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的修复练习》这篇文章介绍了通过修复身心连接,减轻焦虑和压力的方法。作者强调了通过瑜伽、冥想和呼吸练习来平衡身心,提高自我意识和内在力量。文章指出,定期进行这些修复练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压力,提升整体健康和幸福感。
《身心的修复练习》读后感(篇一)
现在的我们大多数处于亚健康状态,身体和心灵总是在路上,不停地追赶,奔向下一个目标,却忘了慢下来,给自己的身心放个假。我们往往期望成为完美的自己,对自己严格要求,可是我们却做不到自洽,适当的放过自己,原谅自己。
在这本《身心的修复练习》里,作者史蒂夫·海恩斯以唤醒身体的本能与轻触协助我们更自在地移动与感受当下。苏菲·斯坦丁则以漫画的形式,让我们摆脱文字负担,更轻松地阅读这本书。
书中从创伤、焦虑入手,揭示心理和身体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关联。书中也有很多的专业名词,比如“解离”“格斗——逃跑反应”等,但是不用担心会看不明白,因为作者会用浅显的例子和我们的身体和心理反应解释它们。
我们的创伤来自于我们的过往生活经历和我们的内心感受,当遭遇重大事件后我们往往会因为对未知的恐惧而发抖,这种状态会让我们不舒服且难以忍受。
可是身体的颤抖却是有益的,书中告诉读者们这是释放体内多余能量的安全阀,是一种消除恐惧的方式。
书中告诉读者,疗愈创伤的关键是与自己的身体相遇,我们可以关注身体的感觉并学会自我调控来”重启大脑“。而不是切断身体与我们的联系。
我们在生活中总是会遭遇许多的不幸,甚至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这会使我们在一段时间内累积过多的压倒性情绪,幼年时期的阴影甚至会对现在的事件产生破坏性后果。
通过这本书读者可以更加走近自己,了解自己的身体和心理的不同反应,以更有效的方式去应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其实,我们的身体是诚实的心理反应记录者,它一直在我们身边以各种方式提醒我们创伤的存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及时清理负面情绪,相信自己有很强的复原能力,被压垮后能让我们变得更强大、更有智慧!
《身心的修复练习》读后感(篇二)
封面
《身心的修复练习》是一本很特别的书,不仅有简洁却有深度的文字阐述,还有生动、风格别致的插图。阅读起来几乎不费力,却对创伤、焦虑、疼痛和触摸四大主题,有了更深切的了解和认知。
作者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具备承受冲击并从中恢复以及学习的能力。”要治愈创伤可以对自己说这三句话:
1.“创伤真实存在。”(帮助大脑直面现实)
2.“我们可以克服创伤。”(帮助大脑建立信心)
3.“疗愈创伤的关键是与身体相遇。”(帮助大脑重启)
作者鼓励可以一小步一小步来,避免过度紧张或兴奋。我们可以尝试慢慢拧开剧烈摇晃的可乐瓶盖,而不是太快拧开,虽然慢,可以慢慢释放气泡,释放压力。不论遭遇什么,都不要付出与身体失去联系的代价,可以试着去爱自己的肉身,接纳那些纷乱、世俗的感受。
面对焦虑时,作者认为可以尝试做好简单的事:吃饭、减压、与人交流、休息,来降低对那些令人焦虑的事物的敏感度。不要在饥饿、愤怒、寂寞或疲惫的时候做决定。帮助自己的大脑转移注意力,走进大自然,与自己的身体产生连接(如移动身体、感知环境、连接当下)。
疼痛体验取决于任何影响我们的事物,如果接受到很多好消息,我们就会变得更擅长处理好消息。那是不是可以经常给大脑输入一些积极的正能量的信息?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大脑的信念系统是可以改变的。将疼痛理解为一种保护机制,而不是认为自己破碎不堪,更有利于我们面对和处理疼痛。
而触摸能帮我们感受到真实,不过触摸良好和不良之分。安全的、关系性的、面向整个人的触摸,可以增强自我感知,帮我们体会到安全、真实与活力,帮助我们缓解疼痛、创伤和焦虑。我们触摸世界,世界也反过来触摸我们。触摸帮助我们找回主体感和探索欲,帮助我们远离厄运。
在快节奏的当下,很难不被各种精神问题裹挟,不如看看这本治愈身心的身心修复练习手册,探索自己的心灵吧,做大脑的主人。治愈自己的身心,做身心健康的现代人。
书名:身心的修复练习
作者: [英]史蒂夫·海恩斯 / [英]苏菲·斯坦丁
出版社: 贵州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后浪
译者: 廖卫一
出版年: 2024-1
《身心的修复练习》读后感(篇三)
近几年,心理学,脑科学的书愈来愈多,让人感觉有点眼花缭乱。
对待同一个事物,每一种科学都有自己的观点和逻辑,有些观点能够彼此相互印证,有些则比较发散,而且理解起来有点费劲。
英国作家史蒂夫·海恩斯在《身心的修复练习》一书中,整合了哲学思想,神经学研究和心理学观念,用漫画的形式讲解了人类精神健康的四大议题:创伤,焦虑,疼痛,触摸。
我们的大脑在应对危险时,会产生“战斗—逃跑”或“解离”的应激反应。在危险结束后,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大脑仍然会像面临生死抉择一样处理类似的事情。这是创伤带来的难题。
即使如此,我们每个人都具备承受冲击并从中恢复以及学习的能力。就像在脑子里设置一个开关,切断这种应激反应。
疗愈创伤的关键是与身体相遇。回忆创伤事件并不能改善伤痛,反而会让人沉溺在坏心情里。
“感知环境~移动身体~连接当下”的练习,能够帮助你改变创伤被触发时的行动原则。
焦虑则是脑中灾难化思维带来的负面反应,具有广泛性,且形式多样。焦虑也与大脑的“战斗-逃跑”模式相关。
焦虑会转化为身体的某些部位的感觉,比如心痛,头晕等。改变焦虑,需要重构情绪与身体的链接。
本书图文并茂,让读者全面、系统的了解身心问题的成因,并给出经过验证的复原办法,深入浅出,每个人都可以参照练习。
《身心的修复练习》读后感(篇四)
心里难过不好受的时候,我总喜欢大哭一场,然后想办法开导自己,从这件事里走出来。
这个方法,有时候管用,有时候心里却要别扭很久,甚至失眠一段日子。
一直不理解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直到我读了《身心的修复练习》。
这是一本以图画为主的书,读起来非常轻松,读完以后如释重负,原来,想要让自己从悲伤中走出来,有不同的方法。
根据事件的大小和对每个人的影响程度,有的事件只是生活中的小插曲,有的则会触发身体的战斗或者逃跑,甚至是解离反应。
事件过去以后,身体高压下的反应状态却没有随之解除,于是我们的抵抗力下降,更容易有炎症。
书中内页实拍
紧张、压力和创伤相互影响,我们甚至都无法找到引发这一系列反应的具体事件。
在这样的状况下,宣泄情绪或者追本溯源并不是最有效果的办法。更有效的方法是先慢下来,然后做让自己做一份有安全感的事。例如和朋友在一起,和宠物玩耍,欣赏画作,甚至是数电灯泡的数量。
这样的方法和我的认知截然相反,但是尝试了一下确实能迅速让我内心平静下来。
书中内页实拍
果然,疗愈还是要用科学的方法。就像这本书中提到的,减少焦虑的方法之一是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而且,每个人都会焦虑。光这么一句话,就让我的焦虑感减轻了很多。
而疼痛,也是远比我想象的复杂。身体的衰老带来的疼痛和我们感受到的疼痛,不是对等的,对疼痛的敏感度也是可以训练改变的。
书中内页实拍
《身心的修复练习》让我意识到很多事情都可以疗愈,改变以及减轻,万事都有希望。同时,书里也提出了改变方法。该书还用一个章节的内容提出了一个很新鲜有效的方法。
如果你想尝试自我疗愈,降低创伤的影响,减少焦虑,减轻疼痛,不妨翻开这本书。
《身心的修复练习》读后感(篇五)
这本书我能用可爱来形容吗?一门生硬的令我感觉深不可测,想要退却的心理学,在这本书里,完全感觉不到心理学的深奥,反而还觉得很能接受! 《身心的修复练习》这本书是心理学的绘本,不过这本书的读者可以是心理学小白,也可以是资深的道中人。 这本书一共讲了三种心理问题:创伤、焦虑、疼痛。 创伤:什么是创伤,创伤不仅是我们知道的创伤应激障碍症,还有发展性创伤、高压状态下崩溃。面对创伤,我们会有僵直的“格斗-逃跑反应”,我们也会有积极的反应,然而我们会更注重为什么会受伤,而并没有把精力放在身体的连接上! 焦虑:我们太注重引起焦虑的点,而书中强调,我们更应该要注重我们如何使自己放松下来。 疼痛:治疗按摩师会将你错位的关节用疼痛来治疗疼痛。而书中不置可否,可是书用了“疼痛:无人想要的礼物”来告诉读者,疼痛也是一种礼物,我们不要去过度的关注疼痛,我们可以去培养我们新的习惯,来转移对疼痛的关注。这本书虽然只有薄薄的150多页,但是里面的信息量很大! 失眠?情绪难控制?身体频发作痛?精神恍惚?那我真的推荐你看这本书,这本书可以带你探索躯体症状的内在源头,帮你扫除创伤、焦虑、情绪障碍。
《身心的修复练习》读后感(篇六)
《如果奔跑是我的人生》里面钟楚曦扮演的舞蹈演员遭遇车祸,双腿截肢。她经历了痛苦的“幻肢痛”。估计很多人会很奇怪,双腿已经不在了,为什么还会感受到它在那里,还有如此明确的痛感?
《身心的修复练习》这本书指出80%的截止者都会体验到幻肢痛。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知道疼痛并不是只来源于身体的受伤,其实很多事情都会触发疼痛。你会感受到疼痛,实际上“是大脑在告诉你,它认为有危险”。
除了疼痛之外,这本书以漫画的形式,科普了创伤、焦虑以及触摸这几个人类精神健康领域的重要议题。本书的原版是四本分开的读物,国内这次引进把四本集结成一本,让读者可以一次性了解相关知识,彼此之间的联系看得清晰明白。
此书是基于认知神经科学与临床心理治疗,其作者是来自英国的史蒂夫·海恩斯,他从事医疗工作超过25年,1998年开始涉足徒手治疗领域。他从身心合一的理念,讲解了创伤、焦虑和疼痛的原理,打破了很多误解。
之前看日剧《半泽直树》时,对其中一个画面印象很深刻。半泽的同期好友近藤因遭受辱骂,压力紧绷到整个人无法动弹。电视剧里用好似瞳孔放大的画面,展现他心理崩溃的瞬间。通过这本书了解到,这是人受到创伤时,会产生的反应之一——解离,是大脑保护我们的一种机制,“大脑中古老的部分试图阻止我们感受外界,让我们的身体变得遥远,并限制我们的知觉。”
我们的身体非常爱我们,有时候却保护过度,不懂得如何收回。即使我们回归安全情景,大脑仍然像处理生死危机情况一样应对那些造成创伤的情况。这就是创伤带来的难题。焦虑和慢性疼痛是相同的原理,在神经层面卡了bug,无法停止,无法归位。
最喜欢这本书的地方,就是这本书从文字和到画面都以积极的口吻,告诉我们不要害怕,其实我们的身体有很强的复原能力,只是需要给它多一点耐心,用对方法,慢慢地我们就能从各种负面状态里走出来了。
在怎么做这个部分呢,书里强调的一点就是与身体的连接,把注意力集中在当下,是感知环境,去感受自己的身体的每一个部分,描绘出身体的地图。这是自我连接的部分,同时也可以与安全的外部环境连接,创建一个安全的空间,去寻找可靠的人,即使只是一个简单的握手、拥抱,都能让糟糕的感觉减轻很多。
慢慢来,不要急。我们的身体爱着我们,即使有时候它的爱很笨拙又原始,让我们心里备受煎熬,但总有办法回归正轨。
开始呼吸……吸气……慢慢、慢慢呼气……
《身心的修复练习》读后感(篇七)
要说现在生活确实是比我们小时候好的太多了,物质极大丰富,生活条件都非常好。但是,物质条件的提升,是需要我们付出太多,用生活品质去换,用业余时间去换,用有形的无形的健康去还。仔细想一想这是你要的那种好生活么?
辛福感,这个词好像很陌生,有好像很亲近。陌生是因为我们没有获得幸福的能力,我们也不知道如何主动的去找到幸福;亲近是因为,在很多个不经意的瞬间我们会感动的热泪盈眶,也许就是一件小小的事情。这说明我们的内心是希望得到幸福的。
《身心的修复联系》你是否曾感到巨大压力,并因此失去思考能力或遗漏一段记忆?失|眠已经很恼人了,大脑却在你准备入睡时不受控制地转得飞快?你会无缘无故地感到疼痛吗?你是不是渴望一个亲密的拥抱? 看到上面说的这些,是不是很多人都对号入座了,这只是压力大的一种表现,只要我们及时调整就会回到那个春风得意的状态。所以,在现在这个充满压力的阶段,我们应该好好探索一下自己的身心状态了。
这本书用了一种接受度非常高的形式来给我们解释我们为什么为产生焦虑,疼痛,渴望被拥抱等等这些感受。用大量的插画来讨论这些心理健康问题与生理症状的关系,你可以通过图片了解大脑应对危急情况及压力的模式,并在复原指南的引导下学会让大脑解除“紧急模式”,重建对身心的控制权。 有时候我们自己很容易就能发现自己出现了问题,但是我们打心里不愿意相信这个事实,所以一而再的没有去解 决它,也可能是没有适合的方式。通过今天这本书,图文并茂,轻松愉快的就能帮助到到我们。
《身心的修复练习》读后感(篇八)
《身心的修复练习》是一本有关身心疗愈的书籍,也是一次视觉与知识的盛宴。
从装帧到内容,每一个细节都流露出作者的用心与专业。
这本书的插图生动形象,结合诙谐的文字,让每一位有不同困扰的读者,都能在这本书里找到症结所在,从而跟随书里文字找到身心的平静。
作者史蒂夫·海恩斯,英国人,从事医疗工作超过25年。1998年开始涉足徒手治疗领域。他以认识疼痛与创伤的科学理论基础上,尝试改变他的治疗方式。
作为拥有英国整骨师执照的专业医生,这本书用诙谐的文字讲述了心理学层面的知识。
对于这样一本专业性很强的书籍,阅读时却不晦涩难懂,通过强象征性插图搭配诙谐的文字,很容易理解,同时可以跟着练习修复自己的情绪。
这本书咱们可以从下面几点切入,和书本建立了亲密练习。 从这本书籍的装帧来看,首先映入脑海的是它的外观与设计。
《身心的修复练习》采用了一种极简,同时又不失高级感的封面设计。
整本书色调沉稳,给人一种安静与放松的感觉,仿佛在告诉读者,这本书可以带领他们找到内心的平静。
封面上的图案与线条经过精心设计,既简洁又富有深意,似乎在暗示着书中所述的疗愈之道:简单而深刻。 接下来再说排版,这本书的排版很有特点。每个章节的划分清晰明了,使读者可以轻松地按照自己的节奏阅读。
同时重点内容又突出,无论是标题还是引用,都经过了精心的安排,确保读者在阅读时能够迅速捕捉到关键信息。
同时,字体大小与行距都恰到好处,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舒适的阅读体验。 最后,从心理层面来看,《身心的修复练习》明确地告诉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困境与挫折,如何从这些经历中恢复,才是每个人都需要学习的技能。
同时这本书又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一步步帮助读者重新找回内心的平衡。这本书以这样的图文并茂的形式,告诉我们:面对创伤与焦虑,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时间,更需要的是正确的方法。 其中书中强调的一点“慢下来”,这个理念对于现代社会尤为重要。 在当下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往往忽视了内心的感受,而这本书恰恰就是提醒我们要学会放慢脚步,去感受、去疗愈。
它通过形象的插图,并配以诙谐易懂的文字,以此来告诉我们:面对压力和创伤,最有效的办法并不是宣泄或逃避,而是找到那个让自己感到安全、舒适的事物或环境。 同时书中对于疼痛的探讨和解释,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疼痛不仅仅是生理上的反应,它还与我们对待生活、对待自己的态度密切相关。
我们通过改变对疼痛的认知和对待方式,就可以减轻疼痛带来的负面影响。 因此,《身心的修复练习》不仅仅是一本教你如何疗愈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更好地生活的指南。
它通过专业知识提醒我们:无论遇到何种困境,都要相信内心深处有着强大的自我疗愈力量。
只要我们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就能够从任何创伤中恢复过来。
《身心的修复练习》读后感(篇九)
很多时候,人们会用“你不要想多了”来开解焦虑、失.眠和情绪不稳定的人。我们认为这些现象是心理和精神因素造成的。但是,《身心的修复练习》这本书却指出:这一系列状况都跟身体有很大的关系。
焦虑,是大脑感知威胁时的自然反应。当人们受到外界刺激时,大脑会从两个方面来反应:一是我安.全吗?二是我如何保存能量?
这种感知通过身体的神经元来传导,也通过身体的器官作出反应。焦虑表现在认知层面、生理层面和行为层面。比如出现颤抖、紧张、心跳加速等。
情绪是身体对周围的事情做出反应时,大脑理解到这种正在变化的感受。它不仅仅是人们常说的“头脑发热”或者“意志软弱”而控制不了自己,还与身体有密切联系。
关于情绪,有两种理论,一种认为是先天的,另外一种认为是后天的。本书的作者用蛋糕和面包来解释后天的理论。这两种食物的原料相似,都是糖、面粉、鸡.蛋和黄油。但是为什么我们能够分出哪个是蛋糕,哪个是面包?
这跟我们对于两种食物的观察、思考、记忆和感受有关系。而在人的身体和大脑中,产生恐惧和兴奋两种情绪的原料是相似的,不同的是比例和运行机制。
当焦虑和情绪积攒到一定程度时,会产生眩晕、恶心、心悸、失.眠、肠胃不适等反应,也就是造成了创伤和疼痛。
《身心的修复练习》这本书里面强调:疗愈创伤和疼痛的主要方法是与身体相遇。
作者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
1、感知环境
2、移动身体
3、连接当下
4、自我触摸
具体做法可以翻开这本书去了解和尝试。
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在19世纪初就提出了一个理论:用进废退。意思是生物体的某些器官和肌肉,能够得到增强和发展,是因为经常使用和锻炼,比如“八块腹肌”的练成。而不常用或不锻炼的部分则会退化
人类的本能加上长年的进化,使得身体具有一定的复原能力。《身心的修复练习》提醒我们重视人类的四大基本需求,降低对焦虑和不良情绪的敏感度,好好利用和练习提升身体的复原力。
这本书图文并茂,通过大量形象的插图搭配有趣的解释,读起来通俗易懂。它的作者史蒂夫·海恩斯从医25年,并对瑜伽、按.摩及其他释放运动有深入的研究。插画师苏菲·斯坦丁经常从人体构造中寻找设计和绘画灵感。
当我们厘清了身体与心灵的关系,运用书中四种方法进行有适当的练习,可以不断强化和构建身体的复原力,远离焦虑、创伤和疼痛的困扰。
《身心的修复练习》读后感(篇十)
因为同频相吸的缘故,我发现新认识的很多人,包含我自己,都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很忙碌,把时间安排的满满当当,学习很多的知识技能,身心俱疲,但是依旧停不下来。
其实停不下来的背后,是焦虑和恐惧,很多人都处在求生模式里。
最近这几年也在学习和践行身心疗愈,真正体会到自己最需要成长的是内在,要与自己的身体链接,要去面对和解决小时候所留下的创伤。
而《身心的修复练习》这本书,也让我真正明白了焦虑产生的根本原因,以及解除焦虑的具体方法。
本书的作者是史蒂夫·海恩斯和插画师苏菲·斯坦丁,海恩斯从事医疗工作超过25年,有着丰富的创伤释放经验。
本书是用插画的方式,把深奥的心理学、人体学知识展现出来,是本身心疗愈的入门级读物。
焦虑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1. 不良饮食习惯可能会诱发焦虑症状。
我们可以多吃健康的蔬菜水果,减少汉堡薯条、甜品的摄入。
咖啡因和糖是焦虑的速效药,喝了太多浓咖啡,或摄入大量的糖分后,我们就会感受到心神不宁。
2. 健康受损和身体疼痛也会加剧焦虑。
3. 有些人可能因为遗传倾向而更容易焦虑。
4. 工作、家庭、学习、赚钱以及社交圈的压力,都会引发焦虑。
5. 负面童年经历是焦虑的重要诱因。
书中给到我们一个ACE量表,里边有10个问题,每有一个创伤计1分,ACE分数大于等于4分,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对风险是0分人的2.5倍,患抑郁症的风险则是4.5倍!
量表后附,你可以自己对照一下。
我自己测试了一下,发现我有4项。而我在没有真正走上心灵成长之路前,的确已经有了抑郁和生活无望的状况产生。
6. 肠道菌群会影响大脑和行为,生理状态会引导心理状态。
书中提到一个老鼠试验,当焦虑的老鼠与更自信的老鼠交换了粪便菌群后,它变得外向了。
自信的老鼠肠道微生物会产生某种信号,可以帮助焦虑的老鼠平静下来。这是肠道微生物与大脑交流的有力证明。
如何缓解焦虑?
书中提到,生而为人,焦虑是个重要而且难解的问题,你绝不是唯一会焦虑的人。所以,请放轻松。
乔恩·龙森提到:焦虑是件好事,因为精神变态者完全不会焦虑。
我们可以通过与身体建立链接的方式,去感受身体的每个部位,这个时候我们是活在当下,就能寻找到安全感。
我们还可以找到一个有安全感的空间或社群,与有安全感的人待在一起,说些安心的事情。改变自己身处的环境,能让体内产生秦松和舒适的感觉。
我们还要做好简单的事:吃饭、减压、与人交流、好好休息。这都会降低自己对令人焦虑的事物的敏感度。
《身心的修复练习》读后感(篇十一)
一个朋友说每次和初二的儿子谈论学习时,儿子心不在焉的样子瞬间就点燃了她的怒火,她感觉自己脑子都嗡着疼。
朋友的感受我深有感触,我有时也会因为孩子学习而发火,我不是脑子气炸了,我是感觉右脑有一根筋在跳着疼。
后来有一次在医院,和医生聊天时,医生说:“身体是自己的,一个人要想健健康康,就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当你因为愤怒而生气时,其实你的神经元就在减少,如果频繁生气,一定会伤害自己的大脑,从而危害自己的身体健康。”
医生的话和《身心的修复练习》这本书要表达的思想不谋而合。
《身心的修复练习》,后浪出版集团出版,作者是英国的史蒂夫·海恩斯。这本书以图文结合的方式详细讲解了涉及现代人身心健康的四大主题:创伤,焦虑,疼痛,触摸。今天我主要说说“创伤”这一主题。
我们正常理解创作是外力导致的身体伤害,但是对于现代人来说:痛苦的记忆、父母的争吵、父母离婚......等等,都可能对一个人造成创伤。
这些创伤可能会有如下的身体表现:无法呼吸,感觉胃疼,有一些执念一直在脑子里盘旋,情绪激动,颤抖。这些症状还可能导致一个人感到惊恐或者狂怒,长时间的工作压力,难以应付的人与事,婆媳关系都可以导致一个人精神与身体的突然崩溃。
那么我们想要健康地活着,应该如何应对这样的创伤呢?
作者很明确地告诉我们:我们可以克服创伤。
疗愈创伤的关键是:与身体相遇,也就是改变身体的生理状态。
首先,要连接当下的自己。我们需要慢下来,认识自己的身体状况,逐渐掌控自己的身体和心灵。
这是一种自我调节。这种调节能够让我们掌控大脑中的一些原始部位。
大脑中的原始部位包括:新皮质(人类,思考,想象);脑干(爬行动物,本能,新陈代谢);边缘系统(哺乳动物, 情绪,感受)。
而大脑中的迷走神经系统则决定了一个人会幸福还是痛苦。
迷走神经系统包括旧迷走神经系统和新迷走神经系统。
快乐、健康、值得信任会刺激一个人的新迷走神经系统,从而会让一个人充满幸福感,所以很多有抑郁症的人都不喜欢社交,只愿意待在家里,就是旧迷走神经在起作用。
疗愈创伤的第二步:感知环境。
大脑的边缘系统有一个叫做“杏仁核”的区域。杏仁核对环境很敏感,它负责侦测周围环境是否安全。而“海马”是边缘系统的另一个区域,它负责给发生的事件编排时间顺序。如果杏仁核是相机,海马则是它拍出来的自带日期的一张张照片。而海马的缺失常常导致神经系统紊乱。
感知环境这一步里,小范围内,宠物可以帮助我们在环境中获得安全感。大范围内,每个人都需要正常的社交活动。
疗愈创伤的第三步:移动身体。
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验,听到一些突然的消息,譬如亲人离世时,可能当场僵住,用专业术语来说,这叫做“解离状态“,这个时候的身体就像被困住了一样,移动身体是为了让身体和意识连接,回到当下。
所以应对生命中的创伤,我们要:连接当下,感知环境,移动身体。要努力做到与身体同在,尽量摆脱常期的压力模式和过度敏感的大脑,这样我们就能够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身心的修复练习》读后感(篇十二)
我们的不开心,身体也会有反应,导致亚健康状态的身体,生病,甚至癌症。它们是如何作用的,我们如何做可以帮助到自己?
这是一本后浪家出心理学科普书,漫画版心理自助指南,图文并茂、有趣好玩。
书的内容相当精彩。都是图画漫画,给我们讲解了常见的创伤 焦虑 情绪 疼痛 触摸等主题,带我们从源头上探索 处理这些躯体症状,回复舒畅身心。
并且这本书的出彩之处还在于主题身心修复的练习有点像当今国际上的新趋势,身心整合医学。他们不再是将心理精神科与其他医学 脑科学等分枝割裂开来,而且综合了多学科的知识的“会诊”,我认为而这是现代心理学的进步。
《身心的修复练习》这本书文字作者将现代心理学的理科学科结合哲学的人文学科,撰写了本书。慢慢地也更接近于我们老祖宗的智慧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医了。
这是我们看到的国际慢慢地接纳融合中西方文化,将各民族文明智慧科学研究结论整合起来,更全面地帮助全人类。这本书正是在记录这样的一个过程。
这本书材质相当好,拿到手的手感是采用杂志的这种纸质,滑溜溜的胶质纸。
在我这边经过一整个星期,屋内下雨的回南天,这本书没有受潮变形,而我的其他树已经受潮变形了。这点让我感到比较欣慰。内页还是保存得很好。外封面和二页不防水的部分,还是有点受影响。争取腾出空间做密封书柜。
本书章节之间有知识点的小结,专业术语、中英文对照,还有章节内容的引入依据、参考文献等,有依有据;
正文的最后还有附录。
在现代心理学知识方面给了严谨的列举,这本书内容值得大众的学习。
并且这本书可以当做一本一幅身心健康的地图、向导。
适合有以下困扰的人群:
失眠
情绪难控制
身体频繁疼痛
精神恍惚
等
《身心的修复练习》读后感(篇十三)
《身心的修复练习》
一紧张就容易语无伦次或是头脑空空,不知所措;一焦虑就容易失眠、多梦;而恐惧会让心脏怦怦狂跳,浑身颤抖……我们会下意识的逃离让我们紧张或是恐惧的地方。
这些难缠的“症状”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创伤、焦虑、疼痛在作怪。
大脑有时很聪明——为了保护我们免遭更深的伤害,它会立刻启动防御机制;
大脑有时又有点笨——它不能判断我们是否已经远离危险,所以总是让身体保持在防御状态。
我们需要经过一些基本训练才能掌握防御机制的开关,从探索心灵出发,获得对身体的控制权,做大脑的主人。具体怎么做呢?作者给出了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的四种训练法:
感知环境:慢慢观察,确认自己身处何方,从空间中获得安全感
移动身体:保持意识与身体的连接,伸开双腿、搓搓手
连接当下:停止思考和表达情绪,仔细探索身体的感觉
自我触摸:挠痒痒是蕞轻微的触摸,但它能够挑战呼吸和心跳频率
这本图文并茂的心理科普类书籍,用一种轻松的插画方式,带领读者探索心理问题及心理疾病,幽默诙谐的文字搭配简单明了的插画,阅读很丝滑。
内文包含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恢复练习,根据插画的图解,读者可以在需要时独自完成这些简单的练习,摆脱难缠的躯体化症状。
比如在写缓解焦虑这章,作者给出的方法就很简单易行,谁都能做到。
1 .不要在饥饿、愤怒、寂寞或疲惫的时候做决定;只需要做好简单的事情:吃饭、休息、与人交流,来降低对那些令人焦虑的事物的敏感度。
2. 走出自己的世界,蕞棒的方法是走进大自然。看一次日落,仰望一次星空,与自然连接,感受自身蓬勃的生命力。
3.重构与情绪建构模型完美契合。留意体内生理感受的复杂微妙之处。试着问自己“这种感觉来自体内的哪个部位”而不是“为什么我感到焦虑”。换个思维去理解情绪。
4.尽量不要陷入过度思考,或一味听信内心的批评。给自己正向鼓励:“你很好,你能做到。”
生理与心理二者相互影响,密不可分。解读身体与内心情绪的关联,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自己,修复身心。
《身心的修复练习》读后感(篇十四)
当我们面对生活中的ya力、焦虑和不安时,身心总会受到影响。《身心修复练喜》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如何修复身心的书,而更像是一场探索与自我发现的旅程。它鼓励我们深入自己的内心世界,找到那些被忽视或遗忘的角落,重新与自己的身体和心灵建立连接。
这本书的作者史蒂夫·海恩斯多年从事医liao研究,他从疼痛、创伤的产生原理出发,以发掘并唤醒人的本能的方式和方法,使人们达到身心的自我治yu。
这本书以绘画为主,直观生动地表达作者的理论和治liao方法,使读者更加容易理解,并跟着图示的方法cao作。
书中提醒我们,生活中的ya力是常态,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应对它。它不是简单地告诉我们如何避免ya力,而是鼓励我们接受ya力,并将其转化为成长的动力。这其中涉及到一个核心观念:身体与心灵的平衡。当我们身心失衡时,焦虑、疼痛和其他负面情绪就会涌现。恢复平衡需要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和情感状态。
书中详细介绍了多种身心修复练喜,从简单的呼吸练喜到深度放松的方法,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这些练喜不仅仅是为了缓解ya力,更是为了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找回内心的平静与和谐。通过这些练喜,我们可以逐渐摆脱焦虑的束缚,重新找回思考的能力,甚至可以改shan睡mian质量。
书中还提到了心理创伤的问题。对于许多人来说,心理创伤是难以启齿的,但这本书却鼓励我们正视它。它告诉我们,心理创伤并不可怕,关键是如何处理和疗愈。通过一些特定的身心练喜,我们可以逐渐走出创伤的阴影,重新找回对生活的热爱和信心。
此外,《身心修复练喜》还强调了身体与心灵的紧密联系。身体不仅仅是我们生活的容器,更是我们情感的载体。当我们感到疼痛时,不仅仅是因为身体上的不适,更可能是因为心灵的痛苦没有得到释放。而当我们渴望一个亲密的拥抱时,身体和心灵都在呼唤着温暖与关爱。这本书提醒我们,要真正关爱自己,就必须兼顾身心的需求。
《身心修复练喜》不仅仅能为你提供知识和技巧,更能启发你深入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书中理论和使用的方法技巧并重,无论你想缓解ya力、改shan睡mian、疗愈心理创伤还是寻找身心的平衡,这本书都能为你提供指导是和帮助。
《身心的修复练习》读后感(篇十五)
这本由史蒂夫·海恩斯著作,苏菲·斯坦丁绘制的《身心的修复练习》,总共分为四章,每一章都从基本的原理讲起,寻根溯源找到起因,让我们更容易控制事态。
读完这本书,我发现我更了解自己,也更清楚事情的发展机制,我更能去主观改变一些事情,不再任由事态发展,让自己处于被动状态。
相信你们读完也会很有感触,对自我疗愈、亲子关系、亲密关系等问题,处理方法也会更周到。
这本书还有一个让人惊艳的地方:全书彩印!用幽默有趣的图像表达,避免了晦涩生僻的概念灌输,更易于理解和记忆。是一本很有良心的科普读物。
我很想和大家分享一下,通过这本书我掌握了自我疗愈的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告别噩梦的方法。
创伤研究的核心观点是:人类有很强的复原能力,我们可以克服创伤。这给了我很大的信心,我愿意从心底里相信,我可以改变。
大多数人会从受灾的经历中学习和成长,也会变得更强大,更有智慧。但是我自身存在的创伤并不是外部经历的灾难性事件,而是出于身体内部优化组合后的创伤,倾向于失去和重组。
我在2012年接受牙齿正畸术,那年我20岁,一个从小被父母保护的很好的小姑娘,没有意外受伤、没有骨折,即将拔掉四颗健康的第四齿。
当时我无法接受自己牙齿(身体)的不完整,即便是知道我的牙齿本身存在排列拥挤的事实,只有接受医生的方案,我才能拥有健康整齐的牙齿。
牙齿拔除后,我保留了这四颗牙齿。但在漫长的正畸岁月里,我无数次梦到我的牙齿掉光,那种剥离的痛楚,就像真实发生了一样,我总在这种痛苦梦境中醒来。
后来,我发现我接受牙齿正畸的同事也会做这样的梦,我俩激动的紧握双手,大有寻到同类人的欣喜,发出相同的感叹:你竟然也这样啊!
读了这本书,我明白对于这样的创伤,我们可以利用身体和感官去感受,引导自己走出危险。去主动面对,而不是把恐惧深埋心底。
主要的行动轨迹为感知环境——移动身体——连接当下。
感知环境:感知周遭和人群,确认自己身在何处。闭上眼睛,吸收外界的声音和温度。我常常会让自己数数我听到了多少种声音。
移动身体:舒展身体,保持和身体的意识连接。动动手指、脚趾,做几个腹式呼吸,我会把注意力放在口腔里。
连接当下:停止自己在做的所有事情,卸掉一切包袱,只把自己扔在当下,觉察自己。
我会用舌头慰问每一颗牙齿,告诉它们是很漂亮的牙齿,它们很健康,很整齐,而且也很牢固。绝不会轻易掉光,而且,我向它们保证,我会尽全力保护好每一个成员。我会做好的。
我也相信,与身体一起感受,我们会变得更健康更快乐。
神奇的是,近几个月,我真的不再做掉牙的梦了。我还想去探索更多,关于自己,关于他人……这种感觉很奇妙。
这本书从创伤、焦虑、疼痛和触摸四个大方向展开,关系到我们的个体的纵向发展和横向延伸,针对不同的问题,书中也都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很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