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乐在工作:与宫崎骏、高畑勋在吉卜力的现场》经典读后感有感

《乐在工作:与宫崎骏、高畑勋在吉卜力的现场》经典读后感有感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5-25 17:40:22
《乐在工作:与宫崎骏、高畑勋在吉卜力的现场》经典读后感有感
时间:2024-05-25 17:40:22   小编:

《乐在工作:与宫崎骏、高畑勋在吉卜力的现场》这篇文章让我深刻地了解到了宫崎骏和高畑勋这两位动画大师在吉卜力工作室的工作方式和创作理念。他们对于艺术的执着追求、对于细节的极致追求以及对于团队合作的重视,让我对于他们的创作精神和工作态度感到钦佩。在这篇文章中,我也意识到了一个优秀的团队是如何通过合作和不断追求完美来创造出优秀的作品的。

《乐在工作:与宫崎骏、高畑勋在吉卜力的现场》读后感(一)

我本来还挺担心这是一本仗着作者有名所以怎么写都会大卖,实际上就是依托答辩的书,没想到这本书意外地重燃了我阅读的热情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对宫崎骏动画其实是不感冒的,除了看过几部他们的动画电影以外对吉卜力工作室一无所知,铃木敏夫这个名字更是第一次听说,但看下来还是觉得颇有趣味

喜欢吉卜力动画的,可以在这本书里看到很多吉卜力动画制作背后的“彩蛋”:

·《千与千寻》实际上是“关于夜总会的故事”?

·《哈尔的城堡》一开始忘了考虑城堡里面的布局,结果就是外边看起来宏伟,里边只有两层(不说我还真没发现哈哈哈)

……

不喜欢吉卜力动画,也可以当成宫老和高畑等人的八卦看

我看完印象最深的大约就是宫高二人亦师亦敌亦友的关系了

宫老导演《风之谷》的时候想让高畑当制片人,高畑百般推辞说他不适合当制片人,铃木把这一消息告诉宫老以后:

(最后高畑还是当了)

(高畑已于2018年4月逝世)

《乐在工作:与宫崎骏、高畑勋在吉卜力的现场》读后感(二)

最近读了两本关于动漫产业的书,一本是这本由铃木敏夫写的关于与高畑勋、宫崎骏一起在吉卜力工作时期的回忆录,另一本是斯坦·李的传记。先看的是后者,其中大部分内容都是争名夺利的八卦。然而在阅读这本回忆录的时候,会不断地被吉卜力铁三角对于艺术作品的严谨精神,以及他们之间的精诚合作所感动。相比于斯坦·李的包装和营销,吉卜力所聚集的是一群认真工作的人。漫威致力于做大做强,而吉卜力则坚信“小公司才能制作出好作品”。 铃木敏夫、高畑勋、宫崎骏,这三位性格迥异的同事因为对动画的喜爱而走到一起,成就了《千与千寻》、《龙猫》等多部高品质动画作品。铃木敏夫自称是一个绝对的现实主义者,他担任着制片人以及宣传者的工作,有着冷静的头脑以及果断的行事作风。在他的眼里,高畑勋和宫崎骏都属于理想主义者,但是前者是绝对的作品至上的艺术家,而后者则更加善于揣摩观众。 本书中铃木敏夫回忆了许多他们三人之间以及与德间康快、氏家等投资者之间发生的故事。在他的眼里,宫崎骏是一个善于观察和记录的人,无论是出门旅行还是闲逛,宫崎骏都会用笔记本画下他感兴趣的房屋等。对他来说“方圆三米以内到处是故事题材”。而且宫崎骏的创作非常有特点,那就是他对于笔下的每个动画角色都会投入饱满的感情,他的创作不会先设定结局,而是跟随着感觉画出自己想画的场景。以前看到过这样的评论,吉卜力动画更像是绘本,充满了精彩的细节,但是故事性相对不强。这恐怕也跟宫崎骏的工作风格是分不开的。 被宫崎骏称为“吧唧先生”的高畑勋更加是个工作狂,以他的封山之作《辉夜姬》为例,这部动画整整耗费了八年。这都是拜他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所赐。到最后铃木敏夫不得不威胁要撤销他的职务。而在投资方面《辉夜姬》与宫崎骏的《起风了》两部动画作品共计耗费了100亿日元,这让铃木敏夫十分头疼。然而事实证明,高畑勋的努力并没有白费,辉夜姬夜奔的场景十分震撼人心。 成立于1985年的吉卜力工作室如今已经快要40岁了。随着宫崎骏退休,高畑勋去世,新人作品并不出彩,吉卜力的未来似乎变得模糊起来。但是在本书的后记中,铃木敏夫表示:“只要大家需要吉卜力,我还会继续工作下去”。希望由这三人创造的这个吉卜力时代再撑得久一点吧。

《乐在工作:与宫崎骏、高畑勋在吉卜力的现场》读后感(三)

一提及“吉卜力”工作室,脑海里浮现最多的莫过于这家工作室出品的经典动漫《风之谷》、《龙猫》、《幽灵公主》、《千与千寻》、《萤火虫之墓》等宫崎骏和高畑勋导演的作品,世人眼里最熟悉的也是他们,但真正将他们糅合在一间办公室的却是第三者铃木敏夫。这位知名的制片人,也是吉卜力工作室的创始人之一、前社长。

在《乐在工作:与宫崎骏、高畑勋在吉卜力的现场》一书中,他将自己如何与两位性格独特的大导演的工作心得与趣事一一分享,其中不乏许多不为人知的八卦爆料。他们三人从《风之谷》开始合作,彼时铃木身兼编辑和动画电影两职,在前辈的建议下选择专心制作动漫电影那条路。那时的他还担心前路漫漫,用“没有金钱?跟我来吧!我也没钱,不过不必担心,你看,蓝天,白云,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这样的歌词激励自己。我想这歌词反映的也是铃木对于这样的组合工作本身的担忧,毕竟在日本一部电影拍不好,工作室就得解散,即便是有着宫崎骏和高畑勋的吉卜力依然如此。

每每看到《千与千寻》无脸男这样的角色出现,不得不惊讶宫崎骏在创作中是如何选择的呢?他的创作过程究竟是怎样能涌现出一个个形象丰富的动漫人物呢?这可能就是基于他的电影制作三原则了:有意思、有意义、能赚钱。他们创作的作品一定是经过自己勤奋严谨思索创作而成的,在那些特别强调灵感画面的时刻。宫的方法十分不同,他往往就是突然跑到铃木面前问他是怎么想,《千与千寻》中宫也很纠结是选择千寻还是无脸男作为故事主线,紧急间铃木的想法可能就是宫的最后办法。这么重要的决定,宫就凭铃木一句话便做决定,铃木都不忍吐槽道:“这都是很重要的事情啊”。

创作中的灵感来源则更是十分有趣,大多时候便是来自众人的创作。宫对周围所有事物的好奇心超乎常人想象,他会在你正忙碌的时候提问,不管你是在听歌还是画图,他会随时打断,并将同事的回答作为作品中的一部分。女主角梳什么发型、穿什么样的衣服等等细节都是靠生活中的一个个提问完成。少部分时候他在创作中会依赖过往记忆的积累,这就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一种含而不显的状态,留给观众去弥补。而他的假想观众只有一位——高畑勋,让他来看自己创作的电影然后做点评。这种将自己的前辈、竞争对手作为观众的想法也是十分有趣。

动漫电影是导演的产品,其他所有人都是辅助,这样的观点或许早已深入人心。那铃木是如何融合到两位大导演的创作之中呢?他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当作者来找你讨论时,你要善于附和回应。”那如何更好的回应呢?“你就要清楚作者的创作背景乃至他的整个文化素养基础,并且你也要学习掌握同样的素养。”为此,经常宫崎骏提到某本书,铃木当时没看到,事后必定会找时间翻阅一遍。同时千万不要不懂装懂,不能随意附和,正所谓“不耻下问”。

或许也正是如此,宫才能毫无忌惮的相信采用铃木的建议,并直接应用到作品之中,才有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那些经典。

一部影片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一首歌曲改变整个世界的观念——我想做这样的工作。——铃木敏夫

《乐在工作:与宫崎骏、高畑勋在吉卜力的现场》读后感(四)

正如井上一夫所说;

《乐在工作》作者铃木敏夫,虽贵为吉卜力工作室的创始人之一以及前社长,却拥有十分朴实的个性和脚踏实地的奋斗历程。

在这本书中,没有高谈阔论,只有从铃木眼中展现出的吉卜力不为人知的一面。与吉卜力相关的四位人物:宫崎骏、高畑勋、德间书店社长以及尾形都各有其鲜明独特的个性,而铃木敏夫看似平平无奇,却也有他的好处在。那就是躲在这些光辉人物后面,默默将他们的生活描绘下来,让我们普通读者可以对吉卜力世界一窥端倪。

首先当然是宫崎骏,作为吉卜力的灵魂人物,宫崎骏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知名漫画作家、治愈型天才导演,而从书中,我们却能从宫崎骏的日常生活和创作过程中对这位已经被神化的人物进行更进一步了解。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宫崎骏的创作理念,也不是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勤奋,而是他与高畑勋之间的深厚友谊。作为坐拥数十部名作的大导,他所有作品的初衷竟是只想拍给高畑勋一个人看,高畑勋是他唯一的观众,这份信任和认可,让人动容。

国内观众们不太了解的高畑勋,是一位才华不输宫崎骏的天才。在铃木的眼里,高畑勋不是那位制作出《岁月的童话》、《萤火虫之墓》等经典作品的大师,而是一位经常闹别扭的麻烦制造者,拿现在流行的MBTI十六型人格来说,高畑勋一定是一位infp。

书中的高畑,在许多情况下总是能做出让人意想不到的决策,例如宫崎请求他当制片人时的极力拒绝,却又在宫崎的眼泪攻势下勉强答应;例如给自己的行为找借口分析道理时的滔滔不绝,被胡言乱语攻击的铃木也忍不住抱怨道:“有这么多时间想歪理,还不如快点工作!”

幸运的是,这样别扭的个性,却伴随着如有神助的天才,所以这样折磨下来的结局并不是一地鸡毛。虽被宫崎的光芒所掩盖,高畑勋却以自己的较真创造出来许多令人黯然神伤的文艺经典动画,实在是让人爱恨交加。

再说回铃木自己,作者对能力不足的人的看法,值得研究和学习。与我想象的不同,吉卜力并不是一个唯才论的工作室,虽然确实十分尊重人才提出:“比起经验,当然是灵感比较重要。”

这一点不仅仅在内容上,甚至在电影选题,宣传上都极致地进行了展现。

但在日常实际工作中,只有才华是不足以经营一个公司的,还需要脚踏实地的人,而铃木则恰好是一个这样的人。

面对宫崎骏创作状态已经不在巅峰的情况,铃木也展现了他出色的协调:

看到这句话,犹如醍醐灌脑。人生的大部分困惑,何尝不是如此?

而如此现实和具体化的的铃木,也对梦幻的、飘在空中的宫崎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一点从电影的现实化元素不断增多就可以看出。

书中的另一句话同样给了我深深震撼:

吉卜力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有如此理想化和全力关注作品质量的导演和编剧,更是因为有如此懂他们的努力和追求,并且尽全力给予他们最大限度自由和条件的制片人,我们才能得以看到如此多如梦似幻的作品。

《乐在工作:与宫崎骏、高畑勋在吉卜力的现场》读后感(五)

作者在后记里面说起写这本书的契机还挺心酸又好笑的,因为编辑说:「我对高畑先生和宫崎先生都没有兴趣,但我对您非常感兴趣。因为像高畑先生和宫崎先生那样的天才,常人是无法复制他们的模式的,但如果是铃木先生,常人还是可以模仿的。」

听了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哈哈,反正身为读者的我肯定是笑了。

吉卜力的动画应该没有人陌生吧。这本书我打了五星,肯定不是打给作者的文笔的(毕竟他受了两位导演的影响没有记录的习惯总是写得很「心血来潮」哈哈),而是看到动画制作背后的一些趣事、乐事、辛苦以及一直坚守着自创立吉卜力以来的初心。

吉卜力创立初心是什么呢?

这句听起来很官方说词。

这两句听起来也很书面。

初心是做自己喜欢的电影。

如果不能制作出好作品,倒闭了或许更好。

这就是传说中的造梦工厂吧。

这下我总算相信了书名《乐在工作》,这世上是真的有人乐于工作,爱好工作。

第二遍翻阅的时候才发现铃木其实是在书里穿插了很多吉卜力工作家、他本人、宫崎骏的工作方法。

???

好的!

学习!

好的。

太人性化了。

原来如此。

书里引用了一段高畑导演其它地方的话来评价《龙猫》,我挺喜欢的。

难怪宫崎骏说《龙猫》不赚钱也可以。

从铃木敏夫这个「普通人」视角出发的吉卜力和宫崎骏趣事多多,短评里面有人说铃木和老宫好嗑,从内容来看,我怎么觉得老宫和吧唧(高畑,因为吃饭时吧唧嘴,而且声音很大,所以被宫崎骏起了这个外号)才是……

宫崎先生您常做梦吗,他回答道:「但是我做的梦只的一个,而且登场人物总是高畑。」

《乐在工作:与宫崎骏、高畑勋在吉卜力的现场》读后感(六)

在我的心里,世界上只有两种动画电影,一种叫吉卜力制作出品的动画电影,而另一种是其他动画电影。我想无论是成就吉卜力工作室的宫崎骏、高畑勋、铃木敏夫,或是望月智充、近藤喜文、米林宏昌等其他优秀动画电影导演、制作人,他们可能都是简单的精益求精的制作作品,不会想到他们的作品竟然拥有这般魔法,对喜爱吉卜力工作室出品作品的观众来说,无论是小朋友还是成年人,会带来怎样的改变,甚至影响未来的人生。

我就是深受影响的一个人,我到现在都没有忘记童年时第一次看到宫崎骏作品时的场景,而自那以后,吉卜力工作室的诸多作品都成为我心烦、消沉、迷茫时拿来自我“重启”,难得的假期或周末会选上一部重温,我的很多社交媒体头像也都一直选用曾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我一直觉得在观看这些作品时,一方面如《千与千寻》《魔女宅急便》《哈尔的移动城堡》等影片,我的感觉是魔法就是真是存在的,每个人其实都拥有魔法,在这艰难成长与前进的岁月里,我们用手中的魔法驱散内心的“阴霾”,起码不会抑郁。

而另一方面又如《岁月的童话》《侧耳倾听》《起风了》等影片,除去了奇幻世界与魔法魔力,回归你我相似的生活日常,同样在讨论人生、生存、梦想、情愫、爱情等人生话题,影片中的主人公体现出坚毅、勇敢、善良、机智、友爱、注重环保、真爱和平等诸多宝贵的品质,观看电影中的故事,同样让作为观众的我在进行一种反思,传递的诸多正面、正向能量,无形之中影响着很多人,流露出来的真挚情感在感染着更多人,为此在向他人推荐吉卜力工作室作品时,我的内心总是油然而生一股“骄傲”感。

前面我们一直在提到,这些优秀的作品除了来自于画师、配音演员、制作人、导演等通力配合,我想更多的是吉卜力工作室的魔力。这份魔力一方面来自于我专程去参观的《龙猫上映30周年纪念—吉卜力的艺术世界》展、《天空之城-吉卜力的飞行梦想》展、《宫崎骏与吉卜力的世界》特展等布展中精巧设计的代入感中感受到的。同时足难以出户的当下,也来自于日本知名制片人、动画王国吉卜力工作室的创始人之一铃木敏夫先生所著的《乐在工作:与宫崎骏、高畑勋在吉卜力的现场》一书。

在这本书中铃木先生作为吉卜力大多数作品制作人这一亲历者身份,详尽展开讲解这些动画电影背后的那些事,介绍了自己从一名内容编辑成长为著名制作人的心路历程,让我这名老粉倍感新鲜,更深一层、更进一步了解这个为我们创造一个“世界”的吉卜力工作室。《萤火虫之墓》直到上映当天还没有完成?《幽灵公主》的结局竟然是“临时”编的?《千与千寻》的灵感来源竟然是夜总会?这些你绝对想不到的背后故事,逐一向你爆料,而这份爆料不单是让你“吃瓜”,更是展现工作室的工作之道,诸多优秀作品经典电影的创作之道。

工作室名为吉卜力“Ghibli”满含宫崎骏对日本动画的期待,这一词代表“撒哈拉沙漠上吹拂的热风”,我想他也在期待着这股热风吹遍全国、亚洲、全球。而今天来看他们确实做到了,不单是他们心中的梦,不单是他们青春时的疯狂,只有你走进吉卜力你才能知道这幕后有多少艰辛、不易,而《乐在工作:与宫崎骏、高畑勋在吉卜力的现场》是一个最佳的渠道,他不是第三方记者的采访或是代笔人的吹捧,就来自与吉卜力的创始者,没有比这更真切、更接近的方式去看吉卜力。

成立于1985年的吉卜力工作室,近四十年的历程在书中以“方圆三米以内到处是故事题材”“重要的是成为导演的伙伴”“动画制作就是大家一起从斜坡上往下滑”等八个篇章追溯回顾,我在书中看到的是一个从创业起步到历经波折再到走向巅峰的过程,其中充满了罕为人知的辛秘,这是每一个创业者不可多得的宝贵经验。如今的成功并不是谁随随便便就能得到的,更不会是一路走来全是直路,他们坚持下来了,他们因热爱而坚持,所以当下的你还在等什么,去书中向他们学习,在创业路上向他们看齐,等待一份结果。

同时如果你是拥有着动画梦、电影梦、制作梦的人,这本书更是不可多得的行业“宝藏”,职场秘诀和盘托出,教你乐享工作。你见过比他们更为成功的工作室吗?他们的灵感是如何迸发而来,他们的作品是如何从一瞬间的灵感,到前期的策划制作,再到宣发上映,铃木先生好不保留的展现吉卜力工作室是如何将艺术与商业完美结合,是如何让合作伙伴的想法不会因种种原因而荒废,书中展现了宝贵的电影制作分镜图、吉卜力内部流程图、电影制作计划表等,宫崎骏、高田勋等大师可可爱爱的一面全部展现,这些核心资料可是我专门去特展才能看到的,您在书中足不出户就能一睹。

《乐在工作:与宫崎骏、高畑勋在吉卜力的现场》读后感(七)

一部影片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一首歌曲改变整个世界的观念——我想做这样的工作。”——铃木敏夫

由于宫崎骏在中国名气太大,他的名字与他的动画又与吉卜力工作室捆绑在一起,以至不真的了解吉卜力工作室的人,都以为吉卜力是宫崎骏,宫崎骏是吉卜力(老大)。实际上,吉卜力大功臣,无论如何都应算上铃木敏夫。吉卜力由铃木敏夫创办,担任宫崎骏与高畑勋动画的制片,三人可以说是吉卜力核心铁三角,铁得扎实到,被押井守吐槽吉卜力因为他们三个变成三人独裁工作室,导致工作室内部走向消极,最终解散。

铃木敏夫的这本《乐在工作:与宫崎骏、高畑勋在吉卜力的现场》,应该是对押井守最好的反击。(所以,其实这本书跟押井守的《并不想说坏话!无人敢评的吉卜力功过》搭配着看,会有很多乐趣)

铃木敏夫的故事从1972年开始。那时吉卜力的前身“TopCraft”团队(トップクラフト)还没诞生。但这个时间点对于吉卜力来说,也十分重要,毕竟铃木敏夫披着长头发(不是)先后在《朝能》和《Animage》担任编辑,在铃木看来,后者更重要一些,因为他需要采访绘画与动画导演,他与宫崎骏、高畑勋的相识,就是此时。

从铃木的视角看宫崎骏和高畑勋,十分有趣。铃木认识这两位之初,也如寻常社交规则一样(毕竟要采访),对宫崎骏百般配合、点头、附和,花上好几天的时间默默等待,换取采访宫崎骏的机会;高畑勋则显得比较强势一点(其实是傲娇),第一次接受铃木的访问就直接一句“行的话就写出来看看!”要是别的年轻人,可能翻桌走人,但铃木却表示被高畑勋的魅力所吸引(?)。

《风之谷》是三人走在一起的契机。与亲密的伙伴工作能省去很多麻烦,宫崎骏最初答应把漫画电影化,前提是必须高畑勋来担任制片人。高畑勋是拒绝的——但读者和铃木也绝对不会想到,高畑勋这一举动把不喝酒的宫崎骏惹哭了。能想象这样一个场面吗?宫崎骏一边灌自己酒,一边哇哇哭着“我把我的全部青春都奉献给了高畑,却什么都没有得到。”请自行想象铃木的心里阴影面积。

铃木受不了宫崎骏这样哭,便再次去拜托高畑勋。高畑勋这次总算答应了。但其实他在这方面也是零经验的,铃木便问他,“身为制作人的条件,最重要是什么?”他竟然说“成为导演的伙伴。”铃木听罢开始自顾自思考更宏观的职业理念,而读者应该已经了解到,为何宫崎骏非高畑勋不可了,他懂他。

三个人都不是安于现状的人,他们都热衷于不断探索动画里的新挑战。在这样的基础上,吉卜力工作室就这样成立了。吉卜力其实是个错误的名字。本来宫崎骏是要“奇卜力”,寓意“在日本动画界刮起的热风”,但发音搞错了变成吉卜力,不过也没办法再改了。

不得不说,铃木眼中的宫崎骏实在太可爱了。若想学到宫崎骏的“成功秘诀”,铃木可以告诉我们——“方圆三米内到处是故事题材”,这是宫崎骏的口头禅。在这里要特别提到《龙猫》这部动画电影。不少人分析过《龙猫》这部动画电影,找出许多细思恐极之处,其实有个问题,铃木早早就向宫崎骏提过:“现实中不会有小月这样(早熟)的孩子吧?”铃木认为早熟的孩子容易变成不良少年,宫崎骏却反驳,有这种孩子!因为这个孩子曾经就是他自己。随后他设计小月因为担心妈妈会不会死去而哭泣,再跑去问铃木“怎么样”,铃木纳闷,小月怎么哭了呢?宫崎骏又回一句“我特意让她哭的。”

“这样小月就不是不良少年了吧?”

铃木同意了这个说法后,宫崎骏显得很高兴。不仅是铃木,连读者我们也不得不感叹宫崎骏真是个单纯的人,甚至还想重温《龙猫》,再看看那个带着宫崎骏童年影子的小月。

那么,吉卜力到底是不是铃木三人独裁工作室呢?有一细节可以提出来让大家来判断:铃木认为开会的方法很重要。所以他主持下的吉卜力工作室,会有一些开会的方式,比如要“高兴地开会”“让年轻人参会”“带年轻人出席开会”“让所有人陈述自己的意见”“不要预先设定自己的意见”“参会的都是自己想要参加的人”,由此看,要成立独裁工作室似乎有些难。

总的来说,《乐在工作》是铃木自己工作的回顾录,也是以他的视角展开的宫崎骏与高畑勋工作真实状态的记录,也算是吉卜力工作室的成长史。三个人的关系在这本书里,展现了不同于我们平常认知的模样——高畑勋负责惹哭宫崎骏,铃木负责哄宫崎骏,也难怪这么多年了,宫崎骏还能保持童真的心。尽管铃木认为这本书从编写到出版,让他变成了砧板上的鱼肉,但也正如这本书的书名,其实他也乐在其中。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