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我们仨读后感精选

我们仨读后感精选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8-29 00:55:44
我们仨读后感精选
时间:2024-08-29 00:55:44   小编:

《我们仨》是一本感人至深的家庭文学作品。作者刘恒亮借由自身的亲身经历,讲述了他和父母相依为命的日子,以及父母离世后他和弟弟的生活。这本书深情细腻地展现了家庭的温暖与牵挂,令人动容。阅读后不仅能感受到家人之间的深厚情感,也能从中得到对生命的思考和启示。

我们仨读后感篇一

最近喜欢读家庭生活的书籍,《我们仨》读完之后看了一下别人的评论,有的人竟然说是流水账,我觉得是,但又不完全是,谁的家庭生活不是流水账呢,就像杨绛说过的“岁月静好是片刻,一地鸡毛是日常”

所以这本书关于他们家的回忆我觉得肯定不是她生活的全部,多么有爱,温情,没有丝毫的一地鸡毛,就如她所说的“只言温暖,不语悲伤”

而我更关注的是他们的相处模式,有一个生活细节印象很深,杨绛爱整洁,每次洗完脸把毛巾会整齐的把四个角对齐搭着,而钟书和圆圆都是很随意的搭着,杨绛每次看到都是默默的整理好

很值得我们普通人去学习,温柔的影响别人,而不是用力改变别人,做好自己,其他的顺其自然

这样的智慧可以用在家庭的很多方面,包括教育孩子,我有个两岁的宝宝,我希望他将来喜欢阅读,爱运动,有自己的审美,所以我当妈妈的现在就要开始要求自己,“自己先做好,其他顺其自然”时刻谨记

我们仨读后感篇二

周我完成了《我们仨》的阅读,本书一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中,作者用梦境的方式来表达出最后几年一家人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

第二部分,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两人赴英国牛津留学,在此期间喜得千金。故事直至1998年钱锺书先生去世。记录下了他们这个家63年来风风雨雨。

说实话,我比较喜欢第二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很真实的情感用梦境的手段来描写就会觉得很不真实。

钱援是锺书先生和妻子唯一的孩子,独生女。不求安稳生活,1935年两位一起去英国留学,就这个胆量就值得钦佩。攻读文学博士学位。各自努力追求着自己的梦想,回到祖国后钱锺书清华大学任教。

“最才的女”

除了出身好能接受到那个年代一般女子不能企及的教育外,印象最深的是杨绛当初接到组织的任务要翻译西班牙名著《堂吉诃德》,彼时她已是48岁,西班牙文零基础,为了更好的翻译这部巨著,她没有选择用自己擅长的英文或者法文作品翻译,而是决定从原文着手,于是她从零开始学习这门新语言,并且在翻译过程中还经历了那个动荡的“”十年“。

钱援真的“望女成凤”并没有辜负父母对她的期望,6岁时已经看过《西游记》《水浒传》这样的名著。我们6岁时还打网游了。

在钱援爷爷家别人玩游戏的时候,她看书,钱援应该说是从小就有目标性。这已经超越了我们太多……所以我们不争气是有一段原因的。

杨绛和钱锺书都是高知人士。那个年代人家就常见一些中央领导。大知识分子写得书,语言上就是很考究。

年纪越长,越觉得孤独是正常的,独立出生,独立。

我们仨读后感篇三

畅销书或集宠一时,常销书则是常青树,不受四季轮转之影响。“家长里短”的《傅雷家书》《我们仨》让人常读常新,无他,深情故也。

对于钱锺书、杨绛这种顶级知识分子的家庭生活,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存在。曾在北京三里河与钱锺书比邻而居的黄永玉,在悼念钱先生的文章中写到:“钱先生一家四口四幅眼镜,星期天四人各占一个角落埋头看书,这样的家我头一次见识。”

《我们仨》是杨绛先生九旬高龄时的泣血之作,由恍惚的梦境到现实的回忆,“我们仨”六十余年相伴相守的点点滴滴,在字里行间跳跃,勾勒出充满亲情与温馨的画面。人生的悲欢离合、起起伏伏,在杨先生沉静的描写中化作淡淡的背景,越发衬托出情感的珍贵与人性的美好。

家人已逝,杨先生只能“独自凭栏”,梦里已知身是客,在回忆中“一晌贪欢”。

台湾学者汪荣祖在《槐聚心史》书中专门有一章,写钱家三人的关系,从心理学角度升华为“钱杨三人‘互依我’”。汪荣祖从钱杨一家的经历得出结论:钱锺书和杨绛、钱瑗已超越了夫妻、父女亲情,而是志同道合“终生的哥儿们”。

外表温婉的杨绛,骨子里却有着不同凡响的坚强与执著。以九十多岁高龄,她写出了《我们仨》《洗澡之后》,在笔者看来,她是抱定“自己的故事必须由自己讲述”的执念,对一生作出自己的定评,正如她在《洗澡之后》后记中所说:“假如我去世以后,有人擅写续集,我就麻烦了。现在趁我还健在,把故事结束了吧……我把故事结束了,谁也别想再写什么续集了。”

《我们仨》饱满而内敛的亲情描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回响,是东方含蓄之美的时代体现。

杨绛的深情,是钱锺书、杨绛、钱瑗“我们仨”的钟灵毓秀所在。

情之所钟,正在吾辈。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