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秋》读后感锦集

《秋》读后感锦集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5-11 05:10:37
《秋》读后感锦集
时间:2024-05-11 05:10:37   小编:

《秋》读后感:这篇文章以描写秋天的景色为主线,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形象的比喻,将秋天的美妙之处展现得淋漓尽致。作者通过对秋天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读完《秋》,我深深感受到了秋天的独特魅力,也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期待。

秋读后感(一)

- 你好,你在读什么?

- 我看起来像在读什么书吗?

- 一直是在读着什么东西的,即使表面上不是那么回事。不然我们怎么来研读这个世界?把它当成一种恒常吧。

- 恒常的什么?

- 恒常的恒常。

阅读《秋》是一件需要耐心的事情

书中描述了大量Pauline Boty的波普艺术拼贴画

整部作品也如同一幅混杂了现实与梦境、过去与当下的无序的拼贴画

破碎 跳跃 绚丽 像簌簌落下的秋日落叶

理解这部作品 对我来说有点困难

秋读后感(二)

故事本身三星,翻译扣一星。行文过于松散导致文章结构混乱,主旨也不明晰,虽然看得出想要营造一种高深莫测的氛围,但是不知道是作者笔力问题还是翻译太差,最后给人的感觉就像一个中学生竭力想写出什么人生真理,却变成故弄玄虚。 先说翻译,译者的翻译水平不见一点,举一例,附庸风雅是一种行为,指为了假充斯文而与名士结交,从事文化活动。可见它是用来形容人的,怎么能说是附庸风雅的艺术品呢?此外,“病树前头万木春”与“繁华浮世转瞬即逝”是一个意思吗?翻译第一点“信”都做不到何谈“雅”与“达”,既然国学素养不足以支撑,就不要在这里抖机灵了。 再说回故事本身,我大概捋了一下。丹尼尔小时候不知道什么原因从德国来到英国,妹妹是汉娜,喜欢的人就是保利,明信片所给之人索菲亚是冬的主角。基勒和她的丑闻讲得太混乱了,具体来龙去脉可以在百度搜到。主角伊丽莎白可能是一个移民,但并不太确定她是不是白人。 最后是思想内容,非常明显的左派,女性运动、移民问题、民主与强权等等。但是都只及表里,也没有抛出什么作者的独特见解。写一个女艺术家一定要强调美貌,都到2016年了还都是性解放,欧洲这么多年女性平权最后还是离不开“服美役”。至于剩下的,考虑到五年前时代背景也无可厚非,但放到现在确实想笑,只能说经济下行,右转是必然的。 不要拿意识流做为遮羞布。

非常理解在2017年这本书为什么受欢迎了。毕竟主角母女可还都是Bi。

秋读后感(三)

昨天失眠了,不知道什么原因睁着眼睛躺到凌晨四点才勉强睡着,七点就又爬起来上班了。上下班路上、坐在办公室,外表一切如常,该做的工作一样没少做,也和往常一样寡言少语,但头脑空空,不觉得昏昏沉沉却感觉跟喝高了一样亢奋。2023年中秋+十一长假逐渐远去,心怀怨气补班,近日又奇妙地处于无书可读/无剧可刷/无歌可听/无文可追/无番可补/无CP可磕/无物可购/无戏可看之无聊的“空窗期失恋”状态,偶然刷到粉色视频软件某阿婆主的购书开箱视频,于是邂逅了这套“季节四部曲”。 第一眼便被书的颜值吸引。如果不是残存的理智,我现在应该在给这套书拆箱。翻阅豆瓣评论,了解到文风是“意识流”,再结合之前阅读同作者《纵横交错的世界》时读了开头三页便放弃的经历,头脑一下子冷静了。出于“饥不择食”的心态,犹豫再三还是在蓝色读书软件上找到相应图书页面,点击了“加入书架”。 短短两天内利用上下班坐地铁和午休时间迅速看完了标题与现实季节相契合的《秋》,最大的感受是:很难评,幸亏之前没有头脑发热地下单,但阅读后的感受却很奇特,不太喜欢,但又有些喜欢。 整本书的情节,如果说有,也并不复杂。幼年的伊丽莎白随母亲搬家后,结识了邻居丹尼尔。一老一少脑子里的想法奇奇怪怪,但又能相互理解,于是成为忘年交。年老的丹尼尔后来住进了疗养院,昏迷的时候比醒着的时候多。成年后的伊丽莎白时常前去探望,坐在他的床边,给他念二手的《双城记》。英国脱欧了,难民来了,疫情也来了。不知道这到底是最好的时代,还是最坏的时代。 小说的叙事经常现实、伊丽莎白的回忆和丹尼尔的梦境中交替变化,纵横交错,就像伊丽莎白和丹尼尔谈论的拼贴画一样。再加上“意识流”文风,作者想到哪写到哪,但我读到哪却无法跟随人物想到同样的地方去。常常看到似乎不太通顺的句子,但好像又能看到很喜欢、想要抄下来珍藏在心里的句子。 书里写到丹尼尔喜欢的一位波普艺术家,也写到伊丽莎白想找这位艺术家的作品做论文却被导师以资料不足拒绝。整本书情节上的拼贴风格,就好像一段波普风格的拼贴画动画影像。满屏都是粉色、绿色、黄色、蓝色,可能还有一些红色,都是泡泡糖的颜色;很多玛丽莲·梦露的大头照、全身照,重重叠叠地摞在一起,逐渐占据整个屏幕,散乱、所有图像上完全相同的位置却有着与彼此完全不同的颜色。hhhhhh被这本书的封面欺骗了。书给我的印象与封面完全不同。色调不同,气质不同,场景更是完全不同。 我怀疑,这本书是不是并非让人在清醒的状态下阅读的?只有在那种半梦半醒的状态下才能看懂?喝了酒微醺的状态也不行,那样看不懂的。致幻后的状态没准可以,但必须是吃了云南菌子中毒后的状态才行;用那种人工提取或合成的药物不行,那样不自然,也不纯粹。 这本书读到临近结尾的时候看到了这段话,很喜欢,摘录一下: “生活?是你努力要得到的东西,是离你不远的一个目标带给你的深深的幸福感。画画?是你独自一个人做的事,你坐在那里,这是你自己的艰苦奋斗或是你自己的美妙时刻,但实在是孤单得要命。 “先抓紧当下这一刻吧,趁着事情还没有真的发生,你不知道接下来的事会很糟糕,还是会很有趣。实际上,不寻常的事正在发生,但周围的人都不去关注。 “她贴,她剪,她画,她全神贯注。 “在梦里,她扇了过去一记耳光。 “告诉她的同学贝里尔,我要成为艺术家。” 我也不知道写到现在我到底都在写些什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可能是因为前一天失眠,可能是生理期激素的作用,也可能是休八上七节后综合征的原因毕竟身边的人好像放假回来一调休时的精神或多或少都有些不太正常。不过,管它呢。此时此刻就是想把脑子里这些奇奇怪怪又不知道去那里发泄的关于一本书的想法记下来。以后看到应该会很好玩但是又想尴尬抠脚吧哈哈哈哈哈哈哈。 嗷对了,书里还有一句话我很喜欢。我还特地标出来了。可能听着像鸡汤但是我想把它好好珍藏起来,也想分享给每一个可能正在阅读和没有阅读这篇发疯文字的人: “她希望自己永远都不要变得苛刻,永远都不要让自己的思维行为僵化。”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