了,不想再扯下去以上这些,是每个人都会碰到但即使花很多年也无法很好解决的问题。因为在这些困难面前,人的第一反应,永远会是想要找到解决方案——当思考不通、解决不了的时候,我们就会非常痛苦。实际上,大部分基于某一个层面产生的问题,是很难在同一个层面上得到解决的。当我们试图摆脱一个坏习惯,或者解决一个反复困扰自己的麻烦时,如果仅仅停留在问题产生的那个层次上,往往就只会原地打转——问题只能在更高的层次上得以彻底解决。
第一,尽量不要把眼光放在别人身上和这件事情该不该做上,而应尽量多关注自己的积累和成长。
第一,尽量不要把眼光放在别人身上和这件事情该不该做上,而应尽量多关注自己的积累和成长。当你被安排了一个任务时,你首要需要考虑的,不是这个任务“该不该给我”的职场“公平性”,而应该先考虑,假如要完成这些,我需要哪些知识、经验和资源,然后判断哪些是自己能胜任的,哪些是需要拔高一些才能完成的,哪些是根本完成不了的。
会说话的金子才会发光
任何困难的沟通、完美的演说,都是一砖一瓦累积堆砌而成的。当我们看到一些人在台上口若悬河地演说或唇枪舌剑地辩论时,会佩服他们怎么“那么会说”“反应那么迅速”,其实人家在说之前大概花四到五倍的时间去准备,去给自己提问题,自己挑战自己,再根据这些挑战思考对策,然后修饰语言
我总是喜欢按照事情发生的顺序,或者我自己思考的顺序“说”出来,而她则是在一开始,就抛出问题的核心,或者直击问题的“痛点”。发现
“不会说”的人可以从模仿开始学起,但最终还是要“做自己”。
为何喝过鸡汤,却活不成他们的样子
警惕所谓成功经验
怎样用十五分钟,拥有一个小时的效率
十五分钟工作法,和番茄工作法的区别
如何写出高质量的文章
如果想写出更有深度的文章,从一开始就需要带着问题去收集需要的素材,而不是先收集足够多的素材,仅根据现有素材写作。当一个话题特别吸引我们,
心理倦怠期,是人生的必经之路
倦怠期往往会在明明感觉“已经很努力了,却丝毫看不到任何进步和效果”的时候悄然而至。我自己的公众号就是一
学习中的高原反应
学习新技能时,刚开始进步非常明显,特别有动力,
这个学习曲线对于理解这个现象非常重要。
度过倦怠期的办法,第一,记录自己的努力,回过头来,会感觉到自己的付出,从而产生动力。第二,找到目标,这个目标的选择非常重要,不能太大,否则没有动力,最好比现阶段高一点,通过一些努力能够很快达到,给自己反馈的。
慢慢地,我发现一条规律:我们在任何一个领域的成长,都不是抛物线,而是一种阶梯式的进步,更神奇的是那些你觉得“很努力却依然毫无进步,甚至还有退步”的时刻,恰恰是已经量变快要形成质变的时候。
对于你所热爱的事情“再坚持一下”,在你看来,或许是特别漫长,看不到尽头的,但就像种子破土而出前的酝酿期一样,这时候你正好可以积蓄力量,也可以稍事放松,总会有一场雨水不期而至,带来意外的惊喜。
分享就是用一杯水换一桶水
世上没有怀才不遇这件事读后感篇十四
1.
图书策划会上。
领导说,今年出一些励志鸡汤书。
我鄙视说,这种书都泛滥了,为什么咱们还要出。
领导说,现在人都需要这个,好卖。
我说,黄色小说可能更好卖。
领导很鄙视的看着我,咱不能这么没有底线。然后,又略带可惜的说,何况,也不让出啊。
于是,我发了一个征稿启事,很快就有了第一个人找到我。
“你好,你是白马君吗?我是***,想出一本励志书。”
“可以把稿子发来看看。”
“我还没写。”
“88。”
“那个,我可以根据你们的需求写,给我个提纲就可以,我以前在一些报纸,杂志上发表过文章……”
Balabala,连续发来好几条。
“88。”
通过这件事,我意识到。守株待兔遇到的都是傻兔子,我准备主动寻找猎物。
这样,我找到了第一个人。
“你好,我是白马君,我看了你写的文章,写的很励志,很打动人,所以想给你策划一本新书,不知道有没有兴趣合作?”
“可以呀,那能让我火吗?”
“你往身上浇点汽油,然后点燃就ok了。”
“现在火了吗?”我继续发,然而收到的回复消息是“**开启了朋友验证,你还不是他(她)朋友……”
经过两次打击后,我多少有点气馁,直到有一天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瞬间被打了鸡血,文章名叫《那些最折磨你的,才是你内心真正所求》,作者:温言。
我找到了温言的公号然后给她发消息说,我喜欢这篇鸡汤。
没想到很快就得到了温言的回复。
我写的不是鸡汤。
咦,每个写鸡汤的人都不觉得自己写的是鸡汤,鸡汤似乎是贬义词。
那你写的是什么。
是经历和感受。
我说,你要不要体验一下出本书的经历和感受?
温言说,其实,我之前有出过两本书。
额……,那个,你要不要体验一下出第三本书的感受?
好呀。
我介绍了一下自己,然后我们加了微信。
2.
加了微信后,温言问我,你多大。
我说90后。
温言,你确定生你的那天日子没记错?
我……,没记错!!!
那为什么你“脸萌”(一款拼脸软件)的头像有那么多胡子?
我说,那是嘴,不是胡子。
然后我们开始聊起书稿的内容,温言说,比起马云李嘉诚这些人我人生又不够传奇,谈经历吧,又不够励志。这书有人会买么?
我心想,这位真谦虚。
我安慰她说,没事,励志不够,标签来凑,经历不足,煽情来补。何况马云,李嘉诚的那些故事有八分假,根本不接地气,咱们贵在真实。
温言,你这算安慰鼓励我吗?
讨论新书宣传的时候,我问她,你是哪个大学毕业的?要是知名大学的话可以当宣传语。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我说,真牛逼。
你知道这个学院啊?一般人都以为这个是个专科学校……
我说,我也不知道,只是听上去很牛逼。
然后,温言给我复制了一段百度百科:“伦敦政经学院”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伦敦大学学院并称"G5超级精英大学".
当看到那几个大写标粗的字体,我感叹,确实真牛逼。
温言工作很忙,但让我感动的是,虽然不能及时回复我的消息,只要在看到之后就第一时间回复我,也偶尔来一两句毒鸡汤会刺激我。
比如有一天,我在朋友圈得得瑟瑟的炫耀自己LOL五杀的战绩。
温言发过来一条消息说,今天是不是过得不错?
我说,还行。
然而,她继续回,离梦想是不是更远了?
我回,那个,我先忙工作了,有时间再聊。
我们也会聊除了新书以外的话题,比如工作,感情,人生。
自从知道我是单身且没谈过恋爱后,她就感叹,“十大光棍排行榜”上编辑勇夺第一也不是没道理的,以后饿死也不会做编辑这份工作。
我说,你不是已经结婚了吗?
温言,但是工资少啊。
那你宁愿饿死吗?
温言略带怜悯的表情说,饿死也比你一直单身好吧。
我总感觉这逻辑有哪里不对。
3.
书名,书封,文案……这些内容确定之后,书的制作基本算完成,剩下的就是上市以及宣传推广,为了感谢我这段时间的,温言说,请你喝咖啡。
我问,为什么不吃饭。
太贵!
我说,怎么你也是一个高管,就这点气魄?
她实话实说,我最近有个减肥计划,不能破例。
我问,你体重多少?
温言说,重点不是在于女人体重多少,而是在于她觉得自己有多重!
我竟无言以对。
第二天,我来到约好的咖啡店,店里飘着咖啡的味道和舒缓的音乐。
第一次见面,我显得很热情的上前打招呼。
我,嗨,好久不见。
温言,这是第一次见面吧。
我,额……我说的是好久没聊天了。
温言,昨天不是刚和我确定地点和时间么?
我,咖啡你自己慢慢品,我有事先走了。
我坐下后尽量心平气和的和她聊天,但是我总能感受到她有意无意带来的伤害。
比如,她在书架上看到一本书,有个苦大仇深的书名《弄死前任的N种方法》。
她取下来翻开看了看,然后很开心的推荐给我,“挺有意思的一本书,你可以看看。”说着把书递给了我。
然而,还没等我手接触到书,她又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又拿了回去。
我忘了你压根没有前任,这本书的乐趣你可能体会不到。
然后,我伸出去的手就这样僵在了空气中。
我喝了口咖啡缓解一下单身狗受到暴击伤害的心情,然后开始聊正事。
我说,我要给你写篇软文,在公号做个推广。
温言,好呀,文章写的别太煽情,我书的调性和那个也不搭,当然也别把这书吹的太过,说什么顿悟,得到人生的升华这种,真实就好。
我说我不写这些。
那你写什么?
我写段子。
温言问,真的,假的?
然后我今天就用行动告诉了她,这是真的。
世上没有怀才不遇这件事读后感篇十五
当你们走上社会,如果有一天四处碰壁,觉得自己怀才不遇的话,我想说,这时的你便是无才不遇!因为真才华就像咳嗽一样,是藏也藏不住的。——温言
这是我读温言的第二本书了。不得不承认认这个偏学院派的学霸思想有真知。她写的两本书,我都花费超过八小时去读,去消化她书里的内容,而我平常阅读一本书的速度仅要两小时。作为一名北大高材生,本身的光芒已经很耀眼,偏偏写作又非常出色。她写的童话故事仅在荔枝平台就超过300万的收听量。写到这里,我不得不相信越优秀的人越优秀。
怀着对作者的钦佩之情,我在阅读过程做了很多笔记。《世上没有怀才不遇这件事》这本书书像她文章的合集。不过其中对于个人核心竞争力、自由职业、写作这三个内容想了解的人来说,她的见解很值得参考。
你需要通过套装打造自己的核心价值,也就是找到自己的不可替代性。你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1,专业技能。不论你从事什么工作领域,你所在的岗位都需要专业技能。只是有些是能用资质证明的,比如财务技能,英语同传技能。而有些是需要你自己观察、提炼,没有客观统一衡量标准的。例如情报信息搜集技能、谈判技能。在专业领域,最容易忽视的就是那些并不是行业赋予你而是岗位赋予你的专业技能了。比如网管,能解决一个公司基础的网络问题,而网管在担任采购设备时的议价能力却千差万别,这种谈判议价能力,就是岗位赋予网管人员的边缘技能。
2,专业经验。当你在某个岗位无论是实习生,还是空降下来的,待上两三年,都能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这个门槛并不是很高,只是需要你的时间积累。例如市场部的活动专员,做三四年了,就已经能接触到会遇到的情况和场景了。这个岗位,三四年或七八年,并无本质上的悬殊。而有些经验却非常有价值,比如一个行政人员,如果经历过大型公司搬家和办公室装修项目,就比日复一日地做固定行政工作人员更有价值。
3,人脉信息。“信息包括输入和输出:你是否能在相对早的时机,第一时间听到重要、稀缺的信息,以及你是否能在合适的时机,传递给别人有价值的信息,这些都是决定你个人价值的所在。”
4,学习力。职场奋斗间,没有人会催你学这学哪,职场学习,要么是自我驱动性,要么是压力驱动性。而一个人的职场学习力,起直接作用,是这个人拥抱“职场变化”的能力。比如,作者讲她在做咨询顾问时,有一个地方上的大型电信集团,要推进一个项目落地。集团大部分人在默默观望中,只有一小部分人愿意加入先遣项目组,主动学习适应新的系统,并协助系统顺利落地。最后项目排除万难落地,这一部分人都成了骨干。
5,沟通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例如两个同水准的项目工程师,会写文章,能持续输出专业观点的那一个一定能成为KOL,自带品牌光环,当然价值度更高。
好了,我们接下来讲第二点,自由职业者的好与坏。
这是最好的时代,全民读书热的时代,大部分会写作的人辞职成为自由撰稿人,也就是自由职业者。有些的确收获了物质和精神双丰收。可温言在亲自试验了成为自由职业者的失败经验后,还是选择了上班,因为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自由职业者。在她大量深入调查翻阅了关于自由职业者的帖子后,给出了三个维度的建议供想成为自由职业者的人参考。
自控力。“一个成功的自由职业者,最好拥有强大的自我掌控能力,包括对时间和精力的规划,包括能权衡管理个人健康和职业的关系。”这个可以参考作家村上春树规律的日常安排。
你手里要有能养活自己的收入来源。这个来源,可不是你码字拍拍脑袋临时决定的,最好在你还拿着工资的时候,就已经验证过它是可行的。
做好对自己的保障工作。就是类似你的医疗保险,闲钱理财这些。不要认为自己做了自由职业者,就什么都不管,就一劳永逸了。
以上三点我是一个也没合格,是彻底放弃了成为自由职业者的念头。当然你也可以参考上面的建议问问自己,这些问题你都已经解决好了吗?
下面,是第三个重点,普通人如何写出高段位的文章?
写文章的时候,两个问题是始终存在的。第一,选题。第二,同等选题,你能比别人思考得深入多少?
温言,写出深度文章的4个点。
1,从一开始就需要带着问题去收集需要的素材,而不是先收集足够多素材,仅根据现有素材写作。当一个话题特别吸引我们,我们下笔对它一定是好奇的。所谓好奇,就是你脑袋里的一堆问号,等待解决。揣着这些问号就可以开始找寻答案了。
2,在信息的追踪溯源上,尽量比别人多走一步。举个例子,以斜杆青年为例,肯定先百度一下,蹦出的答案会是:“斜杆青年最早出自《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伯撰写的书籍——《双重职业》。”可是直接把 它复制到自己文章里吗?不是。麦瑞克▪阿尔伯是谁?真的是专栏作家吗?
这么一问,又去查,原来麦瑞克▪阿尔伯就是Marci Alboher,《双重职业》书名翻译有误导,原英文名是One Person /Multiple Careers.。
看吧,拾人牙慧也并不全是对的,还是需要你自己追溯到真正可靠的信源。
3,将话题放置到尽可能多的唯独去探讨。一个常见的有用维度是时间,在时间的维度中做思考,你会有不一样的视角。有时候,写文章难免会做一些主观判断或绝对结论,如果能引入时间线,你就会进一步探索。比如,随着时间流逝,还会是这种状况和结论吗?文章里提及的观点,究竟是一个临时现象,还是一个结论性的东西。
4,保持独立思考的精神。“当我们看待一个话题时,要有意识地多往远处看一步。比如斜杆青年为什么突然火起来,根本原因其实是时代变化了,经济形势发生了转变,企业和个人的关系也改变了,每个人发声的渠道空前丰富,年轻一代的生活方式和人生追求也有了根本变化。”
深度文章,背后都是海量积累。这个积累指的是你的知识和信息储备,还有你独立的逻辑思考体系。
好了,以上就是《世上没有怀才不遇这件事》这本书,分享的三个重点。说实话,这本书很多概念超出我固有的认知,再加上自身的知识储备少,读来有点费劲但也收获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点。作为北大学霸,温言很喜欢用方法论阐述所要表达的观点。感觉这样更容易落地实践,没有高冷范。看她的书,就像听一个人睿智的邻家姐姐跟你分享她的世界观,亲切自然,令人醍醐灌顶。
原来,这个世界上真的没有怀才不遇,有的是你没有真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