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眼睛》是一篇让人深思的文章,通过作者的描述我们深刻理解到思想的力量。文章中呼吁我们要时刻保持开放的心态,用思想的眼睛去看待世界,去理解他人。思想的眼睛能够让我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让我们更加宽容和理解他人的不同。
思想的眼睛读后感(一)
本书是摄影大师布列松的第一部摄影论集,书中收录了包括著名的“决定性瞬间”理论在内的许多文章。此外,书中还收录了布列松的摄影作品和他的肖像照共11幅,其中既有中国读者熟悉的经典之作,也有一些是此前较少在出版物中出现的。对于想了解布列松的思想及创作经历的读者来说,本书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思想的眼睛读后感(二)
透过眼睛我们能看到什么呢?仅仅是我们生活的小圈子。但通过读书,我们能获取更多。用摄影家的眼睛看世界,用一个崭新的视角看世界。尤其喜欢苏联、中国、古巴的游历一段,透过外国人的视角,让我对不同的社会主义国家(或是曾经的)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本书绝对适合那些既爱好摄影又爱好思考世界与人生的人!
思想的眼睛读后感(三)
20世纪最伟大的摄影家之一,“现代新闻摄影之父”!相信大家非常熟悉他!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1908-2004),布列松的经典作品,相信大家都看了好多~但是对于他的思想和创作经历,想必大家了解的不是很多,所以,这本书对于想了解布列松的思想及创作经历的读者来说,《思想的眼睛》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思想的眼睛读后感(四)
对于想了解马格南,想了解布列松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是一扇通往彼时彼世的窗口。布列松对摄影关键元素的思考,对世界、对人的思考造就了这本书。
小书文字不多,但是思想的闪光随处可见。正如法国著名散文家、文论家热拉尔·马赛所说,布列松的文字简要、准确,能够以一种统一、完整的语言去表述他的认识。图书选用的纸张富有质感,也让人有种手不释卷的感觉,绝对值得在夜里点一盏小灯静静品读。
思想的眼睛读后感(五)
1 一般同样厚度的书大约有200多页,这本书只有93页。
2 好吧,这说明书用的纸好,厚实啊!
3 可是为什么书里字这么大呢?
4 字大就算了,每页上面有两厘米留白,下面有四厘米留白,果真是“少就是多”啊!
5 一定是编书的时候发现内容不够多。
6 77页内容只有5行,大概是布列松某日的日记或者甚至只是一个便条。
7 但这5行就是文章本身。
8 而且翻译得还挺凑合的。
9 苏联、中国那两段都挺好玩。
10 我刚觉得好玩文章就结束了。
11 大概是因为日记的版权没买到吧。
12 我这样一句一行还加个编号是为了向这本没什么内容的书致敬。
13 我这是在模仿这本书的表现形式。
14 纸挺白的,就是有点硬,不能用来干别的事了。
15 别买。
思想的眼睛读后感(六)
那日老刘硬塞给了我一本《思想的眼睛》,看了封面的那张图,噢~原来是他呀。新闻摄影之父——Henri Cartier Bresson。还特意跟我们的法国实习生学习了他名字的读法。以后说到卡地亚我也可以用法语装逼了,吼吼!两天读完,乘坐交通工具的陪伴佳品。这本书类似于随笔,前几章讲了他对摄影的看法,后几章讲了工作中遇到的人和生活中的朋友,当然有马格南图片社的三兄弟。对摄影部分的诠释很精准,后面的讲述更像是写给他自己。其实他最著名的画册是《决定性瞬间》(淘宝上才18块钱?!买买买),the decisive moment是他提出的摄影美学观念,在几分之一秒的瞬间,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的事物加以概括,用强有力的视觉构图表达出来。他说:“经过加工或导演的照片我没兴趣。”嗯,我也不喜欢加工。对于纪实摄影,“摄影者需凭借极为精简的方法才能达到表现上的单纯......必须永远秉持对被摄者与对自己的最大尊重!”
思想的眼睛读后感(七)
沙子要去练金,否则就会给大众带来迷惑。
自己出了名,要做点反哺大众的事儿呵。你怎么活老了还这么幼稚?
摘录:
12相机是我的速写簿。(35页重出)
——宋案:每个摄影师对待摄影这件事的态度不同,存在感大异。摄影几乎是在弥补布列松未发育的绘画志向。倒是成就了他用“决定性瞬间”去生活中找绘画。是一种活画。
18无用的照片会阻碍记忆。
19保持视觉敏感。
23构图就是协调视觉。
28我们发现了外部世界,也反作用于我们。
34摄影让脑、眼、心三点一线。
44四九年解放,五九年国庆,我都在南京待过。——本来以为有删节,但一查,确实没有。在社会-经济方面,他也说不出什么惊人语。
50我已经习惯到处游走(1973年)
60拍肖像,无宁说抓内心活动。
63宋案:论智力,我认为B没有贾科梅蒂高。
76卡帕:斗士
思想的眼睛读后感(八)
讲真,这本书的篇幅和内容太少,与价格不符,这书商确实有点坑。不过里面收集了一些布列松关于摄影的经典语录和观点,还是有受用的地方。语言很平实,不过有些则需要多加咀嚼。因为书的信息量太少,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在这里和大家分享部分我认为比较好的句子吧。
要精确地瞄准目标,仅仅靠眼睛是不够的,有时还要暂时屏住呼吸。
相机是我的速写本,是记录直觉和本能地工具。
拍摄让头脑、眼睛和心灵处于同一瞄准线上。
重要的是尽量让人忽略相机的存在。为了更好地观察,我用我的一生尝试不引人注目的低调生活。
摄影是一项需要依靠体力的职业:必须不停地走动、变化……身体和精神需要合二为一。
我是一名新闻工作者。我注重思考,关注生活。
将一块石头投到井里,我们不知道它的回声是什么样的;当我们将这张照片发出去,它就不再由你控制了。
直到很久以后我才开始真正的透过镜头去观看,我的小世界变大了。
摄影师的罗盘只应该存在于他的眼睛里。
只要感觉这个设备用起来舒服,适合你想要做的事情就足够了。
就我个人来说,摄影是一种理解的方式,不能与其他视觉表现方式分离开来。它是一种呐喊、一种释放自己的方式,而不是去证明也不是去表明自己的与众不同。它是一种生活方式。
思想的眼睛读后感(九)
1.摄影报道是为说明一个问题、专注于一个事件或表达某些印象和感受发生的,由头脑、眼睛和内心世界共同作用的渐进过程。我们围绕着事件自身的发展去表述,最终逐渐使他丰满起来。
2.现实向我们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应该针对要点对它进行分割、简化。
3.快速而无意识拍摄的大量的、无用的照片会阻碍记忆,破坏事件整体的条理性。
4.在新闻摄影过程中我们会制造一些令人讨厌的举动,有点像一名裁判员,对比赛来说不可避免的成为一名入侵者。
5.我们这项工作完全是建立在与人的关系上,一句不当的话就可能毁掉一切努力。
6.在东方,一位急躁的或匆忙的摄影师会受到嘲笑,如果你看起来从容不迫,即使有人注意到你和你的相机,也会忘记你是一名摄影师。
7.主题-主题,不在于事实的收集,因为事实本身几乎不会提供更多兴趣点,重要的是要从中做出选择,通过深入现实抓住事件的真实性。
8.相机是我们的工具而不是一个漂亮的机械玩具,只要感觉这个设备用起来舒服,适合你想要做的事情就足够了。对相机的操控——光圈、快门速度等,应该变成一种条件反射,就像汽车换挡一样,没有必要对复杂的操作进行没完没了的谈论,或者对这些参数进行军事精度般的设置。
9.对我来说,从对事实的认识,到为表达这一事实带来的直观感受而采用严格的组织形式,整个行为几乎是在几分之一秒内同时完成的。
10.在稍纵即逝的现实面前,我们屏住呼吸,把所有的感官结合起来进行拍摄,而图像的获取就是巨大的体力和智力上的喜悦。
11.就我个人来说,摄影是一种理解的方式,不能与其他的视觉表现方式分离出来。它是一种呐喊、一种释放自己的方式,而不是去证明也不是去表明自己的与众不同。它是生活的一种方式。
思想的眼睛读后感(十)
昨日重读布列松的《决定性瞬间-序言》,倒数第二自然段一字不谈摄影,完完全全是一段生命哲学论述,我大呼过瘾,布列松果然是位有着东方精神的法国艺术家和哲学家。现摘录如下:
I believe that, through the act of living, the discovery of oneself is made concurrently with the discovery of the world around us which can mold us, but which can also be affected by us. A balance must be established between these two worlds - the one inside us and the one outside us. As the result of a constant reciprocal process, both these worlds come to form a single one. And it is this world that we must communicate.
act 行为;行动;法案,法令;短节目
living 生计;生活方式;生存之道
concurrent [kənˈkʌrənt]〈正式〉同时发生的;同时完成的;同时存在的
mold [məʊld] 塑造;浇铸;用模子做;用泥土覆盖
reciprocal [rɪˈsɪprəkl] 互惠的;倒数的;相互的
communicate vi.通讯;交际;相连;相通
孙京涛翻译:
我相信,通过生活实践,我们对自己的认识会与我们对周边世界的认识步调一致起来,这个世界能改造我们,而我们也能够影响这个世界。我们必须在这两个世界——我们的内在世界和我们的外在世界之间取得平衡。这种持续相互作用的结果是,这两个世界趋于统一。而这就是我们必须表达的世界。
我的翻译:
我相信,通过生活实践,我们同时发现内在自我和发现外界,外界塑造了我们,但也被我们影响。必须在内在自我和外界间建立平衡。在持续的相互作用下,内在自我和外界会合一。正是这个内外合一的境界是我们必须交流往来的。
赵欣翻译如下:
我们在生活中发现并认识外部世界,它成就了我们,同时我们也对它产生反作用。这个世界应该在内部和外部之间建立一种平衡状态,在这两个世界之间进行持久的对话,是我们与其沟通的唯一形式。
思想的眼睛读后感(十一)
新闻报道
版面需要相互联系,内容需要互为补充,要将散布于几张照片上的元素进行整合。
摄影报道是为说明一个问题、专注于一个事件或表达某些印象和感受而发生的,由头脑、眼睛和内心世界共同作用的渐进过程。我们围绕着事件自身的发展去表达,最终逐渐使他丰满起来。
现实向我们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应该针对要点对他们进行分割、简化。1、我们要有明确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的意识。2、有时自己觉得已经拍到了最好的照片,但这时依然必须继续拍摄,因为事件还在继续发展,我们无法预测事情将会如何发展。3、也要避免“扫射”,快速而无意识拍摄大量的、无用的照片会阻碍记忆,破坏事件整体的条理性。4、记忆很重要,快速拍摄的每张照片带来的回忆要与事件的发生相一致。5、拍摄过程中应该确保自己没有留下漏洞,已经对此进行了充分表达,因为事件一旦结束,我们无法再重新拍摄。
对于摄影报道,我们无法改变它的主题,但完全可以从拍摄到的照片中年做出选择。我们的任务是观察现实并在相机的帮助下记录下来,而不是在拍摄过程中对事实进行操纵或者在暗房里做些小动作。
有必要蹑手蹑脚的接近被摄主体,把它当作一个静物。脚步要轻、眼睛要敏锐,不能慌乱,不要使用闪光灯,尽量让人忽略相机的存在,不打扰被摄主体。这项工作完全是建立在与人的关系上的。
主题
需要放弃的主题:有些事情发生的过程条理清晰,毫无特殊性可言,属于大家可以理解的东西。
主题不在于对事实的收集,因为事实本身几乎不会提供更多的兴趣点,重要的是要从中做出选择,通过深入现实抓住事件的真实性。
以见证的方式留心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而事物本身通过其自身的特点形成形式上的有机规律。表达的方式很多,要保留那些无法磨灭、鲜明纯粹的东西。
肖像令人感动的特点之一是能找到人类的相似性。要恰当的反映外部和内部世界,必须重视环境描写。以整合的方式表现周围环境,尤其要避免以人为的方式扼杀事实真相,适当运用设备和灯光,复杂的工具会反感拍摄意图的体现。
频繁接触被摄人物时,得到的信息会更加丰富,但也随着了解的深入,本质的表现也会更加困难。摄影师拍摄的人物肖像常会出现相似的东西,因为对拍摄对象的理解与摄影师本身的心理活动是紧密相连的。
构图
严格制定与主题相关的形式,以达到主题与形式的统一。
摄影对我来说是在现实中认识线条、块面和明暗变化的规律,用眼睛勾勒出主体,相机的工作就是将眼睛的决定表达到胶片上。
构图的作用是使视觉元素有机地协调起来,不能毫无根据地对画面元素进行组合,也不能让内容和形式毫无关系。
照片中的造型因素,可以表现瞬间产生的运动轨迹。在移动的状态下,感知生命的形式。摄影必须在运动中捕捉平衡的表现。
客户
我们在生活中发现并认识外部世界,它成就了我们,我们也对它产生了反作用。这个世界应该在内部和外部之间建立一种平衡状态,以便进行持久的对话,是我们与其沟通的唯一形式。
只有通过严格的造型组织形式,我们的观念和情感才会变得具体并得以表达出来。在摄影中,视觉组织结构只是一种自发的对造型节奏感觉的结果。
色彩
色彩对新闻报道非常重要,但在复制方面的能力非常有限,它停留在化学层面,直观得像绘画一样。
黑色能够表现出最复杂的色调,彩色只能呈现出支离破碎的细节。
本质
摄影是一种理解的方式,不能与其他视觉表现方式分离开来。它是一种呐喊、一种释放自己的方式,而不是去证明也不是去表明自己的与众不同。它是一种生活方式。
相机是速写本,记录直觉和本能的工具,掌握视觉瞬间表达带来的询问和决定。按照自我感觉通过取景器去截肢、选择,去“告知”世界。这种态度苛求全神贯注的精神、坚强的意志、敏锐的感觉和随机应变的能力。这是通过最经济的方式得到最直接的表达。我们应该始终如一地利用拍摄表现出对拍摄主题和对我们自身的尊重。
找一些我们认为已经不复存在的东西,感觉就像我们根据一位年轻女孩去世多年的祖母肖像去找到她一样。
相机不是回答“这件事为什么会这样”的合格工具,它只是为了唤起注意,并且在最好的情况下,以自己的、直观的方式进行询问和解答。因此,为习惯到处游走,去追寻“客观的偶然性”。……要用镜头在无意识和偶然性的瓦砾中寻找和发现。
“在移动的状态下,感知生命的形式。”摄影跟人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