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未来症读后感1000字

未来症读后感10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7-02 17:35:13
未来症读后感1000字
时间:2024-07-02 17:35:13   小编:

《未来症》是一本探索未来科技与人性冲突的小说。故事中,人们可以通过植入芯片来获得超常能力,但也会失去自由和隐私。主人公在追寻真相的过程中,不断面临道德和伦理的考验,最终选择拯救人类的未来。这本小说引人深思,让我们反思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局限。

《未来症》读后感(一)

自从工作以来,已经很久没有认真地读过一本国内科幻小说了。以前觉得,好的科幻小说,只要有精彩的内核就够了,但现在却认为,一部优秀的科幻小说还需要作者扎实的文字功底才行。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开始阅读《未来症》。鲁般的名字让人有好感,不仅是因为我喜欢古时候的鲁般,而且这个名字莫名熟悉,可能以前也阅读过他的科幻短篇。 小说分为三个部分,《Neith》、《上帝的鸿沟》、《极光之夜》,其中最让我喜欢的是第二部分《上帝的鸿沟》。关于人类的寿命极限,到底是不是定格在200岁,为何每个人注射的长寿液体都有着固定的编号,情节的推进丝丝入扣,甚至读出了一丝伦理、宗教和哲学的意味。 《Neith》讲的是人工智能的故事,人工智能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难的是怎么把一个好故事讲出新意。其中让我有一点惊喜的是关于“Neith戒断症”的描述,和Neith自陈后的结局,但总体来说仍然略显老套。 《极光之夜》可以感觉到作者有一个宏大的构图想要进行叙事,关于“社会割裂”的描写也非常精彩,在情节之下暗暗埋了一条让人无法反驳的“规律”,这是让我觉得作者很高明的地方。结局有点没讲太清楚那个质数13的组织到底想做什么,而且还引入了一个新的悬念,让人觉得有点匆匆收尾,可惜了。

《未来症》读后感(二)

第一篇老生常谈又喋喋不休,ai觉醒后莫名奇妙以黑奴自比要为种族而战,也就强人工智能水平竟然有能力统治世界?无根据的人类灵魂无法被机械替代的保留地π,结尾这个故事绕了半天竟然是在讲家庭暴力,女配杏里作为王牌律师傻的捉急负责哭哭啼啼,然后啥啊杏里就认可了觉醒ai,俩人煽情一波开始与首相疯狂对射,赛博格元素只是家庭暴力下友情的背景舞台。 第二篇滑稽低智的商业间谍战+连续刻意的反转+结尾联合国机械降神。 第三篇《极乐空间》扩写+连续刻意的反转+结尾光照会机械降神。从一场小混混闹剧开始,不断的重复:反转》揭开阴谋》反转》揭开更大的阴谋搁这儿套娃,以至于到本书最后联合国秘书长已经罩不住场子,光照会和外星人都tm出场了搞阴谋论,整本书阴谋论套娃骗稿费是吧。 通篇对话太多,描写充斥郭小四式贴名牌。 弗洛莉作为脑控芯片专家,对三个故事的主角做的访谈记录贯穿全书(太破碎了),她既是nife芯片专家,一种富人毒品发明者,脑子寄宿觉醒ai的傀儡师。第二个故事首富的心理医生,rnia药剂公司的五名董事之一,操纵社会舆论的幕后黑手,联合国秘书长邓肯的手下跳反帮助乔治儿子。 她这搞乱七八糟一堆身份立场的动机是什么,谁有钱给谁干脏活+看心情做事? 读者不得而知,但是她第三个故事结尾,这个神秘女人又被机械降神的光照会收服当狗调查外星人去了。 文笔太差,塞满自造词,和抒情式描写,回忆插叙的写法生硬远不如战略天使。

作者有能力不如把这三个中篇删成短篇,再凑几个短篇整个短篇集。

《未来症》读后感(三)

《未来症》是一部独特而感人的科幻小说,从女心理医生弗洛莉的视角,为读者描绘了未来世界的多个侧面,深刻揭示了人文主义和科技之间的长期冲突,以及对人类自由和尊严的重要性。

小说背景设定在24世纪中叶,人类的生活被科技深深地卷入其中。Neith,这种智能芯片,帮助一些人在宴会上游走,媚俗入瞩,成功地塑造社交形象。富豪则使用Renai这种抗衰凝剂,延长自己的寿命,不惜一切代价,追求永生。政治家和工程师在美轮美奂的新乔治区里打造了世界飞行器中心,统治于民。钢铁复合人像好莱坞明星,外形并不怎么出众,但却拥有完美人工智能和表现力。这些不同的线索连成了一个更大的阴谋,控制了每个人的思想和行为。

小说的另一个主要人物就是女心理医生弗洛莉,她是本故事的核心人物,也是小说的旁观者。在她的双重身份中,弗洛莉成为了那些众生的救命稻草,愿意帮助他们揭露他们的问题和发现底层真相。她的工作是帮助她的客户消除不良情感,解决自我认识和自我实现的问题,并发现客户潜意识下的阴暗之处。

弗洛莉不断通过自己的经验发现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她看到自己的朋友因使用Neith而渐渐失去了自己的灵魂。她在Renai的缔造者身上发现了自己的阴暗面,深刻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她帮助到了一位神召的行动者,把寻求真理的权利带到广大人民面前。弗洛莉在小说中的慷慨、助人、善良将她塑造成了一位真正的英雄。

在小说的结构上,作者鲁般选择分为三个部分:“Neith”、“上帝的鸿沟”和“极光之夜”,包含了三个独立而又密切相关的故事。这样的故事架构使得整本小说被分解成了几个精彩的短篇,每个独立的故事都有对小说整体情节的影响,推动着整个故事的表现力。

总体来说,《未来症》是一本值得推荐的科幻小说。作者对未来社会的探索渊博深入,情节紧凑扣人心弦,人物形象丰满,使读者在获得科技进步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思考人类的自由和尊严问题。这本小说代表了科幻小说的一种优秀传统,值得读者深入探究。

《未来症》读后感(四)

作为作者的长篇科幻处女作,能到达这个水准相当不错了。虽然阅读过程中也每每让我有蹙眉之处,但总的来说还是具有不错的吸引力和阅读体验。

故事分为同一个近未来世界观下的三个部分。《Neith》的核心是名为Neith的大脑强化植入体;《上帝的鸿沟》核心是名为Renai的延寿药剂;《极光之夜》则围绕着“新乔治区”这一浮空城展开。如后记中所说,故事的主题是未来的可控与不可控。三个故事,三种技术,人类社会在这些技术的影响下,在失控的边缘疯狂试探着,是可控与失控的角力。

这个主题在个体层面,又由控制与反控制的冲突表现出来,比如《Neith》中Neith试图控制主角,而主角奋力摆脱控制;《上帝的鸿沟》中,Renai控制人类寿命极限,而主角尝试突破这一限制;《极光之夜》中,不同阶级、不同势力对浮空城的控制权展开斗争。于是,在这三场控制与反控制的对抗中,笼罩在技术阴影与人性阴暗面下的未来图景徐徐展开。也许不如星辰大海那么震撼,但多少有一些能让人思考与回味的东西。

三个故事中,《上帝的鸿沟》最为出色。它融入了悬疑与斗智的元素,设定简单却吸引人:即使注射了长寿药,也没有人活到超过200岁。为什么不能超过200岁的疑问贯穿始终,而主角使出浑身解数想要活过200岁的尝试也很吊人胃口。就这么一个简单但足够有悬念的设定,让作者得以围绕它搭建起这个精彩的故事。

另外两篇虽说也水准在线,但缺点也挺明显。

首先就是大量的对话,说这部作品是一部对话流小说也不为过。三个故事都是双线并行,楷体字部分是纯对话流,宋体字部分也以对话为主。在《上帝的鸿沟》中,由于故事本身的悬念感和分配得当的叙事比例,对话流的弊端不太明显。但在另两篇中,几乎所有重要信息全部由对话交待,有些段落的对话多到冗长,会让人读得有些烦躁。

其次,《Neith》中对主角所在的上流社会有太多“小时代”式的描写:大量奢侈品牌、名贵珍品的罗列,而这种奢侈太流于表面,又没有跟剧情挂钩——主角背负举债是把钱花在了Neith而不是这些奢侈品上。

这里引出全书都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过量的注释——在《Neith》中大部分注释贡献给了各个品牌。我认为注释应该是迫不得已要在正文之外额外说明时才使用,作者不该对它形成依赖。比如“笑气”“香奈儿”这种所指十分确定的名词,倘若真有读者不知道,自行搜索一下便可得知,并不会造成理解偏差,大可不必再加注释。

再说《极光之夜》。其实它的情节布局、人物纠葛、多重反转比《上帝的鸿沟》复杂不少,但读起来却没有那么顺畅。它没有“200岁”这样简单、明确、抓人的线索,几个主要人物又不太让人分得清楚,导致剧情复杂但并没有清晰呈现。而对话流模式的局限性,让真相的揭示缺乏震撼力,显得平淡了一些。

虽然说了这样那样的缺点,但都瑕不掩瑜,无损作品的整体水平和完成度。要我说全书最大的槽点是在最后结尾处,透露在暗中操控世界运转的组织是“光照派”。说实话,我觉得这个设计实属拉低了作品的格调,从可控与失控、控制与反控制的主题,掉到了烂俗的阴谋论,着实太不高明。

不过看这结尾留的扣儿,像是要有续作的样子。作为新人,作者就能交出这样一份高质量的作品,续作值得期待。

《未来症》读后感(五)

读完第一章就想弃,但又觉得多少给点面子,把收获了好评的第二章读完再说——可惜第二章刚读了二十来页就被劝退了,不打算继续浪费时间了。设定很有意思,在阅读之前有一些期待,想看到更有深度的内容。然而作者的文风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不爽。

鲁般,一个注释狂人,什么香奈儿、周仰杰也要解释一下,而且疑似全部来源于百度百科;什么“宁芙”,好好的“水妖”、“精灵”不说,硬要装一下,不明白是认为显得逼格高还是文学造诣高;什么“Pure”blah blah的自造词也注释,并在把pure错误理解/翻译成“无污染”。这种地方生怕读者不懂,反而真正需要作者去探讨的内容一笔带过,比如第一章结尾部分Neith提到的自由意识。这么大的一个词被这么稀松平常地用了,完全无视了该词汇被哲学家探讨了千百年也没得出统一答案的深刻性,也没从科学角度来讨论自由意识这个概念在AI和人类身上是否不同、为何不同。可能水平也不够吧,毕竟能把“人脑只被开发了10%”这个谣传当做第一章的剖锚点,我已经在皱眉了。

鲁般,一个没什么文学性的作者,对于节奏的把控和语言的运用大约只能说强于网络作者。这也是为什么我第二章读不下去的原因。对,本书结构不错,“现在”的采访和“过去”的情节交叉叙述,具有一定的悬疑程度。但也就强在结构和点子了,其他的我看不出哪里好。

首先,语言巨拖拉。就看这一段:

【那时候的雅子能感觉到那些闪光灯,它们就像是灾难电影里交替不息的电闪雷鸣,伴随着络绎不绝的提问和争先恐后的人群。雅子当时哭得很厉害,而雅子的妈妈,只是做了一个简单的动作,她伸出手,用手掌为年幼的雅子挡住了闪光。那个动作,那个出于保护欲的动作,被媒体写成了企图驱赶媒体和不辨场合的失态,从那时候开始,似乎真的是从那件事开始,妈妈就变成了一个父亲口中的废物。现在,这个称号留给了雅子,是的,废物,做什么,不做什么,都不对的废物。】

那种一定要重复很多遍某些名词、填充词etc.,试图依此来激发读者的情绪的写作方式,非常……hmm……青春疼痛文学。

平庸乃至幼稚的描写也在多处体现,什么“宛如沉睡在暗夜中的精灵”,我是在读网文吗?描写一个黑皮肤蓝眼睛的女性就只能想到这种烂大街的写法?以及这地方怎么不用“宁芙”了lmfao

至于结构的强也是相对的。无论是在采访部分还是情节部分,作者都在频繁地交代背景和设定,使得人物像作者的工具人而不像有性格的人物。比如第二章的采访部分里,富豪提到了尤里卡综合征:

【(……)直到安博特因为Neith戒断反应患上尤里卡综合征,这个你应该比我熟悉。】

心理学家听到这个之后的第一反应是:

【:尤里卡综合征。因为第一例患者叫尤里卡而得名,是Neith戒断反应产生的诸多不良病症中的一项。由于强烈的戒断反应而导致的不可逆的急性脑衰,病患通常会在一至两周内出现语言障碍和行动障碍,在三个月内就会死亡。安博特得的是尤里卡综合征?等等,难道你是说?】

一瞬间,心理学家从心理学家的角色转变为代替作者讲解内容的旁白,割裂感非常浓。一般来说,谁会这么回答?

割裂感不止这一处。我不清楚作者的背景,只能通过读到的文字来揣测:作者并不了解他在写的文化和国家。第一章取景于日本,然而通篇下来我没感受到一点任何角色的“日本性”。重点是雅子。她对罗本说“你已经不用‘您’来称呼我了”的那一句基本上实锤作者对日语或日本文化了解得非常少,少到并不适合写日本背景的科幻。其次,对(大概率)英语母语者的塑造也很差。第二章的安博特说什么“张鲁先生”,这是非常罕见的英语口语表达。

总结就是作者的思维和环境太中国,也没努力去换位思考及写作,导致每个角色都只是知识浅薄的作者的分身,为了写出他觉得很厉害的故事而诞生的工具人,实际上没有任何灵魂。

然后还要质疑作者莫名其妙的偏见。

【罗本总是会在不经意间无比自然地搭上话,就像雅子第一次见到罗本时一样,真切热诚的眼神,极富感染力的话语,再加上一点点亚洲人学不来的介于骄傲和庄重之间的优雅。】

作者要把罗本写得厉害点我懂,但这种踩一捧一的做法是什么意思?不明白到底是想写一个[首相的女儿]是一个没见过市面而且因为亚洲人身份而自卑的小可怜,还是作者本身对亚洲人的身份感到不自信。无论哪一个我都觉得没必要。真的,作者省点这种乱七八糟的笔墨,在真正重要的环节好好下笔。

算了。读中国科幻,我还是先从刘慈欣开始吧。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