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烙在时光里的印痕(席慕蓉散文回忆集)》读后感1000字

《烙在时光里的印痕(席慕蓉散文回忆集)》读后感10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4-16 21:20:15
《烙在时光里的印痕(席慕蓉散文回忆集)》读后感1000字
时间:2024-04-16 21:20:15   小编:

《烙在时光里的印痕(席慕蓉散文回忆集)》是一部充满温暖和感动的散文集,作者通过回忆自己的生活点滴,展现了对时光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文字清新流畅,情感真挚动人,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岁月的沉淀和生活的美好。这本书让人感受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光的珍惜。

《烙在时光里的印痕(席慕蓉散文回忆集)》读后感(一)

中学时代喜欢吟诵席慕容的爱情诗,在那个懵懂青春悸动的时光里,在她的诗作里看到爱情里的自尊自重。席慕容所著的这本《烙在时光里的印痕》是一部回忆录,除了散文诗歌,还有对故土人情的描述。 “寻找有时,失落有时。”我只能默默地接受,于是,那烙在时光里印痕,终于只能留在我茫然的心底了。 这本书中,1964到2023,横跨六十年,十几封信笺,数十篇散文。是时光的流动,更是诗人回望写作数十载蕞动人的凝视。

席慕容祖籍内蒙古,在这本书中,有很多蒙古风情的描述,穿着蒙古炮子在草原之中肆意地享受快意人生。 时光奔驰如飞,许多事情都过去了。书中有席慕容的回忆,与父亲家人的来往书信,留学在外的日子思念化作文字,翻山越岭、跨过山海。 我一向是个散漫的人,可是,为什么住在我心里的那个她,却总是想要留下那些清清楚楚的时光注记呢? 之前青春年少读席慕容的爱情诗,读的是风花雪月,读的是懵懂爱意,读的是两情相悦,读的是爱而不得。现在马上三十岁了,再读席慕容的文字,更多的是心中有所念的执着,回忆里那个青春的她,明媚而自由。 书中十几封信笺道不尽的亲情,让人羡慕。 留学在外思念父亲,有席慕容写给父亲的明信片,有他们之间的往来书信,读起来感觉他们都是很温暖的人,也许享受着温馨的情感,才能写出有温度的诗句吧。

《烙在时光里的印痕(席慕蓉散文回忆集)》读后感(二)

⦿一看到封面的作者——席慕蓉三个字,中学时摘抄到笔记本反复揣读的诗句自己就从脑海里冒出来。 — ◉“我曾踏月而来,只因你在山中” ◉“含着泪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我已亭亭,无忧亦无惧。” ◉“我只是个戏子,永远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泪” — ⦿一下子就把那个时候无忧无虑,青春懵懂的记忆拉回到眼前。其淡雅剔透,抒情灵动的诗句,被当时的我奉若珍宝,反复朗诵,甚至在写给女生的情书里还摘抄了《一颗开花的树》里面两句。 — ⦿这本书收录了席慕蓉老师从1964年至2023年六十载的十几封信笺和数十篇散文。 ⦿如果说席慕蓉老师的诗句满是对青春的回忆,那这几篇散文让我再次感受到了清风拂面的清新,里面写花写树写野草写骏马写土坡,写树叶簌簌作响,写玉米株轻轻摇晃。 — ⦿明明写的都是写生活中平淡无奇的事,却总是能叫人逃离世俗,沉进这些文字里。

《烙在时光里的印痕(席慕蓉散文回忆集)》读后感(三)

这本书是可以说是席慕容的寻根之作。她用美学的方式将对亲人和故乡的思念和爱表达了出来。其中有诗歌,有散文,有与亲人、朋友及老师互通的信件。 在附录的《访谈录》里,席慕容跟采访者说自己不会用电脑等先进的沟通方式,还是选择手写来解答问题。读者提到“文化人格”一词,席慕容表示自己读书少,还未听说过这个词汇,以后要多提高。她在整体上都散发出一种谦逊的风采。 席慕容生在动乱时期,少年时期颠沛流离,青年时候又四处求学,直到中年时侯才有时间探寻故乡、亲近故乡。她的故乡是内蒙古。虽然她在80年代之前从未到过那里,但是她站到大草原上的那一刻,故乡的基因在她的身体里复苏了。从此她开始了对故乡的研究与支持。 本书中收录的席慕容年轻时候在欧洲留学时给父亲的信。这一封封信里透露出来的是对父亲浓浓的爱和思念,甚至有些撒娇。也许正是这些童年时候的爱的滋养成为了席慕容美学的基础。 这是一本充满了爱意和美学的散文集,引发了我对于亲人和故乡的思考。有句歌词这样说,“到不了的都叫做远方,回不去的名字叫家乡”。对于我这种至今半生都停留在家乡的人来说,这实在是一种幸运。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对于家乡的热爱也一直在增长。故土难离,更是切身的感受。

《烙在时光里的印痕(席慕蓉散文回忆集)》读后感(四)

“我已亭亭,无忧亦无惧",我早已经长大,无论身处何等逆境,都不担心也不害怕,闭上眼睛,无论风刮的多大,都坚定不移向前走。读过太多席慕蓉奶奶的书了,但我翻来覆去喜欢的还是这句,似是在告诉我无论变得多么糟糕总会有一种方式来解决。 《烙在时光里的印痕》是一本散文回忆录,席慕蓉奶奶用散文,书信,日记等方式写出了人生中经历的大大小小的琐事。 如果要给席慕蓉奶奶的文章定义成为一种颜色,我想定位炽热的红。她的书是茫茫草原旷野压抑心情的点拨给人以力量,她的书无疑是乐观的。

真让人觉得奇怪?奇怪什么呢? 奇怪的是席慕蓉出生在战火连天的重庆,怎么会拥有着如此豁达开朗的乐观心态,有着如此豪迈的草原人的情调。

印痕是带给人以回忆的,书中作者写了好多封信,信中的内容是带给人以温度的,是温馨的,似是写完书信后纸张上还存留的余温,是带有感情的,是对人生的总结,,又是一份嘱托。

陪着席慕蓉奶奶听她讲她曾发生过得趣事,又像是一位老者告诉我的嘱托,一份挂念。我时常在想,时间一瞬而过,能留下的到底是什么,是和朋友们在一起的快乐时光;是一步一步创造的人生佳绩;还是每天在这世间经历的点滴。时间不会等人,但做有意义的事情会是在浪费时间吗? 朋友,请你停下脚步,和我陪着席慕蓉奶奶一起走进她的故事,去听一位长者给予我们的过来人的嘱托,展信佳,一切安好!

《烙在时光里的印痕(席慕蓉散文回忆集)》读后感(五)

席慕蓉的诗极强的画面感。 她多写爱情、人生、乡愁,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至真至情,富有独特个性和哲理且耐人品读。 很多人喜欢拿本小本子摘抄她的诗作。 我曾经就抄过《一棵开花的树》和《为什么》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在长长的一生里 为什么 欢乐总是乍现就凋落 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时光” 每次读,每次都有不同的心境。

年少不懂诗中意,读懂已是诗中人。 最近在读她的新书《烙在时光里的印痕》,这是一本散文回忆录,初看名字略带着淡淡的忧伤,全书读下来娓娓道来,好似有人为你侃侃而谈。 书中记录了她与友人的多封书信来往、与家人的相处瞬间以及外出游玩的所见所闻。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戈壁》一文,她与一众好友,十几个朋友中多的是一挥而就的才子才女,却无一人说话。

无一人用言语来形容此刻戈壁上的美景。 一众有人只能静静地欣赏美景,谁也不想打扰美景,人类的语言终究是苍白无力,而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神奇景象让人不知不觉中顿悟到原来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竟是如此的渺小,小到如一粒尘埃轻轻飞起便无人知晓,我们要做的便是静静守候着美景。 也许,这是我们一生中遇到最美得邂逅,眼下我们要做的便是忘掉一切,感受身临其境的震撼之美。 就像席慕蓉所说,如今回想起来,那时的我们,唯一的念头唯一的想望,应该就是希望自己可以把眼前的一切静静地铭刻到深心之处永不相忘吧。 《谢函》是写给好友简志忠的信件,信里说了一些出版的事,出版故事以及感谢! 《一封直白的信》是写给林怀民的信。 …… 时光留给我们太多的悲欢离合,时光让我们回望过去的自己,功过是非都已成匆匆往事,回首时便多了一份坦然与淡定。 当我们老的时候,如果在心头有那么几件值得回忆的寻常往事,心头自然欢喜不已。 当然,如若有遗憾,随着时间的推移,好像也没那么重要了,因为人生本就一直往前走。 正如这本书的封底所言的一般,寻找有时失落有时,我只能默默地接受,于是那烙在时光里的印痕,终于只能留在我茫然的心底了

《烙在时光里的印痕(席慕蓉散文回忆集)》读后感(六)

席慕容是一个(我愿称她为)浪漫主义作家,她不但能写诗、能写散文、还是一个才华横溢的画家。她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蒙古族人,抗战期间她出生于战火纷飞的重庆,后来全家迁往宝岛,后又求学于欧洲。或许是这种经历,让她对和平时期的平静生活,格外热爱。

如果没有抗战,她大概会一直生活在蒙古大草原,也会是个唱着“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个好姑娘”在放羊的女孩。她的诗歌和散文都与众不同,永远散发着一种青春的气息,让人久久沉醉在怀念之中。她的文字是有颜色的,是绿色的,一望无际的绿色,是那种风吹草低的绿色。

在她的笔下,“岁月”时而变得沉重,时而又变得美好,如同一年四季的花朵,从盛开到凋零,然后又新·生。“岁月”象有生命一样,永远的轮回,生生不息,同时给世间带来希望和慰藉,让人生变得五光十色。

她的作品没有现代一些时尚作家的无病呻·吟,也没有一丝的时代颓废,永远是少女一样纯净活泼的语言。

她一直是乐观的,是那种诗意的乐观,没有那种现实的严肃,而又那么接地气。一朵花、一只小鸟,一条小溪,都给人带来无限的遐想。而这种遐想会抚慰每个读者的心灵,让他们能在这种美好的描述中,让疲惫的身心得到休息。

她喜欢用写信的形式来述说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对家庭的眷恋。她的语言是温暖的,完全没有那种指手划脚的样子,让人在平静的温馨中,献出她“过来人”的人生经验。

我喜欢阅读她的文字,而不去理解这些文字背后的深意。这是我打开席慕蓉的方式。“疼痛总是在的,任何时空,诗成之后才袭来的那种悲伤,一如那些细碎的波光,闪亮,从遥不可及的远方,总是会让我微微地恍惚回眸。”多解读一点儿,都觉得自己对浪漫过·敏。我觉得席慕蓉是艺术家,她用文字作画。

当一个艺术家到达一定高度后,就会对其它领域一通百通,席慕容的画也非常独特,竟与东山魁夷的画很相似,已经跳出逼真的范围了,是那种如梦如幻的世界。愿她的艺术,能永远保持着这样的美好。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