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李清照读后感精选

李清照读后感精选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5-10 04:50:17
李清照读后感精选
时间:2024-05-10 04:50:17   小编:

《李清照》这篇文章通过对李清照生平和诗歌创作的介绍,展现了她作为中国古代女诗人的独特魅力与才华。她的诗作风格清丽优美,充满了浓厚的女性情感和细腻的感悟,深深打动了读者。通过对她的作品的品读,读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她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表达。

李清照读后感第一篇

学生时代,读到李清照的词,得知她是一位女词人后,便对她充满了好奇。 如今,在书中了解到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对她的敬佩之情更是油然而生。 ·

1/15页

李清照读后感第二篇

中国人提到李清照时,往往会想起她在宋代的卓越地位,以及她在文学史上的重要贡献。她的词作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因为她能够巧妙地表达情感,以及对生活和人性的深刻洞察。人们可能也会关联到她个人的遭遇和人生经历,这些元素一起构成了李清照在文学传统中不可忽视的地位。

李清照是中国宋代著名女词人,她的词作以豪放率真、婉约秀丽为特色。她的词歌颂了爱情、生活,以及对时事的感慨。李清照的作品中充满了女性独特的情感和对家国沉浸的关切,展现了她敏锐而独立的思考。她以清新婉约的风格,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令人难以忘怀的女性文学巨匠之一。

2/15页

李清照读后感第三篇

说到李清照。首先想到的应是千古第①才女,娇羞可人,温婉娴静,纤瘦清丽的大家闺秀,文化名媛。 读完这本书,才发现,她贪玩儿叛逆,爱喝酒,旅游,赌 博,还无所顾忌的怼人,怼遍大宋文坛,其勇气和胆识令人咂舌! 李清照是幸运的 出生便含着金 钥 匙。有成功的父亲和与众不同的家庭。父亲对其成长不设任何壁垒。这使得她自 由快乐成长,像男孩子一样饮酒、游历,赌 博。天真烂漫、闲适快乐,尽情嬉戏,常常“沉醉不知归路”。 在家中参加高 端文学沙龙,晁补之icon、张耒icon不吝教诲,接受了广泛文学滋养。 有优良基 因,有名 师指导,16岁便作出《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一时风靡京城名动京师,文士莫不赞赏。 名声在外,引来了门当户对的文儒书生赵明诚icon,成就一对神 仙眷侣。 婚后的生活相当惬意,两人志趣相投,特能玩儿到一块儿、蕞大乐趣便是共同玩赏金石书画,为了收藏,不惜当掉衣服。 李清照还有一大爱好,就是好赌。都说十赌九输,她却逢赌必赢。赌出经验,赌出了学问。还写出《打马图经》,教人玩“打马”这种类似麻 将的赌 博游戏。 丈夫赵明诚不仅买资料供李清照研究赌术,还陪她在家一起“赌书泼茶”。 从赌书泼茶到比拼词句,从屏居青州icon到归省密州,李清照度过了一生中蕞值得回味的时光。 李清照是不幸的 “未必明朝风不起”,享受甜蜜生活的同时,也迎来了难测祸事。 父亲李格非是党争之中的小虾米,于政 治波浪排山倒海中被免职,不久去世。 国破家亡,漂泊他乡,又遭丈夫去世,李清照备受打击。 大病一场,错嫁渣男,遭遇家暴。甘冒坐牢风离 婚。 从小优渥到晚年的凄苦飘零,被时代裹挟,从历史的视角展示了一个朝代的兴衰下小人物的一生。 时代的一粒灰,落到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在大时代的背景下,重审李清照的词作,更能进入其真实人生,更能得“诗史互证”之真意。 国家不幸诗家幸,在历史巨浪中,李清照活出了自我,其才华和个性更令人敬佩。

3/15页

李清照读后感第四篇

要说中国历史上的奇女子,我想到的一个是唐代的武则天,一个是宋朝的李清照,她们如双子星座一样,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她们不屈从于命运,敢于抗争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尤其是济南才女李清照,简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她的词,清秀中有骨气,不流于俗,不落于小儿女的柔弱情长,而是有一种大气在,一种天然的气韵在,读来不觉沉醉。

读郭瑞祥的这本《李清照》,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写的太好了,文字平实,角度奇特,具有一定的自己的感想,他也不敢把李清照写得太光彩照人,但只是用平实的笔触来写,就已经深深打动了我的内心,让我看到千年之下的才女的一个侧影,让我向往,让我留恋。或许这就是文字的打动人心的地方,也或许这就是一种千古之下灵犀相通的感应。

自然,我没有李清照那样的才气,但我依然在文字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我相信自己终有一日会脱颖而出,写出不一样的东西来。

历史上有许多女子都泯然于众,那不是因为她们没有能力,而是在大时代的背景下,她们只是时代的一个牺牲品而已,她们希望的不过是夫君待自己好,孩子听话,她们的思想,早已被时代同化了,慢慢变成了许多个中的一个,而李清照则不然,她是一股清流,冲洗着人们的认知;她是一个太阳,照耀着大地众生。她是独一无二的存在。然而这样的人注定一生是颠簸流离的,是痛苦万分的,国家不幸诗家幸,在那样一个动荡的年代,她为了保存丈夫的金石字画,不惜牺牲自我,但最终所剩的也没有多少了。大部分金石都被朝廷征用了,少部分毁于战火,但是她的《金石录后序》保存了下来,那是她和丈夫的一部自传,那是两人为共同的事业而一起努力的见证,岁月迭代,朝代更替,不变的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她的诗词,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表达的是一种决绝,一种态度,是对南宋王朝偏安一隅的莫大讽刺。

她不但有才,而且还很爱玩,尤其擅长赌博,她是那个时代的赌王,精通各种赌博游戏,并且还写出了自己的一些心得,相比之下,我们是多么逊色,生活在这样一个昌明的时代,我们活得不够精彩,不够有趣。

是的,从李清照能透析宋朝的历史,她是特殊时代的特殊人物,她身上有着浓郁的悲剧气息,但我们看到的却是她的抗争,她的向上的精神,这种精神将激励我们,将使我们更好地生活下去。这才是这本书的真正意义所在。

4/15页

李清照读后感第五篇

中国人提到李清照时,往往会想起她在宋代的卓越地位,以及她在文学史上的重要贡献。她的词作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因为她能够巧妙地表达情感,以及对生活和人性的深刻洞察。人们可能也会关联到她个人的遭遇和人生经历,这些元素一起构成了李清照在文学传统中不可忽视的地位。

李清照是中国宋代著名女词人,她的词作以豪放率真、婉约秀丽为特色。她的词歌颂了爱情、生活,以及对时事的感慨。李清照的作品中充满了女性独特的情感和对家国沉浸的关切,展现了她敏锐而独立的思考。她以清新婉约的风格,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令人难以忘怀的女性文学巨匠之一。

《李清照,照见宋朝大历史》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历史作品,通过深度剖析李清照这位杰出女词人的生平和作品,为读者呈现了一幅生动而精彩的宋朝历史画卷。 首先,作者通过对李清照丰富而独特的文学成就的探讨,使读者更深刻地了解了她在宋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作为一位女性,李清照的词作不仅表达了她个人的情感和对生活的领悟,更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文学风尚和女性地位。这让读者通过她的诗歌,深切感受到宋代女性的聪颖和坚韧。 其次,通过李清照个人的坎坷遭遇,读者得以一窥宋代社会、文化和政治的方方面面。作为一个生活在变革时期的人物,李清照的经历或许承载着当时社会动荡的缩影,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宋朝时期的历史脉络。她在纷繁复杂的时局中,如何通过文学表达自己,或许也是一种对时代的回响。 最后,本书可能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宋代的风土人情。通过李清照的视角,读者或许能够感受到当时社会的繁荣、人们的生活状态以及文人雅士的风采。这使得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穿越时光,亲临宋代的历史现场。 总体而言,《李清照,照见宋朝大历史》通过李清照这位杰出女性的一生,深刻而全面地还原了宋代社会的风貌。读者在品味她的诗歌的同时,也能够领略到一个女性在变革时期的坚韧和智慧。这本书或许不仅是一部关于李清照的传记,更是一次关于宋代历史的深刻思考。

5/15页

李清照读后感第六篇

古时候,女子常常被人们要求三从四德,她们就应该要娴静淑德,一生为父家、夫家过活,但是总归会有一些女子勇敢的冲破这层枷锁,让世人看到她们并且永远地记住她们。李清照作为宋朝较为有名的女词人,在当时却受到了各种的非议,即便是在当时的民风已经开放到了允许女子和离并且重新寻找幸福,李清照也因为自己的两段婚姻被众人置喙。但实际上呢,这些谣言和差的风评根源上并不是真的因为她的私生活,而是因为她出众的才华,让世人发觉女子也是拥有这样的才能,她懂了男性词人的蛋糕。

李清照从小跟随着父亲同一些文学名家探讨文学,十几岁就因为自己的才学名动京师,这样的天才竟然是一位女子,在当时很多男性词人看来都是莫大的威胁。而她的词也远远不会停留在情爱或者女性的小心思上,她也常常会在自己的文字之中对于时事点评,而这样一位真性情的女子,在面临情爱的时候,一定会遇到一个不错的人,可是她并没有让自己沦陷于后宅,反而希望通过自己让丈夫变得更好。

李清照的第一任丈夫赵明诚是一届书生,但是在国家面临为王的时候,咬文嚼字并不能为国家带来怎样的帮助,“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样的诗句成为了最好的证明。而在赵明诚死后,李清照并没有沉沦而是扛起了生活的重任,她在战乱中逃命的同时,还在努力守护着金石书画。

虽然后来遇见的第二任丈夫并不是什么好人,但是她在发觉了第二任丈夫的贪婪卑鄙之后,她冒着坐牢的危险也要通过法律途径同对方解除婚约。起初这婚约并没有引发很多人的非议,因为在当时的律法之中女子是可以在时限过去之后,重新步入婚姻殿堂。可是在她的才学越来越被人们认可之后,就出现更多的人开始指责她不守妇道,这些针对的话语也没有让她退缩。

在舍弃了第二段婚姻之后,李清照并没有放弃自己的人生,更加专注地将精力放回到了自己身上。她更加热衷于关注局势变化,让自己的才能能够被看到。而她也做到了这些,她的才能被后世众人都看在眼里,并且也成为了很多人的学习榜样。

6/15页

李清照读后感第七篇

“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夏季的夜晚,小酌几杯,趁着夜色回舟在藕花深处感受人生的美妙,“惊起一滩鸥鹭”!这样的女子,这样洒脱的生活,只此李清照一人。 华龄出版社的这本《李清照:照见宋朝大历史》资料翔实,角度独特,把李清照还原到了宋朝大历史中。

在那个女孩子应该娴静、温柔的时代,李清照自小就贪玩,爱嘻戏,爱运动,浑身上下充满青春活力。她有才华,有意趣,是一个“活脱脱”的潇洒才人! 有父母的优良基因,有超强教师团队的悉心辅导,李清照潇洒的性格和超出同龄人的诗词才情,越来越精妙地展现出来,为日后李清照崭露头角奠定了基础。 少女时期的李清照已才情卓然,她的小令更是得到了当时很多文人骚客的认可,书中作者着重解读分析了几首代表作,从李清照词中所写的酒、香、钗,可以想象,李清照的少女生活非常雅致,有着一般贵族小姐的奢靡、闲适和优渥。 在那个时代,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将夫比天,其义匪轻”,而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却像朋友一样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他们有相同的兴趣爱好,他们珍视彼此,他们共同迎难而上,一起生活。 李清照的新婚生活是幸福的,小家庭充满了文化气息。文史不分家,何况赵明诚也好诗文,而李清照受夫君的影响,对金石和书画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生活中最大的乐趣就是共同玩赏金石书画。 张明诚死后,李清照独自抗起生活的重担,她既要在战乱中逃命,又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珠子一样守护好他们的金石书画,其艰辛可想而知。但李清照像男人一样挺了过来,誓将丈夫的金石事业进行到底,为他们的爱情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记忆。 那段政治历史的动荡中,没有了丈夫赵明诚的庇护,李清照一个人既要照顾好自己又在守护金石书画,人生飘零的十几年,在她那段时期写的词中就能读出她的艰辛。 后金石书画被“抢”去良多,身患重疾,被二婚丈夫张汝舟设计所娶,但是在婚后却发现再婚丈夫张汝舟狡猾贪婪、卑鄙猥琐时,她便毅然走上法庭,冒着坐牢的危险与张汝舟解除婚约。如此干净利落,值得后辈崇拜。 读完这本书后,内心久久不能平复,既感叹李清照的诗词才情,又崇拜于她的家国情怀。作者更是将李清照各个时期的词作结合历史时事,分析解读,把一个立体感十足的李清照呈现给读者。 一个身材纤瘦的弱女子,婉约清丽的女词人,爱美爱装扮的时尚女郎,内心强大,性格坚韧,人格独立,追求自由的“偶像”!

7/15页

李清照读后感第八篇

看目录,“中郎有女能传业”“绣面芙蓉一笑开”“酒意诗情谁与共”……会以为这是一本文学的李清照传记;看了内容后有所改观,这是一本历史学的李清照传记。

1.资料丰富,诗史互证

佐证材料上,全书参考或引用了大量史料,有古籍、出土碑刻、同时代文人诗词等;还有大量图书、论文类文献,资料十分丰富,尤其是述史内容十分详实。

写作方法上,以宋史为背景,将李清照还原到大宋兴衰史而不仅仅是文学史中,从中照见她的成长轨迹、治学环境、人际交游、志趣心性等,多述史实而少有猜想,让读者看到不单一个文学的李清照,还有历史的、社会的、生活的。结合她的诗歌创作及解读,形成一个诗史互证的闭环。

三则附录作为深入了解李清照的材料十分有用。《李清照若干问题考》针对李清照的里籍、生母、生年、叔伯和晚年落魄与否,其父李格非与苏轼结识时间、其夫赵明诚生年、《金石录后续》是否为伪作等8个代表性争议问题,通过辑录各家观点的方式进行考证,以广见闻。《金石录后续》是李清照的自传性质散文,作者认为这是“研究李清照最重要的资料”。《李清照生平暨创作简表》以李清照的生平行述为主,将其主要诗歌依次插入,让读者得以一览其生平经历及诗歌创作情况。

2.一生沉浮,“清照”为鉴

“读书人的误区在于,明明应该用‘清照’来照自己,但我们偏偏用自己去鉴‘清照’。”作者郭瑞祥这番话意味深长,既突出了李清照的品格,也批驳了部分评论对她的片面认识。

从“李家有女初长成”开始,按照李清照人生的各个阶段,闺中、新婚、屏居、南渡、劫难、仙逝、身后,引领读者回顾了她的一生。她也曾青春烂漫,“总有一些青春的记忆像星辰一样照耀一生,温暖日后的苍凉”;在词界成就斐然,形成了“重音律、尚文雅”“语言平易、意境幽约、情思哀婉”的独特易安体;人生的最后一程寥落孀居,孤寂而终,“凄凄惨惨戚戚”。

她的一生,饱尝冷暖,既有纵情恣肆,也有委曲求全;既有美满,也有落魄;既无忧无虑过,也经颠沛流离;既有“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女儿细腻,也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男儿豪迈。反差在她的身上沉淀成独特的婉约词风,让她在群英璀璨的词坛上占有一席之地。

她的沉浮一生,与大宋的兴衰枯荣互为映照。“清照”一名,还与她坚韧、独立、追求美与自由的人格相吻合,人如其名,值得欣赏。“清照”为鉴,是谓应以“清照”为榜样比照自身,而非以己鉴“清照”。

8/15页

李清照读后感第九篇

生在一代词宗李清照的故乡,很难不对这位卓绝的女性产生信息的关注和心神的关联。虽然从前并未完整地拥有和通读一本漱玉集,也还没能完整阅读过一本她的传记,但已经在不经意的关心中对她的身世背景、作品和人格拥有了约略的认知。只是在我心目中最欣赏的易安居士,是那个畅快地吟出“湖上风来波浩淼”的旷达词客,更是那个“学诗漫有惊人句”的狷介俊才。

此次“小马BOOK”新书《李清照》也是我阅读的第一本李清照传记。虽然没有与其他比对和参照,但不失开卷有益,的确串联起了我散乱的碎片认知,达到有所获的目的。

正如书封所体现的“照见宋朝大历史”那样,作者在这本书中寄予了更大的期望,将目光放在了更开阔的视角,让词人的个人命运与王朝的兴衰紧密关联。从宋朝文人的雅好审美,到文人圈子的立场交际;从李格非身上可见一斑的宋朝仕途,到北宋风雨飘摇的动荡时局,读者能够从这部传记中读到的绝不只是“一人事”抑或“一家事“,而是如显微镜一般映照出的大宋百态。

尽管作者作为一位男性无法免除许多男本位视角的窠臼,对待这样一位词宗文人,仍然使用了许多想当然的对年轻女性心理的臆测。比如同样写愁苦题材的诗词,作者常常并不将其看作文人化的、对家国的思念和对时局的愤懑,而是解释为闺阁女性的柔肠百结。到了真正能在文本中读出爱国清华的诗篇或文章,又往往对传主的一腔豪情蜻蜓点水般草草略过。好在仍然能在行文遣词中体会到他对于李清照人生际遇的同情和性情品格的欣赏。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作为一本通识性的评传,能够吸引读者阅读的要点之一就是能够引起阅读过程中的共情,这些“臆测”尽管不甚符合作为文人的易安居士的特征,却比较符合人们对一名宋朝女性的认知和理解,因而也不需要对其行文中的情感色彩过多苛责或挑剔。

另外,作者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可能对传统文学的解读存在一定疏漏,导致传记中谈到诗词的基本知识中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常识性错误。

比如P68页最后一段中的说法,“后人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把那些不协音律的词叫“豪放词”,遵循音律的词叫“婉约词”。这个说法是不甚恰当的。且不说“豪放”和“婉约”在唐朝已有风格上的区分,就是与本书传主李清照关联密切的苏东坡,就已有“壮词”这样的称谓来形容他所写的那些气象恢弘的词作。并且词,或称诗余,在北宋仍处于不断完善形成的时期,无论词作风格如何,都有对音律的不断调整、优化和创新,代表性的人物如柳永,定然算作婉约词一代词家,但在音律上也多有创新和突破之处。至于苏东坡以诗文入词,会有音律不协等批评,也仅限于同为词作家在“词”的整体范畴中关于审美的详细讨论,并非指的是苏辛的词完全不遵循音律的规则。

尽管存在部分缺憾,但在当前关于李清照的研究仍然相对缺乏、而女性题材热度方兴未艾的当下,这部词人传记不失为一种积极的尝试。期待李清照研究如同词人所梦想的那样“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2023.07.06)

9/15页

李清照读后感第十篇

市面上关于李清照的书很多,但要彻底了解李清照的一生,真是少得可怜。

恰好我仔细品读《李清照—照见宋朝大历史》这本书,就发现就发现一个柔弱的女子,内心充满着力量和刚强,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这书共有7章,每章都代表李清照的不同时期的故事,每个时期能给人引发思考。在这里,我选取几个值得深思的故事:

一、女权之争贯穿整个宋朝,李清照却跟男孩子一样

李清照的出身,真让人羡慕,她的父亲是李格非,是“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李格非与苏轼交往,在这种环境影响下,李清照也有了豁达的人生心态,毕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所以她的诗词,作者表示虽然她是婉约派,但能看得出她的政治远见和豪放的心态。更为重要的是,李清照的政治远见,原高于她的丈夫赵明诚之上!

如果李清照是个男子,那么那个时代,李清照肯定有一番作为,影响力要比现在深刻得很多。

另外李格非从来没有约束自己的女儿,不仅让女儿在诗词文化上有造诣,更是让她和男孩子一样,饮酒、游历,这是男权世界里,有多少个家庭能做到这样?!

所以我们不得不思考,在教育孩子过程当中,是不是思考不要干涉孩子太多,让孩子多跟品德好的人来往?

二、 李清照夫妻俩琴瑟和鸣,真是羡煞旁人

李清照一生最幸福的时刻就是成为赵家夫人,丈夫赵明诚,爱好金石,正好影响了李清照,导致她也开始研究金石,夫妻俩就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编撰《金石录》。

同时,夫妻俩热衷玩“赌书泼茶”,真是把小日子过得如诗如画,好似人间眷侣。

而现在,在物欲横流的时代,恩爱有加的婚姻实在太少了,我们要清楚,没有感情永远是100分,要学会相处,两个人没事的时候聊聊天或者短暂的旅游,这将会是夫妻俩感情的甜味剂。

三、李清照永远不会将就自己,让自己活得更加舒适

赵明诚过世得早,让李清照成了早寡,内心苦闷不已。但李清照二婚,没有给她带来甜蜜,而是痛苦!原来李清照所嫁非人,经常对她使用家暴。在女子地位低下的宋代,要谈和离真是难上加难

但是李清照,就是要和离,哪怕要坐2年的大牢,也要坚持。这是多么有骨气的奇女子!

而现在,很多家庭的妇女,正在遭受家庭暴力,大部分妇女都是妥协的态度,要让她们想跟丈夫离婚,很难,因为她们缺少了李清照的那份勇气与魄力!

不管李清照经历了怎么样的人生故事,但从她身上看到了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促进我们不停地成长与进步!

10/15页

李清照读后感第十一篇

说起李清照,我们都不会陌生,这位千古女词人的诗词至今为我们所传诵着,无论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中的灵动活泼,还是“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中的妩媚娇羞,无论是“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中的豪情与骨气,还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中凄清与悲切,她一直用自己的文字记述着自己的生活,倾诉着自己的情感。那么,她到底都经历了什么呢? 《李清照:照见宋朝大历史》是作家郭瑞祥的全新力作,在这本书中,作者以一种全新的角度为我们讲述了李清照的一生,在大宋的历史背景之下,重新审视李清照和她的词作,让我们看到一个最为真实的传奇女子。

李清照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父亲李格非是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母亲也是大家出身,博学善文,她得到了父母精心的培养,所写诗文也广为人知。十八岁的李清照嫁给了一表人才的太学生赵明诚,一个是名动京师的才女,一个是因喜爱金石碑拓颇有名气的倜傥少年,两个人无论是年龄、容貌、家世都样样般配,可谓是门当户对。婚后两人志趣相投,是一对神仙眷侣。

两宋交际之时,是一个新旧观念激烈碰撞的时代,也是一个党争激烈的时代,李清照也因此半生波折、辗转流离。靖康之变、战乱南渡、丈夫病逝,家国的变故打乱了她的人生,她只得一个人面对所有的凶险和困境,多少亡国去乡之痛,多少孤单悲凉之苦,她独自慢慢品尝。在动荡的岁月里,在无助和迷茫中,慢慢度过余生。

在男性占据主宰地位的大宋文学中,李清照无疑是特殊的,作为女子,她以自己独有的才情为自己创造了一片天地。她是特别的,她用温婉秀丽的语言书写生活,表达意境与情思,形成独属于自己的创作风格。同时,她的文学触觉也没有局限在闺房、游兴、酒趣的个人世界,她关心政治,用诗句去表述自己的政治观点,诗砭时弊。她用自己超凡的文采在中国词坛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文学历史银河中璀璨星辰。 当我们走近这位传奇女子,我们会被她的与众不同所折服,她将所思所想写进诗词,也将自己的经历和故事融入诗词,她的人生是文化的,是诗意的,更是历史的。她是历史中女性的个体,却也代表了女性的光辉。

11/15页

李清照读后感第十二篇

【前言】:

宋代出名的词人,多如天上繁星,李清照却能在其中杀出一条血路,让自己的文字穿越千年,闪耀出的巨大光芒,那强大的生命力,能够瞬间击溃我们日渐麻木的心灵,于是我对她的人生经历产生了无比的好奇,找来这本多位历史学者都盛赞的,郭瑞祥老师的《李清照:照见宋朝大历史》,如饥似渴得读起来。 我们看人物故事,总喜欢猎奇,喜欢八卦,喜欢夸张,喜欢各种吸引眼球的狗血剧情,郭瑞祥老师却反其道而行之,让我们知道,哪怕去除狗血、去除八卦、去除添油加醋和道听途说,人物的性格、个人经历只要足够精彩,也能让人手不释卷。 全书的资料都是来源于古籍、出土碑刻和李清照及同时代人物的诗词,力求刻画还原历史中,真正存在过的,一个足够真实、生动立体的李清照。

【星光灿烂的小时候】:

我看李清照,最羡慕的是她的小时候,无忧无虑,父母在旁悉心教导,不强迫改变她爱写诗喝酒玩乐的天性,还有一大群只存在与我们语文课本里的名字,苏轼,以及“苏门四学士”——张耒、晁补之等,成为她的老师,让她能见识到文人墨客的风采,见识他们的才华和学问,长成她自己独有的世界观、人生观。 那段无忧无虑的少女时期,是她毕生快乐的起点,也是她一生幸福的源泉,可以说除了因为声名大噪,造成出嫁难题,她几乎没有困扰。也或许,嫁人也只是想嫁自己的心爱之人,那些流言蜚语,对于她来说,不过是苍蝇乱飞罢了。

【赌书泼茶的新婚燕尔】:

李清照和赵明诚的结合,在大多数人看来,都是强强联合,也是门当户对,也是模范夫妻,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是李清照父亲李格非的上级,可以说李是高嫁了,赵明诚也喜欢诗词歌赋,两个人很谈得来,这门婚事,大概率也是男方求来的,两人过了一段恩爱日子。 作者肯定了这一点,两个人琴瑟和鸣,赌书泼茶的日子,随着宋朝的动乱,开始风雨飘摇了起来。 李清照有一种当时男子都缺乏的孤勇,对于国家的热爱,对于赶走金人收复河山的执念,可却因为是女子,她却只能在诗词里呐喊,只能跟着丈夫颠沛流离,却不能上战场奋勇杀敌,而丈夫却怯懦胆小,害怕金人铁蹄,战争还没烧到他所在的郡县,早就带着家眷提桶跑路…… 越是到他们婚姻的晚期,两个人的矛盾冲突就越尖锐,只有沉迷在金石书画之中,才能稍微得到缓解,直到最后赵明诚因为中暑而亡,李清照只能默默在无尽寂寞的岁月里怀念他,怀念他们过去的时光,写成那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词。 命运越是痛苦得对待词人,越是能激发人的潜力,写出呕心沥血的文字,人们记住了那些千古留芳的诗词,却忘记了那个写词的人,该说这是幸运,还是不幸呢。 end。

12/15页

李清照读后感第十三篇

重点: 1、宋朝出名的女词人有:李清照、朱淑真、 吴淑姬、张玉娘、唐婉…… 2、从表达形式:以女主李清照的成长为明线,以宋朝的发展为暗线,展现了李清照“形成”过程,历史上的李清照不仅依赖于她的性格和才华,更依赖于家族的支持以及当时对女性宽松的时代背景。 3、内容:虽然女主是李清照,但又不局限于李清照,围绕着李清照的成长环境、生活环境以及所处的朝代背景,背景下的人物徐徐展开,喜欢历史的人能够察觉到,书里有很多来客串的文人墨客。 4、冷知识:根据部分史料记载,李清照很可能是一位女道士。 5、整体来看,这本《李清照》花了很多心思,引用大量资料,本书整体语调平缓,解释细致,适合喜欢历史和文学的读者阅读,对于想要写历史剧但找不到灵感的人,也可以仔细阅读,从中找一些灵感。 ——————详细版———————— 李清照如果生活在现代,估计是下班后搓着麻将,晚上喝着小酒,空闲时旅游拍volg,和章丘铁锅一起并驾齐驱的词曲大V。不过,历史没有如果,宋朝女才子李清照女士依然根据她的命运潇洒的走完了她的一生。 而我读的这本《李清照:照见宋朝大历史》,则根据资料和她的词曲去细致的描绘了她的一生。而且,这和我之前看的书有些不同,这本书的史料更加的丰富和细致,并且,没有直接提她的巅峰时期,而是从他祖辈的发展开始,之后慢慢延续,从她的幼年一直到她离开人世,好像刻意去探讨出身、环境对她的影响,而不再是仅仅局限于她的性格和才华,这两个方面。

我之前只知道李清照喜欢诗词和酒,在看完这本《李清照》后,我才了解到她还喜欢金石书和花,她也写过和花相关的词 ,只是当时的我只顾背诵,没有留意。提到词,这里不得不提一下 ,书里有大量相关的诗词,作者都一一讲解和诠释,你从中不仅能了解到李清照的喜、怒、哀、乐,还能从中察觉到她的一些人生三观和爱好。 关于内容方面,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就是宋朝文人群像戏,不仅仅只围绕在李清照周围,和大宋相关的很多名人也在这本书中出现过,这拓宽了李清照的生活背景(从两个家庭拓展到整个社会环境),你会了解到一个社会的发展,对文人的影响,以及对他们作品的影响。

从表达形式上,以李清照的年龄为基本的明线和以大宋朝堂的发展为暗线,双线并行,交织出一个独一无二的李清照。 在读完这本《李清照》我觉得李清照不仅是词婉(约),人不婉(约),隐藏在才华背后,是一个复杂的人格,活泼的性格+细腻的心思+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天赋的加持,造就了她的文学成就。 唯一不同的是,宋代女子想要活成李清照,除了她自身的优势,还需要娘家和丈夫撑腰,现代人想要活成李清照,只需要自己努力即可,历史总会淹没到大多数人,再过几个世纪,我们也会变成尘埃,所以,我们应该像李清照女士一样,放下自我成见,活出自己,宋朝也算是一个很有特色的朝代,可见,时代的发展总是在某个区域内反复横跳,功名利禄任由别人评说,所以呢,是历史成就了一批人,还是一批人成就了历史,有些时候还真不好说。

整体来看,这本《李清照》花了很多心思,引用大量资料,以及很多的诗词来展示李清照的生平,以及展示了她成为李清照的原因,明暗线交织也从侧面展示了历史对文人,以及对女性的影响,本书整体语调平缓,解释细致,适合喜欢历史和文学的读者阅读,对于想要写历史剧但找不到灵感的人,也可以仔细阅读,从中找一些灵感。

13/15页

李清照读后感第十四篇

重点: 1、宋朝出名的女词人有:李清照、朱淑真、 吴淑姬、张玉娘、唐婉…… 2、从表达形式:以女主李清照的成长为明线,以宋朝的发展为暗线,展现了李清照“形成”过程,历史上的李清照不仅依赖于她的性格和才华,更依赖于家族的支持以及当时对女性宽松的时代背景。 3、内容:虽然女主是李清照,但又不局限于李清照,围绕着李清照的成长环境、生活环境以及所处的朝代背景,背景下的人物徐徐展开,喜欢历史的人能够察觉到,书里有很多来客串的文人墨客。 4、冷知识:根据部分史料记载,李清照很可能是一位女道士。 5、整体来看,这本《李清照》花了很多心思,引用大量资料,本书整体语调平缓,解释细致,适合喜欢历史和文学的读者阅读,对于想要写历史剧但找不到灵感的人,也可以仔细阅读,从中找一些灵感。 ——————详细版———————— 李清照如果生活在现代,估计是下班后搓着麻将,晚上喝着小酒,空闲时旅游拍volg,和章丘铁锅一起并驾齐驱的词曲大V。不过,历史没有如果,宋朝女才子李清照女士依然根据她的命运潇洒的走完了她的一生。 而我读的这本《李清照:照见宋朝大历史》,则根据资料和她的词曲去细致的描绘了她的一生。而且,这和我之前看的书有些不同,这本书的史料更加的丰富和细致,并且,没有直接提她的巅峰时期,而是从他祖辈的发展开始,之后慢慢延续,从她的幼年一直到她离开人世,好像刻意去探讨出身、环境对她的影响,而不再是仅仅局限于她的性格和才华,这两个方面。

我之前只知道李清照喜欢诗词和酒,在看完这本《李清照》后,我才了解到她还喜欢金石书和花,她也写过和花相关的词 ,只是当时的我只顾背诵,没有留意。提到词,这里不得不提一下 ,书里有大量相关的诗词,作者都一一讲解和诠释,你从中不仅能了解到李清照的喜、怒、哀、乐,还能从中察觉到她的一些人生三观和爱好。 关于内容方面,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就是宋朝文人群像戏,不仅仅只围绕在李清照周围,和大宋相关的很多名人也在这本书中出现过,这拓宽了李清照的生活背景(从两个家庭拓展到整个社会环境),你会了解到一个社会的发展,对文人的影响,以及对他们作品的影响。

从表达形式上,以李清照的年龄为基本的明线和以大宋朝堂的发展为暗线,双线并行,交织出一个独一无二的李清照。 在读完这本《李清照》我觉得李清照不仅是词婉(约),人不婉(约),隐藏在才华背后,是一个复杂的人格,活泼的性格+细腻的心思+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天赋的加持,造就了她的文学成就。 唯一不同的是,宋代女子想要活成李清照,除了她自身的优势,还需要娘家和丈夫撑腰,现代人想要活成李清照,只需要自己努力即可,历史总会淹没到大多数人,再过几个世纪,我们也会变成尘埃,所以,我们应该像李清照女士一样,放下自我成见,活出自己,宋朝也算是一个很有特色的朝代,可见,时代的发展总是在某个区域内反复横跳,功名利禄任由别人评说,所以呢,是历史成就了一批人,还是一批人成就了历史,有些时候还真不好说。

整体来看,这本《李清照》花了很多心思,引用大量资料,以及很多的诗词来展示李清照的生平,以及展示了她成为李清照的原因,明暗线交织也从侧面展示了历史对文人,以及对女性的影响,本书整体语调平缓,解释细致,适合喜欢历史和文学的读者阅读,对于想要写历史剧但找不到灵感的人,也可以仔细阅读,从中找一些灵感。

14/15页

李清照读后感第十五篇

李清照,宋朝词人,是一朵很特别的花,盛开在历史的田野里。

李清照的身上,流淌着叛逆和宗正的血液。其叛逆,如溯洄而上,道阻且长,但她成功地立于水中央,受当时和后世须眉文人折腰膜拜。其宗正,是作最豪放的诗,写最婉约的词。李清照恪守道统,排斥异作,从理论和实践上为婉约词树立了一座高耸的丰碑,成为唯一能与苏轼、辛弃疾抗衡的婉约派词人。

女子,在政治上能与最优秀男人比肩的只有武则天;在文学上能与最优秀男人比肩的只有李清照。武则天是帝国女皇,李清照是词国女皇。

她饱经战乱流离,却用生命守护事业,完成了金石录;她向往赌书泼茶的爱情,却以家国为重,鄙视夫君的懦弱苟活;她敢于冲破礼教的枷锁,四十多岁二婚再嫁,却所遇非人,毅然走上法庭……

推荐一本《李清照》的传记。从历史的视角为李清照立传,对李清照所处时代的政治、文化、哲学、自然环境、社会关系,做全面挖掘,深入探讨集背景、美貌与智慧于一身的“大宋文坛一姐”是如何炼成的。

这本书的作者是 郭瑞祥,专注于古典文化和历史创作,近年来主要耕耘于宋史领域,已出版《大宋文官:变法视角下的宋朝士大夫观察》《宋仁宗和他的帝国精英》《郭瑞祥说司马懿》《一看就停不下来的宋朝史》《辛弃疾传》等十数部作品。

《李清照》这本新传记,塑造人物立体形象。世俗女子一样向往美好的生活、又具有超越时代的鲜明个性,为国为民的情怀和追求自由的觉悟。本书着力于挖掘不同层面的史料,塑造贴近历史真实的、多重性格并存的李清照。

定位历史学的李清照传记。不同于市面上充满文学笔调和想象的李清照作品,本书用历史的视角为人物立传,参考大量古籍资料,以叙述为主,强调客观性,辅以必要的点评,尽量减少主观色彩浓郁的抒情和臧否。

具有文学性的通俗历史读物。尽管强调用历史的笔调去写人物,但李清照毕竟是历史上最有成就的文学家,所以书中将穿插对李清照诗词的解读和赏析,并且行文尽量让文字生动,给予文学性。

重视细节。本书将全面反应李清照生平对文学创作和思想形成深受家庭和环境影响,因此本书对李清照所处时代的政治、文化等将进行必要的介绍,对李清照可考的社会关系进行必要的着墨。

创造性。本书根据作者的理解和考证,提出了一些新观点,并尽量在行文中提供史料依据。考虑到行文的流畅,以及普通读者的兴趣爱好和接受能力,对关于李清照的一些争议性问题附录专门文章进行说明。

15/15页

还剩12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