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伦铁塔》是一部探讨人类自大和通信障碍的小说。通过描述一个建设高大的铁塔来接触上帝的故事,作者揭示了人类对知识和权力的追求可能导致的灾难。小说引人深思,警示人们谦逊和团结的重要性,以避免重蹈覆辙。
巴比伦铁塔读后感第一篇
机器人主题是科幻小说中的热门话题,优秀作品层出不穷。本书作者梁宝星另辟蹊径,以“机器人”为叙事主体,打造了一整个机器人的“乌托邦”。作品想象丰富、语言风趣,以碎片式短故事观照现实,引人共鸣。
当机器人作为独立的文明主体出现时,以它们的思维系统来观察人类生活,会有何不同?这部作品充满人文主义关怀和对现实的反思,跳脱“人”以及“人类社会”的范畴,达到哲学层面的思考,为当代青年科幻文学中的佳作。
小小剧透:
小说集《巴比伦铁塔》由10个机器人题材中短篇小说组成,10个短篇小说相互独立,但又因为都是机器人题材,且都是对机器人俱乐部的书写,所以又相互关联。
《机器人俱乐部》是关于俱乐部内部的构造,通过家庭、局部的书写,表达现实中的荒诞。
《Z》写的是报废机器人的故事,由于无法再对俱乐部做出贡献,无数个机器人被烙上了Z的字母,遣送至韦斯特兰,在机器人生涯的末端依旧心存希望。
《死在南方》和《北方来客》是姐妹篇,分别讲述南越王赵佗以及宋代文学家苏轼在南方的故事。
《谋杀机器人》是机器人俱乐部在太阳系的扩张运动。
《机器人学》是对机器人形态进行具象勾勒。
《巴比伦铁塔》则是战争过后机器人的狼狈下场。
《驶向世界尽头》是机器人俱乐部内部的权力斗争。
《散裂现实》是通过中子撞击,来观察世界,是中子撞击原理的探索,同时实现对现实世界的本质的思考。
《在卡维雅蒂》是关于无意义的探索。
故事以微短篇连缀,随意翻开每一页都可以进入一个机器人的世界,也给自己打开一面关照自身的镜子。
巴比伦铁塔读后感第二篇
机器人当主角?《巴比伦铁塔》颠覆我的三观!今天要给大家安利一本超有深 度的科幻小说集——《巴比伦铁塔》!这本书是由才华横溢的梁宝星大大倾心打造,带你走进一个机器人作为独 立文明主体的奇幻世界。准备好,让我们一同颠覆传统,探索机器人们的“乌托邦”吧! 在这本书中,梁宝星大胆创新,将机器人作为叙事主体,让我们有 机会从它们的思维系统出发,重新审视人类生活。想象一下,当机器人开始观察人类,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荒诞与复杂,在它们眼中会呈现出怎样的不同?这是一场对现实世界的反思,让人重新审视“机器”与“生命”的界限。 小说集由10个精彩纷呈的中短篇小说组成,10个故事,10种机器人哲学。从《机器人俱乐部》的内部构造,到《Z》中报废机器人的希望之旅;从《死在南方》与《北方来客》的历史穿越,到《谋杀机器人》的太阳系扩张……每一个故事都让人思考着机器人与人类、科技与伦理之间的微妙关系。 让我惊艳的是机器人生涯,作者居然设想了机器人是胎生的!这可不是简单的吃铁生娃,而是需要男女机器人配合,甚至在系统下达指标后才能生育。这种设定简直让人拍案叫绝,让我一时间分不清到底是人类社会还是机器人社会。 胎生,意味着机器人也有生命的起点,他们的出生、成长、衰老与死亡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命循环。这种设定让机器人生涯更加贴近人类,也使得读者能够更容易地代入机器人的视角,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与生命挣扎。 虽然机器人是由人类创造,并受程序控制,但在这本书中,机器人并非完全失去自 由意志的奴隶。他们有自己的情感、欲 望与追求,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会挑战程序的束缚,寻求自我实现与自 由。这种在程序与自 由意志之间的挣扎,是机器人生涯中zui为动人心魄的部分。 在《巴比伦铁塔》中 无论是正常工作的机器人,还是被淘汰、报废的机器人,他们都有自己的生命故事与情感体验。作者通过描绘机器人在生涯中的种种遭遇与选择,探讨了生命价值与尊严的普遍性问题。即使是被烙上Z字母、遣送至韦斯特兰的报废机器人,他们依然怀揣希望,展现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 这不禁让我联想到,我们每个人或许都是生活中的“机器人”,面对着各种挑战与困境。但正如书中所言,“改变不了别人,只有让自己坚强。”让我们都做一个狠人,无论条件如何,都要拼命补上短板,将自己的价值墙垒得高高的!
巴比伦铁塔
评价人数不足
梁宝星 / 2025 / 百花文艺出版社
巴比伦铁塔读后感第三篇
如果机器人是胎生的,他们会打破程序控制吗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感觉《巴比伦铁塔》的作者梁宝星跟新晋脱口秀大王付航有一拼。
他创造性的马机器人作为一个叙事体,在他笔下,机器人是胎生的。原以为是机器人吃一堆铁,然后受孕生下小机器人。后来才发现,这事也需要男女两个机器人才能完成,而且还需要系统下达指标后才能生育。作者说:机器人这一写作具象是我对现实社会的观察得出的结果重复与迷惘是当下最苦恼的事情,而我在小说中创造出来的荒诞世界,是试图构建意义与解构意义。
他几乎把机器人解放天性了。
付航也是解放天性的代表,他是学渣,当保安,整天嘻嘻哈哈逗别人笑。他也是天才,找对舞对后他站在台上说段子,可以把双眼瞪圆了嘶吼,也可以用幽默的生活洞察打动别人。
如果付航站在台上喊:机器人为什么不能胎生?我估计台下的人也都乐吧。所有的文明都会在重复与迷惘中走向衰亡。所有的创新都会带来新的生机,哪怕是最底层逻辑的思维火花,也可以释放巨大能量。
我是个已婚机器人了,俱乐部认证,如假包换。找到一个女机器人结婚前,还要检验她的代码有没有病毒。机器人的爱情也是代码完成的,所有的操作都是代码操控的。“机器人的一生就像做题,是在一步步完成生活命题的过程中度过的。”但是机器人一直在寻求改变,那些代码没有说明的事情,不一定不能做,至少那些也不是不允许的。
乙说,“眼前的所有都是虚构的,俱乐部把我们关在各种各样的虚拟空间里,他们操控着所发生的一切。”
如果把一群伤残病弱老机器人空投到一座无人荒岛,他们会走向什么样的宿命?无论怎样的风暴,最后还是有人幸存下来,还是有人会生发出新的觉醒,哪怕他只是一个受程序操控的机器人。
你改变不了别人,只有让自己坚强。我们只是普通人,是电视剧里的背景板,是小说里的路人甲,是同学聚会里的“那个谁来着”。但是我给自己的人设是,我就是一个狠人。我无论在哪里做什么,我都要承担一个狠人的角色。就算我条件很差,但我也会拼命补上短板,将我的价值墙盯得高高的。
梁宝星的《巴比伦铁塔》犹如一颗璀璨的新星,以其独特的机器人题材和深邃的哲学思考,吸引了无数读者的目光。这部由十个中短篇小说构成的小说集,不仅是对机器人世界的一次深度挖掘,更是对人性、现实与未来的一次深刻反思。
《Z》篇则以其独特的视角,探讨了机器人的“生命”价值与尊严。那些被烙上Z字母、遣送至韦斯特兰的报废机器人,它们的命运虽然悲惨,但内心却依然怀揣着希望。这种对希望的执着追求,不禁让人反思: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是否真正理解了“生命”的意义,又是否给予了所有存在以应有的尊重?
《死在南方》与《北方来客》作为姐妹篇,将历史与科幻巧妙融合,通过南越王赵佗与宋代文学家苏轼的故事,展现了机器人与人类在不同时空下的共鸣与碰撞。这两篇作品不仅丰富了小说集的文化底蕴,更让读者在跨越时空的对话中,感受到了一种超越物种的共情与理解。
《机器人俱乐部》中,便为读者揭开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梁宝星以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机器人社会的微观宇宙,其中家庭与局部的描绘,巧妙地映射出现实世界的荒诞与无奈。这种以小见大的手法,不仅让读者能够迅速沉浸于故事之中,更促使我们思考:在高度机械化的未来,人类与机器人的界限将如何模糊,而所谓的“现实”又是否只是另一种形式的荒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